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竹单板制作新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553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竹单板制作新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幅面装饰用薄竹单板的制作工艺的改进,属于木材或类似材料的加工或保存的技术领域。
申请号为00132861.1的“薄竹单板的生产方法及其薄竹装饰板”申请案中,提供了一种薄竹单板的制作方法,即采用富含水量的原竹截成一定长度,剖切成规定的宽与厚的条竹,再将所得条竹加压胶合成竹柱体,然后直接创切薄竹单板,该方法解决了干燥条竹加压胶合不能直接创切成薄竹单板的问题。上述申请案中同时提到原竹经存放一段时间后,含水量会降低,可采用水浸或蒸煮,使其含水率与新鲜原竹的含水率相当,这就是说原竹因存放一段时间后会失水,在制作薄竹单板时,必须补水至相当于新鲜原竹的含水量,但在实践中,新鲜原竹的含水率也会因具体砍伐时间及竹令等条件的差别而不同。另外,新鲜原竹到底存放多长时间、含水率降低到“多少”才必须采用浸水等方式补水措施呢?这些都是在生产实践中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明确原竹含水率在什么范围内能满足用于刨切薄竹单板,尽可能简化因贮存原竹失水而要增设补水的设备及不必要的劳动支出,以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薄竹单板制作新工艺,包括原竹截成一定长度,并剖切成规定的宽及厚的条竹,→胶合加压成竹柱体→直接刨切成薄竹单板,其特征是原竹的含水率在25%和25%以上。
新鲜原竹在场地堆放不太长的一段时间后,虽然原竹会失去一部分水,但仍达到25%以上,因此仍可直接用于制作薄竹单板的原材料。本文所述原竹含水率是指原竹的水份重与该原竹烘干后的干重的百分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1、明确了原竹的含水率只要在25%以上,就可直接用于制作薄竹单板,这样就扩大了原竹制单板的含水量范围,克服了原技术中刨切薄竹单板一定要新鲜原竹或含水量相当的原竹。
2、在实践中,新鲜原竹贮存若干天,虽会失去一部分水,但只要贮存时间不要太长,含水率一般会在25%以上,因此一般只要测定一下含水率,如含水率在25%以上,就不必一定进行浸水等补水手续,从而减少水浸或蒸煮设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效。


图1为本发明的竹柱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符合说明1、条竹 2、竹柱体 3、薄竹单板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取含水率25%以上毛竹,并将它截成一定长度E,例如1250,2470mm,剖切成扁平条竹1,它的宽度1为3~7mm,厚度h为20~40mm,条竹的宽与厚的二个侧面都应平整,在较扁的一面涂胶并叠合,它叠合后的宽度应达到设定的长度L,叠合后的条竹放入压机内,同样另外对条竹1涂胶,使其宽度与上一次的相等,即L长,并把它叠放在第一个已经置于压机内的条竹上,……如此反复,一直加到设定的高度H为止,冷后一小时使其粘合,在冷压时,竹条内的水份被挤出一部分,该水份遇到竹面的胶便会发生固化,使条竹粘在一起,并成为长为E、宽为L、高为H的竹柱体2(图1),加压结束脱膜后,在潮湿的环境下放置一昼夜,目的是使固化更彻底,固化后可在常温下直接刨切,刨切的厚度h1,它可按需要调节,例如0.14~1.8mm,再经防霉处理,干燥即为薄竹单板③成品。
原竹的含水率与薄竹单板的成品率高低有明显的相关性,经实验结果如下含水率在70-100%时,薄竹单板的成品率在70%以上,含水率在25-70%之间,成品率在50-70%之间,如含水率在25%以下,成品率明显降低,约在45%以下,所以刨切薄竹单板的原竹含水率应控制在25-100%之间,而最佳含水率在70-100%之间,也即为本人于2000年11月10日申请的(申请号为00132861.1)提出的技术特征采用富含水量的原竹。而本次具体提出了含水率的范围,这显然又是一个技术进步。
权利要求
1.一种薄竹单板制作新工艺,包括原竹截成一定长度,并剖切成规定的宽与厚的条竹,→胶合加压成竹柱体→直接刨切成薄竹单板,其特征是原竹含水率在25%和25%以上。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竹单板制作新工艺,其特征是原竹含水率在25-100%,其最佳含水率为70-100%。
全文摘要
一种薄竹单板制作新工艺,包括原竹截成一定长度,并剖切成规定的宽与厚的条竹,胶合加压成竹柱体,直接刨切成薄竹单板,其特征是原竹含水率在25%~100%。与现有技术相比,明确原竹的含水率,只要在25%以上就可满足刨切薄竹单板的要求,扩大了制作单板的原竹含水量范围,简化了不必要的补水手续,提高了工效。
文档编号B27D5/00GK1383964SQ01117750
公开日2002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9日
发明者黄新民 申请人:黄新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