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车缝纫机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082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本车缝纫机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三本车缝纫机的辅助装置。
一般所见的三本车缝纫机如图7至9所示,于上、下作动车缝的针座5下固设有三根车针51以穿设车缝线511,这样即可车缝如

图10所示的下结网而其上具有三道车缝(该车缝方式俗称链形缝法);而为使操作更为快速及自动化,可于工作平台下面组设有下切线装置55使三条车缝线511可以在车缝完毕时被自动切线而不需要再人工剪线,如图11和12所示。另在针座5上方,(如图9所示)的组立孔512组设有发明人于早期设计的“缝纫机的勾线装置”,(已被批准为台湾专利,公告于85年9月21日的专利公报上,其公告号为286691,即如图13和14所示),所述上勾线装置54是将由下切线装置55切断的线头510以勾片541及簧片542予以夹持勾掣,使在下一次车缝时利于将所述残留线头510予以车缝盖上,使大量加工的布面上车缝完全没有残留线头。
然而,为适应不同产品或客户的要求,讲求上、下均具有结网,如图15所示,则必须在缝纫机的另一传动机柱上加上梭针52及将组立孔512上的上勾线装置54予以拆下而换装一导线架53(如图16和17所示),使上网线531经导线架53穿过所述导线架53的弧形孔532被导引,配合左、右梭动的上梭针52及下推布台装置的推引,使车缝时,可以同时使上、下面均具有结网。
所述上勾线装置54虽可使下一次车缝没有残留线头,但在使用上仍有缺点,因上勾线装置54的勾片541利用其簧片542夹住被切断的车缝线511时,离车针51具有相当距离如图14的L,剩馀的线头510也于夹持端543只剩4-5公厘左右;当车针51向下穿刺布料做下结网时,剩馀的线头510会很快脱离夹持端543的夹持而自然掉落,导致车缝时,工作平台下的勾结器无法勾结成形而造成三至四针,甚至四针以上的空针车缝。
在有上结网线车缝时,为使布面上同时兼具有上结网,除了可配合上梭针52及导线架53外,可于针座5外侧另外组设有上切线装置56来作上网线531的自动切线及线头夹持(如图11、16和17所示),使每一次车缝均可自动起车及操作并切断;而由下切线装置55所切断的车缝线511是呈开放状悬空,故在上结网线车缝时必须将线头510整理以手将缝线往后拨以压脚57将车缝线头510压持在布面上,使上结网线车缝时,车针51因下压穿剌布面而开始车缝时,上网线531通过导线架53的导引,跑到第一车针51(如图14最右最短者)和车缝线511之间,而由于车缝线头510是被压脚57压持住,而上网线531线头是由上切线装置56夹持住,故上网线531被车缝线511压在布面上,再经上梭针52及导线架53的导引作动,而可在布面上车缝出上结网线,在布面下仍可车缝出下结网(链形缝法)(如图18所示),故为使上结网动作确实结网完成(若线头510松驰是无法上结网成形的,因线已跑掉了),所以以手将缝线拨到压脚57的动作是必须的(否则起针时车缝线511便无法将上网线531压在布面上形成结网),但这也造成大量生产时间的浪费。
另外,为使每一块车缝的布料在布料边缘即开始拥有上结网的车缝,如图19所示,于上一布料车缝后即连续下一布料继续车缝,再利用剪刀以人工修剪中间悬空的上下结网,这样仍必须花费昂贵的人工,相当不便。
由上所述,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的缺点1.为适应不同产品或客户要求,必须依要求在组立孔随时换装上勾线装置或导线架,但众所皆知,负责实际车缝的女工不可能具有良好的机械技术,无法应付如此高速度运转且精密度高的各组件及装置的拆卸或安装,尤其安装后的精密调校明显影响事后的正常操作及安全与否,且大多数的成衣厂规模均属于中小型,更以小型占绝对多数,难有能力再聘请专门技术的机械人员,顶多只能敦请供应设备的厂商技术人员赴厂处理;但此技术人员无法像驻厂人员那样具有高机动性,这里有时间及行程的限制,从而造成现场加工人员长时间等待,且供应商技术人员也有日后不易请得合理款项的困扰,甚至不愿出勤的情形产生。
