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设备,电梯设备用带及其制造方法,带组合体及装配方法

文档序号:1748556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设备,电梯设备用带及其制造方法,带组合体及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带的电梯设备, 一种用于这种电梯设备的 带, 一种制造这种带的方法,并涉及这种带的组合体和将这种组合体装 配在电梯设备中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设备包括可沿电梯竖井或沿独立式(free-standing)导轨活 动的电梯轿厢和通常的对重。为了产生运动,电梯设备具有至少一个驱 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各自的驱动带轮或驱动轴,利用一条或多条带, 支撑电梯轿厢和对重,与/或将所需的驱动力传输到其上。在那种情况中,利用相同的带,电梯轿厢和对重能够与驱动装置 连接。可选地,电梯轿厢和对重还能够利用分离的带,分别与驱动装置 联接,以便当电梯轿厢下降时,对重上升,并且可相反地。然而,为 升高电梯轿厢或对重,驱动带轮或驱动轴对传动带施加张力,单纯的支 撑带仅在偏转元件上偏转,特别地是转向辊,并接受电梯轿厢和对重的 重力的恒定部分。然而,驱动和支撑带优选地是相同的。根据本发明的带能够用于上述任何功能,从而不仅作为传动带, 也作为支撑带,作为几条带之一与/或作为被紧固到电梯轿厢与/或对重 的带。相应地,在下文中,驱动带轮或驱动轴和偏转辊统称作带轮。这种电梯设备用的带通常包括弹性体的带主体,例如聚氨酯('PU') 或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了传输张力,钢与/或塑料材料绳索形式 的拉伸承载体被嵌入带主体中。该绳索能够被构造作为单根线,或优选 地由单股或多股线(wire)构成。有利地,它们布置在带横断面的中 轴,其中在环绕带轮期间,无张力或压縮应力。传统地,在电梯设备中使用平带,具体地是平行于带轮轴的宽度
W明显大于沿带轮的径向方向的其高度t的带。利用其较小的高度, 这种平带具有围绕其横向轴的小的几何惯性力矩,并且同时利用其大的 宽度,具有围绕其纵向和高度轴的大的几何惯性力矩。因此,它们关于 其横向轴优选地极具弹性,但同时围绕其纵向和高度轴极具刚性。因 此, 一方面,它们能够适合环绕带轮,并且另一方面,在自由运行区中 仅轻微扭曲或弯曲。另外,与高度比较,沿中轴彼此相邻的拉伸承载体 的布置导致大宽度的带。相应地,W0 2006/000500 Al提出了一种用于电梯设备的平带, 其由第一部分带和与第一部分带连接的第二部分带构成,每个由PU挤 压成,其中拉伸承载体布置在平带的弯曲的中性面中。对于相同径向力从而相同的承载负载和带张力,为了增加带轮处 的按压压力,从而增加牵引能力或传动能力,从EP 1 555 234 Bl已 知提供平带类型的带主体,所述带主体具有与带轮的运行表面上的槽配 合的楔形肋,其中所述槽被形成以与楔形肋互补。具体地,楔形肋的倾 斜侧面靠在带轮的类似倾斜侧面上。同时,楔形肋有利地在带轮上沿横 向方向引导带。在那种情况中,另一方面,各个肋的楔形角越尖锐,相同径向力 的按压压力越大,从而牵引能力越大。另一方面,在楔形角过度尖锐的 情况下,会出现带在带轮的槽中卡住。作为粘滑(stick-slip)效应, 这种卡住激发带产生不期望的振动,它同时产生噪声并增加带的动态负 载和从其导轨跑出的危险。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中,如果带只跳动地离开 带轮的槽或者不再离开带轮的槽,这种卡住还会导致电梯设备失效。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设备,其中减小了带与带 轮之间卡住的危险。为实现这个目标,根据权利要求1的介绍部分的电梯设备由其特 征性特征改进。同样地,为实现这个目标,在权利要求13中提出了一 种用于这种电梯设备的带;在权利要求14中指出了用于制造这种带的 方法;在权利要求15中保护了这种带的组合体;和在权利要求18中
