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线张力调整装置以及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481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线张力调整装置以及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线张力调整装置以及缝纫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I示出了用于对线张力进行调整的缝纫机线张力调整装置。该装置具有第一线张力调整盘;第二线张力调整盘;线张力调整弹簧,其具有朝向第一线张力调整盘对第二线张力调整盘施力来调整线张力的弹簧力;线张力调整拨盘,其用于对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力的强弱度进行调整;弹簧力调整凸轮,其设置在线张力调整拨盘上,能够对 线张力调整弹簧进行调整;传递板,其能够通过随着弹簧力调整凸轮移动来调整弹簧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力;以及第一调整部件,其与传递板螺纹接合,用于承受弹簧力调整弹簧的另一端部。另外,专利文献2示出了对线张力进行调整的缝纫机线张力调整装置。该装置具有线张力调整拨盘,其用于对作用于上线的张力进行调整;以及弹簧力调整凸轮,其形成于线张力调整拨盘上,能够对线张力调整弹簧进行调整。通过使用者手动旋转线张力调整拨盘而能够得到期望的张力。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26406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6-154454号公报
发明内容为了与缝制物相应地得到期望的线张力,需要通过用户手动旋转拨盘来使线张力变化。在缝制物的厚度较薄时,优选减小线张力。在缝制物的厚度较厚时,优选增大线张力。为了增加线张力,优选提高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常数。但是,若提高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系数,则线张力调整拨盘的旋转扭矩变大,用户感觉到线张力调整拨盘的旋转操作沉重,从而在线张力调整拨盘的旋转操作中感到不自然。如果增加线张力调整拨盘的直径尺寸,则可以减轻线张力调整拨盘的旋转操作的不自然,但是考虑到缝纫机的设计性,线张力调整拨盘的直径扩大化是有极限的。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提高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常数时,也有利于在抑制线张力调整拨盘的直径尺寸的大型化的同时对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力进行微调整的缝纫机线张力调整装置以及缝纫机。(I)本实用新型的方式I所涉及的缝纫机线张力调整装置设置于缝纫机上且用于对线张力进行调整,该缝纫机线张力调整装置包括(i)第一线张力调整盘;(ii)第二线张力调整盘,其以与第一线张力调整盘夹住线的方式与第一线张力调整盘相对;(iii)线张力调整弹簧,其具有弹簧力,该弹簧力沿第一线张力调整盘和第二线张力调整盘相互接近的方向对第二线张力调整盘施加朝向第一线张力调整盘的作用力而调整线张力;(iv)可动体,其能够沿弹簧力调整方向移动,用于对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力的强弱度进行调整;(v)旋转体,其被设置成能够绕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具有圆筒部、随着旋转使可动体沿弹簧力调整方向移动的转换机构、以及在圆筒部的内周壁相对于旋转中心以规定的节径形成的多个内齿;以及(Vi)线张力调整拨盘,其被设置成能够通过用户的旋转操作而相对于旋转体进行旋转,具备以比旋转体的内齿的节径Din小的节径Dout形成的能够与旋转体的内齿啮合的多个外齿,并且,随着旋转利用外齿与内齿的啮合使扭矩减速并传递至旋转体,从而使旋转体朝向共同方向旋转。当旋转体进行旋转时,旋转体的旋转通过转换机构使可动体沿弹簧力调整方向移动。由此,对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力的强弱度进行调整,对用第一线张力调整盘和第二线张力调整盘夹住线的力进行调整,进而对线张力进行调整。当用户对线张力调整拨盘进行旋转操作时,外齿与线张力调整拨盘一起进行旋转。于是,旋转体中与外齿啮合的内齿以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为中心进行旋转。在此,线张力调整拨盘的外齿的节径Dout被设成比旋转体的内齿的节径Din小。因而,外齿的齿数Nout比旋转体的内齿的齿数Nin少。因此,线张力调整拨盘成为驱动源,在线张力调整拨盘的外齿与旋转体的内齿啮合时,构成减速机构。因而,在用户对线张力调整拨盘进行旋转操作时,能够使线张力调整拨盘的扭矩减速并传递至旋转体。如前所述,当旋转体进行旋转时,旋转体的旋转通过转换机构使可动体沿弹簧力调整方向移动。由此,对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力的强弱度进行调整,对用第一线张力调整盘和第二线张力调整盘夹住线的力进行调整,进而对线张力进行调整。