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芦荟粘胶赛络纺抗菌纱线及其纺纱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69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芦荟粘胶赛络纺抗菌纱线及其纺纱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芦荟粘胶赛络纺抗菌纱线及其纺纱工艺,该纱线由重量百分比为30~50%的芦荟粘胶纤维、25~35%的棉纤维,25~35%的莫代尔组成,将上述纤维通过赛络纺工艺纺成纱线。通过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到不同抗菌功能的混纺纱线。其纺纱过程依次包括有梳棉工艺、并条工艺、粗纱工艺、细纱赛络纺工艺、络筒工艺。该纱线由多种纤维混合而成,通过合理安排每种纤维的重量比例来突出每种纤维所具有的特性,集各种纤维的优点一体,既保持纱线的基本性能,又得到功能性。
【专利说明】一种芦荟粘胶赛络纺抗菌纱线及其纺纱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纺织行业,具体涉及一种功能性的赛络纺抗菌纱线及其纺纱工艺。
【背景技术】
[0002]芦荟粘胶纤维是把芦荟营养提取液经过特殊工艺加入到粘胶中,纺制出具有多功能的粘胶纤维。芦荟纤维含有丰富的天然A、B、C、及E族维生素,以及钾、锌、硒等矿物元素和氨基酸等,这些都是保持机体活力的基本营养素。另外,芦荟纤维中的天然蒽醌甙或蒽的衍生物,能吸收紫外线,起防晒作用;芦荟纤维中的芦荟异柠檬酸钙等物质在与人体接触时,通过人的体温作用被激发出来,起到改善体质、强心活血、软化硬化的动脉、降低胆固醇含量、扩张毛细血管的作用;其中的芦荟酊是一种抗菌性很强的物质,能杀灭真菌、细菌、病毒等病菌,抑制和消灭病原体的发育繁殖;此外,芦荟中含有丰富的胶黏液体,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刺激细胞生长。所以作为一种理想的多用途纤维,芦荟纤维把各种纤维优良性能集于一身,丰富了芦荟的文化内涵,顺应了开发绿色纺织品的潮流,提高了纺织品的档次,增加了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为功能纺织品的开发注入了新鲜血液。芦荟纤维面料也被业内人士誉为“未来最具有产业前景的健康纺织品”。芦荟纤维的横截面与普通粘胶纤维相似,边缘呈锯齿型、纵向光滑、有一些沟槽,具有一定的抱合力和摩擦力。芦荟粘胶纤维集中了粘胶纤维良好的吸湿性、透气、舒爽、容易染色等优点。芦荟粘胶纤维强力好、耐磨性好、纤维亮丽、上染性好、均染性好、芦荟粘胶纤维的中的营养也对皮肤有保健作用,能滋润皮肤、并能护肤健体、当服饰接触人体皮肤表面,有一种滑爽透气的感觉,用芦荟粘胶纤维加工的服饰,滑而不粘,雅而不俗,开发的产品外观高贵典雅、色彩鲜艳、亲肤性好。虽然芦荟纤维具有优良的抗菌、吸湿透气、柔软舒适等特性。然而由于其抱合力和可纺性尚差,因此需要与其它纤维进行混合纺纱,如何选用不同品种,不同比例的其他纤维进行混合,以及采用何种纺纱工艺才能纺制出各项性能都较佳的纱线,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具有功能性的芦荟粘胶赛络纺抗菌纱线以及纺纱工艺。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设计一种芦荟粘胶赛络纺抗菌纱线,所述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30?50%的芦荟粘胶纤维、25?35%的棉纤维,25?35%的莫代尔,采用不同的混比,得到不同的抗菌功能。将上述纤维通过赛络纺工艺纺成纱线,采用赛络纺工艺,与传统纺纱工艺相比,赛络纺纱毛羽比普通环纺纱少,特别是3 mm以上的长毛羽得到很好的改善,在浆纱,织造,烧毛等工序有较大的优势,织出来的织物耐磨性能好,抗起毛起球性能好,布面手感柔软度更好。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设计一种赛络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工艺为赛络纺工艺,该赛络纺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将芦荟粘胶纤维、本色棉纤维、本色莫代尔纤维按比例混合;
梳棉工艺:梳理工艺要兼顾梳理质量和降低原料损耗两方面,梳理工艺直接影响到以后各工序半成品中毛粒含量,由于三种纤维长度整齐度不一,在工艺配置上采用柔和梳理、顺利转移、轻定量、低速度、中隔距、高锡刺比、适当降低道夫速度的工艺原则;
并条工艺:并条采用三道并合,确保纤维充分混和均匀,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由于细纱采用赛络纺,并条的牵伸倍数大,故要求胶辊状态良好,加压稳定,确保并条的条干水平;
粗纱工艺:由于后道细纱采用赛络纺,所以粗纱定量宜偏轻掌握,且采用较大的粗纱捻系数和较小的粗纱张力,防止粗纱意外伸长而产生细节,造成成纱条干恶化。
[0006]细纱工艺:采用赛络纺方法,在细纱工艺中将纺纱机内的前胶辊位置适当前移,减少纺纱三角区面积,在胶辊表面喷洒抗静电剂,将罗拉后区隔距增大;
络筒工艺:采用自动络筒机、形成无接头纱线,重点减少毛羽,提高纱线质量,合理控制捻接参数,合理确定速度,络筒速度控制在900-1000m/min。
[0007]其中,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轻定量是指生条的定量为12_14g/5m。
[0008]其中, 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较低速度是降低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度,所述的高刺比是将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度比值控制在2.2~2.6之间。
