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848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送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风机;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吹走灰尘或相类似物的送风模式以及抽入空气以实现集尘等的真空模式的便携式送风机。
背景技术
送风机包括一个形成有入口与出口并确定其中的风扇容纳空间或风扇壳的外壳。一种包括所谓叶轮的离心式送风机设置在该风扇容纳空间内。该离心式风扇可由电机旋转用于吹出空气或吸入空气。该风扇的旋转同时可冷却电机。在离心式风扇旋转时,空气经入口被吸入外壳并经出口被吹到大气中。这种送风机可被用于此类目的,如吹走灰尘、落叶、木屑等或吸入和收集灰尘、木屑等。对于吹风操作,喷嘴被连接到外壳的出口,但是在入口不连接任何东西。另一方面,对于吸入操作,灰尘包被连接到出口,而喷嘴或软件被连接到入口。
更具体地讲,如图18所示,外壳110由多个可分离的部分组成,例如相互对着的第一部分110A和第二部分(未示出),而在其中确定了容纳如图19所示的离心式风扇130的风扇容纳空间110a。第一部分110A包括确定风扇容纳空间110a的圆形隔壁110C;以及一个大体圆柱形的盘壁110L。该离心式风扇130包括一个基板131;以及从基板131的一个表面131A突起的多个螺旋状叶片132。该基板131具有一个直接面对圆形隔壁11C的相对表面131B。在基板131中形成有多个通孔131a。
在第一部分110A的隔壁110C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用于固定轴承(未示出)的轴承保持器110D,该轴承可旋转地支撑电机(未示出)的转子(未示出)。离心式风扇130安装在转子上。此外,出口112位于相对于外壳110的圆形隔壁110C的切线方向。
在对着如图18所示的第一部分110A的位置中,即从图18的纸张向上的位置,第二部分(未示出)被设置在第一部分110A的对面。第一部分110A和第二部分在分割面110E相互结合。通过将第一部分110A和第二部分在分割面110E处相互接触,就组成了单个风扇容纳空间110a。第二部分形成有一个入口(未示出),以便将空气从外壳110外部吸入风扇容纳空间110a。
在图18的纸张向上的方向中,该入口从第二部分成圆柱形突起。喷嘴或其它附件可以被连接到入口和从入口卸下。一个电机容纳空间或电机壳(未示出)被设置在相对于隔壁110C的风扇容纳空间110a相反侧的第一部分110A上,即在从图18的纸张向下的位置处。用于旋转离心式风扇130的电机(未示出)被安装在电机容纳空间内。在轴承保持器110D的辐射外侧和附近,弓形通孔110c形成在隔壁110C中。每个弓形通孔具有一种其中心与圆形隔壁110C的中心同心的假想圆的轮廓。此外,弓形通孔110c的位置与形成在基板131中的多个通孔131a对准。该通孔110c和131a提供电机容纳空间与风扇容纳空间110a之间的流体连通。
在这种送风机中,由于离心式风扇130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空气流入入口。空气在图19的纸张中从上面位置流向下方位置,即风扇130的轴向方向。空气进入相邻叶片132之间的空间,并在离心式风扇130内方向被改变了约90度,而流入离心式风扇130的径向方向。该空气沿周壁110L(图18)的内周围表面流动,最后经出口112流出。顺便提及,第二部分也具有与周壁110L补充的周壁。
除这种空气流之外,另一流流路径设置用于冷却电机。外壳110在接近电机的位置处设置有另一入口(未示出)。通过风扇130的旋转,空气通过另一入口被引入电机容纳空间,而经过电机用于冷却电机。然后,空气经过弓形通孔110c和通孔131a,而进入离心式风扇130。然后,空气在离心式风扇130内方向改变了约90度,而以离心式风扇130的径向方向流动,按照周壁110L流动,而经出口112流出。这种传统送风机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2-339898中进行了描述。采用传统结构,普遍存在运行噪声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噪声而不会降低送风或抽取效率的带有离心式风扇的送风机。
