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型建筑木材等距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4738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型建筑木材等距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稳定型建筑木材等距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木材是能够次级生长的植物所形成的木质化组织,这些植物在初生生长结束后,根茎中的维管形成层开始活动,向外发展出韧皮,向内发展出木材。木材是维管形成层向内的发展出植物组织的统称,包括木质部和薄壁射线。木材对于人类生活起着很大的支持作用,根据木材不同的性质特征,人们将它们用于不同途径。

建筑木材是指建筑用的木材,一般需要经过精密的切割处理才能应用到建设中去。切割是一种物理动作。狭义的切割是指用刀等利器将物体切开,广义的切割是指利用工具,如机床、火焰等,使物体在压力或高温的作用下断开。切割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建筑木材的切割装置存在切割精度低的缺点,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切割精度高的稳定型建筑木材等距切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目前建筑木材的切割装置切割精度低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切割精度高的稳定型建筑木材等距切割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稳定型建筑木材等距切割装置,包括有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支架、固定挡块、切割台、第二切割刀、第一切割刀、固定板、升降杆、第二定滑轮、第一弹性元件、接触滚轮、第一连接杆、第一定滑轮、第一压块、水平滑轨、第一连杆、第一滑块、第二连接杆、第二弹性元件、第二滑块、竖直滑轨、第四支杆、第五支杆、第三定滑轮、气缸、固定杆、拉绳、第二连杆、楔形块、固定块和导向板;地面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支架,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顶部设有切割台,切割台顶部左侧设有固定挡块,切割台中部开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位于第二通孔左方,第三支杆顶部设有水平滑轨,水平滑轨上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左侧设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左端设有第一压块,第一滑块前侧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支架内右壁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五支杆、第四支杆和竖直滑轨,竖直滑轨位于水平滑轨上方,第五支杆左端设有第二定滑轮,第四支杆左端设有第三定滑轮,竖直滑轨上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前侧与第二连接杆顶端铰接连接,第二滑块底部与水平滑轨顶部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元件,支架内左壁下方设有导向板,导向板上开有导向孔,支架内顶部设有固定杆和拉绳,固定杆位于拉绳右方,固定杆底端设有气缸,气缸左端设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底部右侧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底部左端设有第一定滑轮,拉绳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拉绳末端与第二滑块顶部连接,第二连杆左端设有楔形块,楔形块底部设有接触滚轮,接触滚轮与楔形块接触配合,接触滚轮底部设有升降杆,升降杆上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与导向板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元件,升降杆穿过第一弹性元件和导向孔,升降杆底端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底部左侧设有第一切割刀,第一切割刀位于第一通孔正上方,固定板底部右侧设有第二切割刀,第二切割刀位于第二通孔正上方。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三弹性元件和第二挡块,第一压块左侧设有第三弹性元件,第三弹性元件左侧连接有第二挡块,第二挡块位于第二切割刀右方,第二挡块右侧与第三弹性元件为固定连接。

优选地,楔形块上开有小孔,小孔的立体形状为圆柱体,小孔贯穿楔形块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小孔的直径为2cm,小孔的体积为楔形块体积的1/5,相邻小孔之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地,还包括有工具箱,水平滑轨底部设有工具箱,工具箱位于第三支杆左方,工具箱与水平滑轨底部为固定连接,工具箱为水平设置,工具箱的立体形状为长方体。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一加强筋,第二支杆左侧和第一支杆右侧与地面之间均设有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的材质为Q235钢,第一加强筋呈倾斜状,第一加强筋的主视形状为梯形。

优选地,还包括有照明灯,支架左侧下方设有照明灯,照明灯与支架为固定连接,照明灯为水平设置,照明灯为LED灯,照明灯的额定电压为220V,照明灯的额定功率为30W。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二加强筋,支架内顶部与支架内右壁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位于第五支杆的上方,第二加强筋位于固定杆的右方,第二加强筋的材质为Q235钢。

优选地,第一切割刀和第二切割刀的材质均为高硬度碳素工具钢,第一切割刀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的直径,第二切割刀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第一切割刀和第二切割刀的大小相同。

