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部件、装置及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7421发布日期:2018-06-21 23:4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部件、装置及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机能纤维布料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纺织厂也生产了许多具有不同功能的机能布料,并通过这些机能性布料制做成许多适合于不同场合使用的衣服、棉被等产品。

但是,布料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因为环境或原料之影响,使得所生产出来的布料上有缺陷或瑕疵产生。例如,布料之疏密度不同、断丝、条斑、走纱、点斑、片斑、损伤及染色均匀度等。因此为了提供质量较佳的布料,通常会通过人工或是镜头模块进行检测,通过将布料设置于一输送装置上,并以人眼或是镜头模块进行观测,检测该些布料是否有瑕疵,并将该些瑕疵区域以卷标标示。

然而,布料在一输送装置上输送时,难免会产生皱折,当进行布料瑕疵上的检测时,布料上的皱折处很容易被人眼或是镜头模块误判为瑕疵区域,且当布料经过一收料单元进行卷收时,布料上的皱折处也会产生压痕或是折痕,进一步的造成布料上的缺陷。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在检测布料上的缺陷过程中,避免布料产生皱折,以克服上述的缺失,已然成为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针对上述由于布料容易产生褶皱从而影响布料缺陷检测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部件、装置及检测系统,以至少解决由于布料容易产生褶皱从而影响布料缺陷检测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部件,包括:抵接单元;与抵接单元抵接的扩布单元,通过压迫抵接单元,以使得扩布单元向外挠曲。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装置,具有上述扩布部件,该扩布装置还包括:第一压迫件和第二压迫件;扩布部件位于第一压迫件与第二压迫件之间,且分别与第一压迫件和第二压迫件连接,用于当第一压迫件与第二压迫件沿扩布部件的中心轴线水平相向运动时,扩布部件通过第一压迫件与第二压迫件的压迫向外挠曲。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布料缺陷的检测系统,具有上述扩布装置,该检测系统还包括:输送装置,用于输送待检测布料;图像采集装置,与待检测布料相对设置,用于在待检测布料的输送过程中,采集待检测布料的一张或多张图像;控制设备,与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用于获取采集到的一张或多张图像的图像信息,并通过检测图像信息上的缺陷信息来确定待检测布料上的缺陷区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扩布方法,具有上述扩布部件包括:将抵接单元沿中心轴线相向运动,产生压迫;通过产生的压迫将扩布单元产生挠曲形变,并根据挠曲形变向外冲击布料。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扩布部件扩布的方式,通过将抵接单元沿中心轴线水平相向运动,产生压迫;通过产生的压迫将扩布单元产生挠曲形变,并根据挠曲形变向外冲击布料,达到了通过对扩布单元产生挠曲形变进而冲击布料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减少布料产生褶皱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布料容易产生褶皱从而影响布料缺陷检测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B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部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1C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部件的使用状态的前视示意图;

图1D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部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装置的示意图;

图2B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布料缺陷的检测系统的示意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扩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部件实施例。

图1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出于描述的目的,所绘的扩布部件结构仅为合适环境的一个示例,并非对本申请的使用范围或功能提出任何局限。也不应该将该布料缺陷的检测系统为对图1A所示的任一组件或组合具有任何依赖或需求。

如图1A所示,该扩布部件C可以包括:抵接单元、扩布单元1,其中,

与抵接单元抵接的扩布单元1,通过压迫抵接单元,以使得扩布单元1向外挠曲。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一的扩布部件C,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部件,该扩布部件通过压迫抵接单元,以使得扩布单元1向外挠曲。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扩布部件C所提供的方案通过对抵接单元进行压迫,使得扩布单元1发生向外挠曲,从而通过扩布单元1产生的向外挠曲达到冲击布料的目的,这个过程中不依赖与人工对布料的检测缺陷,进而避免了在布料输送过程中由于产生褶皱影响布料缺陷检测,提高了布料缺陷检测的工作效率。

优选的,本申请上述抵接单元如图1A所示,包括:第一抵接端2和与第一抵接端2相互对应设置的第二抵接端3;