利用包括外壳、电机和包括大体圆形的基板和多个叶片的离心式风扇,可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该外壳设置有一个将外壳的内部空间分为风扇容纳空间和电机容纳空间的隔壁。该隔壁具有一个确定电机容纳空间的第一表面和确定风扇容纳空间的第二表面。该外壳形成有允许在风扇容纳空间和外部之间流体连通的入口,通过它将流体吸入;以及允许在风扇容纳空间和外部之间流体连通的出口,用于经过它从风扇容纳空间将流体排到外部。该外壳还形成有允许在电机容纳空间与外部之间流体连通的引入孔。该电机设置在电机容纳空间内。该离心式风扇设置在风扇容纳空间内而由电机带动旋转。该离心式风扇确定了一个旋转轴。大体圆形的基板一个直接面对第二表面的一个表面。该基板确定了一个圆周方向,并形成有多个排列成其中心与旋转轴相同的假想圆的基板通孔,用于允许流体经过。多个叶片从基板的另一表面突起。该隔壁形成有多个成假想圆排列且根据离心式风扇的旋转与基板通孔有选择地对准的隔壁通孔。每个隔壁通孔至少包括一个宽度增加区域,其中周向中的隔壁通孔的宽度向第二表面逐渐增加。
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外壳、电机和包括大体圆形的基板和多个叶片的离心式风扇的送风机。该外壳设置有一个将外壳的内部空间分为风扇容纳空间和电机容纳空间的隔壁。该隔壁具有一个确定电机容纳空间的第一表面和确定风扇容纳空间的第二表面。该外壳形成有入口和出口。该外壳也形成有流体引入孔。该隔壁形成有多个成假想圆排列且根据离心式风扇的旋转与基板通孔有选择地对准的隔壁通孔。该隔壁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在圆周方向中紧接第一通孔旁边定位的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具有平行于旋转轴延伸的第一线性平面和在圆周方向中平行于第一线性平面延伸且与第一线性平面间隔的第二线性平面。该第二通孔具有平行于旋转轴延伸的第一线性平面和在圆周方向中平行于第一线性平面延伸且与第一线性平面间隔的第二线性平面。第一通孔的第二线性平面与第二通孔的第一线性平面位置是并排的。具有″a>b″的几何关系,其中″a″表示在圆周方向中第一表面处基板通孔的宽度;而b表示在第一通孔的第二线性平面与第二表面的第一交点或相交位置与第二通孔的第一线性平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二交点或相交位置之间在周向中且在第二表面上的距离。


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送风机的局部横断面侧视图;图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入口附加了喷嘴而出口附加了灰尘收集包的送风机的平面视图,其中送风机用作一种吹风机;图3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入口附加了软管而出口附加了灰尘收集包的送风机的平面视图,其中送风机用作一种真空设备;图4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送风机的局部横断面平面视图;图5是专门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送风机中构成外壳和确定风扇容纳空间的第一部分的侧视图;图6是专门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送风机内空气流的局部横断面视图;图7是为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外壳隔壁和离心式风扇基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将通孔的圆周设置转换为其线性设置的横断面视图;图8到图11是为了描述根据对比送风机的外壳的隔壁和离心式风扇基板之间随时间变化的位置关系将通孔的圆周设置转换为线性设置的横断面视图;图12(a)到12(d)表示根据对比送风机的基板通孔与隔壁通孔之间随时间变化的位置关系;图12(e)显示了时间变化与流量之间关系的测试结果,其中曲线C1代表当前实施例中的数据,而曲线C2表示对比送风机的数据。
图12(f)到12(i)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基板通孔与隔壁通孔之间随时间变化的位置关系;
图13是为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外壳隔壁和离心式风扇基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将通孔的圆周设置转换为其线性设置的横断面视图;图14是为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外壳隔壁和离心式风扇基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将通孔的圆周设置转换为其线性设置的横断面视图;图15是为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