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捻度保持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889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纱线捻度保持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纱线捻度保持构件。技术方案涉及纺出纱线的捻度保持构件,所述捻度保持构件被安装在纺纱单元的主体中并且被布置在纱线的引纱喷嘴后面,所述捻度保持构件包括至少两个制动元件。方案的原理在于,所述捻度保持构件包括所述捻度保持构件的圆柱形主体,所述圆柱形主体的入口部分与纱线的引纱喷嘴联接,在主体中在引纱喷嘴后面按顺序安装有由制动销形成的第一制动元件和由中间制动区段形成的第二制动元件,中间制动区段具有沿纵向方向的形成为凸弧形摩擦表面的槽,其中在保持构件的主体的出口后面是由端部制动区段构成的第三制动元件,所述第三制动元件连接到所述保持构件的主体,所述端部制动区段的至少一部分由漏斗形制动表面形成。
【专利说明】纱线捻度保持构件

【技术领域】
[0001 ] 纺出纱线的捻度保持构件被安装在纺纱单元的主体中并被布置在纱线的引纱喷嘴后面,所述捻度保持构件包括至少两个制动元件。

【背景技术】
[0002]纱线强度取决于纱线捻度的稳定性。纺出纱线的捻度可受被动构件的影响,该被动构件的与纺出纱线接触的表面必须具有高摩擦系数。此外,重要的是此被动构件邻近纺纱转子放置。离开纺纱转子(其用作捻度形成构件)的纱线穿过一区域,在该区域中捻度保持致使纱线抗拉强度增加到所需值。
[0003]CS141525提出在传送通道的最初部分中的纺出纱线路径中形成捻度保持构件,其可在纱线卷绕装置前面的操作单元部段中保持纱线捻度。此捻度保持构件由一排弯曲的摩擦表面构成,所述摩擦表面缠绕有由弓I纱机构弓I出的移动纱线。
[0004]自由端纺纱的进一步发展致使出现这样的捻度保持构件,其由传送通道的一个圆弧来形成,在所述捻度保持构件的入口处布置有漏斗形引纱喷嘴,所述引纱喷嘴通过较短的平直部分接合传送通道的圆弧。由此传送通道的圆弧的内表面构成所需的摩擦表面。
[0005]这些布置(例如根据CZ 287093 B6或根据CZ 290466 B6的布置)的共同特征是传送通道圆弧的大的包角,由此导致的插入的相应弧区段的大尺寸。另一个缺点是来自纺纱转子的纺出纱线的出口和捻度保持构件的实际摩擦表面之间相对大的距离。这可通过具有摩擦表面的引纱喷嘴(诸如根据 DE 102004036953 AU DE 102005045817 Al、CZ14113 U1、CZ 2005-158的引纱喷嘴)部分地被解决,但是所述引纱喷嘴具有很短的摩擦表面。
[0006]DE 3609114 C2公开了纱线的传送通道,其初始部分由棱柱主体形成,引纱喷嘴被安装在棱柱主体中并且具有突起的两个弧形纱线转向器被布置在其后面。所述纱线转向器被彼此相对地放置,穿过它们的纱线形成S形路径,其中,两个转向器的缠绕表面都有利于保持纱线捻度。主体相对大并且其制造是费力的。
[0007]上述方案的大尺寸仅可应用于其中引纱喷嘴与纺纱转子分离地相对地布置从而使得捻度保持构件的尺寸不受纺纱转子限制的情形。
[0008]根据CZ 24237 Ul的纱线捻度保持构件具有可替换地可移位地安装在管状主体的横向孔口中的一个或两个制动区段,所述管状主体可替换地可移位地安装在纺纱单元的传送主体中。此方案也适用于完全无轴的纺纱转子。具有两个区段的布置不具有加固纱线的最佳效率,纱线在捻度保持构件的出口处震荡。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消除保持构件后面的纱线震荡并通过更好地使用纺纱单元中可用于保持构件的空间来提高保持构件的效率,同时保持制动区段的快速替换性能的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技术方案的目标由纺出纱线的捻度保持构件实现,捻度保持构件被安装在纺纱单元的主体中,方案的原理在于:捻度保持构件由圆柱形主体构成,所述圆柱形主体的入口部分与纱线的引纱喷嘴联接,在引纱喷嘴的后面在主体中按顺序地安装有由制动销构成的第一制动元件、第二中间制动区段以及第三制动元件,所述第二中间制动区段沿纵向方向具有形成凸弧形摩擦表面的槽,所述第三制动元件在保持构件的主体的出口后面并且由端部制动区段构成,所述第三制动元件连接到保持构件的主体,端部制动区段的至少一部分由漏斗形制动表面形成。由此获得具有经受相当大磨损的可更换部分的紧凑保持构件,其中,在纱线路径中三个制动表面的组合提高了保持构件的效率并因此提高所得纱线的质量。
[0010]中间制动区段的槽的底部在剖面上是凸形弯曲的或在剖面上是V形。从通过保持构件侧向导引纱线以及在摩擦表面和纱线表面之间实现合适的压力的角度看,此形状是有利的。