其中,扩布单元1连接于第一抵接端2与第二抵接端3之间,通过顶抵第一抵接端2和第二抵接端3,来挤压扩布单元1的两端,使得扩布单元1向外挠曲。

具体的,上述第一抵接端2与第二抵接端3,通过拉近第一抵接端2与第二抵接端3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压迫扩布单元1,从而使得扩布单元1产生向外挠曲,进而对布料存在的褶皱产生冲击,以便在对布料缺陷检测时减少对布料缺陷检测的影响。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方案提供的扩布单元1可以具有多个连接于第一抵接端2和第二抵接端3之间的扩布组件12。

具体的,上述扩布组件12,用于通过拉近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之间的距离,以使多个扩布组件12向外挠曲。即,当挤压扩布组件12的两端时,扩布组件12可以产生弯曲,且往一预定方性曲折,从而通过产生挠曲冲击布料。

优选的,多个扩布组件12之间间隔排列,并环绕于扩布单元1的中心轴线A上,形成中空状。

具体的,上述多个扩布组件12沿扩布单元1的中心轴线A环绕形成一中空状,该中空状与滚筒类似。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优选方案中,扩布单元1具有两个端部11,扩布单元1的端部由多个间隔排布的扩布组件12所形成。

具体,扩布单元1通过两个端部11固定于第一抵接端2和第二抵接端3,以便当抵接第一抵接端2和第二抵接端3时,通过压迫扩布单元1产生挠曲形变,进而冲击存在褶皱的布料。

优选的,第一抵接端2设置于扩布单元1的其中一个端部11,第二抵接端3设置于扩布单元1的另外一个端部11,其中,当顶抵第一抵接端2和第二抵接端3时,多个间隔排布的扩布组件12产生挠曲。

具体,上述通过拉近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之间的距离,以使多个扩布组件12向外挠曲。即,当挤压扩布组件12的两端时,扩布组件12可以产生弯曲,且往一预定方向曲折。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优选方案中,上述扩布组件12还可以具有圆柱状的轮廓或板状的轮廓。

具体,扩布组件12具有圆柱状的轮廓;扩布组件12具有板状的轮廓,其中,该板状的轮廓可以为任一立方体结构,该立方体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具备四棱结构的立方体、具备三棱结构的立方体、具备六棱结构的立方体,本发明实施例以实现一种扩布部件为准,具体的扩布组件轮廓不做限定。

其中,通过顶抵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以拉近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之间的距离,使多个间隔排列的扩布组件12产生挠曲。即,当一具有皱折的布料通过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布匹自动检查的扩布部件C的布料检测机台时,布料上的皱折可以通过顶抵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使扩布组件12产生挠曲,挠曲的扩布组件12的环绕表面121可以冲击布料上的皱折区域,以扩张布料。

优选的,扩布组件12由挠性体组成。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挠性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扩布部件中扩布单元1中的扩布组件12还可以为弹性体或具备韧性材质的结构体组成,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部件为准,具体不做限定。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上述可选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下面就结合图1A至图1D,通过描述扩布部件的机械结构阐述在消除布料褶皱时的工作原理,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可选的、优选的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不限于下述方案。

首先,图1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B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部件的侧视示意图,图1C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部件的使用状态的前视示意图,图1D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部件的侧视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部件C,该扩布部件包括:扩布单元1、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其中第一抵接端2与第二抵接端3,彼此相对应地设置。

如图1A所示,扩布单元1呈中空状,并且该扩布单元1可设计为存在中心轴线A及两个端部11。具体来说,扩布单元1可具有多个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之间的扩布组件12,其中多个扩布组件12彼此之间可以设定为按照预定间隔排列,多个间隔排列的扩布组件12都环绕于中心轴线A上,形成中空状的态样。其中,扩布组件12的材质可以由挠性体所组成,由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部件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仅以扩布组件12的材质为挠性体为例进行说明。此外,通过拉近第一抵接端2及所述第二抵接端3之间的距离,以使多个扩布组件12向外挠曲。即,当挤压扩布组件12的两端时,扩布组件12可以产生弯曲,且往一预定方性曲折。举例来说,如图1B所示,扩布组件12可以具有圆柱状的轮廓,也可以是如同图1D所示,扩布组件12可以具有板状的轮廓。