外壳隔壁和离心式风扇基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将通孔的圆周设置转换为其线性设置的横断面视图;图16是为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外壳隔壁和离心式风扇基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将通孔的圆周设置转换为其线性设置的横断面视图;图17是为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外壳隔壁和离心式风扇基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将通孔的圆周设置转换为其线性设置的横断面视图;图18为显示传统送风机中构成外壳和确定风扇容纳空间的第一部分的侧视图;而图19为显示传统送风机中离心式风扇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附图,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送风机,其中为避免重复描述由相同标号指示相似部件和零件。
<第一实施例>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送风机1。第一实施例属于也用作灰尘收集器的小型、轻便的便携式送风机。送风机1包括一个形成有用于吸入空气的入口11和用于吹出空气的出口12的外壳10。外壳10具有一个用户用手握紧的手柄13。
一个电机20(图4)和一个离心式风扇30被安装在外壳10中。该离心式风扇30经驱动轴21(图4)驱动地结合到电机20,而由电机20的旋转带动旋转。电机20利用从外壳10延伸的电线14(图1)供应的电力驱动。通过由离心式风扇30的旋转建立的离心力,空气经入口11被吸入外壳10并经出口12被吹出。该出口12被连接到确定形成在外壳10内的螺旋状室10e(以后将描述)的风扇容纳空间10a,并定位于在风扇容纳空间10a内设置的离心式风扇30的基板31(以后将描述)的切线上。
环绕出口12的部分用作连接区域,可选择地将如灰尘收集袋(图2)或喷嘴15等附件连接到其上。该入口11具有大体弓形形状且定位面对离心式风扇30且与其同轴。
如图1所示,当送风机1以送风方式吹走灰尘、落叶、木屑等时,将喷嘴15附于外壳10的出口12,而入口11不附带附件。送风操作可以通过将喷嘴15的尖端朝向灰尘、小木屑或其它此类对象和通过喷嘴15吹出加压空气实现。顺便提及,即使没有喷嘴15吹风操作仍可以通过将出口12指向对象而从出口12吹出空气实现此外,如图2或图3所示,当送风机1以抽取方式收集灰尘、落叶、木屑等时,灰尘收集袋16被附于外壳10的出口12,而喷嘴15或如图3所示的软管17附于入口11。抽取操作可以通过将喷嘴15的尖端或软管17朝向灰尘、小木屑或其它此类对象,然后将这些对象抽入灰尘收集袋16实现。
该外壳10由多个可分离的部分组成。如图4所示,彼此相对的第一部分10A和第二部分10B确定了用于在此安装离心式风扇30的风扇容纳空间10a。第一部分10A包括将风扇容纳空间10a与电机容纳空间10b分隔的圆形隔壁10C(以后将描述);以及一个周壁10L。第一部分10A具有用于容纳轴承22的轴承保持器10D(图5)。该轴承保持器10D用于支撑电机20的转子25。离心式风扇30同心地安装在转子25上。
如图5所示,一个驱动轴通孔10d(图5)形成在圆形隔壁10C的中央而位于轴承保持器10D内,用于使驱动轴21(图4)延伸穿过其中。此外,隔壁通孔110c以放射状或径向形成在轴承保持器110D外侧并与其邻近。该隔壁通孔10c位于其中心与驱动轴21的轴(即圆形隔壁10C的中心)同心的假想圆上或假想圆中。在当前实施例中,15个隔壁通孔10c沿周向以固定间隔形成。相邻隔壁通孔10c由区域10G彼此分隔。
该外壳10也包括在相对于隔壁10C的与风扇容纳空间10相对位置处以螺栓或相类似物连接到第一部分10A的第三部分10F。第三部分10F具有大体圆柱杯形状且与离心式风扇30同轴。该杯的底部用作外壳10的端壁,而第三部分的开口端被装配到第一部分10A。因此,第三部分10F在其中确定了其中支撑电机20的电机容纳空间10b。该隔壁10C将风扇容纳空间10a与电机容纳空间10b分隔。轴承23被支撑在第三部分10F的末端。因此,驱动轴21通过这些轴承22和23被可旋转地支撑到外壳10上。每个隔壁通孔10c的一个开口端开口到电机容纳空间10b,而另一开口端开口到离心式风扇容纳空间10a。该端壁部分或区域形成有用于将空气导入电机容纳空间10b的空气引入孔(未示出)。
该离心式风扇30实质上与图15中所示的传统离心式风扇相同。具体地讲,该离心式风扇30包括一个基板31;以及从基板31的一个表面31A突起的多个螺旋状叶片32。该驱动轴21通过压力配合或使用紧固件(如螺栓)被固定到基板31的中央。如图4所示,基板31具有一个在直接面对第一部分10A的圆形隔壁10C的相对表面31B。基板31的表面与隔壁10C的正对表面之间的距离约为3mm。
