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表面处理的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80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表面处理的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表面处理的器具。在其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 真空清洁器具的地面工具。
背景技术
真空吸尘器通常设置有许多工具,以用于处理特定类型的清理工作。工具包括用 于基本在地面上进行清理的地面工具。地面工具包括与地面表面接合的主体。主体具有下 表面,该下表面包括吸入开口,在使用中脏物和灰尘通过该吸入开口从地面表面吸入到地 面工具中。有用的是将主体可枢转地连接到地面工具的其他部分,从而当在地面表面上操纵 地面工具时吸入开口可以保持紧密接近地面表面。例如,KR10-0895129描述了一种地面工具具有主体和连接到主体用于传输空气流 离开主体的导管。导管可连接到真空吸尘器的棒,该棒通常具有把手,该把手被使用者操纵 以在地面表面上操纵地面工具。导管包括前部区段,该前部区段枢转地连接到地面工具的 主体以允许导管的前部区段在相对于主体的升起位置和降低位置之间移动。前部区段包括 一对位于其相对侧上的流体入口,通过该对流体入口空气流进入导管的前部区段。这允许 主体的导管在它们相对运动期间保持它们之间的密封,并还允许当前部区段处于其降低位 置时导管的前部区段和主体的组合具有相对较低的姿态以使得地面工具可以被部分地推 到家具物品或类似物的下方。导管还包括肘状或成角度的后部区段,该后部区段连接到导管的前部区段。后部 区段具有前部和后部,该前部具有前部管状连接器,该前部管状连接器被接收在导管的前 部区段的管状连接器中从而后部区段可以相对于前部区段绕与这些管状连接器同轴的轴 线旋转,该后部具有可连接到真空吸尘器的棒的后部管状连接器。该后部相对前部倾斜大 致150°角度。因此当导管的前部区段处于其降低位置,该后部区段被排列为使得棒和主 体为大致直角时,导管的后部区段的后部相对于主体向上延伸,并且从而地面工具不能被 完全推到家具物品的下方,除非导管的后部区段被相对于前部区段旋转从而棒卧倒在地面 上。在棒的该位置,地面工具的主体的纵向轴线相对于真空吸尘器的棒倾斜大约30°的角 度。这使得使用者难于将地面工具完全推到家具物品下方。此外,肘状的导管后部区段限制了地面工具插入在相邻家具物品或在墙壁和家具 物品之间的狭窄缝隙处去清洁局部地面表面。这意味着使用者必须改变连接到真空吸尘器 的棒的工具来使得该部分地面表面可以被清洁,这对于使用者而言是不方便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表面处理器具的工具,包括连接到导管的主体,该导管包括 可枢转地连接到主体的前部区段,以用于相对于该主体绕第一轴线运动,该前部区段包括 至少一个端口,流体通过该端口从主体传送到导管中,所述第一轴线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端
3口,该导管进一步包括可枢转地连接到前部区段的后部区段,以用于相对于该前部绕与第 一轴线成角度且间隔开的第二轴线运动。为了使得主体能广泛地在表面上操作,导管包括前部区段和后部区段。前部区段 可枢转地连接到主体,用于绕第一轴线运动,以允许导管的后部区段相对于主体升起或降 低,这允许主体容易地在家具下方操作,并且例如如果需要的话进入家具与墙壁之间的缝 隙中。导管的这些区段绕第一和第二轴线的关节活动范围优选地使得主体能处于基本垂直 于用于在表面上操作工具的棒,以及基本平行于棒的方位。导管的前部区段可在降低位置和升起位置之间绕一角度相对于主体枢转,该角度 优选地至少为60°,更优选地至少为80°。在优选实施例中,在导管的前部区段从完全降 低位置运动时,导管的前部可相对于主体绕一角度枢转,该角度范围在90到180°范围内。 止动构件可以设置在导管和主体中的一个上,以通过止动构件与导管和主体中另一个之间 的接触来限制导管相对于主体的角运动超过其降低位置。后部区段可枢转地连接到前部区段,用于相对于该前部绕第二轴线运动,该第二 轴线与第一轴线间隔开。这允许后部区段相对于前部区段成角度,以有助于在诸如地面表 面这样的表面上、以例如主体相对于连接到导管后部区段的推杆的各种方位推动、拉动主 体。