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于重组竹组坯制作的垫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307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专用于重组竹组坯制作的垫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组竹制造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专用于重组竹组坯制作的垫板组件。



背景技术:

重组竹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绿色环保材料,是以竹材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竹材人造板。重组竹的构成单元是网状竹束,它是先将竹材疏解成通长的、相互交联并保持纤维原有排列方式的疏松网状纤维束,再经干燥、施胶、组坯、热压成型、后处理等工序制作而成。

重组竹板生产工艺中的组坯工序,是将处理过的竹束铺放到装料机的各层铺料垫板上,各层铺料垫板铺放好料后,整体推入热压机的各层热压板上,进行热压成型。竹束纵向铺放于铺料垫板上,料的高度通常为产品板高度的五倍左右,若对垫板上料的两侧不加以挡靠约束,压制过程势必造成严重塌边,使产品板边部分密度、强度低,不符合要求,后处理时需要将较多的塌边处锯切掉,此必将造成很大浪费。

针对所述问题,目前采取的方式参见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坯料垫板之摆动式多杆挡边(CN201310028708.3),可变高度的挡于纵向铺放竹束坯料的二边,使铺放的坯料不塌边,始终保持里外厚度、密度均匀,压制出的产品质量好,板边去量小,可减小材料损失,降低生产成本。坯料垫板之摇摆式多杆挡边,包括沿坯料垫板之表面纵向二侧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挡块、底杆和多支活动挡杆,由于坯料垫板的宽度是对应热压机尺寸为固定宽度值,挡块、底杆和多支活动挡杆沿坯料垫板宽度方向内外依次设置,如此缩短了坯料垫板的可铺料宽度,从而制约着所制得的成品的宽度尺寸,即降低效率,又无法得到所需要的较宽尺寸的成品要求。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种专用于重组竹组坯制作的垫板组件,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用于重组竹组坯制作的垫板组件,兼具有结构稳定、强度高,使用便捷实用,生产得的竹板宽度尺寸得到提升等特点,市场效益极佳。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专用于重组竹组坯制作的垫板组件,包括坯料底板、两组固定挡边组件、两组嵌置组件以及两组活动挡杆组件;坯料底板具有对应挡竹束坯料的对应两侧边;两组固定挡边组件分别固定设于坯料底板的两侧边,并且每组固定挡边组件均沿对应侧边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固定挡边组件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呈内外侧贯穿的嵌置槽;每组嵌置组件具有一护杆,该护杆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地设置有与嵌置槽一一对应的若干个嵌置块;两组活动挡杆组件分别对应设于两组嵌置组件上,每组活动挡杆组件包括有若干根活动挡杆,该若杆根活动挡杆分别一一对应活动锁设在对应嵌置组件的若干个嵌置块上;每活动挡杆的长度小于每相邻两嵌置槽间的间距,并且每活动挡杆的宽度大于嵌置槽的宽度,每活动挡杆在任何摆动状态下均与对应嵌置槽的两侧槽壁相叠接触。

所述每组固定挡边组件由一字间隔排开的若干块固定挡块构成,每相邻两固定挡块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嵌置槽,每活动挡杆在任何摆动状态下均与对应相邻两固定挡块相叠接触。

所述固定挡块呈长方形挡块结构,该各长方形挡块结构具有顶表面,靠近侧边沿的外侧面和与之相对的内侧面;该各长方形挡块结构的内侧面和顶表面上一体贴覆有光滑耐磨贴层。

所述嵌置槽呈上宽下窄的倒梯形槽,所述嵌置块呈与倒梯形槽相匹配的梯形块结构。

所述嵌置槽从内至外逐渐变窄设计,所述嵌置块从端部至根部呈相匹配的逐渐变窄的榫形块设计。

所述每组嵌置组件和相应组的活动挡杆组件一体称之为嵌置配件,该嵌置配件具体为分体式嵌置配件,由若干相同的零部件组合构成,每个零部件包括一活动嵌置部和一活动挡杆;活动嵌置部具有护杆结构,该护杆的两端部分别设有能够对应匹配卡合对接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护杆的靠近其一端位置的侧壁上一体设有嵌置块,活动挡杆的一端部锁设在该嵌置块上;护杆的最小长度大于活动挡杆的长度;并且活动挡杆往其中一侧活动摆至与护杆相平行状态下,活动挡杆的两端部均不超过护杆的两端部;活动挡杆和嵌置块二者宽度方向上相锁设接触,活动挡杆的宽度方向两侧沿设置为分别伸至嵌置块的宽度方向两侧沿之外。