保护了用于将这种组合体装配在电梯设备中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设备包括电梯轿厢;驱动装置;和有利地,对重,该对重与驱动装置连接,并当电梯轿厢被驱动装置上升时,它下 降,并且可相反地。此外,电梯设备包括至少一条带的带装置,其中-该带具有带主体,拉伸承载体装置布置在所述带主体中,并且该带主体具有在带的高度方向上的第一横截面侧上的第一接触表面;和在带的高度方向上与第一横截面侧相对的第二横截面侧上的第二接触表面。
该驱动装置优选地包括一个或多个带轮,尤其是具有多个驱动区 的一个或多个驱动带轮或驱动轴,其至少部分地由带装置的带环绕。优选地,该带以180°的包角环绕带轮,包角优选地小于180°,优选地 小于150°,优选地小于120°,并且优选地为90°。利用带的小的可能 的弯曲半径,可以使驱动装置与单独的驱动带轮连接,或者然而,可整 合驱动装置的驱动输出轴中的驱动区,因而驱动轴。有利地,带轮的直 径小于或等于220毫米,优选地小于180毫米,优选地小于140毫 米,优选地小于100亳米,优选地小于90毫米,和优选地小于80 亳米。利用驱动带轮或驱动轴,以摩擦锁定与/或形状锁定方式,张力 被引入带。如果带装置的带被构造为楔形带,带轮的运行表面可具有大 体上互补形状的槽,并且楔形肋接合在所述槽中。有利地,在大体上互 补形状的槽的情况中,楔形肋的斜面以摩擦结合的方式仅靠在槽的斜面 上;反之,带斜面之间的区域不与槽底部和槽顶端接触。
在有利的结构中,带主体包括弹性体,例如PU与/或EPDM。为 了防止磨损和动态破坏,该带主体可具有一个或多个例如织物的外套。
该拉伸承载体装置包括一个拉伸承载体,或优选地多个拉伸承载 体,尤其是钢或塑料材料绳索。该绳索能够被构造作为单根线,或优选 地由单股或多股线构成。它们有利地沿带横截面的中轴布置或接近带横 截面的中轴布置,其中在环绕带轮期间,没有或仅有一些拉伸或压缩 应力产生。
带可被构造为环状带,或者优选地构造为有限带,所述有限带在 放置时仅由带锁扣(belt lock)使其循环,并且因而特别是在困难的 偏转条件下,例如在通过开口、或被放置在未对准安装的带轮上的条件 下,能够被引导。根据本发明,带的最大宽度W与最大高度t的比率被选择为大致等于1。具体地,它优选地在0.8到1.0的区域内,优选地在0.9 到1.0的区域内,并且尤其为1.0。因此,该带比宽度更高。利用介绍中提及的平带的优点的部分折衷,尤其是当环绕带轮时 的柔韧性,该带在带横向方向上具有更大几何惯性力矩,并且从而关于 围绕横向轴的弯曲,所述带比传统平带更刚性,因此,该带可用在电梯 设备中。因此,在围绕带轮偏转期间,这种带经历更高的回到直的、无 形变位置的偏置。这种偏置抵消了带在带轮的侧斜面处的卡住,并且从 而优选地减小了带与带轮之间的卡住的危险。这种效果在楔形肋带的情 况下尤其有利,但同时在平带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与带轮的侧面引导 侧壁卡住的危险。另一优点在于带主体沿其高度方向的另外的体积。这种另外的体 积有利地抑制了震动和消除了冲击,使这种带的运行更均匀。在带体的剪应变的瞬间变形下发生拉伸承载体和带轮之间的圆周 力的传递。在那种情况中产生的交替变形长期导致对带主体的破坏,并 且从而限制了带的服务寿命。在这里,另外, 一方面,带在其高度方向 上的另外的体积能够有利地减小剪切变形,并且另一方面,通过更大的 体积并且特别地通过更大的表面更好地散发出现的热量,这总体上有利 地提高了根据本发明的带的服务寿命。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拉伸承载体装置近似在带的中央地布 置在中轴中。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带主体包括第一部分带,其中布置有拉 伸承载体;和第二部分带,其在纵向表面中与第一部分带固定地连接。 第二部分带能够挤压在第一部分带上,以便该两部分带在它们的纵向表面处被连接在一起。在那种情况中,例如从W0 2006/000500 Al已 知,在第一部分带的纵向表面中的槽由第二部分带填满。同样地,两部 分带可被胶合。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两部分带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 以便纵向表面被近似布置在带的中央。