在基板31中形成有多个通孔31a。每个通孔31a位于相邻叶片32之间,并被定位在一个其中心与驱动轴21的轴心相同的假想圆中或假想圆上。此外,通孔在驱动轴21的圆周方向彼此分离相同间隔。
通过位于第一部分10A的隔壁10C处的通孔10c,基板通孔31a允许空气从电机容纳空间10b向离心式风扇容纳空间10a流动。更具体地,沿驱动轴21的轴向方向,基板通孔31a(图4)的位置与隔壁通孔10c对准。根据离心式风扇30的旋转角度,基板通孔31a直接面对隔壁通孔10c。
在垂直于驱动轴21的轴的方向延伸的分割面10E处,如图4所示,第二部分10B被结合到第一部分10A。第二部分10B包括一个对着第一部分10A的隔壁10C的端壁部分;以及一个对应于第一部分10A的周壁10L的周壁部分。通过第一部分10A和第二部分10B的组合,确定了单个风扇容纳空间10a。更具体地讲,第一部分10A的隔壁10C、周壁10a以及第二部分10B的端壁部分和对应的周壁确定了风扇容纳空间10a。在叶片21的径向外端与周壁10L之间确定了一个螺旋状室10e(图5),用于从离心式风扇30收集空气以及用于将空气导向到出口12。
如图4所示,上述入口11形成在与离心式风扇30同轴的第二部分10B中。突起状的套管沿风扇30的轴向方向从入口11突起。因此,喷嘴15或其它附件被可拆卸地连接到突起状的套管上。该突起状的套管被配置具有与环绕出口12的连接区域相同的形状与大小,以便同一喷嘴15可以有选择地连接到连接区域和突起状的套管的其中一个上。该入口11配备有肋11A(图1和图4)以防止手指等进入而接触到外壳10内的离心式风扇30。
如图4所示,电机20包括一个定子24和一个转子25。该定子24被固定到外壳10的第三部分10C的内表面。转子25被固定到驱动轴21而位于轴承22和23之间。该转子25的旋转整体地旋转驱动轴21。
如图6中箭头A所示,离心式风扇30的旋转生成从入口11到出口12的空气流。即,空气沿风扇30的轴向方向经过入口11。然后,空气流入离心式风扇30,而在离心式风扇30内改变流动方向约90度,而径向向外流到螺旋状室10e。然后,空气沿螺旋状室10e的周壁10L流动,而被排出出口12。
作为由电机20驱动的离心式风扇30旋转的结果,空气也在电机20内流动。更具体地,由于离心式风扇30的旋转,空气经空气引入孔被引入电机容纳空间10b;并且如图6的箭头B所示,空气沿离心式风扇30的轴向方向在电机20的定子24和转子25之间流动,用于冷却电机20。然后,空气流经隔壁通孔10c和离心式风扇30的基板通孔31a进入风扇容纳空间10a。然后,空气在离心式风扇30内改变其流向约90度,而径向向外流向螺旋状室10e。然后,空气沿螺旋状室10e的周壁10L流动,而被排出出口12。
以下,将参照图7描述隔壁通孔10c的形状。该隔壁10C具有直接面对基板31的表面31B的面对表面10K。每个通孔10c由平的第一表面10H和与其相对的平的第二表面10H确定。平面10K处第一和第二表面10H和10H之间的距离确定了沿隔壁10C的圆周方向(即沿图7中向左/向右方向)的通孔10c的宽度。换言之,每个分隔区域10G由大体平的第一表面10I(等同于10H)和在面对表面10K处与第一表面10I相交的大体平的第二表面10J(等同于10H)确定。
换言之,沿基板31的圆周方向每个通孔10c的第一和第二表面10H和10H之间的距离从电机容纳空间10b向风扇容纳空间10a逐渐增大。每个分隔区域10G用作圆周宽度增加部分。
在图7中,平行于离心式风扇30的X轴的直线与平面10H之间的角度α在10到30度的范围内。如上所述以及如图7中箭头B所示,沿相对的平表面10H,在电机容纳空间10b中已冷却电机20的空气通过每一个隔壁通孔10c流入基板通孔31a。这样,空气流入离心式风扇容纳空间10a。
以下将参照带有隔壁110C和设置有基板131的离心式风扇130的对比送风机,说明空气涡流和噪声的生成。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对比送风机存在特殊的问题。即,由于基板131和隔壁110C最接近地相对,流经基板通孔131a的空气量不同时刻波动很大。具体地,对于一个通孔131a,在如图8所示的状态中,在基板131的另一表面131B上的基板通孔131a的入口开口,沿风扇130的轴向方向,与在另一表面131B相对的隔壁110C的表面110K上开口的隔壁通孔110c的出口开口是偏移的。因此,流出隔壁通孔110c的大多数空气不会流入基板通孔131a。
当离心式风扇130旋转而假定处于如图9中所示的状态中时,沿风扇130的轴向方向,基板通孔131a的入口开口与隔壁通孔110c的出口开口部分对准。因此,流出隔壁通孔110c空气如箭头B″所示流入基板通孔131a。此外,空气产生如图9中箭头B′所示的涡流。
