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碳纤维正交三向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72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碳纤维正交三向织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碳纤维正交三向织物,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应用于汽车内饰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织物,包括多层由X向纱和Y向涤纶纤维纱交织而成的XY向层纱,以及将各层所述XY向层纱固定的Z向涤纶纤维纱,所述X向纱由四分之一数量的X向碳纤维纱和四分之三数量的X向涤纶纤维纱组成,所述X向碳纤维纱和所述X向涤纶纤维纱均分分布;每一根所述Y向涤纶纤维纱在Y向上与各根所述X向纱上下交替缠绕,相邻的两根所述Y向涤纶纤维纱在Y向上与各根所述X向纱的缠绕方向相反。进一步通过浸轧、烘干、烘焙等工艺整理,可以使织物具备很好的防水防污防油、易清洁、防霉、防静电、去味等功能,可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内饰织物。
【专利说明】一种多功能碳纤维正交三向织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碳纤维正交三向织物,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应用 于汽车内饰件。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在经过几年高速的蓬勃发展后,消费者开始更加关注汽车内 饰件的功能。传统内饰织物经过织造、整理、复合后作为座椅护套、门板、顶棚使用,只具备 简单的包覆作用。
[0003] -般来说,防污和易去污加工是两个效果相反的加工。一方面,纺织品经过三防整 理后一般情况下污物很难沾染,但污物一旦沾染上以后由于三防纺织品本身难以润湿,从 而使沾染上的污物难以去除;另一方面,纺织品如果做了易去污整理,一般亲水性较高,就 很难再做具有较好效果的防污整理。但新一代的防污易去污整理剂在分子结构上做了很大 的改进,在其分子链上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拒水基团(Rf),当经过防污易去污整理的纺织 品暴露在空气中时拒水基团定向排列在纤维外部,而亲水基团蜷曲在纤维内部,从而表现 出"拒污"性能,而当其置于水中时,亲水基团和拒水基团所在的空间位置发生翻转,织物表 现出亲水性能,从而体现出易去污性能。这样,防污和易去污整理(SG-SR)就能够统一起 来,可以做到基本不影响各自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碳纤维正交三向织物。
[0005] -种多功能碳纤维正交三向织物,包括多层由X向纱和Y向涤纶纤维纱交织而成 的XY向层纱,以及将各层所述XY向层纱固定的Z向涤纶纤维纱。
[0006] 所述X向纱由四分之一数量的X向碳纤维纱和四分之三数量的X向涤纶纤维纱组 成,所述X向碳纤维纱和所述X向涤纶纤维纱均分分布;
[0007] 每一根所述Y向涤纶纤维纱在Y向上与各根所述X向纱上下交替缠绕,相邻的两 根所述Y向涤纶纤维纱在Y向上与各根所述X向纱的缠绕方向相反。
[0008] 优选的,所述X向碳纤维纱的直径为600?700 μ m,所述X向碳纤维纱的密度为 3?4根/cm ;所述X向涤纶纤维纱的直径为400?500 μ m,所述X向涤纶纤维纱的密度为 10 ?12 根 /cm〇
[0009] 优选的,所述Y向涤纶纤维纱的直径为200?300 μ m,所述Y向涤纶纤维纱的密度 为30?32根/cm。
[0010] 优选的,所述XY向层纱为2?3层。
[0011] 正交结构是指利用与织物面内呈正交或准正交的Z向纱将多层X、Y向纱连为一个 稳定的整体。在正交三向结构织物中X、Y、Z三个方向的纱线之间没有缠结和卷曲,X、Y向 纱在平面内呈90度分布。平直的X、Y向纱确保了材料优越的面向性能。且Z向纱线在增 加材料稳定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材料的层间性能、抗冲击性能和耐疲劳性能。
[0012]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织物,碳纤维纱占 X向纱总数的1/4,以两根为周期沿Y向每 相隔一根X向纱呈阶梯状分布。其余纱线都为涤纶纤维,织物结构如图1所示。
[0013] 本实用新型的织物主要采用了高氟化碳六助剂配合碳纤维的构思,从而实现各种 功能。该碳纤维正交三向织物可通过利用机织加工方法将多个系统的碳纤维混杂涤纶纤维 连成空间网状正交结构形成稳定的织物,再经过增加防护体系及清洗体系相关整理,使其 具备防水防污防油、易清洁、防霉、防静电、去味等多种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碳纤维正交三向织物的XY向层纱的结构示意 图。
[0015] 附图1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列表如下:
[0016] 1、X向涤纶纤维纱,2、X向碳纤维纱,3、Y向涤纶纤维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 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8]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一种多功能碳纤维正交三向织物,包括3层由X向纱和 Y向涤纶纤维纱3交织而成的XY向层纱,以及将各层所述XY向层纱固定的Z向涤纶纤维 纱。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为2层。
[0019] 如图1所示,所述X向纱由四分之一数量的X向碳纤维纱2和四分之三数量的X 向涤纶纤维纱1组成,所述X向碳纤维纱和所述X向涤纶纤维纱均分分布。
[0020] 每一根所述Y向涤纶纤维纱3在Y向上与各根所述X向纱上下交替缠绕,相邻的 两根所述Y向涤纶纤维纱在Y向上与各根所述X向纱的缠绕方向相反。
[0021] 所述X向碳纤维纱的直径选用650 μ--。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选用600 μ--或 700 μπι。所述X向碳纤维纱的密度为3. 5根/cm。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选用3根/cm或 4 根 /cm〇
[0022] 所述X向涤纶纤维纱的直径选用450 μ m。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选用400 μ m或 500 μ m。所述X向涤纶纤维纱的密度为10. 5根/cm。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选用10根/ cm 或 12 根 /cm〇
[0023] 所述Y向涤纶纤维纱的直径选用250 μπι。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选用100 μπι或 300 μ m。所述Y向绦纟仑纤维纱的密度选用31根/cm。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选用30根/ cm 或 32 根 /cm。
[0024] 将上述多功能碳纤维正交三向织物进行工艺整理,对其进行浸轧,其中,浸渍过程 先以防污易去污整理剂进行浸渍,使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的SR-108。再以拒水拒油整理 剂进行浸渍,使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的PM492。
[0025] 再将经过浸轧的织物在165°C条件下烘干2min。
[0026] 最后,将经过烘干的织物在165°C条件下烘焙2min。
[0027] 得到经过工艺整理的多功能碳纤维正交三向织物。
[0028]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SR-108的质量百分浓度可为1%或1. 5%。PM492的质量百分 浓度可为3%或5%。烘干温度为160°C或170°C,烘干Imin或1.5min。烘焙温度为170°C 或 180°C,烘焙 2min 或 2. 5min。
[0029] 1.去污测试
[0030]

【权利要求】
1. 一种多功能碳纤维正交S向织物,包括多层由X向纱和Y向漆绝纤维纱交织而成的 XY向层纱,化及将各层所述XY向层纱固定的Z向漆绝纤维纱,其特征在于: 所述X向纱由四分之一数量的X向碳纤维纱和四分之=数量的X向漆绝纤维纱组成, 所述X向碳纤维纱和所述X向漆绝纤维纱均分分布; 每一根所述Y向漆绝纤维纱在Y向上与各根所述X向纱上下交替缠绕,相邻的两根所 述Y向漆绝纤维纱在Y向上与各根所述X向纱的缠绕方向相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碳纤维正交=向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碳纤维 纱的直径为600?700 y m,所述X向碳纤维纱的密度为3?4根/cm ;所述X向漆绝纤维纱 的直径为400?500 y m,所述X向漆绝纤维纱的密度为10?12根/c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碳纤维正交=向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Y向漆绝纤 维纱的直径为200?300 y m,所述Y向漆绝纤维纱的密度为30?32根/cm。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多功能碳纤维正交S向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XY 向层纱为2?3层。
【文档编号】D03D15/00GK204224807SQ201420674073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2日
【发明者】杨玉波, 谭华龙 申请人:森织汽车内饰(武汉)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