前部区段和后部区段之间的枢转连接使得后部区段连接到前部区段,以使得其至少部 分地位于前部区段下方。这可以允许工具在导管的前部处于其降低位置时具有较低的姿 态。导管的后部区段可相对于导管的前部区段绕一角度枢转,该角度优选是至少 120°,更优选是至少150°。止动构件可以在此设置,这次是在前部区段和后部区段中的一 个上,以通过止动构件与前部区段和后部区段中另一个之间的接触来限制后部区段相对于 前部区段的脚运动。导管的后部优选地包括基本圆形的流体入口,该流体入口可旋转地连接到导管前 部区段的相应形状的流体出口,以使得第二轴线中心穿过且基本正交于后部区段的流体入 口和前部区段的流体出口。在前部区段处于其降低位置时前部区段优选地成形为使得其流 体出口朝向主体成角度。流体出口在工具位于表面上时优选地以从相对于水平方向20° 到30°范围的角度倾斜。后部区段的流体入口优选地相对于导管后部区段的纵向轴线倾 斜,以使得第二轴线朝向后部区段的纵向轴线倾斜从110到120°范围的角度。后部区段可 以由此成形为使得其可以相对于前部区段对准,以使得在前部区段处于其降低位置时后部 区段的纵向轴线基本水平,且在前部区段处于其升起位置时基本竖直。优选地,这种构造发 生在前部区段的纵向轴线平行于后部区段纵向轴线时。因此,当导管的前部区段处于其降 低位置时,导管的后部区段可以布置为使得其纵向轴线基本与工具的主体水平和正交,由 此有助于工具在家具物品下方操作或进入到高度有限的空间中工作。当导管的前部区段处 于其升起位置时,高端的后部区段可布置为使得其纵向轴线基本与工具的主体成竖直和正 交,由此有助于在家具物品之间或在其他狭窄空间中操作工具。前部区段包括至少一个端口,流体通过该至少一个端口从主体进入导管。第一轴 线优选地穿过至少一个端口,更优选地穿过该至少一个端口的中心。这可以使得可以在主 体和导管之间设置相对简单的密封,以不管导管相对于主体的位置如何都能防止在它们之 间发生到外部环境的流体损失,且允许工具在导管的前部区段处于其降低位置时具有较低的轮廓。导管的前部区段允许地包括头部和颈部,该头部可枢转地连接到主体,该颈部连 接到该头部,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位于头部上。该至少一个端口位于头部的相对侧上,以有助 于导管与主体之间的密封。为了有助于导管与主体之间的密封,每个端口优选地基本是圆形的,且端口优选 是同心的。每个端口优选地位于基本平行于第二轴线的平面内,而不管导管相对于主体的 位置如何。在优选实施例中,头部基本是圆筒形的,第一和第二端口位于圆筒形头部的相对 端处。头部具有纵向轴线,第一和第二端口优选地基本正交于该纵向轴线。该纵向轴线和 第一轴线优选地共线。该颈部优选地在第一和第二端口之间半途的位置连接到头部,且优选地沿颈部正 交于头部纵向轴线的方向远离头部延伸。为了减少头部中的紊流,头部优选地包括用于将流体朝向进步引导的器件。用于 将流体朝向颈部引导的器件优选地包括多个引导表面,该引导表面位于头部中且每一个用 于将通过各个端口进入头部的流体朝向颈部引导。引导表面优选地与头部的内壁成一体, 每个弓I导表面优选地从头部的内壁离开并朝向颈部弯曲。为了提供紧凑的工具,头部包括外表面,该外表面优选地在导管的完全升起和完 全降低位置中基本与相邻的主体部分齐平。相邻的主体部分优选地包括主体的上部部分, 该上部部分定位为朝向主体的后部。若导管的头部具有基本圆筒形的外表面,则主体的上 部部分优选地具有离您导管头部每一端的基本半圆筒形的部分,半圆筒形部分的半径基本 等于导管头部的半径。主体优选地包括用于支撑导管的前部区段的头部的器件。该用于支撑头部的器件 优选地包括支撑表面。若头部是圆筒形形状,则支撑表面优选地具有基本与头部的曲率半 径相同的曲率半径。支撑表面优选地位于主体吸入通道部分上方。优选地,主体包括第一吸入通道和第二吸入通道,该第一吸入通道用于接收第一 鞋带脏物的流体流,该第二吸入通道用于接收来自第一吸入通道的第一携带脏物的流体流 和第二携带脏物的流体流。将主体“划分”成两个相互连接的吸入通道可以在主体中建立 两种不同的压力区域。可以在第二吸入通道中建立相对高的真空度,这可以优化工具捕获 位于地面表面上的裂缝中的脏物和灰尘的能力。同时,可以在第一吸入通道中建立相对低 的真空度,这可以改善工具用于不会显著妨碍捕获裂缝中脏物和灰尘而捕获地面表面上的 碎屑的性能。第一吸入通道优选地定位为朝向主体的前部,而第二吸入通道优选地定位为朝向 主体的后部。