第一卡合部为开口朝下的下开卡合槽,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开口朝上的上开卡合槽,相邻两零部件通过各自的上开卡合槽和下开卡合槽上下匹配卡合并且卡合后呈无缝且平齐对接。

所述坯料底板的对应固定挡边组件的内侧位置以及嵌置槽位置分别沉设有内侧沉槽和间隔沉槽,该内侧沉槽和间隔沉槽相连通设置,内侧沉槽沿坯料底板的侧边长度延伸;嵌置块的底部具有对应沉置于间隔沉槽内的沉置部;各嵌置块的沉置部的外侧边共同垂直连接有与内侧沉槽相适配的沉板,该沉板对应位于活动挡杆组件的下方。

所述坯料底板的对应两内侧沉槽之间凹设有镶版槽,该镶版槽内匹配镶设有带有图案花纹版面的镶版结构。

所述护杆的底部还延长设有沉护部,对应坯料底板的对应固定挡边组件的外侧位置设有与沉护部相适配的外侧沉槽;沉护部和沉板的表面设计为高于沉置部的表面,对应外侧沉槽和内侧沉槽设计为槽深大于间隔沉槽的槽深。

所述活动挡杆的自由端部具有下压弧形面,该下压弧形面一体成型在端面和侧面上,该侧面为活动挡杆下摆中朝上的对应侧面;下压弧形面的弧形轨迹为以下压时间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所对应的函数轨迹。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新型一种专用于重组竹组坯制作的垫板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新型垫板组件主要创新地设计有结构新颖的嵌置组件,该嵌置组件在坯料底板上的固定挡边组件上一体组合时,嵌置组件的若干个嵌置块一一对应嵌置于若干个嵌置槽内,嵌置组件的护杆抵护在固定挡边组件的外侧面上,对应若杆根活动挡杆分别抵持在固定挡边组件的内侧面上,由此通过该结构装配实现嵌置组件及活动挡杆组件在固定挡边组件上内嵌式一体装配,装配十分简单便捷,结构十分稳定牢固,随着工作中活动挡杆的下摆并由固定挡边组件始终抵持,固定挡边组件发挥高强度的固定挡边作用。嵌置组件的所述结构设计最关键是带来宽尺寸竹板生产的实现,在保证使用便捷实用,结构稳定、强度高的前提下,通过嵌置设计巧妙地减去了传统直接并排所需宽度的占用,换言之,即将挡边所占宽度缩小至只要固定挡边组件和活动挡杆二者所必须占用的宽度即可,如此通过两侧同时加宽,带来所生产得的竹板的宽度尺寸得到实质性的提宽,解决了目前重组竹板存在宽度瓶颈问题,为竹板的实践应用带来极大的便利和优势,带来优异生产效益以及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垫板组件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1-2是图1-1所示结构部分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2是本新型垫板组件的拆解示意图;

图3是嵌置组件的主视图;

图3-1是图3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4是本新型垫板组件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1是图1中局部C的放大图;

图5是本新型垫板组件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6是本新型分体式嵌置配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6-1是图6中局部D的放大图;

图7是本新型分体式嵌置配件的零部件的主视图;

图7-1是本新型分体式嵌置配件的零部件的俯视图;

图8是本新型垫板组件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8-1是图8中局部E的放大图;

图9是本新型嵌置组件第三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9-1是图9中局部F的放大图;

图10是本新型嵌置组件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

坯料底板1,侧边11,内侧沉槽12,间隔沉槽13,外侧沉槽14;

固定挡边组件2,固定挡块21,嵌置槽210,

嵌置组件3,护杆31,嵌置块32,螺栓320,沉板33,沉置部34,

沉护部35,活动挡杆组件4,活动挡杆41;

零部件5,护杆51,第一卡合部511,第二卡合部512;

嵌置块513,螺栓514,活动挡杆52,下压弧形面5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案涉及一种专用于重组竹组坯制作的垫板组件,如图1-图3-1所示,包括坯料底板1、两组固定挡边组件2、两组嵌置组件3以及两组活动挡杆组件4。