由上可知,扩布单元1的两个相反端部11,可以通过多个间隔排列的扩布组件12的两端所形成。使得第一抵接端2可设置于扩布单元1的其中一个端部11,第二抵接端3可设置于扩布单元1的另外一个端部11。藉此,如图1C所示,通过顶抵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以拉近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之间的距离,使多个间隔排列的扩布组件12产生挠曲。即,当一具有皱折的布料通过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部件C的布料检测机台时,布料上的皱折可以通过顶抵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使扩布组件12产生挠曲,挠曲的扩布组件12的环绕表面121可以冲击布料上的皱折区域,以扩张布料。

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部件C,可通过顶抵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使扩布组件12产生挠曲,通过这样冲击布料上的皱折区域,以扩张布料。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装置。该扩布装置可以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扩布部件来实现,但不限于此。

图2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2A所示,该扩布装置M可以包括实施例一中所提供的扩布部件,除此之外,该扩布装置还可以至少包括如下部件:第一压迫件4和第二压迫件5;其中,扩布部件C可以位于第一压迫件4与第二压迫件5之间,且分别与第一压迫件4和第二压迫件5连接,用于当第一压迫件4与第二压迫件5沿扩布部件的中心轴线水平相向运动时,扩布部件C通过第一压迫件4与第二压迫件5的压迫向外挠曲。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二的扩布装置M,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装置,该扩布装置M中扩布部件C位于第一压迫件4与第二压迫件5之间,且分别与第一压迫件4和第二压迫件5连接,用于当第一压迫件4与第二压迫件5沿扩布部件的中心轴线水平相向运动时,扩布部件C通过第一压迫件4与第二压迫件5的压迫向外挠曲。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扩布装置M所提供的方案通过第一压迫件4与第二压迫件5对扩布部件C进行压迫,使得扩布单元1发生向外挠曲,从而通过扩布单元1产生的向外挠曲达到冲击布料的目的,这个过程中不依赖与人工对布料的手工整理缺陷,进而避免了在布料输送过程中由于产生褶皱影响布料缺陷检测,提高了布料缺陷检测的工作效率。

优选的,通过第一压迫件4顶抵第一抵接端2,第二压迫件5顶抵第二抵接端3,使得扩布部件C向外挠曲。

具体地,上述第一压迫件4顶抵第一抵接端2,第二压迫件5顶抵第二抵接端3,通过第一压迫件4与第二压迫件5同时顶抵对应的第一抵接端2和第二抵接端3,产生对扩布部件C的压迫,由实施例一中所述,扩布部件C中扩布组件12的两端与第一抵接端2和第二抵接端3相连,结合上述结构,扩布组件12会由于压迫产生挠曲形变,进而冲击布料。

优选的,扩布装置M还包括:设置于扩布部件C的中心轴线的杆件P,

其中,杆件P沿中心轴线贯穿第一抵接端2、第二抵接端3、第一压迫件4和第二压迫件5,用于当第一压迫件4和第二压迫件5沿杆件P相向运动时,通过顶抵对应的第一抵接端2和第二抵接端3,使得扩布部件C向外挠曲。

具体的,对扩布结构C上的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通过第一压迫件4及第二压迫件5的顶抵,由预设的初始位置向终止位置的方向移动,并使得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可滑动地位于杆件P上。

优选的,第一抵接端2具有第一贯穿孔21,第二抵接端3具有第二贯穿孔31,第一压迫件4具有第三贯穿孔41,第二压迫件5具有第四贯穿孔51,用于杆件P沿中心轴线A穿设于第一贯穿孔21、第二贯穿孔31、第三贯穿孔41和第四贯穿孔51。