导管前部区段的头部优选地被支撑在第二吸入通道的上方。第二吸入通道优 选地包括扩大的中央部分,该中央部分向后远离第一吸入通道延伸,以增强在工具在地面 表面上的返回行程中操作的稳定性。工具优选地包括柔性地面接合器件,该器件定位为绕吸入通道并在吸入通道之 间,用于在工具关节活动范围内保持吸入通道中的压力水平。优选地,关节包括第一柔性地 面接合器件和第二柔性地面接合器件,第一柔性地面接合器件优选地是多个刷毛、细丝或 至少一个柔性材料带且位于吸入通道周围,第二柔性地面接合器件也优选地是多个刷毛、 细丝或至少一个柔性材料带且位于第一吸入通道和第二吸入通道之间。一系列相对较大的城堡形结构可设置在第一地面接合器件的临近第一吸入通道的那部分中,以例如在工具的 向前行程中允许相对较大的碎屑进入第一吸入通道。一系列相对较小的城堡形结构可设置 在第一地面接合器件的临近第二吸入通道的那部分中,以例如在工具的反向行程中允许相 对较较小的碎屑进入第二吸入通道。脏物和碎屑由此可以在三种不同流体流中进入第二吸入通道。第一带脏物流体流 从第一吸入通道进入到第二吸入通道,以将相对较大的表面碎屑传送到第二吸入通道中。 第二带脏物的流体流通过相对较小的城堡形结构进入第二吸入通道中,以将相对较小的表 面碎屑传送到第二吸入通道中。第三带脏物的流体流在第一和第二柔性地面接合器件之间 进入第二吸入通道,以将裂缝中的脏物和碎屑传送到第二吸入通道。第一和第二带脏物流 体流可以沿基本相对的方向进入第二吸入通道,而第三带脏物的流体流可以沿基本与第一 和第二带脏物流体流中之一或二者正交的方向进入第二吸入通道。该工具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中间通道,其位于第一吸入通道和第二吸入通道之 间,用于在它们之间传送流体流。该至少一个中间通道优选地与所述吸入通道共面,且可以 横向于所述吸入通道延伸。优选地,主体包括第一中间通道和第二中间通道,它们位于或朝 向主体的相对侧。中间通道可以通过第二地面接合器件的中断来限定,或通过在第一和第 二地面接合器件之间的间隔来限定。替换地或额外地,至少一个中间通道可以形成在主体 的壳体中,该壳体至少部分地限定出吸入通道。该工具可以是地面工具的形式,用于从地面表面移走脏物和碎屑,但是工具的尺 寸和比例是用于各种目的中的一种的,例如用于将脏物和碎屑从床垫、汽车或其他高出来 的表面上去除。


将仅通过示例性的方式并结合所附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地面工具的前透视图,其中地面工具的导管处于降低位置;
图2是如图1定位的地面工具的底部透视图3是如图1定位的地面工具的俯视图4是如图1定位的地面工具的侧视图5是如图1定位的地面工具的前视图6是沿图3中的V-V线截取的侧截面视图7是沿图3中的W-W线截取的前截面视图8是沿图5中的X-X线截取的顶部截面视图9是图1的地面工具的俯视图,其中导管处于升起位置;
图10是如图9定位的地面工具的侧视图;和
图11如图9定位的地面工具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见图1到5,地面工具10包括主体12和连接到主体12的导管14。主体12包 括细长壳体16,该壳体包括定位在主体12后部的上部区段20和下部区段18。下部区段18 包括第一前吸入通道22和第二后吸入通道24,该第二后吸入通道定位为与前吸入通道22相邻且在同一平面中。在使用中,吸入通道22、24 二者面向要被清理的地面表面。每个吸 入通道22、24在壳体16的相对侧边缘26、28之间延伸。如图2中最清楚地示出的那样,后 吸入通道24包括扩大的中央部分30,该中央部分向后远离前吸入通道22延伸且是人字形 的,以增强地面工具10在地面表面上操作时的稳定性。主体12包括柔性地面接合构件,所述构件定位在吸入通道22、24周围且在吸入通 道22、24之间。在该实施例中,地面接合构件包括第一组鬃毛(bristle) 32和第二组鬃毛 34,所述第一组鬃毛设置为在吸入通道22、24周围呈基本连续的裙状物的形式,所述第二 组鬃毛布置为在吸入通道22、24之间呈基本连续的直线列的形式。替换地,这两组或其中 一组鬃毛32、34可以由至少一个柔性材料带代替。每组鬃毛32、34被保持在形成于主体12 的壳体16中的相应沟槽中。第一组鬃毛32包括一系列相对较大的城堡形结构36,所述城 堡形结构36位于这些鬃毛32位于前吸入通道22的前边缘附近的前部区段中,以例如在地 面工具10的向前行程中允许相对较大的碎屑进入前吸入通道22。