第一部分带优选地整体或部分地包围拉伸承载体装置。在后面的 情况中,第二部分带还包围拉伸承载体装置,以便它被完全布置在带 中。只要拉伸承载体装置被优选地布置在中轴中,其中在围绕带轮 偏转、即围绕带横向轴弯曲时不会出现拉伸和压缩应力,并且拉伸承载 体装置更多地被布置在第一部分带中,在环绕带轮期间第二部分带在弯 曲中承受更大的负载,并且因此随更大的拉伸或压缩应力。在有利的实 施例中,第二部分带因此比第一部分带更软,以便在拉伸承载层中弯 曲的情况下,第二部分带不会被拉伸应力损坏,而是弹性地屈服。具体 地,第二部分带可具有比第一部分带更小的肖氏硬度。因此,例如,第 一部分带的肖氏硬度可以是85° Sh,并且第二部分的肖氏硬度可以是80° Sh。第一与/或第二接触表面可有利地拥有具有特定摩擦系数的涂层。 在每种情况中,这种摩擦系数可比实际的带主体的摩擦系数更高或更 低。特别地,该涂层可包括聚酰胺('PA')膜。例如,能够这样布置在预期与驱动带轮或驱动轴接合的第一接 触表面上,布置具有更高摩擦系数的涂层;和在预期与偏转元件接合的 第二接触表面上,布置具有更低摩擦系数的涂层。可选地对于涂层,还 可以提供汽相淀积或植绒。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与/或第二接触表面具有至少一 条肋,优选地两条肋,特别是楔形肋。同样地,三角形或半圆形肋断面 也是可以的。在这种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由带环绕的带轮的运行表面 可优选地具有大体上与肋互补的槽,并且肋接合所述槽中。因此,对于 相同的径向力,即相同的带偏移或承载负载,可以取得更高的按压力并 且从而更高的牵引能力。优选地,该肋具有楔形横截面,具有60°到120°的侧面(flank) 角,其中80°到120°的范围将是优选的。在楔形肋的两个侧表面 (侧面)之间存在的角度被称作侧面角。然而,利用相对于围绕带横向 轴的弯曲的更高的刚性,也能够实现60°以下的侧面角,从而实现更 尖锐的角度。
如果有利地不仅第一接触表面而且第二接触表面具有一条或多条 肋,即使在反指向地围绕两个带轮偏转的情况下,即在带利用其第一接 触表面接触第一带轮而利用其第二接触表面接触第二带轮的情况下,该 带也能够在环绕两个带轮期间在横向方向上被引导,这可有利地避免带 从甚至纯偏转辊跑出。在两个接触表面上,肋的数目不必相同。例如, 只要第一带轮是驱动带轮或驱动轴而第二带轮是偏转辊,上面没有施加 拉伸力的第二接触表面可具有更少的肋。具体地,第一接触表面可具有 两条肋而第二接触表面可具有一条肋。显然,第二接触表面还可被形成 为是平坦的,而没有造型。第一和第二接触表面可具有不同的颜色,以便确保正确地放置 带,尤其是当第一和第二接触表面不同时,例如具有不同的摩擦系数, 或者同样在当第一和第二部分带不完全相同时,例如拉伸承载体更多地 布置在第一部分带中与/或它具有与第二拉伸承载体不同的硬度。为此 目的,例如,两个接触表面可被涂以不同的颜色或编码。在带包括两部 分带的情况下,两部分带可包括不同颜色的材料。在优选实施例中,带装置包括多条带,所述多条带沿它们的宽度 方向彼此相邻地布置。有利地,这些带可以积极的机械方式连接在一 起。为此目的,例如,第一条带可具有突起,所述突起沿第一条带的宽 度方向突出并且接合在与第一条带相邻布置的第二条带的对应的切除部 分中。釆用这种方式,该带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并在装配期间 可拆卸,这相对于产生的带装置简化了更窄的单个带的安装和拆卸。同 样地,该带还能够利用夹紧元件连接在一起,或者不可拆卸地彼此紧 固,例如胶合在一起。优选地,为了生产根据本发明的带,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挤压第一部分带,以便它至少部分包围拉伸承载体装置;并且 将第二部分带挤压在第一部分带上,以便拉伸承载体装置被完全布置 在带中。因此,即使对于设计用于生产宽度/高度比率大于1的平带的现有挤压机(extruder),利用微小的修改,可以生产宽度/高度比率大 致等于1的根据本发明的带。该两部分带利用挤压而被热相互连接, 这产生牢固和永久的连接。
为了将根据本发明的带安装在电梯设备中,提出利用装配条将多 条带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组合体。有利地,在那种情况中的带被装配条至 少部分地包围与/或装配条在第二接触表面上与带连接。此外,如果带 以彼此间限定的装配间距而与装配条连接,则特别地有利。用于将组合体安装在电梯设备中的实际方法包括将组合体放置 在带轮上;和在组合体的端部处,将带固定在带固定点。有利地,组合 体的带根据装配间距被放置在带轮上。在那种情况中,如果组合体的带 被放置在至少一个轿厢偏转辊的槽中与/或至少一个驱动带轮或驱动轴 的槽中与/或至少一个对重支撑辊的槽中,则特别地有利。此外,将组 合体作为巻运送到电梯竖井中并从巻展开它,对于安装是简单和实用 的。


