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加工和拆装的航模尾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2658发布日期:2019-03-27 10:57阅读:7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加工和拆装的航模尾翼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模飞行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加工和拆装的航模尾翼。



背景技术:

飞行器通常都带有尾翼,尾翼上连接有舵机及由舵机驱动转动的舵面,现有技术中舵面与尾翼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转轴连接、铰支座连接、弹簧片连接、布条或胶带连接等。转轴、铰支座或弹簧片连接这三种方式通常又主要用于对结构强度要求较高的农用或军用无人机领域,其结构相对复杂且加工安装均不方便;布条或胶带连接这两种连接方式主要用于对结构强度要求不高的航模玩具、自制航模等方面,其结构相对简单且不需要使用专用工具,但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批量生产,只能手工制作,生产效率低;舵面与尾翼本体间连接方式未标准化也导致舵面、舵机、尾翼本体等与机身的连接方式无法做到有效的快速拆装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加工和拆装的航模尾翼,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航模的尾翼本体与舵面之间的连接方式复杂而不便于批量生产且不便于舵面、舵机及尾翼本体之间及其与机身之间的快拆连接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于加工和拆装的航模尾翼,其包括尾翼本体、舵面、舵机及快拆连接组件,所述尾翼本体与舵面彼此靠近的侧面通过窄薄长条连接且所述舵面可相对所述尾翼本体绕所述窄薄长条上下摆动,所述窄薄长条的宽度为1-3mm、厚度为0.5-0.8mm,所述尾翼本体、舵面和窄薄长条由泡沫材料一体成型,所述快拆连接组件包括快拆底座、快拆连接件和转动连接机构,所述快拆底座远离机身的一侧面沿长度方向依次开设有供所述舵机装入的第一安装槽和供所述快拆连接件装入的第二安装槽,所述快拆连接件朝向所述尾翼本体的一面设有用于与所述尾翼本体的尾端卡接的U形卡口,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包括用于与所述尾翼本体的尾端一角连接的铰支座及用于与所述舵面的尾端一角连接的转轴座,所述转轴座上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凸轴和铰接耳,所述舵机的输出端与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拉杆上开设有腰孔,所述凸轴卡入所述腰孔内,所述铰接耳与所述铰支座铰接,所述舵机通过所述拉杆及所述转轴座带动所述舵面上下摆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快拆连接件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定位导滑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壁上设有若干与所述定位导滑槽一一对应的定位凸条。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安装时通过定位导滑槽与定位凸条的定位配合,方便快速安装。

进一步,所述快拆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槽槽底的一面设有若干卡扣,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底设有若干与所述卡扣一一对应的卡接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使快拆连接件与快拆底座之间的连接更稳固,除了上下表面与第二安装槽上下侧面的过盈配合卡接外,还具有卡扣与卡接孔的连接,防脱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快拆连接件上下表面靠近所述尾翼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拆装的外翻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在拆卸时,通过起子等工具沿侧向撞击高出尾翼本体及快拆底座表面的外翻边,可方便的将快拆连接件从尾翼本体上或快拆底底座上拆下,具有辅助拆卸的作用,便于拆卸。

进一步,所述转轴座靠近所述舵面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舵面尾端一角卡接的梯形卡槽。

进一步,所述铰支座靠近所述尾翼本体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尾翼本体尾端一角的阶梯连接块卡接的阶梯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卡接的方式安装转轴座和铰支座,安装方便且损坏后易更换。

进一步,所述舵机两侧设有凸耳,所述凸耳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与所述快拆底座螺纹连接的螺钉。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舵机是动力供给部件,其受力方式较复杂,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稳定性有效增强。

进一步,所述快拆底座靠近机身的一侧设有用于包裹机身对应的连接部的凹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机身与尾翼的快速连接。

进一步,所述快拆底座、快拆连接件、铰支座及转轴座均由硬质塑料制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几个部件其硬度、强度等均强于机身和尾翼,用其作连接件一方面受力时不易破坏,另一方便开槽和固定。