第一组鬃毛32还包括一 系列相对较小的城堡形结构38,该城堡形结构38位于这些鬃毛32位于后吸入通道24的后 边缘附近的后部区段中,以例如在地面工具10的反向行程中允许相对较小的碎屑进入后 吸入通道24。中间通道40位于前吸入22和后吸入通道24之间,以在吸入通道22、24之间提供 流体连通。主体12包括两个中间通道40,所述中间通道在吸入通道22、24之间横向地延 伸,每个中间通道40位于壳体16的相应侧边缘26、28附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排鬃毛 34没有在第一组鬃毛32的侧部区段之间完全延伸,以使得每个中间通道40通过位于第一 组鬃毛32和该排鬃毛34的相应端部之间的缺口限定。替换地,第二组鬃毛34可以在第 一组鬃毛32的侧部区段之间完全延伸,且至少一个中间通道可以形成在主体12的壳体16 中,以在吸入通道22、24之间传送流体。 导管14包括前部区段50和后部区段52。前部区段50可枢转地连接到主体12,用 于绕第一轴线A1相对于主体运动,如图3和6所示。前部区段50包括头部54和颈部56, 该头部可枢转地连接到主体12,该颈部从头部54延伸到导管14的后部区段52。头部54定位在居中定位在壳体16的上部区段20中的凹部中。头部54具有基本 与第一轴线A1共线的纵向轴线且连接到壳体16的上部区段20,以使得头部54绕其纵向轴 线能自由旋转。头部54具有基本圆柱形的外表面58,该圆柱形外表面58在其每一端敞开。 壳体16的上部区段20形状为使得上部区段20的接合头部54相应端部的每个部分60基 本与头部54的外表面58齐平。因而,壳体16的上部区段20的每个部分60具有基本半圆 柱形的外表面。参见图7和8,密封构件62设置在头部54的每个端部和壳体16的上部区段20的 邻接部分60之间,以在它们之间形成大致气密密封。头部54的每一端部提供相应端口 64, 流体通过所述端口从主体12进入导管14。每个端口 64由此是基本圆形的,且基本正交于 头部54的纵向轴线,且由此正交于第一轴线A1,该第一轴线中心穿过每个端口 64。结果, 在使用中,穿过端口 64进入头部54中的流体处于相对方向。颈部56基本在端口 64之间的半途处连接到头部54,且在该实施例中与头部54成 一体。颈部56沿基本正交于头部54的纵向轴线的方向远离头部54延伸。因此,当流体从 端口 64的一个穿过头部54进入颈部时,流体改变方向约90°。为了减小头部54中的紊流,头部54包括两个引导表面66,每个引导表面用于引导流体通过相应端口 64进入头部 54并朝向颈部56流动。引导表面66优选地与头部54的内表面68成一体,且布置为使得 每个引导表面66远离内壁68并朝向颈部56弯曲,以在穿过头部54的孔眼延伸的顶点70 处与另一引导表面66相交。壳体16的上部区段20中的凹部的底部由弯曲支撑表面72所界定,该支撑表面用 于支撑导管14的前部区段50的头部54。支撑表面72居中地位于后吸入通道24中,且在 后吸入通道24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之间延伸。支撑表面72优选地具有的曲率半径基本与头 部54的外表面58的曲率半径相同。除了支撑头部54之外,支撑表面72还用于将流体从 后吸入通道24引导到头部54中,并在前部区段50处于其完全降低位置时(如图1到8所 示)支撑导管14的前部区段50的颈部56下表面的一部分。转到图6,导管14的后部区段52连接到导管14的前部区段50的颈部56,用于绕 与第一轴线A1成角度的第二轴线A2相对于颈部枢转。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轴线A2正交于 第一轴线A1,并相对于后部区段52的纵向轴线L倾斜,倾斜的角度范围为110°到120°, 且在该实施例中倾斜的角度约为115度,如图4所示。在导管14的前部区段50和后部区段52之间的连接通过将导管14前部区段50 的颈部56的流体出口 74与导管14后部区段52的流体入口 76连接而实现。颈部56的流 体出口 74基本是圆柱形的,且朝向要被清理的地面表面向下成角度(如图6所示)。后部 区段52的流体入口 76也是基本圆柱形的且远离地面表面向上成角度(如图6所示),以使 得当流体入口 76接收在流体出口 74中时,在导管14的前部区段50处于其完全降低位置 时导管14的后部区段52的纵向轴线L基本是水平的。