坯料底板1是用于承载竹束实现组坯的底板材,如图1所示,坯料底板1呈长方形板材,其具有对应挡竹束坯料的对应两侧边11,该两侧边11 为长方形板材的长度方向。

两组固定挡边组件2分别固定设于坯料底板1的两侧边11处,尽量越靠近侧边11为佳。每组固定挡边组件2均沿对应侧边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固定挡边组件2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嵌置槽,该嵌置槽呈内外侧贯穿设置。嵌置槽的设置方式可以有两种,一种实施例,固定挡边组件2为一长条形的固定挡条,该固定挡条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地凹设有若干个缺口,该若干个缺口构成所述嵌置槽。另一种实施例,如图2所示,每组固定挡边组件2由一字间隔排开的若干块固定挡块21构成,每相邻两固定挡块21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嵌置槽210。

优选的,固定挡块21呈长方形挡块结构,该各长方形挡块结构具有顶表面,靠近侧边11边沿的外侧面和与该内侧面相对一侧的内侧面;该各长方形挡块结构的内侧面和顶表面上一体贴覆有光滑耐磨贴层(图中未示),光滑耐磨贴层根据使用时间及磨损情况可进行更换。如此同理,固定挡边组件2在发挥优异的挡边效果的同时,通过光滑耐磨贴层还避免反复摆动地各活动挡杆41对该固定挡边组件2的内侧面的磨损问题,确保固定挡边组件2的有效挡边面(内侧面)的完好性,确保发挥持久耐用的挡边作用,提升使用寿命。

每组嵌置组件3具有一护杆31,该护杆31的长度与坯料底板1的侧边 11长度相对应。护杆31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地设置有与嵌置槽210一一对应的若干个嵌置块32。两组活动挡杆组件4分别对应设于两组嵌置组件 3上,每组活动挡杆组件4包括有若干根活动挡杆41,该若杆根活动挡杆 41分别通过螺栓320一一对应活动锁设在对应嵌置组件3的若干个嵌置块 31上。

所述每活动挡杆41的长度小于每相邻两嵌置槽210(亦每相邻两嵌置块32)间的间距,如此各活动挡杆41能够同时下摆至呈与护杆31相平行的一字型状态。各活动挡杆41只要往其中一侧同时水平下摆即可,于此,为了利于活动挡杆41摆成一字型状态的挡边效果,护杆31具有首端和尾端,各活动挡杆41工作中作往尾端方向摆动,位于首端的最外侧一嵌置块 32(活动挡杆41)尽量靠近首端设置,如此尽量缩短首端留有的未被活动挡杆41覆盖的侧边部分;位于尾端的最外侧一嵌置块32(活动挡杆41) 离尾端的距离至少为活动档杆41的长度。对应固定挡块21的设计,位于首端的一固定挡块21设计为对应小尺寸长度的固定辅挡块,其他的固定挡块21设计为与各活动挡杆41一一对应的尺寸长度较长的固定主挡块。

所述每活动挡杆41的宽度大于嵌置块32(嵌置槽210)的宽度,并且使每活动挡杆41在任何摆动状态下均与对应嵌置槽210的两侧槽壁相叠接触。当设置固定挡块21实施例时,每活动挡杆41在任何摆动状态下均与对应相邻两固定挡块21相叠接触。相叠接触指活动挡杆4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均要叠置抵持在嵌置槽210的两侧槽壁上或者相邻两固定挡块21 上。活动挡杆41的宽度方向、嵌置块32(嵌置槽210)的宽度方向如图2 中的上下方向,或者图3-1中的水平方向。

本新型主要对重组竹组坯的垫板组件的挡边部分提出创新设计,设计中,处了达到最大化拓宽所生产竹板尺寸的主要目的外,还需要兼顾到该挡边部分的强度功能以及使用方便作用。传统技术中(参见背景技术中介绍),为了使与竹束直接接触的活动挡杆与垫板作分离设置(如此利于安装及使用操作),活动挡杆必须通过一底杆承载,由此显而易见得到挡块、底杆和多支活动挡杆内外依次叠置的传统挡边结构,挡块、底杆和多支活动挡杆需要一定的宽度尺寸,通过三者的依次叠加以及两边对称设置,由此存在占用一定垫板宽度的问题,从而限制了所生产得的竹板的最宽尺寸,这是目前行业内存在的瓶颈问题。

