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赛络纺导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112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细纱赛络纺导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细纱机的导纱装置。
背景技术
赛络纺细纱机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吊锭架上设有四行吊锭,吊锭紧密,粗纱条在进入两侧的牛角喇叭口前纱条交叉,互碰现象普遍,造成粗纱毛条意外牵伸,直接影响细纱条干、毛羽,不能满足高档针织纱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纱条交叉缠绕的细纱赛络纺导纱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细纱赛络纺导纱装置,包括安装在吊锭架上的中间导纱杆,所述中间导纱杆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内导纱杆和外导纱杆。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两根所述内导纱杆对称设置在所述吊锭架上,两根所述外导纱杆也对称设置在所述吊锭架上。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导纱杆位于所述外导纱杆靠近所述中间导纱杆一侧的斜下方。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细纱赛络纺导纱装置,包括安装在吊锭架上的中间导纱杆,所述中间导纱杆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内导纱杆和外导纱杆;四行吊锭的纱条分为左右两大组,相邻两个吊锭为一小组,左边两个吊锭的纱条经过位于左侧的外导纱杆、内导纱杆和中间导纱杆的引导后进入左侧的牛角喇叭口,具体地,最左侧吊锭的纱条经过左侧的外导纱杆导引后进入左侧的牛角喇叭口,左侧靠中间吊锭的纱条经过中间导纱杆和左侧的内导纱杆导引后进入左侧的牛角喇叭口 ;右侧结构与左侧对称,四根纱条只有中间两根有交叉,有效减少了碰条现象,减少了毛条和意外牵伸,大大提高了细纱条干不匀率,减少了毛羽。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吊锭;2-吊锭架;3_中间导纱杆;4_左内导纱杆;5_左外导纱杆;6-右内导纱杆-J-右外导纱杆;8_牛角喇叭口 ;9_纱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附图所示,细纱赛络纺导纱装置,包括安装在吊锭架2上的中间导纱杆3,所述中间导纱杆3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内导纱杆和外导纱杆,具体地,所述中间导纱杆3的左侧安装有左内导纱杆4和左外导纱杆5,所述左内导纱杆4位于所述左外导纱杆5的右下方;所述中间导纱杆3的右侧安装有右内导纱杆6和右外导纱杆7,所述右内导纱杆6位于所述右外导纱杆7的左下方。所述左内导纱杆4和所述右内导纱杆6对称设置在所述吊锭架2上,所述左外导纱杆5和所述右外导纱杆7也对称设置在所述吊锭架2上。吊锭架2上安装有四行吊锭1,四行吊锭I的纱条9分为左右两大组,相邻两个吊锭I为一小组,左侧的一组吊锭I中,左侧吊锭I的纱条9经过左外导纱杆5的引导后进入左侧的牛角喇叭口 8,右侧吊锭I的纱条9经过中间导纱杆3和左内导纱杆4的引导后进入左侧的牛角喇叭口 8 ;右侧的一组吊锭I中,右侧吊锭I的纱条9经过所述右外导纱杆7的引导后进入右侧的牛角喇叭口 8,左侧吊锭I的纱条9经过中间导纱杆3和所述右内导纱杆6的引导后进入右侧的牛角喇叭口 8。四根纱条9中只有两根纱条有交叉,减少了纱条的交叉,有效减少了碰条现象,杜绝了毛条和意外牵伸,大大提高了细纱条干不匀率,减少了毛羽。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权利要求1.细纱赛络纺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吊锭架上的中间导纱杆,所述中间导纱杆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内导纱杆和外导纱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纱赛络纺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内导纱杆对称设置在所述吊锭架上,两根所述外导纱杆也对称设置在所述吊锭架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细纱赛络纺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纱杆位于所述外导纱杆靠近所述中间导纱杆一侧的斜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纱赛络纺导纱装置,包括安装在吊锭架上的中间导纱杆,所述中间导纱杆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内导纱杆和外导纱杆;四行吊锭的纱条分为左右两大组,相邻两个吊锭为一小组,左边两个吊锭的纱条经过位于左侧的外导纱杆、内导纱杆和中间导纱杆的引导后进入左侧的牛角喇叭口,具体地,最左侧吊锭的纱条经过左侧的外导纱杆导引后进入左侧的牛角喇叭口,左侧靠中间吊锭的纱条经过中间导纱杆和左侧的内导纱杆导引后进入左侧的牛角喇叭口;右侧结构与左侧对称,四根纱条只有中间两根有交叉,有效减少了碰条现象,减少了毛条和意外牵伸,大大提高了细纱条干不匀率,减少了毛羽。
文档编号D01H13/04GK202849641SQ201220536340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9日
发明者李竹明, 穆乃良, 孙会军 申请人:丁宏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