一种泪小管栓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02844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泪小管栓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泪小管,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泪小管栓子。
【背景技术】
[0002]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又称角结膜干燥症。常见之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分泌物黏稠、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有时眼睛太干,基本泪液不足,反而刺激反射性泪液分泌,而造成常常流泪;较严重者眼睛会红肿、充血、角质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丝状物黏附,这种损伤日久则可造成角结膜病变,并会影响视力。
[0003]干眼症的诱因包括:水液层泪腺泪液分泌不足;油脂层分泌不足或紊乱;粘液素层分泌不足;泪液过度蒸发;环境因素;眼周局部疾病;眼表异常;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很多干眼症患者是因为环境因素和用眼习惯所导致的,比如财务,电脑软件设计和开车的司机等均需要长时间高强度用眼,由此导致干眼症。现在干眼症患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
[0004]干眼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人工泪液滴注方法,这种方法效果不明显,周期长,需要经常对眼睛补充人工泪液;另外一种是采用泪小管栓子阻塞泪小管,该方法比较简单有效。其主要原理是用栓子堵塞泪小管阻止泪液的排出,延长自身泪液在眼表的停留时间,滋润、营养眼表组织,恢复和维持眼表组织的正常结构。此外,泪道阻塞可增加滴眼液药物在眼表的停留时间,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的疗效。由于现有的泪小管栓子都是完全阻塞泪小管,使眼泪淤积在泪管中,这种阻塞泪小管带来的副面效果就是会引起泪溢和炎症。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泪小管栓子容易阻塞泪小管引起泪溢和炎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泪小管栓子。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泪小管栓子,包括沿着一中心轴延伸的圆柱形的主体,所述主体带有用于引导泪液的贯通的溢泪孔。
[0007]所述主体的一个末端具有从所述主体径向向外延伸的固定卡环。
[0008]所述固定卡环沿着中心轴的延伸长度为0.lmm-0.3mm。
[0009]所述固定卡环的外径比所述主体的外径大0.lmm-0.4mm。
[0010]所述溢泪孔为贯穿所述固定卡环延伸的多个贯通孔,所述多个贯通孔围绕所述中心轴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固定卡环上。
[0011]所述溢泪孔的直径为0.02mm-0.1mm。
[0012]所述溢泪孔为贯穿所述主体延伸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为沿着所述中心轴延伸的锥形孔。
[0013]所述溢泪孔的锥顶直径为0.03mm-0.2mm。
[0014]所述溢泪孔包括小孔段和大孔段,所述小孔段具有点阵状排列的多个小孔。
[0015]所述小孔沿着所述中心轴的延伸长度为0.lmm-0.2mm。
[0016]所述主体的另一个末端具有从所述主体径向向外延伸的另一固定卡环,贯穿所述另一固定卡环延伸有多个排泪孔。
[0017]所述排泪孔的尺寸大于所述溢泪孔的尺寸。
[0018]所述主体中间具有用于容纳泪液的气泡状孔。
[0019]所述主体为海绵状结构。
[0020]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由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形成。
[0021]该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选自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可降解聚胺酯,可降解聚酯,自聚(L-丙交酯-共-D-丙交酯)、聚(L-丙交酯-共-D, L-丙交酯)、聚(D-丙交酯-共-D,L_丙交酯)、聚(丙交酯-共-乙交酯)、聚(丙交酯-共-ε -己内酯)、聚(乙交酯-共-ε_己内酯)、聚(丙交酯-共-二噁烷酮)、聚(乙交酯-共-二噁烷酮)、聚(丙交酯-共-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乙交酯-共-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丙交酯-共-碳酸亚乙酯)、聚(乙交酯-共-碳酸亚乙酯)、聚(丙交酯-共-碳酸丙烯酯)、聚(乙交酯-共-碳酸丙烯酯)、聚(丙交酯-共-2-甲基-2-羧基-碳酸丙烯酯)、聚(乙交酯-共-2-甲基-2-羧基-碳酸丙烯酯)、聚(3-羟基丁酸酯-共-4-羟基丁酸酯)、聚(羟基丁酸酯-共-羟基戊酸酯)、聚(3-羟基丁酸酯-共-3-羟基戊酸酯)、聚(4-羟基丁酸酯-共-3-羟基戊酸酯)、聚(ε_己内酯-共-富马酸酯)、聚(ε_己内酯-共-富马酸丙二醇酯)、聚(丙交酯-共-乙二醇)、聚(乙交酯-共-乙二醇)、聚(ε -己内酯-共-乙二醇)、聚(DET0SU-1,6-HD-共-DETOSU-t-CDM)、聚(丙交酯-共-乙交酯-共-ε -己内酯)、聚(丙交酯-共-乙交酯-共-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丙交酯-共-ε_己内酯-共-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乙交酯-共-ε-己内酯-共-三亚甲基碳酸酯)和聚(3-羟基丁酸酯-共-3-羟基戊酸酯-共-4-羟基丁酸酯),其中的丙交酯包括L-丙交酯、D-丙交酯和D, L-丙交酯。PVP,PVA,淀粉,生物分子(如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素,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聚氨酯,人造丝,人造丝三醋酸纤维素,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玻璃纸,硝酸纤维素,丙酸纤维素,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