这使得地面工具10在处于其完全 降低位置时具有相对较低的姿态。后部区段52的流体入口 76接收在颈部56的流体出口 74中,以使得流体出口 74和流体入口 76的纵向轴线与第二轴线A2基本共线,且流体入口 76可绕第二轴线A2相对于流体出口 74旋转。密封构件78定位在流体入口 74的内表面和 流体出口 76的外表面之间,以阻止流体从它们之间损失。导管14的后部区段52包括流体出口 80,该出口可连接到清洁器具的棒、软管或其 他这类管道,所述清洁器具包括脏物和灰尘分离设备和马达驱动的风扇单元,该风扇单元 用于将带脏物的流体吸入到地面工具10的主体12中。在使用中,将地面工具10定位在地面表面上使得第一组鬃毛32和第二组鬃毛34 二者都与地面表面接合,风扇单元的运行在主体12中产生两个不同的压力区域。由于通过 两组鬃毛32、34在后吸入通道24周围形成相对紧密的密封,所以可以在后吸入通道24中 建立相对较高的真空度。这可以优化在两组鬃毛32、34之间吸入到后吸入通道24中的气 流中对位于地面表面的裂缝中的脏物和碎屑的夹带。该真空度中相对较小的量因以下设置 而牺牲(i)在第一组鬃毛32中的相对较小的城堡形结构38,以使得位于地面表面上的灰 尘和相对较小的碎屑能被曳入到通过相对较小的城堡形结构38吸入到后吸入通道24中的 流体流中,和(ii)在第一组鬃毛32和第二组鬃毛34之间的中间通道40。设置相对较小的城堡形结构38可以在地面工具10在地面表面上沿相反方向操作 时降低沿主体12后边缘堆积的碎屑量。另一方面,设置这些中间通道40能在前吸入通道 22中建立相对较低的真空度,以使得位于地面表面上的灰尘和相对较大的碎屑被拽入到通 过相对较大的城堡形结构36吸入到前吸入通道22中的流体流中。该第一带脏物的流体流从前吸入通道22通过中间通道44传送到后吸入通道24,在后吸入通道处其与直接吸入到 后吸入通道24中的流体汇合。汇合的流体流进入到壳体16的上部区段20中并通过端口 64进入到导管14的前部区段50的头部54中。头部54中的引导表面66将流体流引导到 颈部56中。从该颈部56处,流体流进入导管14的后部区段52中,并进入到与后部区段52 的流体出口 80连接的棒(未示出)。当地面工具10在地面表面上操作时,鬃毛32、34的柔性使得,在棒相对于主体12 的宽范围的取向上,都能够保持鬃毛32、34与地面表面之间的接触,且由此保持在主体12 中的两个不同的压力区域。图1到8显示了处于完全降低位置的导管14,其中,地面工具 10的最上端仅略比导管14前部区段50的头部54的最上端略高。这可以使得地面工具10 能例如在位于地面表面上的家具物品下方操作,同时保持鬃毛32、34与地面表面之间的接 触。在使用中,导管14可以通过将连接到流体出口 80的棒(未示出)升起,由此使得导管 14的前部区段50的头部54绕第一轴线A1枢转而从其完全降低位置升起,例如以便有助于 地面工具10在开阔的地面表面上操作。作为示例,导管14的前部区段50通过让导管14的前部区段50相对于主体12枢 转约110°的角度而可以从图1到8的完全降低位置升起到图9到11所示的升起位置。与 导管14的前部区段50相对于主体12的枢转同时或与之分开,可以通过相对于主体12转 动棒而使导管14的后部区段52相对于导管14的前部区段50枢转,这使得流体入口 76相 对于流体出口 74旋转。例如,在图9到11所示的升起位置中,导管14的后部区段52已经 相对于导管14的前部区段50枢转了约40°。在该升起位置,连接到流体出口 80的棒可以 基本平行于地面工具的主体12,使得地面工具10能被使用者侧向地推动和拉动,例如进入 到家具物品之间或家具物品与墙壁之间相对狭窄的缝隙中,同时保持鬃毛32、34与地面表 面接触。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给出的详细描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各种变化是显而易 见的。