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能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16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节能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壶在现有技术中,水壶底部的外表面大多是平底或呈弧面状,在水加热的过程中,火焰燃烧的热量通过壶底部将热量传导到壶身内部,上述结构的壶底部受热面积小,热效率低;同时在燃烧时,一部分热量从壶身四周跑掉,延长了加热时间,浪费能源。目前也有对壶底结构进行改进,大多数因加工工艺复杂,难以进行产业化成批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工艺简单,热效率高,节约能源并节省加热时间的高效节能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一种高效节能壶,是设置有受热槽的壶底经一次冲压成型后,与壶身和内壶底连接为一整体,在壶身底部与壶底受热槽的对应位置有内壶底的锥形采热槽,并在采热槽的两端部设有进水槽,内壶底的上面还有若干出水孔,与壶身内腔相通。
壶底设有至少3条深度在15毫米以上的受热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内壶底的俯视图。
图中1、壶身2、壶底3、受热槽4、内壶底5、进水槽 6、出水孔 7、采热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采用铝质材料经一次冲压成型后具有5条深度为20毫米的壶底(2)与壶身(1)和内壶底(4)咬合连接为一整体。壶身底部有内壶底(4),内壶底上面有十几个出水孔(6),其下部在壶底受热槽(3)的对应位置有5条锥形采热槽(7),并在采热槽的两端部有进水槽(5)与壶身内腔相通。形成内环流式的双层壶底。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壶底,外壶底的受热槽与内壶底的采热槽位置相对应,有效地缩短了热交换的速度和距离,使热能及时地传导到与其相通的壶身内腔。双层壶底设置的采热槽和受热槽,有效地增大了受热面积,提高热效率、节省了加热时间,节约能源。本实用新型的内、外壶底一次冲压成型后,与壶身咬合连接为一整体,其结构合理、工艺简单,适于生产线成批生产。本实用新型也可采用不锈钢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结构合理、工艺简单;2、增加壶底受热面积,提高热效率,节约能源50%以上;3、双层壶底提高热交换速度;4、适于生产线成批生产。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节能壶,其特征是设置有受热槽(3)的壶底(2)经一次冲压成型后,与壶身(1)和内壶底(4)连接为一整体,在壶身底部与壶底受热槽(3)的对应位置有内壶底(4)的锥形采热槽(7),并在采热槽的两端部设有进水槽(5),内壶底的上面还有若干出水孔((6),与壶身内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壶,其特征是壶底设有至少3条深度在15毫米以上的受热槽(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节能壶。设置有受热槽的壶底经一次冲压成型后,与壶身和内壶底连接为一整体,在受热槽的对应位置有内壶底的锥形采热槽,其两端部有进水槽,内壶底的上面有若干出水孔,与壶身内腔相通。本实用新型由于壶底采用受热槽和采热槽的双层结构有效地增大了受热面积,提高了热效率,同时缩短了热交换的速度和距离,节约能源50%以上,其结构合理,工艺简单,适合生产线批量生产。
文档编号A47J27/21GK2250709SQ9620721
公开日1997年4月2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28日
发明者储立贤 申请人:储立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