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桨、驱动轴、旋翼组件和自推进式的可移动物体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926479阅读:来源:国知局
施例中,桨毂1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套设于锁固件12内。如图7所示,锁固件12的底面向上形成第二柱状凹槽122,第四限位部可以为第二柱状凹槽122的内壁上的滑块123,而第一限位部可以为桨毂11外壁上的滑槽115;那么,桨毂1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套设于锁固件12的第二柱状凹槽122内,并使得滑块123通过过盈配合进入滑槽115中,从而一方面可以通过过盈配合来限制滑块123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即限制锁固件12与桨毂11之间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运动,以实现锁固件12与桨毂11之间的稳固连接,同时还能够通过滑块123与滑槽115之间的配合,实现锁固件12与桨毂11之间的相对转动。
[0076]类似地,第四限位部可以为第二柱状凹槽122的内壁上的滑槽,第一限位部可以为桨毂11外壁上的滑块,此处不再赘述。
[0077]锁固件12可转动地装配至桨毂11,比如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滑块114与滑槽121之间的配合,实现锁固件12与桨毂11之间的相对转动,此处不再赘述。同时,驱动轴2上可以包括第二限位部,而锁固件12上可以包括与该第二限位部适配的第三限位部,则锁固件12可通过第三限位部在预设转动角度与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配合使自身固定于驱动轴2;换言之,当锁固件12相对于桨毂11转动至预设转动角度时,第二限位部可以与第三限位部进行配合,以实现锁固件12与驱动轴2之间的稳固连接,从而实现桨毂11与驱动轴2之间的稳固连接。
[0078]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第三限位部可以在预设转动角度与第二限位部锁合,以使锁固件12固定于驱动轴2。比如,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或图4所示,第二限位部可以为驱动轴2的端部凸起24(即位于驱动轴2端部的凸起结构);而如图8所示,第三限位部可以为锁固件12上的预设开孔124;其中,当锁固件12处于非预设转动角度时,端部凸起24可伸入该预设开孔124,以及当锁固件12处于预设转动角度时,预设开孔124可限制该端部凸起24抽出。
[0079]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图2-3和图6所示实施例相结合,举例对锁固件12与驱动轴2之间的配合过程进行说明:
[0080]如图9所示,假定锁固件12的下端套设于桨毂11的顶端内部,并通过桨毂11内壁上的滑块114与锁固件12外壁之间的过盈配合,以及滑块114与滑槽121之间的转动配合,实现桨毂11与锁固件12之间的垂直方向限位和水平方向上的相对转动。同时,桨毂11底部的凹槽111与驱动轴2上的凸起21相互配合,以实现桨毂11与驱动轴2之间的同步旋转。由于锁固件12位于桨毂11的顶部,而驱动轴2需要从桨毂11的底部插入来实现凹槽111与凸起21之间的配合,因而凹槽111可以与顶部的第一柱状凹槽113导通,即桨毂11采用中空结构,以使得驱动轴2的端部凸起24能够穿过桨毂11后,配合于预设开孔124。
[0081]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预设开孔124可以位于锁固件12内壁上的两个挂台125之间;通过合理配置挂台125,可以使得预设开孔124的规格配合于端部凸起24,则当锁固件12处于图9所示的初始状态下时,可以确保端部凸起24能够穿过预设开孔124。其中,如图9所示,挂台125和预设开孔124在垂直方向上可以位于锁固件12的底面上;当然,该底面可以向上凹陷至锁固件12的内部,这取决于锁固件12与桨毂11等之间的结构配合和空间配合等,但并不影响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0082]如图10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端部凸起24与预设开孔124的结构特征,因而当锁固件12相对于图9所示的初始位置产生转动时,比如转动角度为90°即可呈现为图10所示的状况,使得端部凸起24与挂台125产生垂直方向上的干涉,即该挂台125可以阻挡端部凸起24在图10所示状态下的垂直方向运动(通过对比图9和图10,图9中的挂台125分别位于端部凸起24左右两侧,且端部凸起24从两个左右两个挂台125之间的预设开孔124伸出;而在图10中由于锁固件12的转动,仅能看到位于端部凸起24后方的一个挂台125,而另一挂台125以及预设开孔124由于视角原因无法示出),从而阻止了端部凸起24通过预设开孔124抽出锁固件12,使得锁固件12与驱动轴2之间实现了稳固连接,也进而实现了桨毂11与驱动轴2之间的稳固连接。