从从属权利要求和实施例的下述描述实例可明显看出另外的目 标、特性和优点,其中图1显示了经过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梯设备的、平行于 电梯轿厢前部的截面图;图2显示了经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1的电梯设备的 带的截面,其中带采用楔形肋带的形式;图3显示了穿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1的电梯设备的 带的截面,其中带采用楔形肋带的形式;图4显示了穿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1的电梯设备的 带装置的截面;图5显示了经过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图1的电梯设备的 带的截面,其中带采用楔形肋带的形式;图6显示了穿过根据图2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几根带的组 合体的截面;图7显示了在第一装配歩骤中图1的电梯设备; 图8显示了在第二装配步骤中图1的电梯设备; 图9显示了在第三装配步骤中图1的电梯设备;
图10显示了经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图1的电梯设备的 带的截面,其中带采用楔形肋带的形式;和图11显示了经过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图1的电梯设备的 带的截面,其中带采用楔形肋带的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经过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在电梯竖井1 中的电梯设备的截面图。该设备包括固定在电梯竖井1中的驱动装 置2,所述驱动装置2具有驱动带轮或驱动轴4.1;在轿厢导轨5处被引导的电梯轿厢3,具有安装在轿厢地板6下方的偏转辊,并且偏 转辊釆用轿厢支撑辊4.2的形式;在对重导轨7处被引导的对重8, 具有采用对重支撑辊4.3形式的另一偏转辊;和构造为楔形肋带12 的支撑带,用于电梯轿厢3和对重8,该带将来自驱动单元2的驱动 带轮或驱动轴4.1的驱动力传送到电梯轿厢和对重。在驱动带轮或驱动轴4.1下方,该楔形肋带12的一端被紧固到 第一带固定点。从这里,它向下延伸到对重支撑辊4.3,环绕其并从其 延伸到驱动带轮或驱动轴4. 1,环绕驱动带轮或驱动轴4. 1并沿对重侧 的轿厢壁向下延伸,在电梯轿厢的任一侧,环绕安装在电梯轿厢3下 方的各自轿厢支撑辊4.2经过90°,并沿远离对重8的轿厢壁向上延 伸到第二带固定点11。该驱动带轮或驱动轴4.1的平面能够以直角设置到对重侧处的轿 厢壁,并且其垂直投影能够位于电梯轿厢3的垂直投影以外。因此, 优选地,该驱动带轮或驱动轴4.1具有小于或等于220毫米的小直 径,优选地小于180毫米,优选地小于140毫米,优选地小于100 毫米,优选地小于90毫米,和优选地小于80毫米,以便左手轿厢 壁和与其相对的电梯竖井1的壁之伺的间距能够尽可能地小。此外, 驱动带轮或驱动轴4. 1的小直径使得能够使用具有相对较低驱动扭矩 的无齿轮驱动电机作为驱动单元2。带的固定点10, 11是专业人员已 知的设备,其中楔形肋带12被夹在楔子和外壳之间。图2显示了经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1的电梯设备的 带的截面,所述带采用楔形肋带12的形式。带包括带主体20,所述带主体20具有第一部分带20.1和第二部分带20.2。该两部分带在纵 向表面20.3处被固定地连接在一起。在图2中,纵向表面20.3被 示意地绘制成平面。虽然未示出,然而, 一部分主体的纵向表面可具有 凹陷,另一部分主体的形成(shaped-out)部分在所述凹陷中接合,以 便加强两部分主体的连接。第一部分主体的第一接触表面20.4预期与驱动带轮或驱动轴 4.1和对重辊4.3接触。为此目的,它具有两部分肋20.6,所述两部 分肋20. 6可接合带轮4. 1, 4. 3的槽中,所述槽与所述两部分肋20. 6 大体上相互补充,并且所述肋20.6可由槽侧向地引导。