当离心式风扇130进一步旋转而假定处于如图10中所示的状态中时,在轴向方向中,基板通孔131a的入口开口与隔壁通孔110c的出口开口完全对准。因此,从隔壁通孔110c流出的空气如图10中的箭头B″所示流入基板通孔131a。
当离心式风扇130进一步旋转而假定处于如图11中所示的状态中时,在风扇130的轴向方向,基板通孔131a的入口开口不再与隔壁通孔110c的出口开口对准。因此,从隔壁通孔110c流出的部分空气如图11中的箭头B′所示形成一个涡流;而由箭头B″所示流入基板通孔131a空气量被减小。
由于上述现象的重复出现,在基板通孔131a等中会出现明显的压力变化,而产生出大量噪声。此外,如图9和图11所示,由于在隔壁通孔110c附近产生的涡流,也会产生噪声。此外,由于这些噪声构成了离心式风扇旋转频率的声音成分,所以它们很刺耳,并且由于在离心式风扇容纳空间110a中的共振,这些声音甚至会更大。
而在当前实施例中,由于平面10H相对于离心式风扇30的X轴的角度α在10到30度范围内,剥离流的生成会受到限制,而几乎所有空气会沿通孔10c的表面10H流动。剥离流是这样一种现象,其中流经每个隔壁通孔的空气不沿通孔的表面流动。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几乎可完全防止涡流的出现。特别地,通过将角度设置为23度,可最大程度地防止涡流的生成。
为了研究从隔壁通孔10c向基板通孔31a流动的空气流模式,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送风机1和对比送风机101作了比较实验。随时间变化,对比送风机的基板通孔131a与隔壁通孔110c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12(a)到12(d)所示。此外,随时间变化,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基板通孔31a与隔壁通孔10c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12(f)到12(i)所示。此外,代表随时间变化的流量测试结果如图12(e)所示,其中曲线C1代表当前实施例中的数据,而曲线C2表示对比送风机的数据。这些数据表示当离心式风扇旋转时,经一个隔壁通孔流入一个基板通孔的空气量。从隔壁通孔到基板通孔的空气流分别由箭头B和B′所示。
针对比较离心式风扇上单个基板通孔131a,随着离心式风扇旋转从如图12(a)所示状态到如图12(d)所示状态变换,如图12(b)所示,通孔131a经过通孔110c。从图12(e)所示曲线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图12(b)中所示阶段中,出现了空气流的急剧下降(即快速压力变化)。更进一步,在图12(c)中所示的阶段,空气流已到达其最低值。
与之不同,在第一实施例中,随着离心式风扇30旋转从如图12(f)所示状态到如图12(i)所示状态变换,如图12(g)和图12(h)所示,通孔31a经过通孔10c。从图12(e)所示曲线可以明显地看出,从图12(f)到图12(g)的整个阶段,空气流未出现实质的下降。其后,空气流量开始逐渐下降。在如图12(h)中所示的状态转换中,空气流还没有到达其最低值,而是仍有明显的空气量流动。空气流量继续逐渐减少,然后在图12(i)中所示的阶段中,空气流已到达其最低值。
由于从电机容纳空间10b侧到风扇容纳空间10a侧,隔壁通孔10c的圆周宽度(在圆形隔壁10C的周向的表面10H和10H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因此,在隔壁通孔10c的侧面10K附近隔壁通孔10c的下游侧产生一致的空气流速分布。为此,可以防止在隔壁通孔10c和基板通孔31a之间的区域发生快速压力变化,而是产生中等压力变化。此外,在接近隔壁通孔10c出口端的位置处,几乎不会产生涡流。由于这种原因,可以抑制噪声的产生。
此外,由于从开口到风扇容纳空间10a的开口端10f到开口到电机容纳空间10b的开口端10e的整个隔壁通孔10c构成了圆周宽度增加区域,在隔壁10C与基板31之间的空间空气压力变化可以进一步降低。此外,在接近隔壁通孔10c出口端的位置处,不会产生涡流。由于这种原因,可以进一步限制噪声的产生。
此外,由于由一对线性平表面10H和10H确定每个隔壁通孔10c,可以进一步增强上述有利的效果。
以下将参照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送风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送风机中,从开口到风扇容纳空间10a的开口端10f到开口到电机容纳空间10b的开口端10e的隔壁通孔10c的整个表面10H,10H构成了通孔10c的圆周宽度增加部分。另一方面,在如图1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分隔部分40G的圆周宽度增加部分40g形成在开口到风扇容纳空间40a的位置处,而开口到电机容纳空间40b的其余部分40h具有通孔40c的固定圆周宽度。其它结构与第一种实施例的相同。在表面40h和表面40g之间确定了角度α。
