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自动保温电路装置的电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169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自动保温电路装置的电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自动保温电路装置的电锅,特别涉及一成本低且具更精确温控反应的电子式保温电路装置的电锅。
一般电锅煮熟的饭,当温度降到25℃~40℃之间时会使其中的食物开始腐败发酸,因此将电锅的温度保持在40℃以上,可以防止煮熟的饭发酸腐败,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而发展出自动保温电锅,该自动保温电锅内的发热体有两个,一个是煮饭用的加热器,另一个是保温用的加热器,当饭煮熟后,煮饭用的加热器会停止加热并切换至保温的状态,换以较低功率(一般为50W)的保温加热器来保温,使食物保持在一定的温度并防止食物发酸。以往用来控制保温动作的开关,是以温控接点开关的开闭来控制对电磁线圈的通电,当温控接点开关呈关闭时,也就是该电磁线圈通电时,可以产生磁吸力,该磁吸力会吸起在保温加热器的供电路径上的接点,产生断电作用,形成一个电磁温度开关,该温控接点开关是利用两相邻的导电材料接点的受热膨胀现象,达到相互抵接而导通,以驱使电磁开关动作,由于以往的电磁温度开关是以接点的热胀冷缩特性配合电磁吸力的机构动作方式来达到开关的动作,所以精确性不够,且该电磁温度开关的市价与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且能精准温控的具自动保温电路装置的电锅。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电锅内部所装设的自动保温控制电路包括一具负温度是数(NTC)的热电阻器温度检测元件,该热电阻器是控制数个晶体管、电阻及一个电子开关元件组成的电子开关电路,该电子开关元件连接在保温用加热器的供电电路上,用来控制该保温用加热器的加热,该电子开关电路中的晶体管、电阻配合温度检测元件,设定一个所需保持的温度,当电锅内部的温度高于预定温度时,就停止对保温用加热器通电加热,而当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继续对保温用加热器通电加热,具有能精确控温且可达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具自动保温控制电路装置的电锅,有一个顶部呈开口状的外壳本体,在该外壳本体内部装设一个内锅,该外壳本体与内锅之间形成一个容置空间,在该内锅的底部及外围并分别装设一个加热用的电热器及一个保温用的加热器,该外壳本体开口状顶部设有一个可以对应盖设该外壳本体顶部的上盖,该容置空间内设有一个自动保温控制电路装置,该自动保温控制电路装置包括一个电源开关电路,由两个晶体管、数个电阻及一具触动控制端的电子开关元件构成,第一晶体管的基极连接一电阻器并与该电源供应电路的正输出端相连,该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在第二晶体管的基极,该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及发射极分别连接在电源供应电路的正输出端及该电子开关元件的触动控制端,其中,电子开关元件装设在保温用加热器的供电电路上;以及一个温度检测元件,是一个负温度系数(NTC)的热敏电阻,本身阻抗值的大小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该温度检测元件连接在晶体管的基极及接地端,藉由该温度检测元件对温度检测产生的阻值变化,能控制该电子开关电路呈通断状态,达到自动保温的控制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自动保温电路装置的电锅,包括一个顶部呈开口状的外壳本体,外壳本体内部装设有一个内锅,且在外壳本体与内锅之间形成一个容置空间,内锅的底部及外围分别装设一个加热用的电热器及一个保温用的加热器在外壳本体开口状的顶部设有一个可以对应盖设外壳本体顶部的上盖;还设有一个自动保温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自动保温电路装置包括一个将外加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的电源供应电路、一个电子开关电路及一个温度检测元件;电子开关电路由两个晶体管、数个电阻及一个触动控制端的电子开关元件所组成,第一晶体管的基极及集电极分别经一电阻与电源供应电路的正输出端相连,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在第二晶体管的基极,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在所述电子开关元件的触动控制端,所述电子开关元件装设在保温用加热器的供电电路上;所述温度检测元件是一个阻抗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负温度系数(NTC)的热敏电阻,温度检测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及接地端之间。
所述的具自动保温电路装置的电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元件是一个双向可控硅。
所述的具自动保温电路装置的电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电路的保温度数设定在80℃。
所述的自动保温电路装置的电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装设在所述内锅外围。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自动保温控制电路的电锅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电锅的部份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保温电路方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保温电路的电路图。

图1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电锅1包括一个外壳本体11,外壳本体11的顶部呈开口状,外壳本体11内部装设有一个由铝质导热金属材料制成的内锅12,并在外壳本体11与内锅12之间形成一个容置空间13,内锅12的底部及外围装设一个加热用电热器14以及一个保温用的加热器156,外壳本体11的开口状顶部枢设一个可对应盖设密封外壳本体11顶部的上盖16,并在容置空间13内装设一个自动保温控制电路2,自动保温控制电路2可控制电锅1的保温动作。