[0022]特别地,该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为PLA和PGA(或PCL)共混的聚合物材料。一方面,该类聚合物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血管支架、缝合线、骨科植入物等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多年,具有比硅胶材料更好的生物相容性,避免了一些有材料引发的并发症的发生。
[0023]特别地,该共混的聚合物材料除上述的可降解聚合物外,还包括合成和天然的水解降解的聚合物。合成水解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可以包括水解降解聚酯包括聚(L-乳酸-乙醇酸)(PLGA)。典型的天然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包括壳聚糖。典型的水溶性聚合物包括聚(乙二醇)(PEG),PEG嵌段聚合物,PEG/PLA与PEG聚合物,PEG随机或交替共聚物,如聚乙二醇/PLGA共聚物,蔗糖,淀粉,褐藻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乙烯醇)(PVA)。聚(N-乙酰葡糖胺)(甲壳素),聚(酯),聚(3-羟基丁酸酯),聚(4-羟基丁酸酯),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聚(DL-丙交酯-共-己内酯),聚(乙交酯共£-己内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酯酰胺,聚(乙醇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聚(醚-酯)(例如,PEO/聚乳酸),聚磷腈等。
[0024]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通过溢泪孔的设计使得眼部的多余泪液从鼻泪管中排出,从而防止过多泪液滞留在泪小管中而引起泪管炎,同时防止眼眶溢泪现象的出现。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可以通过固定卡环固定于泪小管中,也可以将主体的外径设置为略大于泪小管的内径,从而卡制于泪小管中。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可以由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形成,从而避免了后期的取出栓子的操作。
【附图说明】
[0025]图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泪小管栓子100的主视图;
[0026]图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泪小管栓子100的后视图;
[0027]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泪小管栓子200的主视图;
[0028]图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泪小管栓子200的后视图;
[0029]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泪小管栓子300的主视图;
[0030]图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泪小管栓子300的后视图;
[0031]图3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泪小管栓子300的截面图;
[0032]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优选实施例的泪小管栓子400的主视图;
[0033]图5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优选实施例的泪小管栓子500的侧视图;以及
[0034]图5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优选实施例的泪小管栓子500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0036]实施例1
[0037]如图1a和图1b所示,泪小管栓子100包括沿着一中心轴延伸的圆柱形的主体101,主体101的一个末端具有从主体101径向向外延伸的固定卡环102,贯穿固定卡环102延伸有多个溢泪孔103。当将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100植入泪小管中后,固定卡环102处于泪小管近端,即靠近眼球位置,起到在泪小管中固定的作用,以防泪小管栓子100被泪液冲走。固定卡环102沿着中心轴的延伸长度为0.lmm-0.3mm,固定卡环102的外径比主体101的外径大0.lmm-0.4mm,以更好地起到固定的作用。溢泪孔103为贯通孔,围绕着中心轴均匀地分布在固定卡环102上。当将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100植入泪小管中后,眼部的多余泪液通过溢泪孔103,然后沿着主体101的外圆柱面流向鼻泪管,最后从鼻泪管中排出,从而防止过多泪液滞留在泪小管中而引起的泪管炎,同时防止眼眶溢泪现象的出现。溢泪孔103的直径为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