因此,该驱动 装置2的按压压力并且从而牵引能力有利地增加。第二部分主体20.2的第二接触表面20.6预期与轿厢支撑辊 4.2接触;并为此目的,采用类似的方式,所述第二部分主体20.2具 有两个楔形肋20.6,所述楔形肋可接合在带轮4.2的槽中,所述槽与 所述楔形肋大体上相互补充,并且所述楔形肋可由槽侧向地引导。在图 3中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二接触表面仅具有一条肋20.6,足够用 于带12在轿厢支撑辊4.2中的侧向引导。釆用绞合钢缆形式的四条拉伸承载体21被彼此相邻地布置在第 一部分带20.1中。相同地,例如5条的更多拉伸承载体或例如3条 的更少拉伸承载体可彼此邻近被布置。该各个拉伸承载体同样也可被布 置为在带12的高度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偏移。该拉伸承载体布置在带主体20的中轴,其中当带12环绕带 轮4时,尤其是环绕驱动带轮或驱动轴4. 1时,不会出现拉伸或压缩 应力。利用该中轴到第二接触表面20.5的这种更大的间距,当环绕时 在第二部分带20.2中出现的拉伸应力比第一部分带20.1中存在的压 縮应力更大。因此,更软的弹性体被选择作为用于第二部分带的材料, 在实施例的实例中,相对于第一部分带的85° Sh的肖氏硬度,所述更 软的弹性体具有80。 Sh的肖氏硬度。在根据图3的第二实施例中,第 二部分带的横截面比第一分部带的横截面更小,并且具体地,具有仅一 条楔形肋20.6。从而,它也相应地比第一部分带更软。
该第一接触表面20. 4至少在与驱动带轮或驱动轴4. 1的侧面摩 擦结合的其楔形肋20.6的区域中,具有带有PA膜的涂层20.7。有 利地,整个第一接触表面20.4采用连续或间断的加工涂层,这简化生 产。可选地,还可以提供汽相淀积20.7或植绒(flocking) 20.7到 涂层20.7。例如,汽相淀积是金属蒸汽淀积。例如,植绒是利用短合 成或天然纤维的植绒。这种汽相淀积或植绒还可在整个第一接触表面 20.4上延伸,并采用连续或间断的加工执行。原则上,对于形成以大 体上相互补充的楔形肋和槽的配对,其中仅楔形肋的侧面以摩擦结合 的方式靠着肋,也可以仅对楔形肋的这些侧面提供涂层20.7,或者汽 相淀积20.7或植绒20.7,以便实际上不与槽底部和槽顶端接触的 带侧面之间的区域不被涂层。根据本发明,包括楔形肋20.6的带主体的最大宽度w与最大高 度t的比率在0.8到1.0的范围内。在实施例的实例中,该比率大 致等于1 。因此,该带12-即使在图3中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情况 下-相对于围绕其横向轴的弯曲更刚性。当环绕具有槽的带轮时,由此 导致的更高偏置减小了带在带轮中卡住的危险。利用本发明的知识,包 括在0.6到1.0的区域内的包含楔形肋20.6的带主体的最大宽度w 与最大高度t的其它关系显然也可以。第二部分带抑制振动并吸收冲击。除此之外,它减小了在张力传 输到拉伸承载体时出现的第一部分带中的切应力。最后,利用其另外的 体积及其表面面积,第二部分带提高了散热。从而,根据本发明的带的 服务寿命被有利地增加。该驱动带轮或驱动轴4. 1、轿厢支撑辊4.2和对重支撑辊4.3在 其外周设置有槽,所述槽被形成以与楔形肋带12的槽互补。如果楔形 肋带12至少部分地环绕带轮4.1, 4.2或4.3 ,其肋位于带轮的对 应的槽中,从而保证了楔形肋带在这种带轮上的优异引导。此外,利用 驱动带轮或驱动轴4.1的槽与楔形肋带12的肋之间引起的楔作用提 高了牵引能力。与传统的电梯设备对比,在环绕电梯轿厢3下的电梯轿厢支撑辊 4.2中,由于楔形肋带还在其远离轿厢支撑辊4.2的侧部具有肋,因
此也给了轿厢支撑辊4.2与楔形肋带12之间的侧向引导。在根据图5的实施例的形式中,拉伸承载体21靠近带12的中 心地布置在中轴中。在这种形式的实施例中,带主体20不包括部分 带。该弹性体材料被挤压在拉伸承载体装置21上,.以便它完全地或 部分地包围这种装置,并且相对于最大高度t,拉伸承载体装置21近 似中心地位于带主体20中。这种形式的实施例在别的地方与根据图2 到4的一致。虽然不能在图1中认识到,但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设备中的带装置 可包括一个以上带。为此目的,图4显示了这种带装置的优选实施 例。在那种情况中,在每个实例中,第一条带12,1的至少一个突起 20.8接合在相邻第二条带12.2的对应的切除部分20.9中,这进一 步改进了侧向引导并防止整条带装置的扭曲或变形,特别在自由运行的 区域中。