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egf的医用修复抗菌敷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00504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egf的医用修复抗菌敷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医用敷贴,具体来说是一种含有EGF的医用修复抗菌敷贴。
【背景技术】
[0002]外科伤口、治疗、术后切口的修复处置不够理想。临床上,普遍使用脱脂棉或纱布包扎和覆盖外伤口及术后切口,但在换药过程中易撕裂结痂伤口、增加疼痛评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缓了外伤的愈合,甚至导致或加重了皮肤瘢痕的形成。
[0003]动静脉穿刺处皮肤护理效果不尽人意。随着静脉输液护理的专业化发展,国内大型医院逐步创建无钢针病房,更多的住院患者选择留置针来进行输液治疗,然而,治疗结束后的穿刺处皮肤护理不被重视。
[0004]血液透析患者穿刺处皮肤的问题尤为突出。内瘘是绝大部分肾衰竭患者选择长期血液透析的通路方式,由于长期、频繁的动静脉穿刺,临床上,这样的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状况十分糟糕,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置,患者的皮肤穿刺状态将被迫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因而,开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皮组织修复问题的便捷敷贴,是临床血液透析患者的真诚福音。
[0005]传统敷贴设计存在一些缺陷。医用敷贴,多采用无纺布材料,将药物物理浸润于无纺布之上,贴于患处,通过皮肤的吸收,发挥药效。但多具有易挥发、易脱落、易污染的特点。
[0006]当前,市面上医用便捷式敷贴的剥离层或所谓的保护层开口选择在敷贴的中间位置,虽然两片式的薄膜层有重叠部分,但由于开口在敷料层位置,使用时易触碰到敷料层、伤口部位,造成二次污染。
[0007]目前的修复敷贴产品种类较多,有具备消炎抗菌、止血止痒、促进修复的性能,存在低效、中效、高效之分。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组织细胞毒性、皮肤组织过敏等反应,不具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严重影响敷贴的使用与推广。

【发明内容】

[0008]为克服现有设计理念的技术缺陷和医用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EGF的医用修复抗菌敷贴,能够为住院患者或门诊患者提供一种成本较低、兼具组织修复和抗菌消炎功能的医用敷贴,同时能够防止动静脉穿刺、外伤、治疗、手术后皮肤疤痕形成,提高患者的舒适感,也为再次穿刺等创造良好的皮肤条件。
[0009]所述的一种含EGF的医用修复抗菌敷贴,包括基底层(I)、敷料层(2)和剥离层
(3),从上至下依次组合。所述敷料层包括上下两层,包括修复层和抗菌层。
[0010]所述的修复层,采用安全配方,具体如下:
[0011]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 Factor, EGF) 0.1~3%
[0012]维生素Α0.02~2%
[0013]维生素Ε0.02~3%
[0014]明胶5~25%
[0015]可可油0.2~2%
[0016]甘油2~5%
[0017]透明质酸1~3%
[0018]柠檬酸0.5~4%
[0019]去离子水加至100%
[0020]所述的EG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细胞内的小分子蛋白,主要分布于血液、唾液等体液中。它能够促进上皮组织细胞的分裂、加速细胞新陈代谢,从而可以促进皮肤的更新修复、保持皮肤的弹性饱满状态。
[0021]所述的修复层,根据具体配方,将维生素Α、维生素Ε、明胶、可可油、甘油、透明质酸、柠檬酸溶于去离子水中,加热至40~70°C,得到透明溶液,冷却至5~21°C后加入EGFJg合加工成膜。这样的膜状修复层有助于敷贴更加服帖于伤口。另外,纳米银敷料层能够起到保湿作用,防止EGF的挥发,有助于实现理想的药效。
[0022]所述的抗菌层,采用纳米银活性炭纤维层,能够起到广谱、强力、持久的抗菌消炎作用,有利于减少换药次数。另外,活性炭纤维层的吸附优势,可有效提升药效,处理渗液,并提高患者的主观舒适感。
[0023]所述的基底层,采用微孔透气、抗过敏的无纺布医用胶带,具有少刺激、易剥离、易观察、不留痕的特点,能够防止换药过程中撕裂结痂伤口、增加患者的疼痛评分。