2.在有上结网线车缝要求时必须将线头整理以手将缝线往后拨以压脚将车缝线头压持在布面上,这样,在大量生产时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且有时不一定压持可靠,仍会造成无法顺利结网;若能结网形成上结网线,仍会在布边起车处留下空白未车缝部份,且留下以压脚压持的很长的车缝线头(如图18所示),此为起针时所必然造成。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本车缝纫机的辅助装置,它借助凸伸于导线架的弯弧钩下的上、下夹片以作为车缝停止时恰可将被切断车缝线予以拉出并夹固且拉紧线头,且所述线头恰巧位于车针及上网线之间,待车针下降进行下一循环的车缝工作时,即可将所述上网线的线头予以车缝并编织成上结网缝线,以配合原本即可车缝下结网缝线的车缝可以同时形成上下均具有结网缝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本车缝纫机的辅助装置,它通过组设于角架的导线架及凸伸于导线架的弯弧钩的上、下夹片,使在车缝工作时可适应不同产品需求可在进行仅具有下结网(链形缝法)或兼具有上结网线的车缝时不必换拆任何组件,而实现一体两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本车缝纫机的辅助装置,它是利用前端未设簧片的勾片,穿过上、下夹片的夹持端向左凸伸并拉回被切断的车缝线头,并通过上、下夹的夹持端夹固,形成最短的夹持并通度拉紧且预留最大馀线的车缝线头,以使仅在进行上勾线装置的句线时,能在起车的第一重作循环即能使工作平台下的勾结器顺利穿过被车针带入布料下环绕的车缝线以形成下结网,而不会造成三、四针以上的空针车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三本车缝纫机的辅助装置包括上、下夹片、导线架、勾线装置、上网线、车针、车缝线及上、下切线装置;上切线装置设置在车针左侧上方以当车缝工作停止瞬间将穿过导线架的弯弧钩的上网线予以切断并夹固其线头端,勾线装置设置在车针右侧以利用其勾片将由下切线装置切断的车缝线线头予以向右端拉引,上网线的线头端恰可穿过车针针头及车缝线线头下之间;其特点是于导线架的弯弧钩右侧设有一缺口以供上、下夹的夹持端穿设且凸伸于所述弯弧钩下而极接近车针,以使上、下作动的车缝线被下切线装置切断时,其车缝线线头即由勾线装置的勾片穿过上、下夹片予以向右拉引至上、下夹片的夹持端处予以夹固。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最少的零组件变更达到同时编结上、下结网线的车缝,因而成本低廉且效果显著。
2.可以马上作上、下两面的结网车缝,不会因产生上网线未结网的空白车缝而不自知而造成不良品,从而确保品质要求。
3.于车缝处所组设的各自动操作辅助装置均不必另外拆装或组设即可在同一台三本车上进行不同结网的车缝工作,无需临时的拆装或精密调整,对于中小型的加工厂而言相当便利。
4.每一次车缝具有上、下结网时,不必再以手将车缝线往后拨以压脚将车缝线头压在布料面上,故无论车缝的起点位于何处,均可将车缝线及上网线的线头直接压入布料内,不会在布料边起车处留下空白未车缝部份,甚至可以在布料的最边缘开启起车,不必担心会有产生空针无结网的情形发生(如图20所示)。
5.由于夹持端夹持预留较长的线头,且有适当的紧度,故无论在上、下结网线车缝,或下结网(链形缝法)车缝,当车针向下作动时,仍能在初期夹持住线头,使车缝动作能顺利结网。
为更清楚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及附件照片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这些附图和附件如下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部份放大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前视及操作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俯视操作示意图(一);图6是本发明的俯视操作示意图(二);图7是现有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现有技术的部份立体放大示意图;图9是现有技术的部份前视示意图;图10是现有技术的车缝具有下结网的示