在未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条带12.2还可在两个横向侧 具有突起,所述突起接合在相邻带的对应的切除部分中。有利地,利用 突起连接在一起的带装置的最外面的带不具有切除部分或突起。通过种带装置,可以在原处用窄的单个带简单而快速地装配成任 何宽度的带装置,显著地简化了生产和存储、运输和安装/拆卸。为了生产根据本发明的带,首先,第一部分带20.1能够被挤压 出,以便它整体或完全地包围拉伸承载体装置21。在后续的第二步 骤中,第二部分带20.2则可被挤压在第一部分带20.1上,以便拉 伸承载体装置被完全布置在带中。因此,有利地是,可以使用现有机 器,所述现有机器用于宽度超过其高度的带的生产,例如第一部分带 20.1形式的带,稍加改动后也可用于生产宽度/高度比率近似为1的 根据本发明的带。图6至lj 9涉及带12在电梯设备中的安装。图6显示了利用装 配条30连接在一起的几条带12。该装配条30至少部分地包围带 12。例如,三条、四条或六条或甚至八条带12形成组合体120,所述 组合体120由装配条30部分地包围并能够采用简单和无问题的方式巻 成巻运输进入电梯竖井1。例如,采用材料锁定(material locking) 方式,该装配条30被可逆地或不可逆地固定到带12。有利地,它是
在一侧具有粘合层的薄合成材料条。该合成材料条利用粘合层与带12连接。可逆的材料锁定能够允许粘合条30从带12收回,从而分离脱 离的带12。有利地,该装配条30被安装在带主体20的远离第一接 触表面20.4的第二接触表面20.5上,以便单个带12的接触表面 20.4在组合体120中可自由接近。具体地,单个带12能够利用其在 带轮的对应槽中的接触表面20.4而处于组合体120中。在那种情况 中,装配条30也保证了在带轮上带12彼此正确的侧向间距。为此目 的,带12以彼此的侧向装配间距30.1与装配条30连接,所述间距 30. l对应于单个带12在带轮上的侧向间距。为了将组合体120安装在电梯竖井中,执行如下步骤将组合体 120放置在带轮4.1, 4.2, 4.3上;和在组合体120的端部12.1, 12.2处,将带12固定到带固定点10, 11。在那种情况中,组合体 120的带12根据装配间距30.1位于带轮4.1, 4.2, 4.3上。为此目的,有利地是使用辅助起重设备14,所述辅助起重设备 14在图7到9的当前实例中被紧固到电梯竖井1的天花板。在最上 部电梯竖井区域中安装的滑轮组类型的设备优选地用作辅助起重设备 14。也可以使用布置在最下部竖井区域中的流体起重装置(例如,液压 系统)或建筑用起重机。该电梯轿厢3至少以结构形式出现。电梯轿厢3的最终生产能 够以后进行。电梯轿厢3具有带下部表面6的地板或下部结构部 件,第一轿厢偏转辊4.2和第二轿厢偏转辊4.2被布置在所述下部表 面6处;以及顶板(或上部结构部件),所述顶板在当前实例中形成一 种类型的工作平台。如果电梯轿厢3的现有结构形式还未包括侧壁, 工作平台还能够由电梯轿厢3的地板形成。该电梯轿厢3能够被联接到辅助起重设备14并可利用它在电梯 竖井1中向下和向上运动。 一旦电梯轿厢被联接和固定到辅助起重设 备14,根据图6的组合体120就可以被放置在电梯竖井l中。根据图7,组合体120釆用巻12.3的形式被运送到电梯轿厢3 的顶部上,放置在那里并部分展开。有利地,为此目的,电梯轿厢3 被放置在电梯竖井的底坑中,以便工程人员能够从建筑物的底层简单
地将巻12.3放置在电梯轿厢3的顶部。展开的组合体120的一端 12.2在电梯轿厢3的一侧处被放下,在电梯轿厢3下方引到电梯轿 厢3的相对侧,并从那里被再次向上引导到电梯轿厢3的顶部。最 初,工程人员显然也可将组合体120放置围绕轿厢支撑辊4.2,然后 将巻12.3放置在电梯轿厢3的顶部上。现在,利用接触表面20.4, 该组合体120的带12现在被插入轿厢支撑辊4.2的对应的槽中。防 跳保护装置可选地安装在轿厢支撑辊4.2处,图中未示出的防跳保护 装置在支撑装置松时,不仅防止带12在径向方向上跳出,而且防止带 在轴向方向上的跳出。该端部12.2暂时被固定在电梯轿厢3的顶部 上。现在,该电梯轿厢3由辅助起重设备14移动到竖井顶部。在每 个实例中,该端部12.2的单个带12被单独地确定地安装到对应的第 二带固定点11。在根据图8的进一步装配步骤中,巻12.3从电梯轿厢3的顶 部被展开进入电梯竖井的底坑中。在那种情况中,未巻起的组合体120 的另一端12.1被牢固地保持,并引导围绕驱动带轮或驱动轴4.1,并 向下引导进入电梯竖井的底坑。