通过修改传统送风机101的隔壁通孔110c的形状,可以容易地实现这种结构。因此,可以防止在隔壁通孔40c和基板通孔31a之间的位置处空气压力快速变化。
以下,将参照图14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送风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送风机中,形成圆周宽度增加区域的分隔部分40G的倾斜表面40g与形成通孔40c的固定圆周宽度的分隔部分40G的表面40h相互之间以具体角度α相交。在第三实施例中,与表面40g和40h之间不连续连接不同,如图14所示,相应表面50g和50h以弓形表面50M连续地连接。
如图14所示,分隔部分50G包括一对对应于第二实施例的表面40g的倾斜表面50g;以及一对对应于第二实施例的表面40h的平行表面50h;而每个表面50H通过具有某一具体半径的弓形表面50m被平滑地连接到每个表面50h。采用这种设置,空气可以沿弓形表面50M平滑地流动。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送风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送风机中,第一表面10I和第二部分10J相互之间在隔壁10C的表面10K处相交。另一方面,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送风机中,分隔部分60G的对应表面60I和60J并不在对着风扇容纳空间60a的表面60K处彼此相交,而在表面60K与第一表面60I的交点或相交位置60N和表面60K与第二表面60J的交点或相交位置60P之间,设置有沿隔壁10C的圆周方向的预定距离。采用这种设置,与第一到第三实施例中的尖锐末端相比,包含分隔部分60G的点60N和60P的每个末端区域可以具有改进的机械强度。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送风机。在第五实施例中,分隔部分70G包括一个包含倾斜表面70I和70J且开口到风扇容纳空间70a的圆周宽度增加部分70g;以及开口到电机容纳空间70b的固定圆周宽度部分70h,从而实现了通孔70c。
第一表面70I和第二表面70J分别以大致相同的角度与表面70K相交。第一和第二表面70I和70J之间的角度为β。此外,类似于第四实施例,沿隔壁70C的圆周方向,第一表面70I和表面70K之间的交点或相交位置与第二表面70J和表面70K之间的交点或相交位置之间相距距离e。在图16中,h表示基板31的表面31B与隔壁70C的表面70K之间的距离。在第五实施例中,具有如下关系h>(e/2)/tan(β/2)。第五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第四种实施例的相同。
采用这种结构,针对离心式风扇上的单个基板通孔31a,由于从隔壁通孔70c流出的空气体积的变化而产生的空气压力变化可以变得缓和或更渐进。因此,可以降低隔壁70C与基板31之间产生的噪声。
图17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送风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送风机中,分隔部件10G的整个表面10I和10J构成了圆周宽度增加部分,以提供通孔10a的表面之间的距离,该距离从电机容纳空间10b侧向风扇容纳空间10a侧增加。在根据第六实施例的送风机中,如图17所示,分离部分80G不包括圆周宽度增加部分,而仅包括由相互平行的第一和第二表面80I和80J定义的固定圆周宽度部分。
如图17所示,第一和第二表面80I和80J平行于风扇的轴延伸。因此,在风扇的轴向方向通孔80c的整个长度上,通孔80c在基板31的圆周方向具有固定宽度。在图17中,″a″表示表面31B处在基板31的圆周方向通孔31的宽度;而″b″表示第一表面80I与表面80K交叉点与第二表面80J与表面80K交叉点之间的距离。保持如下关系。采用这种状态,具有″a>b″的关系。
采用这种结构,针对离心式风扇30上的单个基板通孔31a,空气总可以从任何一个隔壁通孔80c流入特定的基板通孔31a。换言之,即使由于基板31的旋转位移,特定通孔31a在风扇的轴向方向也可实现与任何一个通孔80c的连续对准。因此,由于从隔壁通孔80c流出的空气体积变化而产生的空气压力变化可以变得更渐进,而因此,可以减小隔壁80C与基板31之间产生的噪声。