如图2、3所示,自动保温控制电路2包括一个温度检测元件21、一个电子开关电路22及一个电源供应电路23,温度检测元件21是一具负温度系数(NTC)的热敏电阻,温度检测元件21本身所具的阻抗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电源供应电路23将市电的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输出,以提供上述元件、电路动作所须的直流电源,电子开关电路22是由两个晶体管Q1、Q2及一具触动控制端的电子开关元件221组成,在本实施例中,电子开关元件221是一个双向交流可控硅(TRAIC),晶体管Q1的发射极与晶体管Q2的B脚相连,晶体管Q2的集电极、发射极分别与电源供应电路23的正输出端及电子开关元件221的触动控制端相连接,晶体管Q1的集电极则藉由连接两电阻器R5、R6与电源供应电路23输出的正、负端相连,晶体管Q1的基极藉由连接一个电阻器R4及上述的温度检测元件21分别与电源供应电路23输出的正、负端相连,该电子开关元件221则接于该保温加热器15的供电电路上,形成一个电子式的温控开关。
温度检测元件21装设在导热内锅12的外围(如
图1),藉以对导热内锅12的温度作检测,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元件21所具有的阻抗值与温度的关系是在常温25℃下,温度检测元件21的阻抗阻约为100KΩ;而于温度80℃下时,阻抗值则降至约15KΩ,在实例施例中,电子开关电路22的保温度数设定在80℃左右,可使电锅1中心的米的温度保持在70℃,当温度检测元件21检测的温度低于80℃时(抗阻值大于15KΩ时),与电阻器R4配合所得的分压会驱使晶体管Q1导通,并驱使晶体管Q2导通,电源供应电路23的直流输出端将可以触动关开元件221导通,并对保温加热器15通电加热,而当温度检测元件21检测的温度高于80℃时(阻值小于15KΩ时),晶体管Q1会关闭,且晶体管Q2也会关闭,并直接带动开关元件221关闭,达到控制保温加热器15保持在预定80℃的保温温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本实用新型是以对温度感测较为敏锐的NTC热敏电阻做为温度的检测元件,该NTC热敏电阻在检测电锅温度时,进行回授动作对晶体管Q1的基极电流调整,可对电子开关元件221作更精确的触控动作,且使电子开关元件221得到精确的反应,因此比以往温控接点的电磁开关利用机械式的控制来得精准快速,而且因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是一种精简型的控制电路,且该控制电路的构成元件是一般常用的电子元件,因此成本较低。
本实施例的自动保温控制电路装置2装设在外壳本体11与内锅12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13内,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保温控制电路装置2,装设的位置,并没有限定,也可设在容置空间13的上盖,或是直接装设在容置空间13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自动保温控制电路装置的电锅,确实具有构成电路简单,且元件的成本低的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具自动保温电路装置的电锅,包括一个顶部呈开口状的外壳本体,外壳本体内部装设有一个内锅,且在外壳本体与内锅之间形成一个容置空间,内锅的底部及外围分别装设一个加热周的电热器及一个保温用的加热器在外壳本体开口状的顶部设有一个可以对应盖设外壳本体顶部的上盖;还设有一个自动保温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自动保温电路装置包括一个将外加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的电源供应电路、一个电子开关电路及一个温度检测元件;电子开关电路由两个晶体管、数个电阻及一个触动控制端的电子开关元件所组成,第一晶体管的基极及集电极分别经一电阻与电源供应电路的正输出端相连,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在第二晶体管的基极,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在所述电子开关元件的触动控制端,所述电子开关元件装设在保温用加热器的供电电路上;所述温度检测元件是一个阻抗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温度检测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及接地端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自动保温电路装置的电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元件是一个双向可控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自动保温电路装置的电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电路的保温度数设定在8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保温电路装置的电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装设在所述内锅外围。
专利摘要一种具自动保温电路装置的电锅,包含外壳本体及内锅,两者之间有一容置空间,内锅底部及外围分别装设加热及保温加热器,容置空间内设一具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做为温度检测元件的自动保温控制电路装置,可控制一由晶体管、电阻及电子开关元件组成的电子开关电路,该电子开关连接在保温加热器的供电电路上,藉晶体管、电阻配合温度检测元件设定一预定温度,其为一种动作准确及成本低的电子式温控开关。
文档编号A47J27/10GK2250090SQ9620756
公开日1997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29日
发明者吴灿坤 申请人: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