根据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线张力调整拨盘成为驱动源,在线张力调整拨盘的外齿与旋转体的内齿啮合时,构成减速机构,因此能够对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力的强弱度进行微调整,对用第一线张力调整盘和第二线张力调整盘夹住线的力进行微调整,进而对线张力进行微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与不设置减速机构的情况相比,即,与用户直接使旋转体进行旋转的情况相比,能够高效地调整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力的强弱度。另外,为了得到自小线张力到大线张力,优选尽可能使用弹簧常数高的线张力调整弹簧。并且,在布等被缝制物的厚度较厚的情况下,优选提高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常数来增加线张力。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进行操作的线张力调整拨盘的旋转扭矩变大。并且,即使只对线张力调整拨盘进行微量旋转操作,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力的强弱度的变动也会较大,对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力的强弱度进行微调整并不容易。即,对用第一线张力调整盘和第二线张力调整盘夹住线的力进行微调整并不容易。进而,对线张力进行微调整并不容易。关于这一点,根据本实用新型,线张力调整拨盘成为驱动源,在线张力调整拨盘的外齿与旋转体的内齿啮合时,构成减速机构,因此能够对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力的强弱度进行微调整,对用第一线张力调整盘和第二线张力调整盘夹住线的力进行微调整,进而对线张力进行微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与不设置减速机构的情况相比,即,与用户直接使旋转体进行旋转的情况相比,即使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常数较高,也能够高效地调整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力的强弱度。(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式2所涉及的缝纫机线张力调整装置,其中,在上述方式中,线张力调整拨盘具有由外筒部和内筒部形成的齿轮,其中,由用户对该外筒部进行旋转操作,该内筒部与外筒部同轴设置,且具有外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户对线张力调整拨盘进行旋转操作、则线张力调整拨盘的外齿与旋转体的内齿啮合,从而构成减速机构,因此能够对可动体的位置进行微调整。因此,有利于对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力的强弱度进行微调整,对用第一线张力调整盘和第二线张力调整盘夹住线的力进行微调整,进而对线张力进行微调整。(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式3所涉及的缝纫机线张力调整装置,其中,在上述方式中,线张力调整拨盘被设置成其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体的旋转中心偏心,线张力调整拨盘的轴端面具有被旋转体遮蔽的隐蔽面部分和从旋转体暴露的暴露面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线张力调整拨盘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体的旋转中心偏心,因此可以抑制用户在视觉上或操作上将线张力调整拨盘与旋转体混淆的情况。如果将用于对线张力的强弱度进行调整的显示部形成于线张力调整拨盘的轴端面上,则用户能够视觉识别线张力调整拨盘的暴露面部分的显示部。(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式4所涉及的缝纫机线张力调整装置,其中,在上述方式中,线张力调整拨盘的轴端面具备表示线张力的强弱度的显示部,表示线张力的强弱度的显示部的方向与线张力调整拨盘的旋转方向是共同的。随着用户对线张力调整拨盘的旋转操作,线张力调整拨盘的轴端面能够从被旋转体遮蔽的隐蔽面部分切换为自旋转体暴露的 暴露面部分。因此,如果在线张力调整拨盘的轴端面上形成用于表示线张力的强弱度的显示部,则用户能够视觉识别显示在暴露面部分上的显示部,从而能够利用显示部视觉识别线张力的强弱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表示线张力的强弱度的显示部的方向与线张力调整拨盘的旋转方向是共同的,因此用户能够对线张力的强弱度进行调整而不感到不自然。(5)本实用新型的方式5所涉及的缝纫机具备上述(I)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张力调整装置。可以得到与方式I相同的作用。