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银抗菌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769552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纳米银抗菌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银系抗菌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抗菌纺织品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抗生素的发明挽救了无数的生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然而,抗生素的滥用会通过免疫抑制导致人类对疾病抵抗力下降,同时使得细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最近,由于一种新的细菌的出现使得全世界对于抗药性的关注急剧上升,这种名为NDM-1的超级细菌几乎对所有的抗生素都表现出极高的抗药性。2011年的世界卫生日也以“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将无药可用”为主题,关注日益严重的细菌抗药性问题,呼吁全球的政策应对,以对抗抗生素的泛滥。纳米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方便地合成银纳米颗粒。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之一,银作为一种广谱和高效的抗菌剂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银纳米颗粒的抗菌活性的机理还不是特别清楚,但是,现有的研究指出,相比于块体银,银纳米颗粒可以更有效地释放银离子,并且可以与微生物有更好的接触。可能的抑菌机制包括银纳米颗粒导致的细胞膜破裂、含硫蛋白或含磷DNA功能的抑制和细菌线粒体呼吸系统的破坏,从而进一步导致细菌死亡。然而,将银作为一种抗菌材料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第一,银纳米颗粒的尺寸最好足够小(<10nm),这样相比于块体银,由于比表面积大和银离子释放效率高,可以获得更高的抗菌效率。第二,银纳米颗粒必须具有长效抑菌活性,这要求银纳米颗粒在储存的时候不能发生团聚,同时在实际使用中要表现出对细菌的长期抑制。第三,抗菌材料应当是可回收和可重复使用的,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银在环境中的暴露,从而避免潜在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包括环境、细胞毒性和人体健康的问题。第四,银纳米颗粒的合成应该是环境友好的,不使用有毒的或是腐蚀性的还原剂、有机溶剂和稳定剂等,这是避免潜在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同时使得抗菌材料可以实际应用的一个基本要求。有许多工作致力于解决上述这些问题。例如,刘等人报道了在甲苯中通过还原硝酸银获得油酸包覆的银纳米颗粒,并通过与石墨烯氧化物混合,获得可回收的银纳米颗粒(New J. Chem, 2011,35,1418)。吕及其合作者报道了通过在氢氧化钠中还原银离子,获得硅纳米线和银纳米颗粒的复合物,从而实现对细菌的长效抑制(Adv. Mater. 2010,22,5463)。但是,这些工作仍然有着其各自的缺点,人们很难想象,在实际使用的抗菌材料中使用甲苯、硫酸、N,N-二甲基甲酰胺、油酸(获得石墨烯氧化物时使用的化学品)和氢氧化钠等有害化学品,而碳材料和硅材料在人体内难以降解,特别是石墨和二氧化硅粉尘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会造成石墨尘肺和硅肺等疾病,其长期的生物安全性仍有待考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银抗菌织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所述方法制备的纳米银抗菌织物。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纳米银抗菌织物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银抗菌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以织物为衬底,通过在织物上以溶液化学方法生长氧化锌纳米线,获得氧化锌纳米线/织物复合材料;随后将氧化锌纳米线/织物复合材料浸泡在硝酸银溶液中一段时间,通过光照还原银离子,在氧化锌纳米线上获得银纳米颗粒,获得银纳米颗粒/氧化锌纳米线/织物复合材料,即本发明所称的纳米银抗菌织物。