[0009]其中,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的中隔距是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2-0.16mm之间,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盖板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8-0.24mm之间,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道夫辊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0-0.15mm之间。
[0010]其中,在所述并条工艺中,将所述的牵伸倍数设置为8~10,所述的车速为180-200m/minο
[0011]其中,在所述粗纱工艺中,在所述粗纱工艺中,将所述纱线的捻度4~ 6捻/10 cm,捻系数控制在75~88之间,以适应针织面料需求;将所述车速设定为170~200 m/min ;将所述罗拉钳口隔距设定为25mmX30mm。
[0012]其中,在所述赛络纺细纱工艺中,罗拉隔距18 mmX36 mm,后区牵伸fl.5倍,前罗拉速度120~l30 r /min,赛络纺双喇叭口直径2.5~3mm,间距:3~3.5 mm。
[0013]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该赛络纺纱线由多种纤维混纺而成,通过合理安排每种纤维的重量比例来体现不同的抗菌功能以及每种纤维所具有的特性;
(2)在对本发明产品采用多次实验后得出最合理的纤维用量,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使本发明产品取得最佳的功能。
[0014](3)本发明采用赛络纺工艺,与传统纺纱工艺相比,赛络纺纱毛羽比普通环纺纱少,特别是3 mm以上的长毛羽得到很好的改善,在浆染,织造,烧毛等工序有较大的优势,织出来的织物耐磨性能好,抗起毛起球性能好,布面手感柔软度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6]实施例1原料:芦荟粘胶纤维重量比例为50%,棉纤维重量比例为25%,莫代尔纤维重量比例为
25%。
[0017]纱线号数:14.5 X 2tex ;
工艺流程:和纤一梳棉一并条一粗纱一赛络纺细纱一络筒一并纱。
[0018](1)梳理工艺
梳理工艺参数为:在纺纱机中设置锡林辊到盖板5点隔距0.18,0.17,0.18,0.19、
0.18mm,锡林辊道夫辊隔距0.15mm,锡林辊到刺辊隔距0.12mm,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比
2.3,生条定量 13.5g/5m。
[0019](2)粗纱工艺
粗纱工艺参数为:总牵伸倍数为8;粗纱捻度4.8捻/10 cm,粗纱捻系数偏大掌握,选择
84;定量4.2g/5m,罗拉隔距25_X 30_,后区牵伸1.25倍,前罗拉速度180m/min。
[0020](3)细纱工艺
在所述赛络纺细纱工艺中,罗拉隔距18 mmX37 mm,后区牵伸1.2倍,前罗拉速度130r /min,赛络纺双喇叭口直径2.5 _,间距3.5 _。
[0021](4)络筒工艺
重点减少毛羽,提高纱线质量,合理控制捻接参数,合理确定速度,络筒速度控制在900m/mino
[0022]该产品成纱测试指标如下:细度14.5X2tex,断裂强度15.ScN/tex,断裂伸长
4.8%,单强CV 8.2%,质量CV 1.5%,条干CV 11.5%,细节5个/km,粗节10个/km,毛粒10个/km, 3 mm毛羽根数2.5根/m。
[0023]以该产品纱线织成毛衫(组织:单面平纹;针号:12G ;克重:260克/平方米。),按(AATCC100-2004GB/T1)标准检测,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
90.25%,87.31%,经10次洗涤后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86.45%、
82.29%,具有良好抗菌效果。
[0024]实施例2
原料:芦荟粘胶纤维重量比例为40%,棉纤维重量比例为30%,莫代尔纤维重量比例为
30%。
[0025]纱线号数:11.6X3tex ;
工艺流程:和纤一梳棉一并条一粗纱一赛络纺细纱一络筒一并纱。
[0026](1)梳理工艺
梳理工艺参数为:锡林辊到盖板5点隔距0.20,0.18,0.19,0.17,0.20mm,锡林辊到道夫辊隔距0.1mm,锡林辊到刺辊隔距0.11mm,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比2.1,生条定量14.5g/5m。
[0027](2)粗纱工艺
粗纱工艺参数为:总牵伸倍数为8;粗纱捻度4.6捻/10 cm,粗纱捻系数偏大掌握,选择
85;定量4.8g/5m,罗拉隔距25_X 30_,后区牵伸1.20倍,前罗拉速度180m/min。
[0028](3)细纱工艺
在所述赛络纺细纱工艺中,罗拉隔距18 mmX38 mm,后区牵伸1.25倍,前罗拉速度130r /min,赛络纺双喇口八口直径2.8 mm,间距3.2 mm。[0029](4)络筒工艺
重点减少毛羽,提高纱线质量,合理控制捻接参数,合理确定速度,络筒速度控制在950m/mino
[0030]该产品成纱测试指标如下:细度11.6X3tex,断裂强度15.3cN/tex,断裂伸长
4.5%,单强CV 7.9%,质量CV 1.6%,条干CV 11.6%,细节4个/km,粗节10个/km,毛粒13个/km, 3 mm毛羽根数2.6根/m。
[0031]以该产品纱线织成毛衫(组织:单面平纹;针号:12G ;克重:275克/平方米。),按(AATCC 100-2004GB/T1)标准检测,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
91.13%,86.28%,经10次洗涤后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87.76%、84.21%,具有良好抗菌效果。
[0032]实施例3
原料:芦荟粘胶纤维重量比例为30%,棉纤维重量比例为35%,莫代尔纤维重量比例为
35%。
[0033]纱线号数:9.7 X 3tex ;
工艺流程:和纤、梳棉、并条、粗纱、赛络纺细纱、络筒、并纱。
[0034](1)梳理工艺
