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17453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服装面料的舒适性、功能性、时尚性、安全性和环保性要求日益增长。因此,具有柔软手感、吸湿透气、护肤保健和结构稳定的功能性面料的开发及应用是当前面料行业的一个研究热点。如何使得面料兼具多种功能性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兼具柔软、护肤及抗菌的功能性抗菌面料,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舒适和功能性服装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抗菌面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蛋白粘胶纤维 25%-35%,

甲壳素纤维 35%-45%,

长绒棉 25%-35%。

本发明的抗菌面料中的蛋白粘胶纤维含适量的蛋白质与十几种氨基酸,对人体的皮肤具有亲和与保健作用,甲壳素纤维具有抗菌、抑菌、保健等功能,通过蛋白粘胶纤维、甲壳素纤维和长绒棉混纺得到的抗菌面料具有手感柔软和良好的吸湿性能,兼具柔软、护肤及抗菌功能。

优选地,抗菌面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30%蛋白粘胶纤维,40%甲壳素纤维,30%长绒棉。

优选地,所述蛋白粘胶纤维为柔丝纤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按混纺比为(25-35):(35-45):(25-35),纱线捻度为680-720捻/米,捻系数为110-130制备蛋白粘胶纤维/甲壳素纤维/长绒棉混纺纱线;

2)将1)得到的蛋白粘胶纤维/甲壳素纤维/长绒棉混纺纱线进行编织,得到毛坯面料;

3)对2)得到的毛坯面料依次进行前处理、染色处理、皂洗处理和定型处理,即得到抗菌面料。

该方法制备的抗菌面料具有手感柔软而不失挺爽的风格,而且吸湿性能良好,兼具柔软、护肤及抗菌功能。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蛋白粘胶纤维/甲壳素纤维/长绒棉混纺纱线的线密度为21S-32S,在该条件下制得的混纺纱线强力大,由该混纺纱线编织的织物手感硬挺。更优选地,蛋白粘胶纤维/甲壳素纤维/长绒棉混纺纱线的线密度为21S

优选地,所述步骤2)具体为:

将1)得到的蛋白粘胶纤维/甲壳素纤维/长绒棉混纺纱线在22-24机号的单面多针道大圆机上进行编织,得到单面集圈网眼毛坯面料,在该条件下制得的抗菌面料具有良好的身骨。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的前处理的工艺具体如下:

先将前处理溶液加热至35℃-45℃,再控制浴比为1:(15-20)放入毛坯面料,并以2℃/min的升温速率将前处理溶液升温至78℃-82℃后保温1h-1.5h,接着自然降温至室温,其中,所述前处理溶液中的组分如下:

上述精炼剂优选地可为高效精炼剂MRN,渗透剂优选地可为渗透剂JFC-1,氧漂稳定剂优选地可为水玻璃。

该条件下的前处理工艺去除了毛坯面料上的棉籽壳、纤维素共生物和 织造时沾上的油污杂质,前处理后的织物强力损失小,具有白度好、手感柔软等特征。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的染色处理的工艺具体如下:

先将纯水加热至18℃-25℃,依次在纯水中加入1%owf活性染料和13-15g/L元明粉,10min后再加入13-15g/L元明粉,20min后再加入13-15g/L元明粉,30min后加入6-7g/L纯碱得到染液,再控制浴比为1:(15-20)放入毛坯面料,并以1℃/min的升温速率将染液升温至60℃-65℃后加入12-14g/L的纯碱,保温1h-1.5h,接着自然降温至室温。

该条件下的染色处理工艺具有上染率高、染色牢度好等优点。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的皂洗处理的工艺具体如下:

在常温条件下控制浴比为1:(15-20)将毛坯面料放入皂洗溶液,并以8-10℃/min的升温速率将皂洗溶液升温至90℃-95℃后保温14-16min,接着自然降温至室温后水洗,其中,所述皂洗溶液中的组分如下:

皂粉 1.8-2.2g/L

纯碱 1.8-2.2g/L。

该条件下的皂洗处理的工艺使得抗菌面料具有良好的色泽和光泽感的特征。

优选地,毛坯面料经过步骤3)的皂洗处理后还经过抗菌整理处理,所述抗菌整理处理的工艺具体如下:

控制浴比为1:(10-15)对毛坯面料进行抗菌整理剂浸渍整理,其中,所述抗菌整理剂的浓度为4-6%owf,浸渍整理的温度为58℃-62℃,浸渍整理的时间为43-48min。

上述抗菌整理剂优选地可为抗菌整理剂JC-1或FWY。

经过抗菌整理处理的抗菌面料,在洗涤50次后仍具有优异的抗菌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蛋白粘胶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由苏州恒光化纤有限公司生产。