所述的纳米银抗菌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清洗织物,并将织物做亲水处理;亲水处理所用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氧等离子体处理、紫外臭氧清洗;2)配制含有氧化锌纳米颗粒的溶液,将含有氧化锌纳米颗粒的溶液涂布到织物上,涂布所用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滴涂、旋涂、提拉、浸溃;3)配制一定浓度的锌盐、六次甲基四胺、聚乙烯亚胺的水溶液;4)向第3)步所述的混合水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氨水,或者铵盐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得到混合水溶液;5)将第2)步所得织物浸没在第4)步所得的混合水溶液中,在65° C-95° C的温度下反应0. 5到24小时,得到生长在织物上的氧化锌纳米线,获得氧化锌纳米线/织物复合材料;6)将第5)步所获得的氧化锌纳米线/织物复合材料浸泡在硝酸银溶液中12-72小时,随后通过光照在氧化锌纳米线上获得银纳米颗粒,获得银纳米颗粒/氧化锌纳米线/织物复合材料,即本发明所称的纳米银抗菌织物。更进一步,根据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织物包括但不限于棉布、涤纶织物、尼龙织物、聚丙烯纤维织物、碳纤维织物;第2)步中所述含有氧化锌纳米颗粒的溶液是通过醋酸锌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CH3CO2) 2+2Na0H — Zn0+2Na (CH3CO2) 2+H20,该反应可以使用各种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有助于上述化学反应的稳定性),包括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等,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乙醇;第3)步中所述锌盐包括硝酸锌、硫酸锌、氯化锌或醋酸锌。所述的水溶液中锌盐浓度为IO-1OOmM,优选为25mM,反应原料优选为硝酸锌;六次甲基四胺的浓度为IO-1OOmM,优选为12. 5mM ;聚乙烯亚胺的浓度为1_20禮,优选为5mM,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优选为800g/mol ;第4)步中混合水溶液中氨水的浓度为0. 3-0. 5mM,优选为0. 35mM ;所采用铵盐包括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其在混合水溶液中浓度为0. 2-0. 3M,优选为0. 24M ;混合水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00-150mM,优选为125mM ;第5)步中所述氧化锌纳米线的生长温度优选为65° C,生长时间优选为3小时;第6)步中所述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10_200mM,优选为IOOmM,所述硝酸银溶液的溶剂为去离子水与乙醇的混合物,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优选为1:9 ;所述氧化锌纳米线/织物复合材料浸泡在硝酸银溶液中的时间优选为48小时;所述光照条件优选为300W的氙灯,2分钟。氧化锌纳米线上银纳米颗粒的形成可以用光化学过程来解释。当复合材料受到紫外光照射时,在氧化锌纳米线中将会产生光生的导带电子和价带空穴。在“浸泡”过程中吸附在氧化锌表面的银离子会被束缚在氧化锌表面的电子还原。由于此时硝酸银浓度确定,银离子的总量有限(氧化锌远高于银离子的量),同时在氧化锌表面存在许多反应位点,因此,在氧化锌表面上只能形成小尺寸的银纳米颗粒。氧化锌表面存在的众多的反应位点是由于氧化锌表面原子在长时间的浸泡过程中部分溶解,造成了许多表面缺陷。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根据前述的方法制备的纳米银抗菌织物,其特点为织物上生长有氧化锌纳米线,氧化锌纳米线上沉积有银纳米颗粒。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纳米银抗菌织物的应用,包括可以用于单点水处理以减少水中的微生物含量,也可以用于医用敷料和医用织物,还可以作为抗菌空气过滤装置以避免生物气溶胶在通风、加热和空调系统上的富集。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第一,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所获得的纳米银抗菌织物上银纳米颗粒尺寸小,由于比表面积大和银离子释放效率的提高,可以获得更好的抗菌效率;第二,本发明所获得纳米银抗菌织物中,由于银纳米颗粒沉积在氧化锌纳米线上,银纳米颗粒在存储时不发生团聚,有助于维持纳米银抗菌织物的抗菌活性,同时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出对细菌的长期抑制。(通过实验已证明,纳米银抗菌织物72小时的长效抗菌能力优于商品化的纳米银抗菌敷料“爱银康”,并且能够重复使用多次4次,多次使用效果也优于“爱银康”。)第三,本发明所获得的抗菌材料可回收、可重复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银在环境中的暴露,从而避免潜在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包括环境、细胞毒性和人体健康的问题。第四,银纳米颗粒的合成过程是环境友好的,不使用有毒的或是腐蚀性的还原剂和稳定剂,避免了潜在的生物安全性问题。