如果有充足的空间,工程人员还可引导 整个巻12.3围绕驱动带轮或驱动轴4.1,并且然后使它向下进入电梯 竖井的底坑。现在,利用接触表面20.4,该组合体120的带12被插 入驱动带轮或驱动轴4.1的对应的槽中。可选的防跳保护装置被再安 装在驱动带轮或驱动轴4. 1处。在根据图9的下述安装步骤中,在竖井的底坑中,组合体120 的另一端12.1围绕对重支撑辊4.3被放置。利用辅助起重装置14, 电梯轿厢3被移动入竖井底坑中,并且另一端12.1被暂时固定到电 梯轿厢3的顶部。因此,利用辅助起重装置14,该电梯轿厢3被移 动到竖井顶部,并且经接触表面20.4,组合体120的带12被插入对 重支撑辊4.3的对应的槽中。防跳保护装置可选地被安装在对重支撑 辊4.3处。现在,在每种实例中,另一端部12.1的单个带12单个 地确定地固定到对应的第一带固定点10。仅在该点当带12被完全放 置在电梯竖井1中时,装配条30才能够被从组合体120去除。根据图10的具有带12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五种形式大体上符合根据图5的形式,因此参照对于图5的描述。在与根据图5的 实施例的形式唯一的不同之处中,在根据图10的实施例的形式中,带 主体20在第二横截面侧形成有平坦的第二接触表面20.5。该平坦第 二接触表面20.5不具有任何横向或纵向肋形式的轮廓。最后,根据图11的具有带12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六种形式 对应于根据图10的形式,其中在与根据图10的实施例的形式的唯 一的不同之处中,根据图11的带主体包括在根据图2到4禾n 6的 实施例形式中描述和显示的两个部分带20.1, 20.2。该平坦的第二接 触表面20.5平行于纵向表面20.3布置。相对于带主体的最大高度 t,拉伸承载体装置21近似居于中心地放置。
权利要求
1. 电梯设备,具有电梯轿厢(3);驱动装置(2);和具有至少 一条带(12)的带装置,其中所述带(12)包括带主体(20),拉伸承载体装置(21)被布置在带主体(20)中,并且所述带主体(20) 具有带(12)的高度方向上第一横截面侧上的第一接触表面(20.4); 和在带(12)的高度方向上与第一横截面侧相对的第二横截面侧上的第二 接触表面(20.5),其特征在于带(12)的最大宽度(w)与最大高度 (t)的比率在0.8到1.0的区域内,优选地在0.9至lj 1.0的区域 内,并且尤其优选为1.0。
2.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相对于最大高度 (t),拉伸承载体装置(21)近似居于中心地位于带主体(20)中。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所述带主体(20)包括第一部分带(20.1),其中布置有拉伸承载体装置(21);和第二部分带(20.2),所述第二部分带(20.2)在纵向表面(20.3)中与 第一部分带固定地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第二部分带(20.2) 具有比第一部分带(20. l)更小的硬度,尤其是更小的肖氏硬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到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第 一与/或第二接触表面拥有具有特定摩擦系数的涂层(20. 7)。
6. 根据权利要求1到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第 一与/或第二接触表面拥有具有特定摩擦系数的汽相淀积(20. 7)。
7. 根据权利要求1到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第 一与/或第二接触表面拥有具有特定摩擦系数的植绒(20. 7)。
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第一 接触表面(20.4)具有至少一条肋,优选地两条肋,特别是楔形肋 (20. 6)。
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第二 接触表面(20.5)具有至少一条肋,优选地两条肋,特别是楔形肋 (20. 6)。