由上可知,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由初始位置往终止位置的方向移动,是通过第一贯穿孔21和第二贯穿31孔嵌套在杆件P上进行往复运动;第一压迫件4及第二压迫件5同上,通过对应的第三贯穿孔41和第四贯穿孔51在杆件P上进行往复运动。

优选的,扩布装置还包括: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压迫件和第二压迫件相向运动。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上述可选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下面就结合图2A至图2B,通过描述扩布装置的机械结构阐述在消除布料褶皱时的工作原理,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可选的、优选的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不限于下述方案。

首先,请参阅图2A至2B所示,图2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装置的示意图,图2B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装置的示意图。由图2B与图1A的比较可以得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差别在于:实施例二可以运用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扩布结构C,进一步的与第一压迫件4、第二压迫件5及杆件P配合使用。由此可知,让扩布结构C上的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通过第一压迫件4及第二压迫件5的顶抵,由初始位置往终止位置的方向移动,并使得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可滑动地位于杆件P上。

接着,请参阅图2A并配合图2B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装置M,该扩布装置M包括:扩布结构C、第一压迫件4及第二压迫件5。具体来说,扩布单元1呈中空状且在设计时设定扩布单元1存在一条中心轴线A以及两个端部11,其中扩布单元1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扩布组件12,多个间隔排列的扩布组件12环绕于中心轴线A上。其中,扩布结构C的中的扩布组件结构如实施例一种所述,在此容不再赘述。

接着,第一压迫件4可以顶抵于第一抵接端2上,第二压迫件5可以顶抵于第二抵接端3上,由此可知,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可以通过第一压迫件4及第二压迫件5的顶抵,由一初始位置往一终止位置的方向移动。

优选的,为了使扩布结构C的扩布效果更佳,可沿着扩布结构C的中心轴线A进一步设置一个杆件P,同时,使得第一抵接端2具有一第一贯穿孔21,第二抵接端3具有一第二贯穿孔31,第一压迫件4具有一第三贯穿孔41,第二压迫件5具有一第四贯穿孔51。由此可知,杆件P沿着扩布结构C的中心轴线A设置,并穿设于第一贯穿孔21、第二贯穿孔31、第三贯穿孔41及第四贯穿孔51上。藉此,当第一压迫件4及第二压迫件5受到一驱动件驱动以彼此靠近时,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将分别受到第一压迫件4及第二压迫件5的顶抵,以使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由初始位置向终止位置的方向移动,此时可以通过多个扩布组件12上所具有的环绕表面121,冲击布料上的皱折处,以扩张布料。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应用于布料生成设备中的扩布装置M,可通过分别顶抵于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上的第一压迫件4及第二压迫件5,使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由初始位置向终止位置的方向移动,由此通过扩布组件12上的环绕表面121,冲击布料上的皱折处,以扩张布料。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布料缺陷的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可以包括实施例二中所提供的扩布装置,但不限于此。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布料缺陷的检测系统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检测系统S可以包括实施例二中所提供的扩布装置,,除此之外,该检测系统还可以至少包括如下部件:输送装置7、图像采集装置8和控制设备,其中,

输送装置7,用于输送待检测布料F;

图像采集装置8,与待检测布料F相对设置,用于在待检测布料F的输送过程中,采集待检测布料F的一张或多张图像;

控制设备,与图像采集装置8电连接,用于获取采集到的一张或多张图像的图像信息,并通过检测图像信息上的缺陷信息来确定待检测布料F上的缺陷区域。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三的检测系统S,提供了一种布料缺陷的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S通过输送装置7将待检测布料F输送至图像采集装置8所在的图像采集区域,通过采集一张或多张图像,经由控制设备分析确定待检测布料F当前检测部分是否存在缺陷,并确定缺陷区域。其中,在输送装置7将待检测布料输送至图像采集装置8前,通过扩布装置M产生的向外挠曲冲击待布料F,这个过程中不依赖与人工对布料的检测缺陷,进而避免了在布料输送过程中由于产生褶皱影响布料缺陷检测,提高了布料缺陷检测的工作效率。