即,用户对线张力调整拨盘进行旋转操作,线张力调整拨盘成为驱动源,在线张力调整拨盘的外齿与旋转体的内齿啮合时,构成减速机构,因此能够对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力的强弱度进行微调整,对用第一线张力调整盘和第二线张力调整盘夹住线的力进行微调整,进而对线张力进行微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与不设置减速机构的情况相比,即,与用户直接使旋转体进行旋转的情况相比,即使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常数高,也能够高效地调整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力的强弱度。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用户对线张力调整拨盘进行旋转操作、线张力调整拨盘的外齿与旋转体的内齿啮合时,构成减速机构,因此能够对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力的强弱度进行微调整,进而对线张力进行微调整。由于这样设置了减速机构,因此与不设置减速机构的情况相比,即,与由用户直接使旋转体进行旋转的情况相比,即使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常数较高,也能够高效地调整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力的强弱度。而且能够降低对线张力调整拨盘进行旋转操作的扭矩,从而抑制了用户对线张力调整拨盘感到沉重。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与不设置减速机构的情况相比,S卩,与由用户直接使旋转体进行旋转的情况相比,即使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常数高,也能够将对线张力调整拨盘进行旋转操作的扭矩抑制为较小,因此能够高效地调整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力的强弱度。

图I是线张力调整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线张力调整装置的旋转体的内齿与线张力调整拨盘的外齿的啮合状态的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旋转体的转换机构的图。图4表示应用方式,是具有线张力调整装置的缝纫机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缝纫机线张力调整装置2缝纫机主体240 托架31第一线张力调整盘 32第二线张力调整盘4线张力调整弹簧5可动体6旋转体60第一旋转中心62转换机构63凸轮槽65从动件67 内齿68轴端面69显示部7线张力调整拨盘70第二旋转中心8线张力调整螺母75轴端面75a隐蔽面部分75c暴露面部分77 外齿78显示部79减速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线张力调整盘和第二线张力调整盘以夹着线的方式对线张力进行调整。线张力调整弹簧具有以下的弹簧力沿第一线张力调整盘和第二线张力调整盘相互接近的方向朝向第一线张力调整盘对第二线张力调整盘施力来调整线张力。可动体被设为能够沿对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力的强弱度进行调整的弹簧力调整方向移动。旋转体被设置成能够绕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具有随着旋转使可动体沿弹簧力调整方向移动的转换机构。旋转体具有具备转换机构的圆筒部和在圆筒部的内周壁相对于旋转中心以规定的节径形成的多个内齿。线张力调整拨盘被设置成能够通过用户的旋转操作相对于旋转体进行旋转,具备以比旋转体的内齿的节径小Din的节径Dout形成的能够与旋转体的内齿啮合的多个外齿。当用户对线张力调整拨盘进行旋转操作时,利用外齿与内齿的啮合使线张力调整拨盘的旋转速度减速并传递至旋转体,以使旋转体朝向与线张力调整拨盘的旋转共同的方向旋转。(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I至图3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缝纫机线张力调整装置I用于对线张力进行调整,其保持于安装在缝纫机主体2上的托架240 (仅图示了一部分)。缝纫机线张力调整装置I具有第一线张力调整盘31、以与第一线张力调整盘31夹住线的方式与第一线张力调整盘31相面对的第二线张力调整盘32、由在轴40的外周侧以大致同轴的方式设置的螺旋弹簧形成的线张力调整弹簧4、可动体5、旋转体6、以及线张力调整拨盘7。第一线张力调整盘31被固定在缝纫机主体2上。第二线张力调整盘32被设置成以与第一线张力调整盘31夹住线的方式与第一线张力调整盘31相面对。线张力调整弹簧 4在使第二线张力调整盘32向第一线张力调整盘31接近的方向上朝向第一线张力调整盘31对第二线张力调整盘32沿箭头Xl方向施力。由此对线张力进行调整。线张力调整弹簧4与可动体5之间设有在外周部具备指触用的凹凸部80的线张力调整螺母8。作为工业制品的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力有可能存在微小水平的偏差。因此,在出厂时等,制造者等如果将线张力调整螺母8绕其轴心转动,则能够对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力进行调整。