10. 根据权利要求l到8的之一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第二接 触表面(20.5)被形成是平坦的。
11.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接触表面(20.4, 20.5)具有不同的颜色。
12.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带装置包括几条带(12),所述几条带(12)沿它们的宽度方向彼此邻接地布置,并以积极的机械方式被连接在一起。
13. 用于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的带(12),其中所述带(12)包括带主体(20),拉伸承载体装置(21)被布置在所述带主体(20)中,并且所述带主体(12)具有在带 (12)的高度方向上的第一横截面侧上的第一接触表面(20.4);和在带 (12)的高度方向上与第一横截面侧相对的第二横截面侧上的第二接触表 面(20.5),其特征在于带(12)的最大宽度(w)与最大高度(t)的 比率在0.8至IJ 1.0的区域内,优选地在0.9至lj 1.0的区域内,并且 尤其为1.0。
14. 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 挤压第一部分带(20.1),以便第一部分带(20.1)至少部分地包 围拉伸承载体装置(21);和b) 将第二部分带(20.2)挤压在第一部分带(20. l)上,以便拉伸承 载体装置(21)被完全布置在带(12)中。
15. 具有多条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12)的组合体 (120),其中带(12)利用装配条(30)连接在一起。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合体(120),其中带(12)至 少部分地被装配条(30)包围与/或装配条(30)在第二接触表面(20.5) 上与带(12)连接。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组合体(120),其中带 (12)以彼此相距装配间距(30. 1)而与装配条(30)连接。
18. 用于将根据权利要求15到1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体 (120)安装在电梯设备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组合体(120)放置在带轮(4.1,4.2, 4.3)上;禾口 b)在组合体(120 )的端部(12.1, 12.2)处,将带(12)固定 到带固定点(10, 11)。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装配间距 (30.1),将组合体(120)放置在带轮(4.1, 4.2, 4.3)上;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中组合体(120)的 带(12)被放置在至少一个轿厢偏转辊(4.2)的槽中与/或至少一个驱 动带轮或驱动轴(4.1)的槽中与/或至少一个对重支撑辊(4.3)的槽 中。
21. 根据权利要求18到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组合 体(120)作为巻(12.3)被传送进入电梯竖井(1)并从巻(12.3)展开。
全文摘要
一种电梯设备包括电梯轿厢(3);驱动装置(2);和具有至少一条带(12)的带装置,其中该带(12)包括带主体(20),拉伸承载体装置(21)被布置在其中,并且具有沿带(12)的高度方向,在第一横截面侧上的第一接触表面(20.4);和在沿带(12)的高度方向,在与第一横截面侧相对的第二横截面侧上的第二接触表面(20.5)。带(12)的最大宽度(w)与最大高度(t)的比率在0.8到1.0的区域内,优选地在0.9到1.0的区域内,并且尤其为1.0。
文档编号D07B1/16GK101121487SQ20071013996
公开日2008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11日
发明者卢克·博纳德, 厄恩斯特·阿赫 申请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