此外,在图17中,″c″表示在面对电机容纳空间80b的表面处在隔壁80C的圆周方向一个分隔部分80G的第二表面80J与相邻分隔部分80G的第一表面80I之间的距离。采用这种状态,具有″c>a″的关系。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从隔壁通孔80c流入基板通孔31a的空气体积变化而产生的空气压力变化可以变得更缓和或更渐进。因此,可以降低隔壁80C与基板31之间产生的噪声。
虽然已参照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对本发明进行多种形式和细节的变动。
例如,在这些实施例中形成有18个隔壁通孔10c,40c,50c,60c,70c,80c。然而,可以采用7到20范围内任何数目。只要通孔的数目在7到20的范围内,特别在第一部分10A中通孔和轴承保持器10D的区域就可以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特别地,通过形成15个隔壁通孔,在上述机械强度与通孔的面积之间可以取得最优选的平衡。此外,在送风机1中可以使用除空气以外的气体。
此外,在仅设置有圆周宽度增加区域的第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h>(e/2)/tan(β/2)的如上关系。
权利要求
1.一种送风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将外壳的内部空间分为风扇壳和电机壳的隔壁,所述隔壁具有确定电机壳的第一表面和确定风扇壳的第二表面,所述外壳形成有允许在风扇壳和外部之间流体连通的入口,入口用于通过入口将流体抽入风扇壳;以及允许在风扇壳和外部之间流体连通的出口,出口用于经过出口将流体从风扇壳排到外部,所述外壳还形成有允许在电机壳与外部之间流体连通的引入孔;设置在电机壳内的电机;以及设置在风扇壳内并可由电机旋转的离心式风扇,所述离心式风扇确定旋转轴并包括具有直接面对第二表面的一个表面和另一个表面的大体圆形的基板,所述基板确定圆周方向并形成有多个基板通孔,所述基板通孔排列在其中心与旋转轴重合的假想圆中或上,用于允许流体经过;以及多个从另一表面突出的叶片,所述隔壁形成有排列在假想圆中或上且根据离心式风扇的旋转与所述基板通孔有选择地对准的多个隔壁通孔,每个隔壁通孔至少包括宽度增加区域,在宽度增加区域沿圆周方向的隔壁通孔的宽度朝向第二表面逐渐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中每个宽度增加区域从第一表面到第二表面在所述隔壁的整个厚度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中每个宽度增加区域由第一线性平面和沿圆周方向面对第一线性平面定位的第二线性平面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中所述多个隔壁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相邻的第二通孔;而其中几何关系如下h>(e/2)/tan(β/2);其中h表示基板的所述一个表面与隔壁的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e表示第一通孔的第二线性平面与第二表面的第一交点或相交位置与第二通孔的第一线性平面与第二表面的第二交点或相交位置之间的沿圆周方向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一线性平面和第一通孔的第二线性平面沿圆周方向并排定位;而β表示第二通孔的第一线性平面和第一通孔的第二线性平面之间的角度,第二通孔的第一线性平面相对于旋转轴的角度等于第一通孔的第二线性平面相对于旋转轴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中每个宽度增加区域定位为直接在第二表面开口,而其中每个隔壁通孔进一步包括连接到宽度增加区域且开口到第一表面的恒定宽度区域,所述恒定宽度区域具有沿圆周方向的宽度;以及沿旋转轴方向的恒定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机,其中所述宽度增加区域由第一线性平面和沿圆周方向面对第一线性平面定位的第二线性平面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机,其中所述多个隔壁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相邻的第二通孔;而其中几何关系如下h>(e/2)/tan(β/2);其中h表示基板的所述一个表面与隔壁的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e表示第一通孔的第二线性平面与第二表面的第一交点或相交位置与第二通孔的第