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锭精纺机机械集聚式紧密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89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锭精纺机机械集聚式紧密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工业中的纺纱设备,特别是加装在普通棉纺、毛纺环锭精纺机上纺制紧密纱的机械集聚式紧密纺纱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环锭精纺机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喂入须条的牵伸、加捻和卷绕成形。紧密纱纺纱系统是在环锭精纺机的功能上增加一个集聚功能,即将已经过牵伸而未加捻的须条利用集聚装置使其集聚为致密的线形体,然后将须条输送至加捻区加捻继而卷绕成形。这样基本上消除了纺纱三角区,减少了毛羽、增加了强力,提高了纱线品质。
现有技术中,有运用机械式集聚器集聚须条的紧密纺纱技术方案和结构装置,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3801736.9的专利申请,其集聚方式是在须条行进的途径中设置一个集聚区,集聚区起始于由前罗拉与前皮辊组成的前钳口,集聚区终止于由阻捻皮辊与前罗拉组成的阻捻钳口,集聚区内设置机械式集聚器。阻捻皮辊的加压压力均由牵伸部分的摇架提供,对于摇架悬臂支点来说,阻捻钳口加压点为比前罗拉钳口加压点具有更长的悬臂,阻捻钳口的加压对摇架的上抬反力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牵伸部分的加压。同时对于在普通环锭精纺机上附加机械集聚式紧密纺纱装置的技术方案,由于加装了集聚元件、阻捻元件,会影响原精纺机牵伸部分的结构和性能,需要更换某些牵伸部件如增大前罗拉直径、减小前皮辊和阻捻皮辊直径,或改变某些牵伸、加捻形态如前皮辊的前冲量、纱条与输出皮辊的包围弧等,因而影响到普通环锭精纺机纺纱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普通环锭精纺机上加装简单、结构合理的紧密纺纱结构技术方案,其能在基本上不改变普通环锭精纺机牵伸结构、不影响牵伸性能的情况下,方便地加装紧密纺纱装置,使普通棉纺、毛纺等环锭精纺机成为机械集聚式紧密纺纱精纺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环锭精纺机机械集聚式紧密纺纱装置,具有握持钳口与阻捻钳口之间的集聚区,包括集聚器和阻捻皮辊,其特征为在前罗拉钳口延伸线下游设置集聚罗拉,集聚支架一端连接在前皮辊轴上并与前皮辊前爪组合,阻捻皮辊位于集聚罗拉前上方装在集聚支架另一端,集聚罗拉与前皮辊组成握持钳口、与阻捻皮辊组成阻捻钳口,在集聚罗拉上面前皮辊与阻捻皮辊之间的集聚区中放置集聚器,集聚罗拉与集聚支架间设置加压结构。
集聚罗拉为双锭一组的刚性罗拉,集聚罗拉与前皮辊组成握持钳口,阻捻皮辊与集聚罗拉组成阻捻钳口,集聚罗拉由前皮辊摩擦传动、阻捻皮辊由集聚罗拉摩擦传动。
集聚器连接在集聚支架的横臂上,集聚器与集聚支架的横臂上装有弹性或磁性加压结构,集聚器加压结构的加压使集聚器与集聚罗拉表面保持密实的接触。
集聚罗拉与集聚支架间设置加压结构使集聚罗拉同时紧压前皮辊和阻捻罗拉,使得集聚罗拉与前皮辊组成握持钳口和阻捻皮辊与集聚罗拉组成阻捻钳口既具有对须条的握持力,又具有传递转矩的摩擦驱动力。
摇架上抬卸压时,阻捻皮辊与集聚罗拉随前皮辊一起上抬,摇架下压加压时,前皮辊与前罗拉组成的前钳口获得加压,并从前罗拉获得驱动前皮辊、集聚罗拉和阻捻皮辊的驱动力。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紧密纺纱装置,由于集聚部分的集聚罗拉与前皮辊和阻捻皮辊的加压相对于摇架体是一个系统的内部压力,不产生对原机摇架加压影响,有利于牵伸部分的加压和压力稳定。同时由于集聚区不在前罗拉表面,即使原机前罗拉直径为25毫米也无需换大、前皮辊和阻捻皮辊的直径也不必换小,而且输出纱条与输出皮辊的包围弧也可按工艺需要设计。而且专门设置的集聚区纵向距离较长,有利于改善集聚效果和设置导纱横动动程。这样在基本不更换原机牵伸部件、不影响原机牵伸与加捻结构和性能又可改善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在普通环锭精纺机上加装机械集聚部分,为各种新老精纺机机型加装紧密纺纱装置提供了简洁合理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集聚部分与牵伸部分结合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集聚部分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集聚支架与前爪分体组合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集聚支架与前爪分体组合及加压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实施例作如下说明在图1和图2中,集聚罗拉8位于前罗拉钳口延伸线下游,集聚支架6与前皮辊前爪3组合,阻捻皮辊7位于集聚罗拉8前上方,在集聚罗拉8上面前皮辊10与阻捻皮辊7之间的集聚区放置集聚器12。