[0083]此外,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以图6所示的实施例为例,当滑块114通过过盈配合进入滑槽121之后,该滑块114与滑槽112之间仍然可以保持过盈配合关系,即滑块114在滑槽112中滑动时存在一定的相互挤压而产生相应的阻力。而滑槽121上还可以设有可容纳该滑块114的止位凹槽126,即该滑块114滑入该止位凹槽126时,上述按压而产生的阻力将减弱或消失;并且,该止位凹槽126的设置位置可以相关于锁固件12与驱动轴2之间的配合角度,比如当锁固件12处于可使驱动轴2的端部凸起24插入预设开孔124的第一转动角度时,滑块114可以滑入相应的止位凹槽126,当锁固件12处于可阻止驱动轴2的端部凸起24抽离预设开孔124的第二转动角度时,滑块114可以滑入相应的另一个止位凹槽126,那么由于滑块114滑入止位凹槽126时存在滑动阻力的减弱或消失,因而可使用户感受到明显的滑动差异,从而确定自身对锁固件12的转动角度是否已经到位,有助于避免用户转动不到位而导致驱动轴2无法插入或无法抽离,或者由于转动不到位而导致锁固件12没有与驱动轴2稳固连接,并防止可能由此造成的安全风险。其中,如图6所示,锁固件12的外壁上还可以设有若干防滑凸起127,从而在用户手动转动锁固件12时,避免出汗等原因而导致对锁固件12的转动不畅,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对比图9和图10,在图9中可见位于锁固件12顶部右侧的防滑凸起127,而图10中由于锁固件12的转动而导致防滑凸起127不可见,以表现出锁固件12的转动)。
[0084]类似地,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桨毂11外壁上可以设置止位凹槽116,可以达到与上述的止位凹槽126相同的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0085]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在锁固件12内可以设有弹性件128,比如该弹性件128可以通过预设开孔124置于锁固件12内部;举例而言,弹性件128可以为弹簧。弹性件128的顶部固定设置、底部朝向预设开孔124,可在端部凸起24伸入预设开孔124时产生形变,以形成将端部凸起24抵出预设开孔124的趋势;其中,如图11所示,在弹性件128的底部可以设一薄片129,使得端部凸起24与弹性件128通过该薄片129实现接触和相互作用。
[0086]—种情况下,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锁固件12仅底部向上凹陷,以形成上述的预设开孔124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挂台125等,而顶部并不导通,则弹性件128的顶部可以固定于锁固件12的顶侧内壁处;其中,图11为了更清楚地表现出弹性件128的装配方式,将锁固件12分为两个部分,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锁固件可以由这两个部分组合形成,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0087]另一种情况下,如图12所示,锁固件12可以采用中空结构,则锁固件12的顶部可以设置装饰件14,一方面该装饰件14可以对锁固件12等内部结构进行遮挡,以获得更佳的用户视觉体验,另一方面可以使弹性件128的顶部固定于该装饰件14的顶侧内壁,从而当装饰件14被安装至锁固件12顶部时,该弹性件128可以伸入锁固件12内部,以配合于驱动轴2的端部凸起24。
[0088]如图12所示,当驱动轴2的端部凸起24未插入预设开孔124时,弹性件128的底部(可以通过薄片129)抵于挂台125的顶面;而当驱动轴2的端部凸起24插入预设开孔124后,如图9所示,弹性件128可以被压缩而上移,使得端部凸起24的底面高于挂台125的顶面,同时弹性件128由于压缩形变而产生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