作为线张力调整板而发挥功能的可动体5被设为能够沿对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力的强弱度进行调整的弹簧力调整方向(箭头X方向)移动。如图I所示,旋转体6被设置成能够以作为第一旋转中心60的轴60m为中心在周向(箭头A1、A2方向)进行旋转。旋转体6具备随着旋转而使可动体5沿弹簧力调整方向(箭头X方向)移动的转换机构62。当旋转体6沿其周方向(箭头A1、A2方向)旋转时,旋转体6的旋转通过转换机构62而使可动体5沿弹簧力调整方向(箭头X方向)移动。由此,对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力的强弱度进行调整,以对用第一线张力调整盘31和第二线张力调整盘32夹住线的力进行调整,进而对上线的线张力进行调整。进一步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转换机构62具有凸轮槽63和从动件65,该凸轮槽63相对于旋转体6的第一旋转中心60自其一个端部63e到另一个端部63f形成为镟润状,该从动件65沿凸轮槽63相对地被引导。从动件65与可动体65设置成一体,因此其虽然能够与可动体5 —起在箭头X方向上位移但是并不旋转。如图3所示,凸轮槽63相对于第一旋转中心60形成为漩涡状,使得第一旋转中心60与凸轮槽63之间的距离L随着从一个端部63e到另一个端部63f而增加。在此,如图3所示,凸轮槽63的径内侧的一个端部63e与第一旋转中心60之间的距离被设为LI。凸轮槽63的径外侧的另一个端部63f与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被设为L2(L2>L1)。当旋转体6绕其第一旋转中心60沿一个方向(箭头Al方向)旋转时,凸轮槽63以第一旋转中心60为中心沿与旋转体6相同的方向旋转,因此从动件65与凸轮槽63卡合地被引导而向箭头Xl方向移动,由此可动体5向箭头Xl方向移动。其结果,线张力调整弹簧4向箭头Xl方向被压缩,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力变大,第一线张力调整盘31与第二线张力调整盘32的压接力增加,上线的线张力变大。与此相对地,根据图3可以了解,当旋转体6绕第一旋转中心60沿另一个方向(箭头A2方向)旋转时,凸轮槽63与旋转体6 —起绕第一旋转中心60沿相同方向旋转,因此从动件65与凸轮槽63卡合地被引导而向箭头X2方向移动,由此可动体5在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力的作用下向箭头X2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线张力调整弹簧4因自身的弹簧力而沿箭头X2方向伸长,其结果,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力变小,第一线张力调整盘31与第二线张力调整盘32的压接力减小,上线的线张力变小。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旋转体6具备圆筒部66和多个内齿67,该圆筒部66具有外周面66s,该多个内齿67在圆筒部66的内周壁沿周向并列设置。如图2所示,在圆筒部66的内周部形成整周内齿67,使其绕旋转体6的第一旋转中心60形成一周。如图2所示,内齿67的节径被示为Din。考虑到减速比等,内齿67的节径Din比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外径DA大。但是并不限于此。线张力调整拨盘7被设为能够利用用户的旋转操作绕轴70m的第二旋转中心70进行旋转,其被保持于用于对线张力调整装置I的整体进行保持的缝纫机主体2的托架240 (参照图I)。线张力调整拨盘7具有外筒部72,其具有沿周向(箭头B1、B2方向)延伸设置以进行指尖的摩擦卡合等的凹凸部71 ;齿轮74,其由与外筒部72同轴设置的内筒部73形成;以及轴端面75 (参照图I),其将内筒部73和外筒部72连接起来。如图2所示,齿轮74具有能够与旋转体6的内齿67啮合的多个外齿77。齿轮74的外齿77的节径Dout被设为比旋转体6的内齿67的节径Din(Dout〈Din)小,以进行减速。根据图2可以了解,当用户沿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周方向对其进行旋转操作时,利用外齿77与内齿67的啮合,使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旋转速度减速且传递至旋转体6,并且,使旋转体6沿与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旋转方向共同的方向进行旋转。因而,根据图I和图2可以了解,在沿箭头BI方向对线张力调整拨盘7进行旋转操作时,旋转体6向与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旋转方向(箭头BI方向)共同的箭头Al方向旋转。另外,在沿箭头B2方向对线张力调整拨盘7进行旋转操作时,旋转体6向与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旋转方向(箭头B2方向)共同的箭头A2方向旋转。S卩,根据本实施方式,根据图2可以了解,当用户绕第二旋转中心70沿箭头BI方向对线张力调整拨盘7进行旋转操作时,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齿轮的外齿77连动地进行旋转,与外齿77卡合的内齿67以旋转体6的第一旋转中心60为中心沿箭头Al方向进行旋转。