[0011 ] 可替换的中间制动区段和可替换的制动销被安装在保持构件的主体中,它们的位置由纺纱单元的主体中的孔口的内表面确定。这有助于移除磨损的机器零件并安装新的零件,其中,可以根据需要重复地确保它们的相互位置。
[0012]第一偏斜孔口位于保持构件的主体中的中间制动区段的前部,第一偏斜孔口被制动销的圆周重叠,并且在保持构件的主体中的中间制动区段后面存在第二偏斜孔口,其中,两个偏斜孔口的纵向轴线、中间制动区段的摩擦表面的纵向轴线以及端部制动区段的漏斗形制动表面的纵向轴线与捻度保持构件的圆柱形主体的纵向轴线大致处于共同的平面中。在进一步有利于纱线平稳运动的一个平面中沿虚线路径导引在引纱喷嘴与端部制动区段的出口之间的纱线。
[0013]捻度保持构件的主体的纵向轴线与至位于其下的端部制动区段的入口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在0.1-4.0mm的范围内,优选在0.5-0.9mm的范围内,而捻度保持构件的主体的纵向轴线与至位于其下的制动销的圆周之间的距离在0.1-4.0mm的范围内,有利地在1.0-1.4mm的范围内。以此方式,实现移动的纱线最佳地缠绕摩擦表面,由此,移动的纱线接近制动表面而不接触锐利的边缘。
[0014]为了提高制动效果,中间制动区段的摩擦表面和/或端部制动区段的摩擦表面设直有制动关起。
[0015]为了实现最小化由移动的纱线导致的可能的局部磨损,至少制动销和/或中间制动区段和/或端部制动区段的摩擦表面由耐磨材料制成。
[0016]中间制动区段设置有定位突起,其中保持构件的主体设置有相应的定位凹部。此措施防止中间制动区段在安置期间被不正确地(颠倒地)插入保持构件的主体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在附图中示意性地描绘了技术方案的实施例的例子,其中:
[0018]图1示出组装的保持构件的纵向中心剖面,
[0019]图2示出沿图1的方向Pl观看的视图,
[0020]图3描绘了通过对应于图1的平面的保持构件的主体的纵向剖面,
[0021]图4提供沿图3的方向P2观看的保持构件的主体的视图,
[0022]图5a和6是保持构件的中间制动区段的两个实施例的斜视图,
[0023]图5b是从图5a的方向P3观看的中间制动区段的正视图,
[0024]图5c是沿图5b的方向P4观看的视图,以及
[0025]图7描绘了从图1的方向P3转动180°的端部制动区段的斜视图。
[0026]附图标记列表
[0027]I 纱线
[0028]2纱线的引纱喷嘴
[0029]3捻度保持构件
[0030]31 (捻度保持构件的)主体
[0031]311 (捻度保持构件的主体的)凸缘
[0032]312椭圆形孔口(在捻度保持构件的主体中-横向)
[0033]313 (捻度保持构件的主体的)第一偏斜孔口
[0034]314 (捻度保持构件的主体的)第二偏斜孔口
[0035]315孔口(用于捻度保持构件的主体中的制动销)
[0036]316 (捻度保持构件的主体的)卡口接头的第一部分
[0037]317制动销(在捻度保持构件的主体中)
[0038]32定位凹部
[0039]4纺纱单元的主体
[0040]41 (捻度保持构件的主体之前的)圆柱形孔口
[0041]5中间制动区段
[0042]52定位突起
[0043]52槽(在中间制动区段中)
[0044]521槽的底部(在中间制动区段中)
[0045]522制动突起(在中间制动区段的槽中)
[0046]523横向腔(在制动区段的主体中)
[0047]6中间制动区段(替代实施例)
[0048]61槽(在替代的中间制动区段中)
[0049]611槽的底部(在替代的中间制动区段中)
[0050]7捻度保持构件的贯穿盖
[0051]71卡口接头的第二部分(在保持构件盖中)
[0052]8端部制动区段
[0053]81槽(在端部制动区段中)
[0054]811制动突起(在端部制动区段的槽中)
[0055]82 (端部制动区段的)下部平坦表面
[0056]83 (端部制动区段区域的)斜面
[0057]LI (捻度保持构件的主体的)椭圆形孔口或中间制动区段的长度
[0058]L2 (捻度保持构件的主体的)椭圆形孔口或中间制动区段的宽度
[0059]L3 (捻度保持构件的主体的)圆柱形部分或中间制动区段的直径
[0060]L4 (端部制动区段的入口的上边缘在捻度保持构件的主体的纵向轴线下方的)距离