优选的,该系统还包括:马达,与输送装置7连接,用于驱动输送装置传输待检测布料F,将待检测布料F输送至待检测区域。

具体的,马达驱动输送装置7,使得输送装置7能够通过运转传送待检测布料F。

优选的,该系统还包括:光源设备9,与待检测布料F相对设置,用于产生照射L于待检测区域Z的面光源。

具体的,光源设备9用于为图像采集装置7提供光源补充,以便于图像采集装置7在图像采集过程中更清晰的采集待检测布料F的图像。

优选的,输送装置7包括:安装在基座上的滚轮组合71,通过滚轮组合71输送待检测布料F。

具体的,结合上述,输送装置7通过马达驱动,动力的传送通过安装在基座上的滚轮组合71完成,在滚轮组合71运转的过程中传送待检测布料和检测完毕后的布料。

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的滚轮组合71还可以包括主动轮711和多个从动轮712,马达通过驱动主动轮711来带动多个从动轮712。

具体的,主动轮711经由马达驱动,将动力传送至多个从动轮712,从而带动整个滚轮组合71运行,进而传送待检测布料F。

优选的,输送装置7还包括:

扩布装置M,设置于滚轮组合中的任意两个滚轮之间,用于扩张待检测布料。

优选的,系统还包括:

监控装置,用于监控通过扩布装置的待检测布料是否需要扩布;

其中,控制设备还分别与监控装置和扩布装置M建立通信关系,用于在监控装置监控到待检测布料需要扩布的情况下,控制扩布装置M执行扩布动作。

具体,由上述扩布装置M可知,通过监控装置采集当前待检测布料的状态,由控制设备判断是否需要驱动扩布单元执行扩布动作。

优选的,系统还包括:

寻边导正装置W,设置于待检测布料F的侧边,并与控制设备建立通信关系,用于通过控制设备控制寻边导正装置W对布料进行寻边导正。

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的寻边导正装置W还可以包括:

检测器,用于检测待检测布料存在偏摆或张力不均的状态;

导正器,用于将发生偏摆或张力不均的待检测布料导正至正确的位置。

具体来说,输送装置7的滚轮71可具有一主动轮711及多个被动轮712,并通过主动轮711以稳定的速度持续拉取位于入料装置I上的待检测布料F。由入料装置I的方向来看,待检测的布料F可以先穿过一被动轮712,接着经过一寻边导正装置W。寻边导正装置W可设置于基座6上且邻近于布料F,以导正位于输送装置7上的布料F的位置。举例来说,寻边导正装置W可以设置在布料F的侧边,并通过位于寻边导正装置W上的检测器或镜头模块,判断布料F的位置是否有所偏摆或是张力不均的情形,若有偏移或是张力不均的情形则通过寻边导正装置W上的抓取单元,将偏移的布料F导正至正确的位置上。

结合扩布装置M,布料F经过寻边导正装置W的导正后,可再通过一被动轮712的输送,将布料F输送至扩布模块M上。扩布装置M可设置于基座6上,且位于两个滚轮71之间,以扩张待检测的布料F,由此可知,布料F通过扩布装置M的扩张,而可以平整地输送至检测区域Z。

具体而言,同前所述,可通过分别顶抵于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上的第一压迫件4及第二压迫件5,使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由初始位置向终止位置的方向移动,由此通过扩布组件12上的环绕表面121,冲击布料上的皱折处,以扩张布料。进一步来说,扩布装置M也可以与镜头模块电性连接,并另外通过镜头模块撷取一位于扩布装置M上的影像信息,以辨识目前通过扩布装置M的布料F是否有皱折或卷缩之情形。当布料F有皱折或卷缩之情形时,可通过扩布组件12所具有的环绕表面121的冲击所产生的外力作用,将布料F组织打散而达到布料F扩张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的图像采集装置8还可以包括:

图像扫描器81,用于扫描位于输送装置上的待检测布料,获取待检测布料F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传输至控制设备。