优选地,固定挡块与切割台为固定连接,固定挡块左侧面与切割台左侧面位于同一竖直面,固定挡块的表面为加工表面,固定挡块的高度为12cm,固定挡块的壁厚为2cm。

工作原理:当需要进行木材的等距切割时,将待切割的木材放置在切割台顶部,启动气缸收缩,带动第二连杆向右移动,使第一连接杆向右移动,使第一定滑轮向右移动松开拉绳,由于第二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使第二滑块向下移动,通过第二连接杆使第一滑块向左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杆向左移动,使第一压块向左移动,第一压块和固定挡块可以固定木材,使木材不会移动,所以可以提高切割时的精度,并且在第二连杆向右移动时,带动楔形块向右移动,使接触滚轮向下移动,使升降杆向下移动,使固定板向下移动,进而使第一切割刀和第二切割刀向下移动对木材进行等距切割工作,当木材的等距切割工作完毕后,改变气缸运动状态,使气缸伸长,带动楔形块向左移动,由于第一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最终使第一切割刀和第二切割刀向上移动复位,当第一压块向右移动复位后,气缸停止工作,操作人员取下等距切割完毕的木材,当下次还需要进行建筑木材的等距切割时,可以再次按照上述原理进行工作。

因为还包括有第三弹性元件和第二挡块,第一压块左侧设有第三弹性元件,第三弹性元件左侧连接有第二挡块,第二挡块位于第二切割刀右方,第二挡块右侧与第三弹性元件为固定连接,所以在第一压块向左移动固定住木材之后,当第一压块继续向左移动时,第三弹性元件和第二挡块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所以可以保护木材和第一压块。

因为楔形块上开有小孔,小孔的立体形状为圆柱体,小孔贯穿楔形块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小孔的直径为2cm,小孔的体积为楔形块体积的1/5,相邻小孔之间的距离相等,所以可以节约一定的材料。

因为还包括有工具箱,水平滑轨底部设有工具箱,工具箱位于第三支杆左方,工具箱与水平滑轨底部为固定连接,工具箱呈水平设置,工具箱的立体形状为长方体,工具箱可以放置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所以工具箱可以使整个切割操作更加便利。

(3)有益效果

本发明达到了木材的切割精度高、装置的结构简单、和装置的操作简单的效果,并且在气缸收缩时,可以使第一压块固定木材,同时使第一切割刀和第二切割刀进行切割工作,所以切割精度更高,并且更加节约能源,综合效益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四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五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地面,2-第一支杆,3-第二支杆,4-第三支杆,5-支架,6-固定挡块,7-第一通孔,8-切割台,9-第二通孔,10-第二切割刀,11-第一切割刀,12-固定板,13-升降杆,14-第二定滑轮,15-导向孔,16-第一弹性元件,17-接触滚轮,18-第一连接杆,19-第一定滑轮,20-第一压块,21-水平滑轨,22-第一连杆,23-第一滑块,24-第二连接杆,25-第二弹性元件,26-第二滑块,27-竖直滑轨,28-第四支杆,29-第五支杆,30-第三定滑轮,31-气缸,32-固定杆,33-拉绳,34-第二连杆,35-楔形块,36-固定块,37-导向板,38-第三弹性元件,39-第二挡块,40-小孔,41-工具箱,42-第一加强筋,43-照明灯,44-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稳定型建筑木材等距切割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有第一支杆2、第二支杆3、第三支杆4、支架5、固定挡块6、切割台8、第二切割刀10、第一切割刀11、固定板12、升降杆13、第二定滑轮14、第一弹性元件16、接触滚轮17、第一连接杆18、第一定滑轮19、第一压块20、水平滑轨21、第一连杆22、第一滑块23、第二连接杆24、第二弹性元件25、第二滑块26、竖直滑轨27、第四支杆28、第五支杆29、第三定滑轮30、气缸31、固定杆32、拉绳33、第二连杆34、楔形块35、固定块36和导向板37;地面1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支杆2、第二支杆3、第三支杆4和支架5,第一支杆2和第二支杆3顶部设有切割台8,切割台8顶部左侧设有固定挡块6,切割台8中部开有第一通孔7和第二通孔9,第一通孔7位于第二通孔9左方,第三支杆4顶部设有水平滑轨21,水平滑轨21上设有第一滑块23,第一滑块23左侧设有第一连杆22,第一连杆22左端设有第一压块20,第一滑块23前侧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4,支架5内右壁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五支杆29、第四支杆28和竖直滑轨27,竖直滑轨27位于水平滑轨21上方,第五支杆29左端设有第二定滑轮14,第四支杆28左端设有第三定滑轮30,竖直滑轨27上设有第二滑块26,第二滑块26前侧与第二连接杆24顶端铰接连接,第二滑块26底部与水平滑轨21顶部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元件25,支架5内左壁下方设有导向板37,导向板37上开有导向孔15,支架5内顶部设有固定杆32和拉绳33,固定杆32位于拉绳33右方,固定杆32底端设有气缸31,气缸31左端设有第二连杆34,第二连杆34底部右侧设有第一连接杆18,第一连接杆18底部左端设有第一定滑轮19,拉绳33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19、第二定滑轮14和第三定滑轮30,拉绳33末端与第二滑块26顶部连接,第二连杆34左端设有楔形块35,楔形块35底部设有接触滚轮17,接触滚轮17与楔形块35接触配合,接触滚轮17底部设有升降杆13,升降杆13上设有固定块36,固定块36与导向板37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元件16,升降杆13穿过第一弹性元件16和导向孔15,升降杆13底端设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底部左侧设有第一切割刀11,第一切割刀11位于第一通孔7正上方,固定板12底部右侧设有第二切割刀10,第二切割刀10位于第二通孔9正上方。