一线性平面与第二表面的第二交点或相交位置之间的沿圆周方向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一线性平面和第一通孔的第二线性平面沿圆周方向并排定位;而β表示第二通孔的第一线性平面和第一通孔的第二线性平面之间的角度,第二通孔的第一线性平面相对于旋转轴的角度等于第一通孔的第二线性平面相对于旋转轴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机,其中每个隔壁通孔进一步包括介于所述宽度增加区域和所述恒定宽度区域之间的弓形区域,所述弓形区域具有特定的曲率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具有设置有隔壁的一端和具有另一端的第一部分;连接到第一部分的所述另一端且形成有入口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结合提供风扇壳和出口;以及连接到第一部分的所述一端且形成有流体导入孔的第三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结合提供电机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机,其中所述入口具有第一连接部分而所述出口具有结构与第一连接部分相同的第二连接部分,而所述送风机进一步包括在吹风方式中被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部分而在真空方式中被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管状喷嘴;以及在真空方式中被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灰尘收集包。
11.一种送风机,包括外壳,该外壳设置有将外壳的内部空间分为风扇外壳和电机壳的隔壁,所述隔壁具有确定电机壳的第一表面和确定风扇外壳的第二表面,所述外壳形成有允许在风扇壳和外部之间流体连通的入口,入口用于通过入口将流体抽入风扇壳,以及允许在风扇壳和外部之间流体连通的出口,出口用于经过出口将流体从风扇壳排到外部,所述外壳还形成有允许在电机壳与外部之间流体连通的流体引入孔;设置在电机壳内的电机;以及设置风扇壳内并可由电机旋转的离心式风扇,所述离心式风扇确定旋转轴并包括具有直接面对第二表面的一个表面和另一表面的大体圆形的基板,所述基板确定圆周方向并形成有多个基板通孔,所述多个基板通孔排列在其中心与旋转轴重合的假想圆中或上,用于允许流体经过;以及多个从另一表面突出的叶片,所述隔壁形成有多个隔壁通孔,所述隔壁通孔排列在假想圆中或上且根据离心式风扇的旋转与所述基板通孔有选择地对准,所述隔壁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沿圆周方向在第一通孔旁边定位的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具有平行于旋转轴延伸的第一线性平面和平行于第一线性平面延伸且沿圆周方向与第一线性平面相间隔的第二线性平面;该第二通孔具有平行于旋转轴延伸的第一线性平面和平行于第一线性平面延伸且沿圆周方向与第一线性平面相间隔的第二线性平面;第一通孔的第二线性平面与第二通孔的第一线性平面并排定位,并且其中具有a>b的几何关系,其中a表示沿圆周方向在所述一个表面处基板通孔的宽度;而b表示在第一通孔的第二线性平面与第二表面的第一交点或相交位置与第二通孔的第一线性平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二交点或相交位置之间沿圆周方向在第二表面处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送风机,其中具有c>a的几何关系,而c表示在第一通孔的第一线性平面与第二表面的第三交点或相交位置与第一交点或相交位置之间沿圆周方向在第二表面处的距离。
全文摘要
一种提供送风模式和真空模式的送风机。外壳设置有安装电机的电机容纳空间和安装由电机旋转驱动的离心式风扇的风扇容纳空间。隔壁被设置并具有定义电机容纳空间的第一表面和定义风扇容纳的第二表面。该风扇包括大体圆形的基板,其表面直接面对第二表面。多个排列成假想圆(其中心与风扇的旋转轴一致)的通孔形成在基板中。根据离心式风扇的旋转,该隔壁形成有多个排列成假想圆且与基板通孔有选择地对准的隔壁通孔。每个隔壁通孔包括宽度增加区域,其中周向中的隔壁通孔的宽度向第二表面逐渐增大。
文档编号B08B5/02GK1650688SQ20051000910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3日
发明者西河智雅, 稻川裕人 申请人: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