具体的,图像采集装置8中的图像扫描器可以为摄像头或任意类型的图像采集设备,通过光学元件捕捉待检测布料F当前所展示的图像,以便将待检测布料F的图像反馈至控制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的控制设备还包括:

处理器,用于将图像信息与缺陷数据库中的缺陷标准数据比较匹配,获取存在缺陷信息的图像信息。

具体的,通过上述图像采集装置8对待检测布料F的图像采集,由控制设备中的处理器对采集到的图像与数据库中的缺陷标准数据进行匹配,获取存在缺陷信息的图像信息。

优选的,控制设备还包括:

记码器,用于记录待检测布料的长度信息。

优选的,控制设备还用于:

根据长度信息和缺陷信息确定存在缺陷信息的图像的位置信息,并记录位置信息。

具体的,结合上述记码器记录的长度信息和处理器确定的存在缺陷信息的,确定存在缺陷信息的图像的位置信息,并对该位置信息进行记录。

优选的,系统还包括:

蜂鸣器,与控制设备相连接,用于在检测到图像信息上的缺陷信息之后,或者在判断缺陷信息为重大缺陷信息的情况下,发出报警信息。

具体的,由上可知,控制设备在检测到的图像信息上判断该缺陷信息为重大缺陷信息,由此通过预先连接的蜂鸣器发出呼叫报警,以提示操作人员当前存在重大缺陷。

优选的,系统还包括:

入料装置I,设置在输送装置7之前,用于放置待检测布料F,传输待检测布料F至输送装置7;

收料装置V,被设置在输送装置7的后端,用于接收输送装置7输出的待检测布料F;

具体结合上述,如图3所示,举例来说,待检测布料F可具有一预定的长度及一预定的宽度,布料F的一端可设置于一入料装置I上,另一端则可以穿过输送模块7及扩布装置M而被设置于收料单元V上。输送装置7可包括多个滚轮71,每一个滚轮71分别设置于基座6上,布料F可通过多个滚轮71的输送,以输送至一检测区域Z上。

基座6,基座6上放置有输送装置7,用于支撑输送装置7。

优选的,系统,还包括:支撑架Q,其中,

支撑架Q安装于基座6上,光源设备9和图像采集装置8安置于支撑架Q上,用于通过安置有光源设备9和图像采集装置8的采集区域Z将扩布装置M消除褶皱后的布料进行图像采集。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上述可选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下面就结合图3,通过描述检测系统的机械结构阐述在消除布料褶皱时的工作原理,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可选的、优选的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不限于下述方案。

首先,请参阅图3所示,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布料缺陷的检测系统的示意图。由图3与图2A及2B的比较可以得知,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差别在于:实施例三为具有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扩布装置M的一种布料缺陷的检测系统S,用以检测布料F。进一步来说,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三提供一种布料缺陷的检测系统S,用以检测待检测布料F,该检测系统包括:基座6、输送装置7、扩布模块M、入料装置I、收料装置V,由此可知,输送装置7将位于基座6一端的入料单元I上的待检测布料F输送至位于基座6另一端的收料单元V上,以收纳被检测完成的布料F。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进一步与寻边导正模块W、检测模块8及光源模块9配合使用,以进一步以光学检测的方法检测布料F。

接着,如图3所示,举例来说,待检测布料F可具有预定的长度及预定的宽度,布料F的一端可设置于入料装置I上,另一端则可以穿过输送装置7及扩布装置M而被设置于收料装置V上。输送装置7可包括多个滚轮71,每一个滚轮71分别设置于基座6上,布料F可通过多个滚轮71的输送,以输送至一检测区域Z上。

具体来说,输送装置7的滚轮71可具有一主动轮711及多个被动轮712,并通过主动轮711以稳定的速度持续拉取位于入料装置I上的待检测布料F。由入料装置I的方向来看,待检测的布料F可以先穿过一被动轮712,接着经过一寻边导正装置W。寻边导正装置W可设置于基座6上且邻近于布料F,以导正位于输送装置7上的布料F的位置。举例来说,寻边导正装置W可以设置在布料F的侧边,并通过位于寻边导正装置W上的检测器(图未示)或镜头模块(图未示),判断布料F的位置是否有所偏摆或是张力不均的情形,若有偏移或是张力不均的情形则通过寻边导正装置W上的抓取单元(图未示),将偏移的布料F导正至正确的位置上。