还包括有第三弹性元件38和第二挡块39,第一压块20左侧设有第三弹性元件38,第三弹性元件38左侧连接有第二挡块39,第二挡块39位于第二切割刀10右方,第二挡块39右侧与第三弹性元件38为固定连接。

楔形块35上开有小孔40,小孔40的立体形状为圆柱体,小孔40贯穿楔形块35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小孔40的直径为2cm,小孔40的体积为楔形块35体积的1/5,相邻小孔40之间的距离相等。

还包括有工具箱41,水平滑轨21底部设有工具箱41,工具箱41位于第三支杆4左方,工具箱41与水平滑轨21底部为固定连接,工具箱41为水平设置,工具箱41的立体形状为长方体。

还包括有第一加强筋42,第二支杆3左侧和第一支杆2右侧与地面1之间均设有第一加强筋42,第一加强筋42的材质为Q235钢,第一加强筋42呈倾斜状,第一加强筋42的主视形状为梯形。

还包括有照明灯43,支架5左侧下方设有照明灯43,照明灯43与支架5为固定连接,照明灯43为水平设置,照明灯43为LED灯,照明灯43的额定电压为220V,照明灯43的额定功率为30W。

还包括有第二加强筋44,支架5内顶部与支架5内右壁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44,第二加强筋44位于第五支杆29的上方,第二加强筋44位于固定杆32的右方,第二加强筋44的材质为Q235钢。

第一切割刀11和第二切割刀10的材质均为高硬度碳素工具钢,第一切割刀11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7的直径,第二切割刀10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9的直径,第一切割刀11和第二切割刀10的大小相同。

固定挡块6与切割台8为固定连接,固定挡块6左侧面与切割台8左侧面位于同一竖直面,固定挡块6的表面为加工表面,固定挡块6的高度为12cm,固定挡块6的壁厚为2cm。

工作原理:当需要进行木材的等距切割时,将待切割的木材放置在切割台8顶部,启动气缸31收缩,带动第二连杆34向右移动,使第一连接杆18向右移动,使第一定滑轮19向右移动松开拉绳33,由于第二弹性元件25的弹性作用,使第二滑块26向下移动,通过第二连接杆24使第一滑块23向左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杆22向左移动,使第一压块20向左移动,第一压块20和固定挡块6可以固定木材,使木材不会移动,所以可以提高切割时的精度,并且在第二连杆34向右移动时,带动楔形块35向右移动,使接触滚轮17向下移动,使升降杆13向下移动,使固定板12向下移动,进而使第一切割刀11和第二切割刀10向下移动对木材进行等距切割工作,当木材的等距切割工作完毕后,改变气缸31运动状态,使气缸31伸长,带动楔形块35向左移动,由于第一弹性元件16的弹性作用,最终使第一切割刀11和第二切割刀10向上移动复位,当第一压块20向右移动复位后,气缸31停止工作,操作人员取下等距切割完毕的木材,当下次还需要进行建筑木材的等距切割时,可以再次按照上述原理进行工作。

因为还包括有第三弹性元件38和第二挡块39,第一压块20左侧设有第三弹性元件38,第三弹性元件38左侧连接有第二挡块39,第二挡块39位于第二切割刀10右方,第二挡块39右侧与第三弹性元件38为固定连接,所以在第一压块20向左移动固定住木材之后,当第一压块20继续向左移动时,第三弹性元件38和第二挡块39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所以可以保护木材和第一压块20。

因为楔形块35上开有小孔40,小孔40的立体形状为圆柱体,小孔40贯穿楔形块35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小孔40的直径为2cm,小孔40的体积为楔形块35体积的1/5,相邻小孔40之间的距离相等,所以可以节约一定的材料。

因为还包括有工具箱41,水平滑轨21底部设有工具箱41,工具箱41位于第三支杆4左方,工具箱41与水平滑轨21底部为固定连接,工具箱41呈水平设置,工具箱41的立体形状为长方体,工具箱41可以放置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所以工具箱41可以使整个切割操作更加便利。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