意图;图11是现有技术的加上上梭针、导线架的示意图;图12是现有技术的加上上梭针、导线架及上勾线装置的示意图;图13是现有技术的加上上勾线装置的示意图(一);图14是现有技术的加上上勾线装置的示意图(二)图15是现有技术的车缝形成具有上、下结网的示意图;图16是现有技术的加上上切线装置的示意图(一);图17是现有技术的加上上切线装置的示意图(二);图18是现有技术布边起车未车缝的示意图;图19是现有技术车缝时需进行剪除操作的示意图;图20是上、下结网车缝时完成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1和2所示,本发明的特点是上、下夹片1、2穿过导线架3的缺口36而插置于弯弧钩37下并靠近车针51处,且上、下夹片1、2间恰可供勾线装置4的勾片42穿设凸伸;采用此装置可使车缝工作停止的同时,车缝线511由在勾片42的勾拉配合下切线装置55的切断后,立即由上、下夹片1、2的夹持端11、21夹固车缝线511的线头,上网线531可供上切线装置56予以切断并夹固所述上网线头,且上网线531的线头恰巧由弯弧钩37处横向穿越置于各车针51后并呈适度拉紧状态;并使上网线531的线头穿过车缝线511的线头及车针51针头之间的夹角大小适合具有适度的拉紧(如图3所示)。
这样,当提升压脚57后置入布料时,启动缝纫机使各车针51同时往下作车缝的操作,由于上网线531的线头是穿过车缝线511的线头及车针51针头间,故可以将上网线头531的线头予以压在布面上并使之与车缝线511结合并开始作上结网线的车缝,而达到车缝时能同时作上、下结网缝线。
请再参阅图2至4所示,上夹片1由夹持端11斜上弯折呈一弯弧段12,弯弧段12的顶端设有一通孔13,而夹持端11具有凹缺口14。
下夹片2自夹持端21向一侧作和缓倾斜及弯折再向上连接具有长形孔22的固定端23,由另一螺丝24予以穿入螺合固定于定位板架25的螺孔251上,所述定位板架25再由螺丝26穿设通孔252而与勾线装置4的板体41的螺孔411固设;于固定端23的一端处往侧边延设,且再继续向下斜设形成一组设端28,于组设端28上设组立孔281,以供螺丝282穿过上夹片1的通孔13后螺锁于组立孔281中,又于下夹片2形成固定端23前方的侧边处向上连设一弯折板29,所述弯折板29上具有一螺孔291,可供一调整螺丝292螺合穿设,而通过所述调整螺丝292的旋入和螺出调整其底部压制上夹片1的程度,使弯弧段12具有合适的夹持弹性,另于下夹片2靠近前端的另侧侧边上向上设置一凸柱20,以作为车缝线头输出时的导正、防护元件,而夹持端21也具有凹缺口27。
导线架3上设有螺孔31供螺丝32配合板体33穿过角架34的长形孔341后螺固;再另利用螺丝35穿过长形孔342而螺入勾线装置4的板体41的螺孔412螺固,所述导线架3下为一具有缺口36的导线弯弧钩37。
勾线装置4为公告第286691号台湾专利所揭示的结构予以改进,其勾片42不置前端簧片,(所述前端簧片为在该专利中的标号为1311的零件)。这样,勾片42可以很顺利地自上、下夹片1、2的夹持端11)、21)间来回凸伸及作动以勾取车缝线头510)进入夹持端11)、21)处并藉由夹持端11、21予以夹固以避免所述线头松脱掉落,并通过上、下夹片1、2的凹缺口14、27使线头可以集中进入被夹固,以减少向外扩散掉落产生夹持失败的情形。
下面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操作使用过程当上网线531车缝动作未起动时(如图3所示),红色的上网线531在导线架3的弯弧钩37d的前端,起动时车针51下压,此时由于上切线装置56仍夹持住上网线531,上网线531跑入车针51的第一车针(右边的最短者)和车缝线511之中,车针51继续下压,穿刺工作件(缝布),在布面下通过勾结器的勾结成形下结网(链形缝法),而将上网线531由第一车针的车缝线511压制在布面上;上网线531跑到导线架3的弯弧钩37的后端,由导线架3至上切线装置56的上网线531被车针51及车缝线511压在布料上而形成一大致的“U”形状,由起动到此时车缝线头510虽略为吃线而变得较短,但仍被上、下夹片1、2的夹持端11、21夹持住,且上网线531仍被上切线装置56夹持住,而上网线531在导线架3的弯弧钩37后端,当上梭针53通过勾部而把上网线531顶出,在车针51提升上来时,上梭针53顶到最低,而车针51再下压时,可把上网线531再次压在布面上,而借此来回的动作而形成上结网。