梳理工艺参数为:锡林辊到盖板5点隔距0.17,0.18,0.18,0.18,0.20mm,锡林辊到道夫辊隔距0.1mm,锡林辊到刺辊隔距0.12mm,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比2.2,生条定量13.5g/5m。
[0035](2)粗纱工艺
粗纱工艺参数为:总牵伸倍数为8 ;粗纱捻度5捻/10 cm,粗纱捻系数偏大掌握,选择84 ;定量4.6g/5m,罗拉隔距25mmX 30mm,后区牵伸1.25倍,前罗拉速度175m/min。
[0036](3)细纱工艺
在所述赛络纺细纱工艺中,罗拉隔距18 mmX38 mm,后区牵伸1.2倍,前罗拉速度120r /min,赛络纺双喇叭口直径2.5 _,间距3.5 _。
[0037](4)络筒工艺
重点减少毛羽,提高纱线质量,合理控制捻接参数,合理确定速度,络筒速度控制在920m/mino
[0038]该产品成纱测试指标如下:细度9.7X3tex,断裂强度14.8cN/tex,断裂伸长
4.2%,单强CV 7.3%,质量CV 1.6%,条干CV 12.9%,细节5个/km,粗节12个/km,毛粒11个/km, 3 mm毛羽根数2.5根/m。
[0039]以该产品纱线织成毛衫(组织:单面平纹;针号:12G ;克重:278克/平方米。),按(AATCC 100-2004GB/T1)标准检测,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87.45%,86.53%,经10次洗涤后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84.54%、
83.73%,具有良好抗菌效果。
[004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芦荟粘胶赛络纺抗菌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30~50%的芦荟粘胶纤维、25~35%的棉纤维,25~35%的莫代尔组成,将上述纤维通过赛络纺工艺纺成纱线。
2.一种芦荟粘胶赛络纺抗菌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工艺为赛络纺工艺,该赛络纺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将芦荟粘胶纤维、本色棉纤维、本色莫代尔纤维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比例混合;梳棉工艺,在梳棉工艺中采用柔和梳理、顺利转移、轻定量、低速度、中隔距、高锡刺比、降低道夫速度的工艺原则;并条工艺,并条采用三道并合;粗纱工艺,捻度6捻/10 cm,捻系数控制在75~88之间;细纱工艺,采用赛络纺方法,在细纱工艺中将纺纱机内的前胶辊位置适当前移,减少纺纱三角区面积,在胶辊表面喷洒抗静电剂,将罗拉后区隔距增大;络筒工艺,在络筒工艺中控制捻接参数,络筒速度宜适当偏低掌握,将络筒速度控制在900-1000m/min。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芦荟粘胶赛络纺抗菌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轻定量是指生条的定量为12-14g/5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芦荟粘胶赛络纺抗菌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低速度是降低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度,所述的高刺比是将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度比值控制在2.2~2.6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芦荟粘胶赛络纺抗菌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的中隔距是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2-0.16mm之间,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盖板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8-0.24mm之间,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道夫辊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0-0.15mm之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芦荟粘胶赛络纺抗菌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并条工艺中,将所述的牵伸倍数设置为8~10,所述的车速为18(T200 m/min。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芦荟粘胶赛络纺抗菌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粗纱工艺中,将车速设定为17(T200 m/min ;将罗拉钳口隔距设定为25mmX30mm。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芦荟粘胶赛络纺抗菌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赛络纺细纱工艺中,罗拉隔距18 mmX36 mm,后区牵伸1~1.5倍,前罗拉速度120~130 r /min,赛络纺双喇叭口直径2.5~3mm,间距3.5 mm。
【文档编号】D02G3/04GK103726157SQ201310657105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9日
【发明者】王鸿博, 高卫东, 钟俊杰 申请人:江南大学, 江阴芗菲服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