[0061]L5 (制动销的圆周在捻度保持构件的主体的纵向轴线下方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62]从未被示出的纺纱转子退出并通过纱线的未示出的引纱机构被引出的纱线I在位于捻度保持构件3的入口处的已知引纱喷嘴2的摩擦表面上被导引。捻度保持构件3包括在入口表面处装配有凸缘311的保持构件的圆柱形主体31,凸缘311构成引纱喷嘴2的安置表面。在保持构件的主体31的中心部分,存在其长边沿捻度保持构件3的主体的纵向轴线方向定向的横向椭圆形孔口 312。在实施例的例子中,椭圆形孔口 312的区域的中心部分由矩形形成,其较长的平面状侧在两侧由半圆形区域连续地接合。在椭圆形孔口 312的一侧上,其沿纵向方向接合到定位凹部32。捻度保持构件3的主体31的凸缘311中的延伸空间通过其第一孔口 313与椭圆形孔口 312连接。椭圆形孔口 312的表面通过第二椭圆形孔口 314与捻度保持构件3的主体31的端面互相连接。在剖面的所示平面中,与第一偏斜孔口 313中的相比,第二偏斜孔口 314相对于保持构件的主体31的纵向轴线也都具有类似的倾斜度。偏斜孔口 313、314的纵向轴线大致位于横向椭圆形孔口 312的轴向纵向平面中。在第一偏斜孔口 313的区域中,在主体3中形成垂直于所示剖面平面的贯穿孔口 315,贯穿孔口 315的圆周的一部分与第一偏斜孔口 313的腔重叠。捻度保持构件3的主体31的与凸缘311相反的端部装配有未示出的卡口接头的第一部分316。借助于贯穿圆柱形孔口41,捻度保持构件3的主体31被可替换地安装在纺纱单元的主体4中,由此所述主体装配有两个制动元件,在主体31被插入纺纱单元4的圆柱形孔口 41中之前,所述制动元件位于捻度保持构件3的主体31中。制动销317插入贯穿孔口 315中,并且中间制动区段5 (图5a、5b)插入椭圆形孔口 312中,由此,中间制动区段5的俯视图对应于椭圆形孔口 312的俯视图并因此具有长度LI和宽度L2。中间制动区段5设置有定位突起51,定位突起51在位置和形状方面与保持构件的主体31中的定位凹部32相对应。通过将捻度保持构件3的组装的主体31安装在纺纱单元4的主体41的孔口中,制动销317和中间制动区段5被固定在其位置中。出于技术原因,贯穿腔523沿横向方向形成在制动区段的主体中。
[0063]在制动区段5中,沿平行于其长度的方向形成深槽52,深槽52的底部521是沿横向方向凹入地弯曲并且设置有横向制动突起522。在纵向方向上,底部521是凸出的,其中,其圆弧相对于制动区段的长度来说不对称并且其顶点较靠近制动区段的如下表面,该表面远离捻度保持构件3的主体31的入口凸缘311。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槽52的底部521是平滑的,而不具有制动突起522。在替代实施例中,与制动区段5不同,中间制动区段6具有槽61,所述槽的底部611沿横向方向是V形的(图6)。显然,制动区段中的槽还可以具有任何其它合适的形状或任何其它底部表面。
[0064]在将捻度保持构件3的主体31插入纺纱单元的主体中的圆柱形孔口 41中之后,制动销317和制动区段5、6被固定在主体31中。中间制动区段5、6的定位突起51和在保持构件的主体31中的相应定位凹部32防止中间制动区段5、6在相对于保持构件的主体31来说的错误位置处被插入。主体31的远离入口凸缘311的端部借助于卡口接头的第一部分316从纺纱单元的主体4突出。捻度保持构件3的盖7滑动到主体31的端部上并借助于卡口接头的未示出的第二部分71被固定在所定向的位置。在盖7的中心孔口中存在由漏斗形端部制动区段8形成的第三制动元件,该第三制动元件例如通过胶来固定。在纵向剖面中,该第三制动元件由位于捻度保持构件3的盖7的上部中的大半个漏斗构成。盖7的下部重叠在捻度保持构件3的主体31的纵向轴线下方。在图7中,制动区段8转动180°。它的弯曲的摩擦表面是平滑的,或者在制动区段8的表面中存在槽81,槽81具有圆形剖面且设置有偏斜摩擦突起811 (与中间制动区段5的突起类似)。槽81的纵向轴线与偏斜孔口 313、314的纵向轴线出于公共的平面内。当被组装时,此槽81向上指向未示出的引纱管。端部制动区段8的外表面的大致半圆形环具有处于至下部平坦表面82的过渡区域中的斜面83。
[0065]在实施例的例子中,捻度保持构件3的第二偏斜孔口 314的出口的上边缘位于捻度保持构件3的主体31的纵向轴线上,而至端部制动区段8的半个孔口的入口的上边缘位于在捻度保持构件3的主体31的纵向轴线下方达距离L4处。在实施例的例子中,距离L4是0.7mm。在第一偏斜孔口 313中,制动销316的圆周在捻度保持构件3的主体31的纵向轴线下方重叠达距离L5,距离L5在实施例的例子中是1.2mm。制动元件(即,制动销317和/或中间制动区段5、6和/或端部制动区段8)由诸如工业陶瓷的耐磨材料制成,或至少它们的摩擦表面设置有耐磨材料。
[0066]引纱喷嘴2中的孔口的端部、制动销316的圆周的下部、制动区段5、6的弯曲槽52,61的表面、以及至端部制动区段8的半个孔口的入口的上边缘的相互位置确保借助于捻度保持构件3平稳地引导纱线,由此保证其最佳功能。距离L4、L5可在0.1-4.0mm的范围内被选择。在实施例的例子中,最佳距离是L4=0.7mm和L5=l.2mm。
【权利要求】