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表面处理器具的工具,包括连接到导管的主体,该导管包括可枢转地连接到该主体以用于绕第一轴线相对于该主体运动的前部区段,该前部区段包括至少一个端口,流体通过该端口从主体输送到导管中,所述第一轴线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端口,该导管进一步包括后部区段,该后部区段可枢转地连接到前部区段,以用于相对于该前部区段绕与第一轴线成角度且与之间隔开的第二轴线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其中,导管的后部区段可相对于导管的前部区段枢转约 至少120°角度,优选地至少15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其中,导管的前部区段可相对于主体枢转约至少60°角 度,优选地至少8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其中,导管的前部区段包括头部和颈部,该头部可枢转地 连接到主体,该颈部连接到该头部,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位于头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具,其中,该头部是基本圆柱形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具,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端口包括位于头部的相对侧上的第 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具,其中,头部包括用于朝向颈部引导流体的器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具,其中,流体引导器件包括多个引导表面,所述多个引导表 面位于头部中且每一个用于朝向颈部引导通过相应端口进入头部的流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具,其中,引导表面与头部的内壁一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具,其中,每个引导表面都远离内壁朝向颈部弯曲。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具,其中,在导管相对于主体的完全升起和完全降低位置 中,头部的外表面基本与主体的邻接部分齐平。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具,其中,主体包括用于支撑导管前部区段的头部的器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工具,其中,用于支撑头部的器件包括支撑表面。
14.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工具,其中,导管的前部区段具有上表面,且第二轴 线穿过导管前部区段的上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工具,其中,后部区段具有纵向轴线,且其中,第 二轴线相对于后部区段的纵向轴线倾斜110°到120°范围的角度。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表面处理的器具的工具(10),包括连接到导管(14)的主体(12)。为了使得主体(12)能例如在地面表面上广泛地操作,导管(14)包括前部区段(50)和后部区段(52)。前部区段(50)可枢转地连接到主体(12),用于绕第一轴线(A1)相对于该主体运动,以允许导管(14)相对于主体(12)升起和降低。后部区段(52)可枢转地连接到前部区段(50),用于绕第二轴线(A2)相对于前部区段运动,以允许后部区段(52)相对于前部区段(50)成角度。前部区段(50)包括至少一个端口(64),流体通过该端口从主体(12)输送到导管(14)中,且第一轴线(A1)穿过该至少一个端口。这可以使得在主体(12)和导管(14)之间提供相对简单的密封,以在主体在地面表面上操作时防止流体从端口(64)流失到外界环境中,且可以允许工具(10)沿其长度具有较低的姿态。
文档编号A47L9/00GK101926630SQ20101020559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7日
发明者吉尔斯·阿什比 申请人: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