[0024]所述的剥离层,为热塑性聚氨酯薄膜或聚乙烯薄膜中的一种,成本低,易消毒处置。
[0025]所述的剥离层,其薄膜分为长薄膜和短薄膜。长薄膜从左至右,覆盖了敷贴的左侧基底层、整个敷料层及右侧基底层的3/5 ;短薄膜从右至左,覆盖了右侧基底层的4/5。这样两片式薄膜层的重叠部分在敷贴右侧,由于开口避开了中间敷料层,使用时不易触碰到敷料层、伤口部位,回避了伤口二次污染的可能。
[0026]所述的含EGF的医用修复抗菌敷贴,整体形状为矩形或正方形,四个边角进行保护性地弧形修整,从小细节尽可能地保护皮肤和维护患者的主观感受。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医用修复抗菌敷贴。包括基底层1、敷料层2和剥离层3,从上至下依次组合。
[0029]所述修复层,根据专用配方,将维生素A、维生素E、明胶、可可油、甘油、透明质酸、柠檬酸溶于去离子水中,加热至40~70°C,得到透明溶液,冷却至5~21°C后加入EGF,混合加工成膜。
[0030]所述敷料层,修复层设置有表皮生成因子(EGF),采用混合加工成膜;抗菌层设置有纳米银离子,采用物理浸润于活性炭纤维。修复层覆盖在抗菌层之上,保障了 EGF层的药效,符合“湿性愈合”的修复概念。
[0031]所述剥离层,使用时,先撕开剥离层短薄膜的1/2,再撕开长薄膜1/3,从右侧开始轻轻接触然后覆盖伤口,去除剥离层后,以拇指指腹从中心向周围抹平敷贴,不粘连伤口,便于松解,避免伤口的二次污染和二次创伤。
[0032]所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举例,而并非本发明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含EGF的医用修复抗菌敷贴,其特征在于:整体由基底层(I)、敷料层(2)和剥离层(3 )组成,从上至下依次组合,所述敷料层包括上下两层,包括修复层和抗菌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EGF的医用修复抗菌敷贴,其特征在于:修复层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EGF的医用修复抗菌敷贴,其特征在于:将其所含成分加工成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EGF的医用修复抗菌敷贴,其特征在于:抗菌层为具有抗菌消炎的纳米银活性炭纤维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EGF的医用修复抗菌敷贴,其特征在于:基底层为微孔透气的透明无纺布医用胶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EGF的医用修复抗菌敷贴,其特征在于:剥离层为热塑性聚氨酯薄膜或聚乙烯薄膜中的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含EGF的医用修复抗菌敷贴,其特征在于:剥离层的薄膜分为长薄膜和短薄膜,长薄膜从左至右,覆盖了敷贴的左侧基底层、整个敷料层及右侧基底层的3/5,短薄膜从右至左,覆盖了右侧基底层的4/5。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EGF的医用修复抗菌敷贴,其特征在于:其总厚度为0.2—0.7cm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EGF的医用修复抗菌敷贴,其特征在于:整体形状为矩形或正方形,四个边角进行保护性地弧形修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医用敷贴,具体涉及一种含有EGF的医用修复抗菌敷贴。其由基底层、敷料层和剥离层组成,从上至下依次组合。所述敷料层包括上下两层,即修复层和抗菌层。修复层设置有表皮生成因子(EGF),抗菌层设置有纳米银离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含EGF的医用修复抗菌敷贴,兼具组织修复和抗菌消炎功能,能有效促进上皮组织的创伤修复,防止动静脉穿刺、外伤、治疗、手术后的皮肤疤痕形成,同时,对创面进行有效抗菌,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感,也为再次穿刺等提供了良好的皮肤条件。
【IPC分类】A61F13/02, A61L15/44, A61L15/46, A61L15/24, A61L15/26
【公开号】CN204909824
【申请号】CN201520034664
【发明人】谢建飞, 周建大, 丁四清, 秦春香
【申请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