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提高与空气摩擦稳定性的球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球拍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羽毛球拍、网球拍、壁球拍等球拍类拍框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以前的球拍表面都是光滑的,当我们挥动球拍时,球拍会与空气摩擦而产生振动。当振动的频率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将明显影响击球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与空气摩擦稳定性的球拍,该球拍稳定性提高,使击球更稳定更准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种提高与空气摩擦稳定性的球拍,该球拍的拍框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小凹坑。进一步的,所述的小凹坑分布在拍框的左右侧上。进一步的,所述的小凹坑在拍框左右侧的内侧面密集分布,在拍框左右侧的外侧面松散分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依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在球拍的拍框添加了一些小凹坑(圆形或六角形等形状),球拍在挥动时,拍框与空气摩擦,空气流经拍框的前缘再流到后方时会与拍框分离,同时,拍框的后方会有一个紊流尾流区,在此区域气流起伏扰动,使拍框后方的压力较低,阻力变小。小凹坑可使空气形成一层紧贴球表面的薄薄的紊流边界层,使得平滑的气流顺着拍框形状多往后走一些,从而减小尾流的范围,因此球拍的稳定性提高,使击球更稳定更准确。
图1是本实用新型球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拍框侧视示意图一(内侧面);图3是本实用新型拍框侧视示意图二 (外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的一种提高与空气摩擦稳定性的球拍,依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在球拍的拍框I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小凹坑2。球拍在挥动时,拍框与I空气摩擦,空气流经拍框I的前缘再流到后方时会与拍框I分离,同时,拍框I的后方会有一个紊流尾流区,在此区域气流起伏扰动,使拍框I后方的压力较低,阻力变小。小凹坑2可使空气形成一层紧贴球表面的薄薄的紊流边界层,使得平滑的气流顺着拍框形状多往后走一些,从而减小尾流的范围,因此球拍的稳定性提高,使击球更稳定更准确。更佳的,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小凹坑2分布在拍框I的左右侧上,且所述的小凹坑2在拍框I左右侧的内侧面密集分布,在拍框I左右侧的外侧面松散分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小凹坑2可为圆形或六角形等形状。
权利要求1.一种提高与空气摩擦稳定性的球拍,其特征在于:该球拍的拍框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小凹坑。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与空气摩擦稳定性的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凹坑分布在拍框的左右侧上。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与空气摩擦稳定性的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凹坑在拍框左右侧的内侧面密集分布,在拍框左右侧的外侧面松散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提高与空气摩擦稳定性的球拍,该球拍的拍框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小凹坑。所述的小凹坑分布在拍框的左右侧上。所述的小凹坑在拍框左右侧的内侧面密集分布,在拍框左右侧的外侧面松散分布。本实用新型依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在球拍的拍框添加了一些小凹坑,球拍在挥动时,拍框与空气摩擦,空气流经拍框的前缘再流到后方时会与拍框分离,同时,拍框的后方会有一个紊流尾流区,在此区域气流起伏扰动,使拍框后方的压力较低,阻力变小。小凹坑可使空气形成一层紧贴球表面的薄薄的紊流边界层,使得平滑的气流顺着拍框形状多往后走一些,从而减小尾流的范围,因此球拍的稳定性提高,使击球更稳定更准确。
文档编号A63B49/02GK202920915SQ201220573039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日
发明者张流庆 申请人:石狮市日东升体育用品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