进一步来说,布料F经过寻边导正装置W的导正后,可再通过一被动轮712的输送,将布料F输送至扩布装置M上。扩布装置M可设置于基座6上,且位于两个滚轮71之间,以扩张待检测的布料F,由此可知,布料F通过扩布装置M的扩张,而可以平整地输送至检测区域Z。具体而言,同前所述,可通过分别顶抵于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上的第一压迫件4及第二压迫件5,使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由初始位置向终止位置的方向移动,由此通过扩布组件12上的环绕表面121,冲击布料上的皱折处,以扩张布料。

进一步来说,扩布装置M也可以与镜头模块(图未示)电性连接,并另外通过镜头模块(图未示)撷取位于扩布装置M上的影像信息,以辨识目前通过扩布装置M的布料F是否有皱折或卷缩的情形。当布料F存在皱折或卷缩的情形时,可因此由扩布组件12所具有的环绕表面121的冲击所产生的外力作用,将布料F组织打散而达到布料F扩张的效果。

接着,通过扩布装置M的待检测布料F可以再通过多个被动轮712,进而输送到检测区域Z上,该检测区域Z可以通过设置于基座6上的支撑架Q的光源设备9,而产生一照射于检测区域Z上的面光源L。由此可知,使设置于基座6上的支撑架Q的图像采集装置8可以通过前述面光源L,以检测输送至检测区域Z上的待检测布料F的外观表面,并通过位于图像采集装置8上的图像扫描器81,以获取待检测布料F的影像信息。进一步来说,可通过运算该图像采集装置8所获取到的影像信息,以得到布料F上的瑕疵区域。最后,布料F可以再通过滚轮71而卷收至收料装置V上。

即,以本发明实施例而言,可以通过基座6所包括的支撑架Q来进一步设置光源设备9及图像采集装置8。支撑架Q的位置可以位于输送装置7的上方且位于检测区域Z上,以供光源设备9及图像采集装置8的架设,由此可知,被扩张装置M扩张后的布料F可以以平坦的状态输送至检测区域Z,供设置于支撑架Q上的光源设备9及图像采集装置8进行检测。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三所提供的检测系统S,可通过设置于基座6上的扩布装置M将布料F上的皱折整平,使布料F在通过检测区域Z时能够具有平坦的表面,以便让人眼进行检测或让是图像采集装置8进行影像撷取,提升辨识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扩布结构C、扩布装置M及检测系统S,可通过分别顶抵于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上的第一压迫件4及第二压迫件5,使第一抵接端2及第二抵接端3由初始位置向终止位置的方向移动,由此通过扩布组件12上的环绕表面121,冲击布料上的皱折处,以扩张布料。同时,将扩张后的平整布料F输送至检测区域Z上以供检测布料F上的瑕疵区域。

实施例四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图1所示的扩布部件的扩布方法,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该扩部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种任意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场景中。

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实施步骤:

步骤S402,将抵接单元沿中心轴线相向运动,产生压迫。

步骤S404,通过产生的压迫将扩布单元产生挠曲形变,并根据挠曲形变向外冲击布料。

由上可知,采用扩布部件扩布的方式,通过将抵接单元沿中心轴线水平相向运动,产生压迫;通过产生的压迫将扩布单元产生挠曲形变,并根据挠曲形变向外冲击布料,达到了通过对扩布单元产生挠曲形变进而冲击布料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减少布料产生褶皱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布料容易产生褶皱从而影响布料缺陷检测的技术问题。

优选的,步骤S404,通过产生的压迫将扩布单元产生挠曲形变,包括:

通过顶抵抵接单元中的第一抵接端和抵接单元中的第二抵接端,挤压扩布单元的两端,产生挠曲形变。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