本新型综合考量上面所述各主要因素,主要创新地设计有结构新颖的嵌置组件3,该嵌置组件3在坯料底板1上的固定挡边组件2上一体组合时,嵌置组件3的若干个嵌置块32一一对应嵌置于若干个嵌置槽210内,嵌置组件3的护杆31对应抵护在固定挡边组件2的外侧面上,对应若杆根活动挡杆4的宽度方向两侧边均抵持在固定挡边组件2的内侧面上,通过该新颖的结构装配,实现嵌置组件3及活动挡杆组件4在固定挡边组件2上内嵌式一体装配,装配十分简单便捷,结构十分稳定牢固;随着工作中各活动挡杆41的下摆并由固定挡边组件2始终抵持,固定挡边组件2发挥高强度的固定挡边作用。

嵌置组件3的所述结构设计最关键是带来宽尺寸竹板生产的实现,在保证使用便捷实用,结构稳定、强度高的前提下,通过嵌置设计巧妙地减去了传统直接并排所需宽度的占用,换言之,即将挡边所占宽度缩小至只要固定挡边组件2和活动挡杆41二者所必须占用的宽度即可,如此通过两侧同时加宽,带来所生产得的竹板的宽度尺寸得到实质性的提宽,解决了目前重组竹板存在宽度瓶颈问题。

优选的,为了加强嵌置组件3的装配性能以及装配一体稳固特性,将嵌置槽210设计为呈上宽下窄的倒梯形槽,嵌置块32呈与倒梯形槽相匹配的梯形块结构。另外,将嵌置槽210设计为从内至外逐渐变窄设计,嵌置块32从端部至根部呈相匹配的逐渐变窄的榫形块设计。如图1-2给出具体实施例,嵌置槽210为从内至中部逐渐变窄的漏斗型结构,同理嵌置块32 呈相应的漏斗造型。

本案还涉及一种用于重组竹组坯垫板的一体式嵌置配件,如图3-图3-1 所示,包括嵌置组件3和活动挡杆组件4。嵌置组件3和活动挡杆组件4 的具体结构如上面所述。一体式嵌置配件应用于重组竹组坯垫板上,为目前重组竹组坯垫板带来最大化拓宽所生产竹板尺寸的效果,以及具有安装方便、使用便捷、结构强度佳等优点(可参见上面对应部分叙述)。

进一步,本案还将一体设置的嵌置组件3和活动挡杆组件4一体称之为嵌置配件。进一步如图4-图7-1所示,该嵌置配件具体为分体式嵌置配件,由若干相同的零部件5组合构成,每个零部件5包括一活动嵌置部和一活动挡杆52。

所述活动嵌置部具有护杆51结构,该护杆51的两端部分别设有能够对应匹配卡合对接的第一卡合部511和第二卡合部512。护杆51的靠近其一端位置的侧壁上一体设有嵌置块512,活动挡杆52的一端部锁设在该嵌置块512上。护杆51的最小长度大于活动挡杆52的长度,并且活动挡杆 52往其中一侧活动摆至与护杆51相平行状态下,活动挡杆52的两端部均不超过护杆51的两端部。活动挡杆52和嵌置块512二者宽度方向上相锁设接触(所述宽度方向如图7中的水平方向或者图7-1中的竖直方向),活动挡杆52的宽度方向两侧沿设置为分别伸至嵌置块512的宽度方向两侧沿之外。

所述第一卡合部511和第二卡合部512有多种实施例方式,只要二者能够实现对应匹配卡合对接即可。本新型给出优选实施例,第一卡合部511 为开口朝下的下开卡合槽,第二卡合部512为开口朝上的上开卡合槽,相邻两零部件5通过各自的上开卡合槽511和下开卡合槽512上下匹配卡合,实现一体对接设置,并且卡合后呈无缝且平齐对接(参见图6-图6-1所示)。所述采用上下卡合操作与零部件5应用中的装配操作相适应,而且上下卡合是相邻两零部件环环相扣相互牵制,对接装配后结构稳定性极佳。