其结果,可动体5和线张力调整螺母8向箭头Xl方向移动,使线张力调整弹簧4沿相同方向位移而使第二线张力调整盘32接近第一线张力调整盘31,从而将上线的线张力调整得较大。另外,当用户绕第二旋转中心70沿箭头B2方向对线张力调整拨盘7进行旋转操作时,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齿轮的外齿77连动地进行旋转,与外齿77卡合的内齿67以旋转体6的第一旋转中心60为中心沿箭头A2方向进行旋转。其结果是,可动体5和线张力调整螺母8向箭头X2方向移动,使线张力调整弹簧4沿相同方向位移以使第二线张力调整盘32远离第一线张力调整盘31,从而将上线的线张力调整得较小。在此,根据图2可以了解,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外齿77的节径Dout被设成比旋转体6的内齿67的节径Din(Dout〈Din)小。因而,外齿77的齿数Nout小于旋转体6的内齿67的齿数Nin (Nout<Nin)。因此,当用户对线张力调整拨盘7进行旋转操作时,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外齿77与旋转体6的内齿67啮合,从而形成使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旋转速度减速并传递至旋转体6的减速机构79。因而,在用户对线张力调整拨盘7进行旋转操作时,能够使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旋转减速并传递至旋转体6。而且由于设置了减速机构,因此可以抑制用户感到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旋转操作较沉重。[0062]在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如果用户直接对旋转体6进行旋转操作,则旋转体6显示出对线张力进行粗调整的功能。如果用户直接对线张力调整拨盘7进行旋转操作,则线张力调整拨盘7显示出对线张力进行微调整的功能。在此,在要对线张力进行调整时,由于使旋转体6的旋转方向与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旋转方向为共同方向,因此即使用户混淆了旋转体6和线张力调整拨盘7而进行了失误操作,也只存在线张力的粗调整与细调整之间的差异而不存在对线张力的强弱度进行调整的方向的差异,因此可以确保操作性。如前 所述,当旋转体6进行旋转时,随着其旋转,旋转体6的旋转通过转换机构62而使可动体5沿弹簧力调整方向(箭头XI、X2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对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力的强弱度进行调整,对用第一线张力调整盘31和第二线张力调整盘32夹住线的力进行调整,进而对线张力进行调整。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在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外齿77与旋转体6的内齿67啮合时形成减速机构79。因此,能够对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力的强弱度进行微调整,对用第一线张力调整盘31和第二线张力调整盘32夹住线的力进行微调整,进而能够对线张力进行微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与不设置减速机构79的情况相t匕,即,与由用户直接使旋转体6进行旋转的情况相比,能够以小扭矩来旋转旋转体6,因此能够容易且高精确度地移动可动体5,从而能够高效地调整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力的强弱度,以对线张力进行微调整。并且,如图2所示,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外筒部72的外径DA被设定为大于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外齿77的节径Dout。在这种情况下,齿轮74的外齿77的旋转距离相对于用户在周向使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外筒部72旋转的旋转距离变小。在该含义下也能够形成线张力微调整用的减速机构。另外,为了得到自小线张力到大线张力,优选使用弹簧常数高的高刚度的线张力调整弹簧4。并且,在布等被缝制物的厚度较厚的情况下,优选提高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常数来使线张力调整弹簧4变硬以增加线张力。然而,在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常数高的情况下,存在线张力调整拨盘的旋转扭矩变得过大的倾向,用户感到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旋转操作沉重,其成为不自然的主要原因。并且,即使只对线张力调整拨盘进行旋转操作,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力的强弱度的变动也会敏感地大幅变动,对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力的强弱度进行微调整并不容易。