第五,氧化锌是生物可降解和生物相容的,另外,氧化锌本身也是一种抗菌材料,可以通过协同效应在银纳米颗粒之外提供额外的抗菌能力,因此,使用氧化锌纳米线不但不会带来额外的生物安全性问题,还会提高该复合材料的抗菌能力。第六,本发明所获得的纳米银抗菌织物具有极为明显的长效抑菌能力。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中(a)、(b)、(c)、(d)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氧化锌纳米线/涤纶织物复合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在织物表面覆盖了氧化锌纳米线之后,由于荷电效应减弱,绝缘的织物可以在电子束辐照下成像。氧化锌纳米线在每一根织物纤维表面均匀生长,其生长方向沿纤维表面向外。图2中(a)、(b)、(c)、(d)是实施例2中制备的氧化锌纳米线/棉布织物复合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虽然棉纤维织物的表面结构相比于涤纶纤维织物更为复杂,但是如图2所示,用这一方法所生长的氧化锌纳米线可以无缝地覆盖整个棉布,证明了这一生长方法在人工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简单表面和复杂表面上应用的普适性。图3中(a)、(b)、(c)、(d)是实施例3中制备的氧化锌纳米线/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证明了这一生长方法在导电织物和绝缘织物上应用的普适性。
图4中(a)是实施例1中银纳米颗粒/氧化锌纳米线/涤纶织物复合材料的紫外-可见反射光谱图,在370nm附近处出现一个吸收边,在435nm处出现一个宽峰,分别对应氧化锌的吸收边和球形银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特征峰;(b)银纳米颗粒/氧化锌纳米线复合结构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银纳米颗粒完全地附着在氧化锌纳米线上,同时没有发生任何团聚;(c)银纳米颗粒的尺寸分布图,其中d为银纳米颗粒的平均直径,0是测量结果的标准差;(d)能量散射X射线谱进一步确认了采用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的纳米银抗菌织物中银元素的存在。图5中(a)、(b)是实施例1中未生长任何材料的织物、氧化锌纳米线/织物复合材料、商品化的纳米银抗菌敷料“爱银康” Acticoat 和银纳米颗粒/氧化锌纳米线/织物复合材料对于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第36小时的溶出抑菌测试结果,显示本发明所述的纳米银抗菌织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的宽度分别达到5. 9mm和5. 2mm,要优于商品化的纳米银抗菌敷料“爱银康”,且具有长效抑菌活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第一步,将涤纶纤维织物在丙酮和乙醇中顺序清洗后,使用氧等离子体处理,以获得亲水的表面;第二步,配制含有氧化锌纳米颗粒的溶液,将含有氧化锌纳米颗粒的溶液通过滴涂的方法转移到涤纶纤维织物表面,为了保证涂覆均匀,织物两面各滴涂3-5次;第三步,配制硝酸锌浓度为25mM、六次甲基四胺浓度为12. 5mM、聚乙烯亚胺浓度为5mM的水溶液;第四步,向第三步所得水溶液中加入氨水,得到氨水浓度为0. 35mM的混合水溶液;第五步,将第二步所得涤纶纤维织物浸没在第四步所得的溶液中,在65° C的条件下反应3小时,得到生长在涤纶纤维织物上的氧化锌纳米线,获得氧化锌纳米线/涤纶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第六步,将第五步所得的氧化锌纳米线/涤纶纤维织物复合材料取出,漂洗干净后在IOOmM的硝酸银溶液中浸泡48小时,硝酸银溶液的溶剂为体积比为1:9的去离子水和乙醇;将浸泡过的氧化锌纳米线/涤纶纤维织物复合材料取出后,通过300W氙灯照射2分钟,在氧化锌纳米线上获得银纳米颗粒,获得银纳米颗粒/氧化锌纳米线/涤纶纤维织物复合材料,即本发明所述的纳米银抗菌织物。以抑菌环实验测试第六步所获得的纳米银抗菌织物的溶出抑菌的能力,菌种为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以及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体步骤如下(a)配制培养基配制IL的Luria-Bertani液体培养基以及250mL的Luria-Bertani琼脂培养基并灭菌;