1.一种纺出纱线(I)的捻度保持构件(3),所述捻度保持构件被安装在纺纱单元(4)的主体(41)中并且被布置在纱线的引纱喷嘴(2)后面,所述捻度保持构件包括至少两个制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捻度保持构件包括所述捻度保持构件(3)的圆柱形主体(31),所述圆柱形主体(31)的入口部分与纱线的所述引纱喷嘴(2)联接,在主体(31)中在所述引纱喷嘴(2)后面按顺序地安装有由制动销(317)形成的第一制动元件和由中间制动区段(5、6)形成的第二制动元件,所述中间制动区段(5、6)具有沿纵向方向的形成为凸弧形摩擦表面的槽(52、61),其中,在所述保持构件的主体(31)的出口后面是由端部制动区段(8)构成的第三制动元件,所述第三制动元件连接到所述保持构件的主体(31),所述端部制动区段(8)的至少一部分由漏斗形制动表面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捻度保持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制动区段(5)的槽(52)的底部(522)在剖面上是凸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捻度保持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制动区段(65)的槽(61)的底部(611)在剖面上是V形。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捻度保持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制动区段(5、6)和所述制动销(317)被可替换地安装在所述保持构件(3)的主体(31)中,其中,所述中间制动区段和所述制动销的位置由所述纺纱单元的主体(41)中的孔口的内表面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捻度保持构件(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构件的主体(31)中的所述中间制动区段的前部存在第一偏斜孔口(313),所述第一偏斜孔口由所述制动销(317)的圆周重叠,并且在所述保持构件的主体(31)中的所述中间制动区段后面存在第二偏斜孔口(314),其中,两个偏斜孔口(313、314)的纵向轴线、所述中间制动区段(5、6)的摩擦表面的纵向轴线以及所述端部制动区段(8)的漏斗形制动表面的纵向轴线与所述捻度保持构件(3)的圆柱形主体(31)的纵向轴线大致处于共同的平面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捻度保持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捻度保持构件(3)的主体(31)的纵向轴线与至位于其下的所述端部制动区段(8)的入口的边缘之间的距离(L4)在0.1-4.0 mm的范围内,并且所述捻度保持构件(3)的主体(31)的纵向轴线与至位于其下的所述制动销(317)的圆周之间的距离(L5)在0.1-4.0 mm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捻度保持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捻度保持构件(3)的主体(31)的纵向轴线与至位于其下的所述端部制动区段(8)的入口的边缘之间的距离(L3)在0.5-0.9 mm的范围内,并且所述捻度保持构件(3)的主体(31)的纵向轴线与至位于其下的在所述捻度保持构件的纵向轴线下方的所述制动销(317)的圆周之间的距离(L4)在1.0-1.4 mm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捻度保持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制动区段(5、6)的摩擦表面和/或所述端部制动区段(8)的摩擦表面设置有制动突起(522、8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捻度保持构件(3),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制动销(317)和/或所述中间制动区段(5、6)和/或所述端部制动区段(8)的摩擦表面由耐磨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捻度保持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制动区段(5、6)设置有定位突起(51),所述保持构件(3 )的主体(31)设置有相应的定位凹部(32 )。
【文档编号】D01H13/00GK204162848SQ201420225177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6日
【发明者】J.斯托雷克, P.塞姆拉德 申请人:里特捷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