进而,对线张力进行微调整未必容易。并且,为了在提高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常数的同时进行微调整,需要增加可动体5在箭头X方向上的行程,但是可动体5在箭头X方向上的尺寸会大型化,从而存在不利于缝纫机设计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由用户对线张力调整拨盘7进行旋转操作时,当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外齿与旋转体6的内齿67啮合时,形成使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旋转速度减速并传递至旋转体6的减速机构79,因此在提高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常数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用户对线张力调整拨盘7进行旋转操作的扭矩,从而对感到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旋转操作沉重的情况进行抑制,并且,能够容易地对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力的强弱度进行微调整。因而,能够对用第一线张力调整盘31和第二线张力调整盘32夹住线的力进行微调整,进而对线张力进行微调整。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未设置减速机构79的情况、即与用户直接对旋转体6进行旋转的情况相比,在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常数高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地对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力的强弱度进行调整。这样,即使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常数高时也不存在障碍,因此能够在提高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常数的同时实现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轴长方向等的小型化。当然,在用户想要对线张力进行粗调整的情况下,用户只要直接对旋转体6进行旋转操作即可。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线张力调整拨盘7在靠旋转体6 —侧具有作为连结外筒侧72和内筒侧73的连结部的轴端面75。根据图2可以了解,线张力调整拨盘7被设置成第二旋转中心70相对于旋转体6的第一旋转中心60向上侧(箭头U方向侧)偏心。而且,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外筒部72的轴端面75具有被旋转体6遮蔽的隐蔽面部分75a和自旋转体6暴露的暴露面部分75c。这样,线张力调整 拨盘7与旋转体6相邻设置,同时,线张力调整拨盘7被配置成相对于旋转体6的第一旋转中心60偏心,因此用户能够在视觉上区别线张力调整拨盘7和旋转体6,从而可以抑制将两者混淆操作的问题。特别是,线张力调整拨盘7被设置成向上侧(箭头U方向侧)偏心,因此可以得到用户易于对线张力调整拨盘7进行操作的优点。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旋转体6的轴端面68暴露于外方且具备显示部69,该显示部69用于表示上线的线张力的粗调整用的强弱度。用户能够利用显示部69来识别线张力的粗调整用的强弱度。而且,表示线张力的强弱度的显示部69的方向与旋转体6的旋转操作方向是共同的。即,当为了增强线张力而朝向箭头Al方向对旋转体6进行旋转操作时,显示部69表示线张力的较强的度。因此,用户能够对张力粗调整用的旋转体6进行旋转操作而不会感到不自然。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轴端面75具备显示部78,该显示部78用于表示上线的线张力的微调整用的强弱度。用户能够视觉识别暴露面部分75c的微调整用的显示部78。即,随着用户对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旋转操作,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轴端面75能够从被旋转体6遮蔽的隐蔽面部分75a切换为从旋转体6暴露的暴露面部分75c。因此,利用形成于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轴端面75的表示线张力的微调整用的强弱度的显示部78,用户易于识别出线张力的微调整用的强弱度。而且,表示线张力的强弱度的显示部78的旋转操作方向与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旋转操作方向是共同的。S卩,当为了增强线张力而朝向箭头BI方向对线张力调整拨盘7进行旋转操作时,显示部78表示线张力的较强的度。因此,用户能够对张力微调整用的线张力调整拨盘7进行操作而不会感到不自然。