集聚罗拉8为双锭一组的刚性罗拉,集聚罗拉8的轴芯由加压结构上拉,使其定位并紧压前皮辊10和阻捻皮辊7,集聚罗拉8与阻捻皮辊7组成阻捻钳口13,集聚罗拉8与前皮辊10组成握持钳口。加压结构支撑在集聚支架6上由加压钩9弹簧5和手柄4等组成。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集聚罗拉8紧压前皮辊10和阻捻皮辊7,集聚罗拉8由前皮辊10摩擦传动、阻捻皮辊7由集聚罗拉8摩擦传动。
集聚罗拉8的加压力可以通过调节弹簧5的压紧力来调整。
在图1中,集聚支架6与前皮辊的前爪3做成一体组合设计。
在图3中,集聚支架61与前皮辊的前爪31做成分体组合,两者间用螺栓15连接并可以微调两者间的相对位置角度,以便调整阻捻钳口13输出纱条14与阻捻皮辊7或集聚罗拉8的包围弧。
阻捻皮辊7与前皮辊10间的中心距为30~40毫米,实施例为35±2毫米。
集聚器12连接在集聚支架6的横臂上(未有图示),集聚器12由弹性力或磁性力加压使集聚器12与集聚罗拉8表面保持密实的接触。
摇架手柄1上抬时,摇架体2卸压,阻捻皮辊7与集聚罗拉8随前皮辊10一起上抬。
摇架下压加压时,前皮辊10与前罗拉11组成的前钳口获得加压,并从前罗拉11获得驱动前皮辊10、集聚罗拉8和阻捻皮辊7的驱动力。
在图4中,16为前爪座,集聚支架定位片17将集聚支架62定位,拉簧52将加压钩92上拉,使集聚罗拉8紧压前皮辊10和阻捻皮辊7,卸压时将加压钩92的手柄93下压即可完成。
集聚罗拉与前罗拉和阻捻罗拉间的加压元件可由螺旋式拉簧、压簧或板式弹簧片构成。
为了增加集聚罗拉的摩擦驱动力,集聚罗拉表面也可做成轴向直形、斜形或人字形沟槽。
集聚器的材料可以是表面加硬抛光处理的陶瓷、金属、塑料或其它有机、无机工程材料。
在前皮辊和阻捻皮辊上表面可以放置清洁绒辊,便于动态清洁皮辊表面,减少缠绕的发生。
本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加压形式的摇架,如螺旋弹簧和板簧加压摇架,及气动加压摇架。
本技术可以与前牵伸区的集棉器同时配合应用,这样能在集聚器入口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增大牵伸区横动动程。
本技术可以应用于纺制包芯纱,可在前牵伸区或集聚区喂入芯丝,成为集聚包芯纱纺纱机。
在普通环锭精纺机上增加的集聚部件支撑于原机摇架的前爪,基本上独立于原机的牵伸部分,集聚区位于独立设置的集聚罗拉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利特征
a、不改变前罗拉直径。前罗拉仍可以保持原有直径,如25毫米,而无需换大;b、不改变前皮辊直径。前皮辊仍可以保持原有直径,如28~30毫米,而无需换小,阻捻皮辊也不必采用小直径皮辊;c、不改变出条包围弧。输出纱条与阻捻皮辊接触的包围弧可根据工艺需要设置;d、不改变前皮辊前冲量。前皮辊前冲量可依据牵伸工艺需要作优选调整;e、不占用牵伸皮辊的加压。阻捻钳口的加压为集聚组件内独立设置的内力,不影响前罗拉钳口的加压;f、不磨损前罗拉表面。集聚器不在前罗拉上工作,避免了集聚器长期与前罗拉表面接触而产生的磨损;g、专设的集聚区可以设置较长的集聚导程,改善集聚效果,并为设置牵伸区横动动程提供可能;h、集聚区上部可以设置清洁绒辊,为牵伸集聚部件提供动态清洁保障。
权利要求
1.环锭精纺机机械集聚式紧密纺纱装置,具有握持钳口与阻捻钳口之间的集聚区,包括集聚器和阻捻皮辊,其特征为在前罗拉钳口延伸线下游设置集聚罗拉,集聚支架一端连接在前皮辊轴上并与前皮辊前爪组合,阻捻皮辊位于集聚罗拉前上方装在集聚支架另一端,集聚罗拉与前皮辊组成握持钳口、与阻捻皮辊组成阻捻钳口,在集聚罗拉上面前皮辊与阻捻皮辊之间的集聚区中放置集聚器,集聚罗拉与集聚支架间设置加压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锭精纺机机械集聚式紧密纺纱装置,其特征为集聚支架与前皮辊前爪为一体组合设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锭精纺机机械集聚式紧密纺纱装置,其特征为集聚支架与前皮辊前爪为分体组合设计,由螺栓连接并可微调相对位置角度。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环锭精纺机机械集聚式紧密纺纱装置,其特征为阻捻皮辊与前皮辊间的中心距为35±2毫米。
全文摘要
环锭精纺机机械集聚式紧密纺纱装置,其特征为在前罗拉钳口延伸线下游设置集聚罗拉,集聚支架与前皮辊前爪组合,阻捻皮辊位于集聚罗拉前上方,在集聚罗拉上面前皮辊与阻捻皮辊之间放置集聚器,集聚罗拉与集聚支架间设置加压结构。由于集聚部分的加压是一个系统的内部压力,不产生对原机摇架加压影响,集聚区不在前罗拉表面,可以保持原机前罗拉、前皮辊和阻捻皮辊的直径,输出纱条与输出皮辊的包围弧也可按工艺需要设计,集聚区纵向距离较长,有利于改善集聚效果和设置导纱横动动程。这样在基本不更换原机牵伸部件、不影响原机牵伸、加捻结构和性能又可改善使用性能的情况下,为新老精纺机机型加装紧密纺纱装置提供了简洁合理的技术方案。
文档编号D01H5/26GK1924130SQ200510029288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1日
发明者倪远, 倪笑天 申请人:倪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