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的凸轮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520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角的凸轮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圆纬机密度调节装置,特别与一种三角的凸轮控 制装置有关。
背景技术
在原有的针织圆纬机密度调节机构中,三角的变化完全是通过手 工调节,以达到织针轨迹的变化。在这样的传统变换方式中,必须通 过停机后重新调整三角来实现,且形成的产品品种变化单一,使用不 便。所以原有针织圆纬机所得到的织物密度不能无规则多层次变化。 而现在市场对于密度变化大,复杂度高的织物需求日渐增加。因此, 现有的针织圆纬机密度调节结构必须做适当改进,从而满足现有的市 场需求。
鉴于此,本发明人研究出一种三角的凸轮控制装置,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角的凸轮控制装置,使得到的织物 密度变化大,且不需要停机调整来实现三角变化,依靠自动化控制, 操作方式简单。
三角的凸轮控制装置,包括电机、基座、凸轮、三角销和弹簧;电机受计算机自动控制;轮廓为阿基米德螺旋线的凸轮安装在电机输 出轴上,并穿套在基座的通孔中;基座上还开设供三角销放置的凹槽; 三角销的后部具有带动三角销沿凸轮轮廓移动的凸块;用于固定三角 的三角销的底端开有供弹簧安装的弹簧孔。
所述的三角销的凸块外部安装有第一轴承,通过第一轴承带动三 角销沿凸轮轮廓移动,使得三角销移动容易,也有效保护凸块和凸轮 不易磨损。
所述的凸轮外边套有第二轴承8,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基座的通 孔中。
采用上述方案后,电机受计算机控制,可自动进行工作。三角销 沿阿基米德螺旋线做运动,从而使得三角变化多样,针织圆纬机得到 的织物密度变化大,复杂度高,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 争力。同时,采用这种方式,三角的变化不需要停机后,手工重新调 整,提高了生产的效率,操作简便。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凸轮的放大图。
躺麯讨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三角的凸轮控制装置,包 括电机K基座2、凸轮3、三角销4和弹簧5。
电机1受针织圆纬机的计算机控制(图中未示出),电机1可以为普通电机,也可以为伺服电机。凸轮3安装在电机1的转轴10上, 并穿套在基座2的通孔20中。凸轮3整体为一个柱状转轮,其结构 参见图2,凸轮3的正面30轮廓为阿基米德螺旋线。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凸轮3在通孔20中转动灵活、轻便, 在凸轮3的外面套有第二轴承8,这样凸轮3在转动时既稳定又灵活、 轻便。
基座2上开有凹槽21,凹槽21供三角销4放置。凹槽21与通 孔20连通,安装时,三角销4的后部面对准凸轮3的正面。
三角销4上固定有三角7,其固定方式是本领域的常用技术,这 里不做赘述。
三角销4的后部有一个凸块40,本实施例中凸块40上套有第一 轴承6,嵌配在凸轮3上,使得凸块40可以沿着凸轮3的轮廓转动, 从而带动整个三角销4也在凹槽21中上下移动。从而达到调节织物 密度的目的。同时,第一轴承6使得凸块40沿凸轮3轮廓移动容易, 也有效保护凸块40和凸轮3不易磨损。
三角销4的底端还开弹簧孔41,弹簧5插置于弹簧孔41中,并 固接在凹槽21和弹簧孔41内。这样便可以使得三角销4回复至原位。
本发明工作时,电机1的转轴10转动,使得上面的凸轮3也随 之转动,三角销4由于凸块40搭置在凸轮3上,随凸轮3转动使三 角销4沿阿基米德螺旋线做运动,从而带动安装在三角销4上的三角 7做变化。三角销4运动时,通过弹簧5的回复力,三角销4可以周 而复始运动。这样的针织圆纬机得到的织物密度变化层次多,复杂度高,正好 可以满足市场上对高质量织物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三角的变化不需要手动调整,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劳动,提高 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
1、三角的凸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三角的凸轮控制装置,包括电机、基座、凸轮、三角销和弹簧;电机受计算机自动控制;轮廓为阿基米德螺旋线的凸轮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并穿套在基座的通孔中;基座上还开设供三角销放置的凹槽;三角销的后部具有带动三角销沿凸轮轮廓移动的凸块;用于固定三角的三角销的底端开有供弹簧安装的弹簧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的凸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三角销的凸块外部安装有第一轴承带动三角销沿凸轮轮廓移动。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角的凸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外边套有第二轴承,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基座的通孔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主要公开了一种三角的凸轮控制装置,包括电机、基座、凸轮、三角销和弹簧。电机受计算机自动控制,轮廓为阿基米德螺旋线的凸轮安装在电机转轴上,并穿套在基座的通孔中,基座上还开设供三角销放置的凹槽,三角销的后部具有带动三角销沿凸轮轮廓移动的凸块,用于固定三角的三角销的底端开有供弹簧安装的弹簧孔。采用上述方案后,针织圆纬机得到的织物密度变化大,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三角可自动变化,不需要手动调整,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D04B15/00GK101666012SQ200910102260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0日
发明者丁原章, 寿建良, 胡云强 申请人:浙江汇力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