(b)菌液培养将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分装到250mL锥形瓶中,随后在无菌操作台中向液体培养基内接种细菌,并在摇床中培养12-14小时(37° C,50-70转/分钟);(c)准备固体培养基在无菌操作台中,将液态的Luria-Bertani琼脂培养基倒入平板中静置,待凝固后备用,凝固在平板外表面用记号笔划分为四部分,分别标记为1、I1、II1、IV ;(d)实验设备灭菌将100微升枪头装入枪头盒并灭菌,用75%酒精擦拭台面以及双手,将实验所需用具等放入无菌操作台,紫外灭菌半小时以上;(e)涂抹菌液用移液枪在每个平板中加入100微升菌液,并用酒精灯灼烧灭菌后的涂抹棒将菌液涂匀;(f)放置织物用镊子将冲模得到的织物(直径Ilmm)轻放在1、I1、II1、IV区域的中心部位,轻压实以保证充分接触,未生长任何材料的织物、氧化锌纳米线/织物复合材料、商品化的纳米银抗菌敷料“爱银康” Acticoat 和本发明所称的纳米银抗菌织物分别放A1、I1、II1、IV 区域;(g)抑菌测试将平板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7° C),每隔12小时拍照一次,连续6次,发现氧化锌纳米线/织物复合材料、爱银康、本发明所称的纳米银抗菌织物均有明显的抑菌环,表明其周围的细菌被杀灭,测量抑菌环的宽度W = (T-D) /2,其中T为抑菌环的总直径,D为样品的直径。试验结果如图5中(a)、(b)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纳米银抗菌织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的宽度分别达到5. 9mm和5. 2_,要优于商品化的纳米银抗菌敷料“爱银康”,且具有长效抑菌活性。如图1中(a)、(b)、(c)、(d)所示,在织物表面覆盖了氧化锌纳米线之后,由于荷电效应减弱,绝缘的织物可以在电子束辐照下成像。氧化锌纳米线在每一根织物纤维表面均匀生长,其生长方向沿纤维表面向外。如图4中(a)、(b)、(C)、(d)所示,银纳米颗粒完全地附着在氧化锌纳米线上,同时没有发生任何团聚。实施例2第一步,将棉布织物在丙酮和乙醇中顺序清洗后,使用紫外臭氧清洗,以获得亲水的表面;第二步,配制含有氧化锌纳米颗粒的溶液,将所配制含有氧化锌纳米颗粒的溶液通过提拉的方法转移到棉布织物表面,为了保证涂覆均匀,提拉3-5次,在棉布织物表面附着氧化锌纳米颗粒;第三步,配制硫酸锌浓度为10mM、六次甲基四胺浓度为10mM、聚乙烯亚胺浓度为ImM的水溶液;第四步,在第三步的水溶液中加入氨水得到氨水浓度为0. 35mM的混合水溶液;第五步,将第二步所得棉布织物浸没在第四步所得的溶液中,在65° C的条件下反应5小时,得到生长在棉布织物上的氧化锌纳米线,获得氧化锌纳米线/棉布织物复合材料;第六步,将第五步所得的氧化锌纳米线/棉布织物复合材料取出,漂洗干净后在IOmM的硝酸银溶液中浸泡12小时,硝酸银溶液的溶剂为体积比为1:9的去离子水和乙醇;将浸泡过的氧化锌纳米线/棉布织物复合材料取出后,在太阳光下照射10分钟,在氧化锌纳米线上获得银纳米颗粒,获得银纳米颗粒/氧化锌纳米线/棉布织物复合材料,即本发明所称的纳米银抗菌织物。以抑菌环实验测试所获得的纳米银抗菌织物的溶出抑菌的能力。本发明所称的纳米银抗菌织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的宽度分别达到5. 4mm和5.1mm,要优于商品化的纳米银抗菌敷料“爱银康”,持续抑菌时间超过72小时,并可重复使用4次,具有长效抑菌活性。如图2中(a)、(b)、(c)、(d)所示,所生长的氧化锌纳米线可以无缝地覆盖整个棉布织物表面。实施例3第一步,将碳纤维织物在丙酮和乙醇中顺序清洗后,使用氧等离子体处理,以获得亲水的表面;第二步,配制含有氧化锌纳米颗粒的溶液;将含有氧化锌纳米颗粒通过旋涂的方法转移到碳纤维织物表面,为了保证涂覆均匀,碳纤维织物两面各旋涂3-5次;第三步,配制醋酸锌浓度为100mM、六次甲基四胺浓度为lOOmM、聚乙烯亚胺浓度为20mM的水溶液;第四步,向第三步的水溶液中加入铵盐和氢氧化钠,直到溶液中铵盐浓度为0. 2M,氢氧化钠的浓度为IOOmM,形成混合水溶液;第五步,将第二步所得碳纤维织物浸没在第四步所得的溶液中,在95° C的条件下反应24小时,得到生长在碳纤维织物上的氧化锌纳米线,获得氧化锌纳米线/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第六步,将第五步所得的氧化锌纳米线/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取出,漂洗干净后在200mM的硝酸银溶液中浸泡72小时,硝酸银溶液的溶剂为体积比为1:9的去离子水和乙醇;将第六步中浸泡过的氧化锌纳米线/棉布复合材料取出后,在氙灯下照射5分钟,在氧化锌纳米线上获得银纳米颗粒,获得银纳米颗粒/氧化锌纳米线/棉布复合材料,即本发明所述的纳米银抗菌织物。以抑菌环实验测试第七步所获得的纳米银抗菌织物的溶出抑菌的能力。本发明所称的纳米银抗菌织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的宽度分别达到5. 7mm和5. 4mm,要优于商品化的纳米银抗菌敷料“爱银康”,持续抑菌时间超过72小时,并可重复使用4次,具有长效抑菌活性。如图3中(a)、(b)、(c)、(d)所示,证明了本发明提供的这一生长方法在导电织物和绝缘织物上应用的普适性。实施例4采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织物及制备流程,只是在实施例3的第四步中加入到水溶液中的铵盐和氢氧化钠分别为铵盐为硫酸铵,加入后溶液中硫酸铵浓度为0. 3M,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50mM。实施例5采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织物及制备流程,只是在实施例3的第四步中加入到水溶液中的铵盐和氢氧化钠分别为铵盐为硝酸铵,加入后溶液中铵盐浓度为0. 24M,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25mM。