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面板与框架的扣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87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屏风面板与框架的扣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固或固定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屏风面板与屏风框架之间的扣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各类屏风中,屏风面板与框架之间的连接多数采用通过面板上的弹片而将屏风面板与框架扣接一起,此种扣接方式其明显缺点是面板与框架之间扣接稳定性差,面板容易因弹片的弹性问题而松动滑落,安装繁琐且重复使用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新的屏风面板与框架之间的扣接装置,通过一压板和弹簧片的结构设计达到屏风面板与框架的稳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右立柱、左立柱、屏风面板、压板和弹簧片的一种屏风面板与框架的扣接装置,其屏风框架右立柱为一有截面造型能延伸全长的铝挤型材,右立柱截面具有呈逆时旋转90°的封闭的“凸”字型腔,在型腔的左外端面延伸出两个水平对称的“L”型筋条。在型腔右外端面上部设有“T”型凸筋,其右下端面下部设有一凹槽,在凹槽的下部设有一1/4圆环槽,在圆环槽的内部有一小圆突,圆环槽与小圆突同心。在小圆突的左部即“凸”字型腔的下外端延伸出一小凸筋,在小圆突的左下端延伸出另一小凸筋;在这两个小凸筋的内部形成一个1/4圆滑槽。在“凸”字型腔的右上端即“T”型凸筋的左上端亦设有圆环槽、小圆突、两个凸筋和圆滑槽。框架左立柱是右立柱的旋转180°的对称件。屏风面板四周具有折边,在其两端的上下角设有供与立柱“L”形筋条对接的槽口。压板是一有截面造型可延伸至全长的铝挤型材,具有弧形外壁和弧形内壁,在其外壁上中间部分均匀分布有四个半圆凸筋,在外壁的右端延伸出一竖直筋条,竖直筋条上端延伸出一外半圆环和一供与立柱小圆突相扣的内半圆环。在压板内壁左端延伸出一倾斜凸筋,倾斜凸筋端部形成一弯钩。压板内壁的收尾处形成一段水平内壁。本装置的立柱“L”形筋条插入屏风面板的端部槽口,压板的内环圆与立柱小圆突相对扣,而压板的水平内壁和籍由安装于压板弯钩与立柱圆滑槽之间的弹簧片压住屏风面板,屏风面板被紧扣在框架立柱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连接稳定性高,安装维修均十分方便,也能重复使用,成本低廉,是屏内面板与框架连接的一种独特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框架右立柱1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框架右立柱1的截面结构图。其中示出了逆时旋转90°的封闭“凸”字型腔101,对称的“L”形筋条102,“T”型凸筋103,凹槽104,1/4圆环槽105,小圆突106,凸筋107,另一凸筋108和圆滑槽109。
图3为本实用新型框架左立柱2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框架左立柱2的截面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屏风面板3的一侧立体结构图。其中301为面板端部的槽口。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屏风面板3一侧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屏风面板3一侧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压板4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压板4的截面结构图。其中示出了弧形外壁401,半圆凸筋402,竖直筋条403,外半圆环404,内半圆环405,倾斜凸筋406,弯钩407,水平内壁408和弧形内壁409。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弹簧片5装入压板4和立柱1后所形成的静态状态A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在静态状态A时将面板3与立柱1的定位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在静态状态B时压板按住面板使面板固定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完面板后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完面板后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附图,本屏风面板与框架的扣接装置包括屏风框架的右立柱1、左立柱2、屏风面板3、压板4和弹簧片5。屏风框架右立柱1为一有截面造型能延伸全长的铝挤型材,其平均厚度为1.5毫米,截面内部为一封闭的“凸”字型腔101,型腔的造型类似一逆时旋转90°的“凸”字形状,在型腔的左外端面延伸出两个水平对称的“L”型筋条102,在其右外端面上部设有一“T”型凸筋103,其中空部分造型类似一个字母“T”,在其右外端面下部设有一凹槽104,在凹槽的下部设有一1/4的圆环槽105,圆环槽105的宽度为3毫米。