每固定挡块21配合一嵌置槽210供本新型零部件5一一对应嵌置安装,零部件5的嵌置块32对应嵌置于对应嵌置槽210内,护杆51抵护在对应固定挡块21的外侧面上,对应活动挡杆52的宽度方向两侧边均抵持在相邻两固定挡块的内侧面上,实现单零部件5在固定挡边组件2上的稳固装配;而每零部件5与其前后的零部件首尾卡合对接安装,构成结构牢固稳定的整装嵌置配件,再和固定挡块21配合构成结构强度优异的一体挡边结构,发挥挡边作用好。

本新型分体式嵌置配件的所述嵌置安装方式,缩小了组坯垫板两侧边的挡边部分所占的宽度尺寸,拓宽了在应用现有生产设备基础上所能生产得到的竹板的宽尺,解决了目前竹板存在宽度瓶颈问题。而且嵌置配件为分体式,结构小巧,一零部件5带一活动挡杆52,利于一人操作实现简易安装,避免多活动挡杆一体设置而带来随意摆动的不利安装;而且,当使用一定时间出现个别零部件损坏时,只需简单更换该对应损坏的零部件即可,无需整体更换,低成本维护,实用性强。

优选的,如图8至图10所示,坯料底板1的对应固定挡边组件2的内侧位置以及嵌置槽210位置分布沉设有内侧沉槽12和间隔沉槽13,该内侧沉槽12和间隔沉槽13相连通设置,内侧沉槽12沿坯料底板1的侧边长度延伸。内侧沉槽12的两端处可以不贯穿设置,较佳的呈贯穿设置,以利于废渣清理。嵌置块32的底部具有对应沉置于间隔沉槽13内的沉置部34;各嵌置块32的沉置部34的外侧边共同垂直连接有与内侧沉槽12相适配的沉板33,该沉板33对应位于活动挡杆组件4的下方,在自然状态下,各活动挡杆41自然下摆至水平状态并且由沉板33支撑。该沉板33与内侧沉槽 12相适配,沉板33可以恰好匹配沉置在内侧沉槽12内,并且沉板33在沉置状态下其上表面与坯料底板1的上表面相齐平。同理,沉置部34与间隔沉槽13相适配,沉置部34可以恰好匹配沉置在间隔沉槽13内。

本新型嵌置装配结构新颖结构设计,十分利于其在组坯垫板上简易组装,活动挡杆组件4的各活动挡杆41借助沉板33的支撑而相对定位,由此组装时不会因为各活动挡杆41的随意摆动性而影响安装;安装中,嵌置块32与嵌置槽210配合、内侧沉槽12与沉板33配合、间隔沉槽13与沉置部34配合,实现安装过程的简易对位以及不同方向的定位特性,安装十分简单、便捷而且稳定牢固。

优选的,为了避免沉槽12的设置影响所生产竹束的底面平整性,将沉板33的外侧边沿设置为不超过活动挡杆组件4的外侧边沿,如图10所示二者相齐平,较佳地,将沉板33的外侧边沿设置为处于活动挡杆组件4的外侧边沿之内,如此沉槽就能够避开竹束的覆盖,确保竹板有效生产制作。

优选的,如图10所示,还可以于护杆31的底部还延长设有沉护部35,对应坯料底板1的对应固定挡边组件2的外侧位置设有与沉护部35相适配的外侧沉槽14。进一步将沉护部35和沉板33的表面设计为高于沉置部34 的表面,即沉置部34呈凹陷状,对应将外侧沉槽14和内侧沉槽12设计为槽深大于间隔沉槽13的槽深,如此设计更利于嵌置组件3的装配,更关键是构成类似爪式结构抓牢坯料底板1,使坯料底板1也发挥了加强挡边的效果。

优选的,坯料底板1的对应两内侧沉槽12之间凹设有镶版槽15,该镶版槽15内匹配镶设有带有图案花纹版面的镶版结构(图中未示)。如此根据需要与镶版槽15内匹配镶置有所需图案花纹版面的镶版,图案花纹版面朝上设置,如此即可在生产制作竹板的同时制得带有所需图案花纹表面的效果。

优选的,为了利于在工作中同步又有效地下压各活动挡杆41作用,活动挡杆41的自由端部具有下压弧形面411,该下压弧形面411一体成型在端面和侧面上,该侧面为活动挡杆411下摆时朝上的对应侧面进一步,所述下压弧形面411的弧形轨迹为以下压时间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如此使各活动挡杆41在制作过程中配合度更佳,更利于竹板的高品质成型制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