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型,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纳米银抗菌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以织物为衬底,通过在织物上以溶液化学方法生长氧化锌纳米线,获得氧化锌纳米线/织物复合材料,随后将氧化锌纳米线/织物复合材料浸泡在硝酸银溶液中,通过光照还原银离子,在氧化锌纳米线上获得银纳米颗粒,获得银纳米颗粒/氧化锌纳米线/织物复合材料,即所称的纳米银抗菌织物;所述氧化锌纳米线/织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清洗织物,并将织物做亲水处理;将含有氧化锌纳米颗粒的溶液涂布到织物上;将所得织物浸没在混合水溶液中,在65° C-95° C的温度下反应O. 5到24小时,得到生长在织物上的氧化锌纳米线,获得氧化锌纳米线/织物复合材料;所述的混合水溶液首先配制锌盐、六次甲基四胺、聚乙烯亚胺的水溶液;然后向所述的水溶液中加入氨水或铵盐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得到混合水溶液;所述在氧化锌纳米线上获得银纳米颗粒具体为将所述氧化锌纳米线/织物复合材料浸泡在硝酸银溶液中12-72小时,随后通过光照在氧化锌纳米线上获得银纳米颗粒,获得银纳米颗粒/氧化锌纳米线/织物复合材料,即所称的纳米银抗菌织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氧化锌纳米颗粒的溶液通过醋酸锌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CH3CO2) 2+2Na0H — Zn0+2Na (CH3CO2) 2+H20,该反应中加入有机溶剂,包括乙醇、异丙醇或正丁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处理采用氧等离子体或紫外臭氧处理;所述涂布的方法包括滴涂、旋涂、提拉或浸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水溶液中,锌盐浓度为lO-lOOmM,六次甲基四胺的浓度为lO-lOOmM,聚乙烯亚胺为l_20mM,氨水的浓度为O.3-0. 5mM,铵盐浓度为0. 2-0. 3M,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00_1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物包括但不限于棉布、涤纶织物、尼龙织物、聚丙烯纤维织物或碳纤维织物;所述锌盐包括硝酸锌、硫酸锌、氯化锌或醋酸锌;所述的铵盐包括硝酸铵、硫酸铵或氯化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10-200mM, 所述硝酸银溶液的溶剂为去离子水与乙醇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lOOmM,所述硝酸银溶液的溶剂为去离子水与乙醇的混合物,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9 ;所述的混合水溶液中锌盐浓度为25mM,反应原料为硝酸锌;六次甲基四胺的浓度为12. 5mM ;聚乙烯亚胺的浓度为5mM,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为800g/mol ;氨水的浓度为0. 35mM ;所采用铵盐浓度为0. 24M ;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2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条件为300W的氙灯,2分钟。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纳米银抗菌织物,其特征为织物上生长有氧化锌纳米线,氧化锌纳米线上沉积有银纳米颗粒。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纳米银抗菌织物的应用,包括用于单点水处理以减少水中的微生物含量,用于医用敷料和医用织物,还包括作为抗菌空气过滤装置以避免生物气溶胶在通风、加热和空调系统上的富集 。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银抗菌织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银抗菌织物的特征为,织物上生长有氧化锌纳米线,氧化锌纳米线上沉积有银纳米颗粒。其中氧化锌纳米线是通过溶液化学方法合成的,银纳米颗粒是通过简单的“浸泡-光照”的方法沉积在氧化锌纳米线上的。本发明所获得的纳米银抗菌织物具有极为明显的长效抑菌能力,且银纳米颗粒尺寸小、不发生团聚,合成过程环境友好,同时该纳米银抗菌织物可回收、可重复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纳米银抗菌织物可以用于单点水处理以减少水中的微生物含量,也可以用于医用敷料和医用织物,还可以作为抗菌空气过滤装置以避免生物气溶胶在通风、加热和空调系统上的富集。
文档编号D06M10/06GK103015166SQ20121053967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3日
发明者唐皓颖, 李舟, 牛永山, 闫岭, 樊瑜波 申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