在圆环槽的内部有一直径为3的小圆突106,圆环槽与小圆突为同心。在小圆突106的左部水平端即“凸”字型腔101的下外端面延伸出一小凸筋107,其垂直于下外端面。在小圆突的左下端延伸出另一小凸筋108,外形似L形字母在竖直方向上镜像,在凸筋107和凸筋108内部形成1/4圆,圆半径为2.2毫米,称其为1/4圆滑槽109,凸筋107和凸筋108分别在垂直端和水平端钩住圆滑槽109,同理,在封闭“凸”字型腔101的右上端即“T”型凸筋103的左上端亦设有圆环槽、小圆突、两个凸筋和圆滑槽,两者成水平方向的镜像。框架左立柱2即是框架右立柱1旋转180°的对称件。屏风面板3是经钣金冲压折弯而成,面板第一边厚度5毫米,第二边即面板厚度为9毫米,屏风面板3四周具有折边,在面板两端的上下角部设有槽口301,槽口长为7.5毫米,宽为3.5毫米,由此得来屏风面板3四周具有折边,面板上下水平端与左右垂直端有一宽2.5毫米,深3.5毫米的凹槽,面板的表面可作喷漆或贴布处理。压板4的特征亦为一有截面造型可延伸全长的铝挤型材。压板4的外壁呈弧形,为弧形外壁401,在外壁上中间部分均匀分布4个半圆凸筋402,在外壁的右端面延伸出一竖直筋条403,筋条上端延伸出一外半圆环404和一供与立柱小圆突106相扣的内半圆环405,竖直筋条403与外半圆环404相切,内半圆环405的半径为1.6毫米,略大于立拄小圆的半径,在压板4的弧形内壁409的左端延伸出一倾斜凸筋406,与竖直方向夹角为25°,凸筋带有一弯钩407,弯钩407的深度为1.5毫米,外壁的收尾处即最左端以一半圆造型凸出外壁,而内壁则水平相切于小半圆延伸5.5毫米后垂直相交弧形内壁即形成一段水平内壁408,使水平内壁与倾斜凸筋之间形成一凹槽。弹簧片5的材质为不锈钢片,规格为0.15毫米×22毫米×50毫米的片状件。
安装面板前先需把压板4安装在立柱上,压板的安装是这样的按住压板4使压板内半圆环405贴住立柱直径3的小圆突106,然后旋转至半圆环槽内,此时,将弹簧片5的一端插入立柱凸筋107的槽口内,然后按住弹簧片5用力往压板4方向压,当听到“咔”的一声,则弹簧片的另一端已插入压板上的倾斜凸筋的弯钩407内,形成一静态状态A。在压板上每隔250毫米装一块弹簧片,以保持压板和立柱的弹性连接。至此,依靠弹簧片的弹性使立柱和压板连接在一起。压板安装完毕后进行屏风面板的安装。将面板靠在立柱上,使左右立柱的L型凸筋102插入面板的凹槽口301内,这样是面板与立柱在水平方向定位,依次向上叠加面板至顶端,然后按住压板的尾部往立柱一侧压,当压板的受力超过弹片的张力时弹片顺势转动,当听到“噹”的一声,压板的水平内壁408碰触屏风面板上,而弹簧片的一端在立柱圆滑槽109中由凸筋107的槽口顺着1/4圆滑槽滑入凸筋108槽口,形成静态状态B,而面板因压板内弹簧片的张力紧紧靠在立柱上纹丝不动。这样即完成了屏风面板与框架的连接(图8)。此种连接方式稳定性高,安装维修均方便,也可重复使用且成本低廉,是屏风面板与框架连接较独特的一种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屏风面板与框架的扣接装置,包括右立柱(1)、左立柱(2)、屏风面板(3)、压板(4)和弹簧片(5),其特征在于屏风框架右立柱(1)为一有截面造型能延伸全长的铝挤型材,右立柱截面具有呈逆时旋转90°的封闭的“凸”字型腔(101),在型腔的左外端面延伸出两个水平对称的“L”型筋条(102),在其右外端面上部设有“T”型凸筋(103),在其右下端面下部设有一凹槽(104),在凹槽的下部设有一1/4圆环槽(105),在圆环槽的内部有一小圆突(106),圆环槽与小圆突(106)同心,在小圆突(106)的左部即“凸”字型腔(101)的下外端延伸出一小凸筋(107),在小圆突(106)的左下端延伸出另一小凸筋(108);凸筋(107)和凸筋(108)的内部形成1/4圆滑槽(109),在“凸”字型腔(101)的右上端即“T”型凸筋(103)的左上端亦设有圆环槽、小圆突、两个凸筋和圆滑槽;框架左立柱(2)为右立柱(1)的旋转180°的对称件;屏风面板(3)四周具有折边,在其两端的上下角设有供与立柱“L”形筋条对接的槽口(301);压板(4)为一有截面造型可延伸至全长的铝挤型材,具有弧形外壁(401)和弧形内壁(409),在其外壁上中间部分均匀分布有四个半圆凸筋(402),在外壁的右端延伸出一竖直筋条(403),竖直筋条上端延伸出一外半圆环(404)和一供与立柱小圆突(106)相扣的内半圆环(405),在压板内壁左端延伸出一倾斜凸筋(406),倾斜凸筋端部形成一弯钩(407),压板内壁收尾处形成一段水平内壁(408);本装置的立柱“L”形筋条(102)插入屏风面板(3)的端部槽口(301),压板(4)的内环圆(405)与立柱小圆突(106)相对扣,而压板(4)的水平内壁(408)籍由压板弯钩(407)与立柱圆滑槽(109)之间的弹簧片(5)压住屏风面板(3),屏风面板(3)被紧扣在立柱上。
专利摘要一种屏风面板与框架的扣接装置,包括屏风框架的右立柱、左立柱、屏风面板、压板和弹簧片,铝挤型材立柱的“L”形筋条插入屏风面板的端部槽口中,铝挤型材的压板的内环圆与立柱的小圆突相对扣,而压板的水平内壁藉由安装于压板弯钩与立柱圆滑槽之间的弹簧片压住屏风面板,屏风面板被紧扣在框架立柱上。本实用新型连接稳定性高,安装维修方便,能重复使用,成本低廉,不失为屏风面板与框架连接的一种独特结构。
文档编号A47G5/00GK2791325SQ20052004088
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5日
发明者印惠东 申请人:上海艾锐斯办公家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