本发明的上、下夹片1、2的夹持端11、21相当接近车针51的针头处而紧挨于导线架3的弯弧钩37左侧下,当勾片42向左凸伸并回拉将车缝线511的线头向右拉进入夹持端11、21处予以夹固且呈适度拉紧,其夹持处至针孔处的距离最短,而夹持处后所馀留的线头510约有3-5公分,故往下作动的车针51,虽使线头510变短,但仍被夹持端11、21夹持住,而能利用车缝线511的线头及车针51的针头的向下夹角,可以立即使上网线531及车缝线511开始车缝及编织并达到同时作上、下面的上、下结网线的编结车缝。
而当上网线531不穿设时,即可直接车缝下结网而上面不结网的三道车缝(链形缝法)。由于夹持端11、21所夹持的线头510有较长的预留长度,故本发明在仅实现上勾线装置的勾线的功能时,可以避免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上勾线装置54通过勾片541利用簧片542夹持线头,线头离夹持端仅剩4-5公厘,当车针向下作动时很快就脱离夹持,而造成下结网无法马上起车而形成三—四车以上空车车缝。
权利要求
1.一种三本车缝纫机的辅助装置,它包括上、下夹片、导线架、勾线装置、上网线、车针、车缝线及上、下切线装置;上切线装置设置在车针左侧上方以当车缝工作停止瞬间将穿过导线架的弯弧钩的上网线予以切断并夹固其线头端,勾线装置设置在车针右侧以利用其勾片将由下切线装置切断的车缝线线头予以向右端拉引,上网线的线头端恰可穿过车针针头及车缝线线头下之间;其特征在于于导线架的弯弧钩右侧设有一缺口以供上、下夹的夹持端穿设且凸伸于所述弯弧钩下而极接近车针,以使上、下作动的车缝线被下切线装置切断时,其车缝线线头即由勾线装置的勾片穿过上、下夹片予以向右拉引至上、下夹片的夹持端处予以夹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本车缝纫机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架的弯弧钩右侧所设的缺口于靠近操作人员的方向的缺口侧向上连接一板架,以供与机台连设,以使上、下夹片具有足够空间组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本车缝纫机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片由夹持端斜上弯折呈一弯弧段,通过螺丝穿设通孔而固设于下夹片的组设端的组立孔上,所述上夹片借助倾斜弯折的弯弧段而具有合适的弹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本车缝纫机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片自夹持端向一侧形成和缓倾斜及弯折,再向上连接具有长形孔的固定端,由另一螺丝予以穿入而螺合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本车缝纫机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片形成固定端前方的侧边向上连设一具有螺孔的弯折板,通过一调整螺丝调整压制上夹片的弯弧段而具有合适的夹合弹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本车缝纫机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片靠近前端的另侧侧边向上设置一凸柱,用于作为车缝线头输出时的导正、防护元件。
全文摘要
一种三本车缝纫机的辅助装置,其特点是,导线架的弧形槽右侧设一缺口供上、下夹片的夹持端穿过所述缺口并凸伸所述弧形槽下而极靠近车针处,利用前端未设簧片的钩片恰可穿过此夹持端向左凸伸并拉回被切断的车缝线线头由此夹持端夹固,形成最短的夹持并适度拉紧且预留最大馀线的车缝线线头以供上网线线头穿绕,以同时可作上、下结网缝线且可直接开始车缝而不会造成空白车缝,并不用拆卸任一组件即可以各式不同的车缝方式进行车缝。
文档编号D05B65/00GK1376819SQ0111213
公开日2002年10月30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26日
发明者顾飞龙 申请人:顾飞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