此外,即使万一用户将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旋转操作与旋转体6的旋转操作混淆操作,由于显示部69、78表示线张力的强弱度的方向与线张力调整拨盘7和旋转体6的旋转方向是共同的,因此也能够对混淆所带来的较大弊端进行抑制。根据本实施方式,根据图I可以了解,旋转体6的轴端面68与线张力调整拨盘7的轴端面75分别朝向同一方向暴露,能够由用户视觉识别。因而,形成于轴端面68的线张力粗显示用的显示部69与形成于轴端面75的线张力微显示用的显示部78朝向同一方向暴露,能够由用户容易地视觉识别。(应用方式)图4表示应用方式。缝纫机的缝纫机主体2具有机座部22、从机座部22的一个端部向上方延伸的纵臂部23、从纵臂部23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横臂部24、安装针的针杆25、以及对压杆的升降进行操作的压件上抬杆26。横臂部24的托架240上设置有用户为了调整上线的张力的线张力而进行操作的调整装置I。(其它)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使旋转体6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可动体5的直线运动的转换机构62使用了凸轮槽63,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圆筒凸轮等其它凸轮,重要的是只要能够将旋转体6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可动体5的直进运动即可。线张力调整拨盘7被设置成向上侧(箭头U方向侧)偏心,但是也可以向面对缝纫机正面的使用者一侧突出。本实用新 型并非限定于上述的且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要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变更来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缝纫机线张カ调整装置,设置于缝纫机上,用于对线张カ进行调整,该缝纫机线张カ调整装置包括 第一线张カ调整盘; 第二线张カ调整盘,其以与上述第一线张カ调整盘夹住线的方式与上述第一线张カ调整盘相对; 线张カ调整弹簧,其具有弹簧カ,该弹簧力沿上述第一线张カ调整盘和上述第二线张力调整盘相互接近的方向对上述第二线张カ调整盘施加朝向上述第一线张カ调整盘的作用力而调整线张カ; 可动体,其能够沿弹簧カ调整方向移动,用于对上述线张カ调整弹簧的弹簧カ的強弱度进行调整; 旋转体,其被设置成能够绕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具有圆筒部、随着旋转使上述可动体沿上述弹簧カ调整方向移动的转换机构、以及在上述圆筒部的内周壁相对于旋转中心以规定的节径形成的多个内齿;以及 线张カ调整拨盘,其被设置成能够通过用户的旋转操作相对于上述旋转体进行旋转,具备以比上述旋转体的上述内齿的节径Din小的节径Dout形成的能够与上述旋转体的上述内齿啮合的多个外齿,并且,随着旋转利用上述外齿与上述内齿的啮合使扭矩减速并传递至上述旋转体,从而使上述旋转体朝向共同方向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线张カ调整装置,其中, 上述线张カ调整拨盘具有外筒部和由内筒部形成的齿轮,其中,由用户对该外筒部进行旋转操作,该内筒部与上述外筒部同轴设置且具有上述外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线张カ调整装置,其中, 上述线张カ调整拨盘被设置成其旋转中心相对于上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偏心,上述线张カ调整拨盘的轴端面具有被上述旋转体遮蔽的隐蔽面部分和自上述旋转体暴露的暴露面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线张カ调整装置,其中, 上述线张カ调整拨盘的上述轴端面具备用于表示线张カ的強弱度的显示部,用于表示线张カ的強弱度的上述显示部的方向与上述线张カ调整拨盘的旋转方向是共同的。
5.一种缝纫机,具备权利要求广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线张カ调整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对线张力调整弹簧的弹簧力进行调整的缝纫机线张力调整装置以及缝纫机。该缝纫机线张力调整装置(1)包括线张力调整弹簧(4),其具有对第二线张力调整盘(32)施加朝向第一线张力调整盘(31)的作用力以调整线张力的弹簧力;以及能够沿弹簧力调整方向移动的可动体(5),其对线张力调整弹簧(4)的弹簧力的强弱度进行调整。旋转体(6)具有圆筒部(66)和多个内齿,该圆筒部(66)具有随着旋转使可动体(5)沿弹簧力调整方向(箭头X方向)移动的转换机构,该多个内齿在圆筒部(66)的内周壁相对于旋转中心以规定的节径形成。线张力调整拨盘(7)随着旋转利用外齿与内齿的啮合来减速并传递至旋转体(6),从而使旋转体(6)朝向共同方向旋转。
文档编号D05B47/02GK202644141SQ20122021557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3日
发明者铃木辰弥, 河合泰典, 甲斐晶宽, 鎌塚昭光, 山冈淳郎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