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3038发布日期:2020-01-21 22:03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自吸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尤其涉及了一种自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与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密切关注的一大问题,而无论是家庭中还是工作环境中如果存在灰尘均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长期处于灰尘较多的空间中,会带来对肺部、呼吸道等的严重危害。

木工工作环境中,台锯为其必不可少的电动工具,台锯在切削木材时会产生大量的木屑,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采用单独的吸尘器来对木屑进行收集处理,该种方式无疑会带来成本的增加,且单独的吸尘器也会存在占用工作场所空间以及接电不便等问题,另外在使用时吸尘器还有可能被放置于不同地方,不同工人可能难以找到,从而带来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台锯切削存在的木屑处理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吸尘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自吸尘装置,包括箱体,箱体上安装有电机、传动机构以及风扇组件,风扇组件上连接有吸尘袋;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壳体,风扇壳体内通过风扇旋转轴连接有风扇,风扇壳体固定在箱体的侧壁上且与箱体内部连通,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风扇转动;风扇壳体上固定有风扇除尘件,风扇除尘件内部形成与风扇壳体内部连通的除尘通道,除尘通道两端分别形成出尘口和进尘口,出尘口通过除尘管道与吸尘袋内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采用将吸尘组件与台锯固定在一起,无需购置单独的吸尘器,节约成本,且结构紧凑,能够减小吸尘组件占用工作场所空间,且不存在因放置于不同地方难以找到的问题以及接电不便的问题。

作为优选,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以及连接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的中间旋转轴,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与第一带轮连接的第一多楔带,风扇旋转轴上设有与第二带轮连接的第二多楔带。

作为优选,除尘管道包括与出尘口连接的波形管以及与波形管连接的中间连接管,中间连接管连接在吸尘袋上,出尘口与波形管以及波形管与中间连接管均通过卡箍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固定吸尘袋的吸尘固定管,吸尘固定管包括固定在吸尘袋袋口上的弯管,弯管上连接有竖管和与竖管连接的横管,横管通过螺丝固定在中间连接管的外侧壁上,竖管上设有固定安装孔。通过吸尘固定管将吸尘袋的袋口处进行固定,然后通过固定安装孔将吸尘袋固定在台锯工作台的支腿上,保证吸尘袋的稳定工作。

作为优选,风扇组件还包括通过螺钉固定在风扇壳体上的轴承座焊接件,轴承座焊接件呈板状且构成风扇壳体的端面板并将风扇封装于壳体内部;轴承座焊接件中部设有轴承孔,轴承孔内安装有第一轴承,风扇旋转轴上通过第一轴承设有风扇带轮,第二带轮与风扇带轮通过第二多楔带连接。轴承座焊接件构成风扇壳体的端面板,从而使得风扇壳体内部形成一个腔体,使得进入风扇壳体内的木屑能够全部经风扇除尘件进入到吸尘袋中被收集。

作为优选,传动机构还包括通过螺钉固定在箱体上的中间轴承套,中间轴承套内安装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中间旋转轴两端的第二轴承,中间旋转轴两端通过两个第二轴承分别与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安装在箱体上的防护罩,防护罩与箱体侧壁共同构造成安装腔体,传动机构、风扇组件均设置于安装腔体内。防护罩能够对传动机构、风扇组件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增加吸尘组件中传动机构、风扇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爆炸图。

图2是图1中传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风扇组件的爆炸图。

图4是图1中除尘管道的爆炸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箱体、2—电机、3—传动机构、4—风扇组件、5—吸尘袋、6—除尘管道、7—防护罩、301—第一带轮、302—第二带轮、303—中间旋转轴、304—第一多楔带、305—第二多楔带、306—中间轴承套、307—第二轴承、401—风扇壳体、402—风扇旋转轴、403—风扇、404—风扇除尘件、405—除尘通道、406—出尘口、407—进尘口、408—轴承座焊接件、409—轴承孔、410—第一轴承、411—风扇带轮、601—波形管、602—中间连接管、603—卡箍、604—吸尘固定管、605—弯管、606—竖管、607—横管、608—固定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自吸尘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箱体1,箱体1上安装有电机2、传动机构3以及风扇组件4,本实施例中的箱体1为台锯箱体1,台锯在切削木头时产生的木屑会进入到该箱体1内;