进一步,所述泡沫材料为KT、EPP或EPO。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KT、EPP或EPO等泡沫材料具有质轻和适宜的刚度和韧性,舵面与尾翼本体一体成型时,两者之间的窄薄连接条在舵面相对尾翼本体上下摆动时,窄薄连接条可承受反复的弯折变形而不断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尾翼本体与舵面及其之间起连接作用并实现舵面可上下摆动的窄薄长条由合适的泡沫材料一体成型,对于玩具或自制航模等对强度要求不高的航模产品,上述结构的尾翼完全能够满足实用要求,其好处在于尾翼本体与舵面在生产时已经连接在一起,不需要另外增设其它连接结构,组装时也不用考虑尾翼本体与舵面的连接,拆装方便,同时由于一体成型可通过模具完成,故加工起来更加方便且能够批量化生产;尾翼与机身之间通过快拆连接组件连接,快拆连接组件上设置便于安装的定位导滑槽及定位凸条及辅助拆卸的外翻边,使拆装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加工和拆装的航模尾翼的轴测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便于加工和拆装的航模尾翼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所述航模尾翼的快拆连接件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所述航模尾翼的转轴座的放大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尾翼本体;2.舵面;3.快拆连接组件;4.舵机;5.窄薄长条;30.快拆底座;31.快拆连接件;32.转轴座;33.铰支座;310.U形卡口;311.定位导滑槽;312.卡扣;313.外翻边;320.凸轴;321.铰接耳;322.梯形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加工和拆装的航模尾翼,其包括尾翼本体1、舵面2、舵机4及快拆连接组件3,所述尾翼本体1与舵面2彼此靠近的侧面通过窄薄长条5连接且所述舵面2可相对所述尾翼本体1绕所述窄薄长条5上下摆动,所述窄薄长条5的宽度为1-3mm、厚度为0.5-0.8mm,所述尾翼本体1、舵面2和窄薄长条5由泡沫材料一体成型,所述快拆连接组件3包括快拆底座30、快拆连接件31和转动连接机构,所述快拆底座30远离机身的一侧面沿长度方向依次开设有供所述舵机4装入的第一安装槽和供所述快拆连接件31装入的第二安装槽,所述快拆连接件31朝向所述尾翼本体1的一面设有用于与所述尾翼本体1的尾端卡接的U形卡口310,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包括用于与所述尾翼本体1的尾端一角连接的铰支座33及用于与所述舵面2的尾端一角连接的转轴座32,所述转轴座32上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凸轴320和铰接耳321,所述舵机4的输出端与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拉杆上开设有腰孔,所述凸轴320卡入所述腰孔内,所述铰接耳321与所述铰支座33铰接(铰接耳与铰支座之间通销轴连接),所述舵机4通过所述拉杆及所述转轴座32带动所述舵面2上下摆动。

需要说明的是,尾翼本体及舵面本身的厚度约为4-8mm,尾翼本体、舵面及两者之间的窄薄长条可由泡沫材料在模具中一体成型,也可由相应的泡沫板裁制出相应的形状后,沿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在尾翼本体及舵面之间的分隔线上开槽,槽宽即为窄薄长条的宽度,厚度由开槽的深度控制。窄薄长条的结构及作用类似于现有技术中尾翼本体与舵面之间连接时使用的弹簧片、胶带、布条等,其为一个狭长的连接件,连接尾翼本体与舵面并使得舵面能够相对尾翼本体上下摆动。

进一步,所述快拆连接件3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定位导滑槽311,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壁上设有若干与所述定位导滑槽311一一对应的定位凸条。

进一步,所述快拆连接件31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槽槽底的一面设有若干卡扣312,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底设有若干与所述卡扣312一一对应的卡接孔。

进一步,所述快拆连接件31上下表面靠近所述尾翼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拆装的外翻边313。

进一步,所述转轴座32靠近所述舵面2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舵面2尾端一角卡接的梯形卡槽322。

进一步,所述铰支座33靠近所述尾翼本体1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尾翼本体1尾端一角的阶梯连接块卡接的阶梯槽。

进一步,所述舵机4两侧设有凸耳,所述凸耳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与所述快拆底座30螺纹连接的螺钉。

进一步,所述快拆底座30靠近机身的一侧设有用于包裹机身对应的连接部的凹槽。

进一步,所述快拆底座30、快拆连接件31、铰支座33及转轴座32均由硬质塑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泡沫材料为KT、EPP或EPO。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