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赛络纺竹节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赛络纺竹节纱。
技术背景赛络纺纱线的生产方法是将两根保持一定间距的粗纱平行喂入细纱机同 一牵伸区,牵伸后,由前罗拉输出两根单纱须条,两根单纱须条上各有少量捻 回,最终汇合在一起,进一步加捻成类似股线的"赛络纱"。在赛络纺纱线结构 中,成纱与单股均有一定的捻度,因此,赛络纺成纱过程中实际上进行了两次 加捻,纺出的纱与普通纱效果不一样,其单纱与成纱具有相同的加捻效果,而 纱线外表光洁、平滑、毛羽少,虽然是单纱,但有股线的效果,可部分取代股 线,因而耐磨性好。"竹节纱"本来是纱疵名称的一种,在细纱机上可以利用改变细纱机罗拉 速度的方式生产竹节纱,其纺纱原理是由竹节发生装置瞬间改变细纱机输入 或输出罗拉的速度,即增大喂入量或减少输出量,使牵伸装置的牵伸倍数变小, 从而产生竹节。竹节的粗度,由罗拉的速度变化量来控制;竹节的长度,根据 变化速度的运行时间控制;两竹节之间的长度,在竹节控制装置上设置确定。上述二种纱的缺点是风格单一,不能兼有多种优点,通常只能用于普通的 纺织面料,无法用于高档的纺织面料。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提供一种风格独特多样、同时具有上述二种纱的优点、并能用于高档纺织面料的赛络纺竹节纱。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赛络纺竹节纱,其特点是所述的纱线由两股须条间隔缠绕加捻构成,并且纱线上还间隔设置有凸起的竹节段。本实用新型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两股须条均由相同的纤维构成。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两股须条由不同种类的纤 维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赛络纺竹节纱同时具有赛络纺纱、和竹节 纱的优点,S卩(1)赛络纺纱两根粗纱须条可以是不同纤维,也可以是相同的 纤维或是两根相同混纺比例的纤维,用这种纱织成的织物经单染一种纤维或两 种纤维用不同的颜色双染,织物可呈现一种丰满活泼的风格,立体感较强,而 且外表光洁、平滑、毛羽少;(2)具有竹节纱的独特风格,布面立体感强,风 格特别,个性化强。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赛络纺竹节纱可以在许多高档纺 织品中广泛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赛络纺竹节纱的生产工艺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赛络纺竹节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赛络纺竹节纱,其结构包括所述的纱线30由两股须条31和32间隔缠绕加捻构成,并且纱线30上还间隔设置有凸起的竹节段34。在实际制作中,所述的两股须条31和32可以是不同的纤维,也可 以是相同的纤维或是两根相同混纺比例的纤维;所述的竹节段34可以是等径竹 节、变径竹节、变支竹节、节中竹节等。如图1所示,上述的赛络纺竹节纱的生产方法简述如下将分别绕在两个 纱锭51和52上的两根粗纱保持一定间距平行喂入细纱机同一牵伸区,进行牵 伸,先后经过后罗拉6、中罗拉7,再由前罗拉8输出两股单纱须条。在此过程 中,竹节发生装置ll会瞬间改变细纱机输入或输出罗拉的速度,即增大喂入量 或减少输出量,使牵伸装置的牵伸倍数变小,从而产生竹节。两股单纱须条最 终汇合在一起,经导纱钩9后得到管纱10;经上述生产工艺就可得到的本实用 新型所述的赛络纺竹节纱。
权利要求1、赛络纺竹节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线由两股须条间隔缠绕加捻构成,并且纱线上还间隔设置有凸起的竹节段。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赛络纺竹节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股须条均由 相同的纤维构成。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赛络纺竹节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股须条由不 同种类的纤维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格独特多样、同时具有二种纱的优点、并能用于高档纺织面料的赛络纺竹节纱,其结构包括所述的纱线由两股须条间隔缠绕加捻构成,并且纱线上还间隔设置有凸起的竹节段。上述的赛络纺竹节纱同时具有赛络纺纱、和竹节纱的优点,可以在许多高档纺织品中广泛使用。
文档编号D02G3/34GK201095670SQ20072004673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1日
发明者吴卫忠, 方金苗, 曹美娟, 朱玉芬 申请人:张家港市天一纺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