风扇组件4上连接有吸尘袋5;风扇组件4包括风扇壳体401,风扇壳体401内通过风扇旋转轴402连接有风扇403,风扇壳体401固定在箱体1的侧壁上且与箱体1内部连通,电机2通过传动机构3带动风扇403转动;箱体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通箱体1内部与风扇壳体401内部的木屑通道,在电机2左右下带动风扇403转动,继而能够将箱体1内的木屑吸入风扇壳体401内部。

风扇壳体401上固定有风扇除尘件404,风扇除尘件404内部形成与风扇壳体401内部连通的除尘通道405,除尘通道405两端分别形成出尘口406和进尘口407,出尘口406通过除尘管道6与吸尘袋5内部连通。风扇壳体401的侧壁上设有缺口,风扇除尘件404的进尘口407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该缺口处,实现风扇壳体401内部与除尘通道405的连通,继而实现风扇壳体401内部与吸尘袋5内部的连通。使得风扇壳体401内部的木屑经风扇除尘件404上的除尘通道405进入吸尘袋5内被收集,从而达到吸尘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将吸尘组件与台锯固定在一起,对于木屑的清理无需购置单独的吸尘器,节约成本,且该吸尘组件固定在台锯箱体1上,两者之间连接的结构紧凑,减小吸尘组件占用工作场所空间,且不存在因放置于不同地方难以找到的问题;另外该吸尘组件通过固定在台锯箱体1上的电机2驱动,电力可由台锯总电力提供,不存在接电不便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3包括第一带轮301、第二带轮302以及连接第一带轮301与第二带轮302的中间旋转轴303,电机2的电机轴上设有与第一带轮301连接的第一多楔带304,风扇旋转轴402上设有与第二带轮302连接的第二多楔带305。

传动机构3还包括通过螺钉固定在箱体1上的中间轴承套306,中间轴承套306内安装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中间旋转轴303两端的第二轴承307,中间旋转轴303两端通过两个第二轴承307分别与第一带轮301和第二带轮302连接。

风扇组件4还包括通过螺钉固定在风扇壳体401上的轴承座焊接件408,轴承座焊接件408呈板状且构成风扇壳体401的端面板并将风扇403封装于壳体内部;螺钉自轴承座焊接件408的远离风扇壳体401的端部穿入,并穿过风扇壳体401上的螺钉孔,将轴承座焊接件408与风扇壳体401固定在一起后再将风扇壳体401与轴承座焊接件408整体固定在箱体1侧壁上。

轴承座焊接件408中部设有轴承孔409,轴承孔409内安装有第一轴承410,风扇旋转轴402上通过第一轴承410设有风扇带轮411,第二带轮302与风扇带轮411通过第二多楔带305连接。

本实施例中除尘管道6包括与出尘口406连接的波形管601以及与波形管601连接的中间连接管602,中间连接管602连接在吸尘袋5上,出尘口406与波形管601以及波形管601与中间连接管602均通过卡箍603连接。还包括用于固定吸尘袋5的吸尘固定管604,吸尘固定管604包括固定在吸尘袋5袋口上的弯管605,弯管605上连接有固定管,固定管包括与弯管605连接的竖管606和与竖管606连接的横管607,横管607通过螺丝固定在中间连接管602的外侧壁上,竖管606上设有固定安装孔608。本实施例中中间连接管602的外侧壁上固定有连接座,连接座上端部形成半圆形卡槽,将横管607自上而下卡入半圆形卡槽内,然后通过螺丝固定在连接座上,实现吸尘固定管604与除尘管道6之间的连接固定;另一方面通过吸尘固定管604将吸尘袋5的袋口处进行固定,然后通过固定安装孔608将吸尘袋5固定在台锯工作台的支腿上,保证吸尘袋5的稳定工作。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在箱体1上的防护罩7,防护罩7与箱体1侧壁共同构造成安装腔体,传动机构3、风扇组件4均设置于安装腔体内。防护罩7的设置能够对传动机构3、风扇组件4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增加吸尘组件中传动机构3、风扇组件4的使用寿命。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