本发明所用的测试仪器如下:

纱线性能测试仪器:YG061型电子单纱强力仪、YG135G条干均匀度测试仪、YG172型纱线毛羽测试仪;

织物性能测试所用仪器:HD026N+型电子织物强力仪、YG541B型织物折皱弹性测定仪、马丁代尔起毛起球耐磨仪、LLY-01型电子硬挺度仪、XDP-1型织物悬垂性测试仪、YG606G热阻湿阻测试仪。

实施例1

1)按混纺比为30:40:30,纱线捻度为680捻/米,捻系数为110,线密度为21S制备蛋白粘胶纤维/甲壳素纤维/长绒棉混纺纱线;

2)将1)得到的蛋白粘胶纤维/甲壳素纤维/长绒棉混纺纱线在22机号的单面多针道大圆机上进行编织,得到单面集圈网眼毛坯面料,编织时四针、四路一循环,其中,1、2路奇数针集圈、偶数针成圈,3、4路奇数针成圈、偶数针集圈,并以此循环编织。

3)前处理工艺:

先将前处理溶液加热至40℃,再控制浴比为1:20放入毛坯面料,并以2℃/min的升温速率将前处理溶液升温至80℃后保温1h,接着自然降温至室温,其中,所述前处理溶液中的组分如下:

精练酶 7g/L,

高效精炼剂MRN 6g/L,

渗透剂JFC-1 13g/L,

过氧化氢 5g/L,

碳酸钠 5g/L,

水玻璃 1g/L。

染色处理工艺:

先将纯水加热至20℃,依次在纯水中加入1%owf活性染料和15g/L元明粉,10min后再加入15g/L元明粉,20min后再加入13g/L元明粉,30min后加入7g/L纯碱得到染液,再控制浴比为1:20放入毛坯面料,并以1℃/min的升温速率将染液升温至65℃后加入14g/L的纯碱,保温1h,接着自然降温至室温。

皂洗处理工艺:

在常温条件下控制浴比为1:20将毛坯面料放入皂洗溶液,并以9℃/min的升温速率将皂洗溶液升温至95℃后保温15min,接着自然降温至室温后水洗,其中,所述皂洗溶液中的组分如下:

皂粉 2g/L

纯碱 2g/L。

抗菌整理处理工艺:

控制浴比为1:10对毛坯面料进行抗菌整理剂FWY浸渍整理,其中,所述抗菌整理剂FWY的浓度为5%owf,浸渍整理的温度为60℃,浸渍整理的时间为45min。

经检测,实施例1制得的抗菌面料的氨基酸总量为0.0737g/100g,蛋白质为1.0g/100g,表面织物含有氨基酸和蛋白质,兼具亲肤护肤功能。

如表1所示,实施例1得到的制备蛋白粘胶纤维/甲壳素纤维/长绒棉混纺纱线参照国家GB/T 3916-1997纱线拉伸断裂性能、FZ/T 01069-2007纱线条干、FZ/T 01086-2000纱线毛羽等标准,分别对纱线的强伸性能、条干不匀率、毛羽等性能进行了检测,由检测结果可见该纱线断裂强力较高,纱线短毛羽较多,同时3mm以上毛羽很少。

如表2所示,实施1得到的抗菌面料参加FZ/T 70010-2006针织物平方米重量的测定、GB/T 3820-1997纺织品厚度的测定、FZ7002-1991针织物线圈密度测量标准测量织物平方米克重、厚度及线圈密度,表明面料较为厚实,线圈密度较大。

如表3所示,实施例1得到的抗菌面料参照国家GB/T 19976-2005纺 织品顶破强力的测定、GB/T 4802-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GB/T 3819-1997纺织品折痕回复性的测定、GB/T 18318-2001纺织品织物弯曲长度的测定、GB/T 23329-2009纺织品织物悬垂性的测定、GB/T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GB/T 11048-2008纺织品生理舒适性稳态条件下热阻和湿阻的测定等标准,测试该抗菌面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服用性能,由该表可见,织物的顶破强力较高,抗起毛起球性能好,织物透气性好,具有较好的热湿舒适性能。

如表4所示,为实施例1得到的抗菌面料经50次洗涤后的细菌检测结果,由该表可见,抗菌面料经50次洗涤后仍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

表1蛋白粘胶纤维/甲壳素纤维/长绒棉混纺纱线性能

表2抗菌面料基本参数

表3抗菌面料物理机械性能和服用性能

表4整理后织物的抗菌性能

实施例2

1)按混纺比为35:35:30,纱线捻度为720捻/米,捻系数为130,线密度为32S制备蛋白粘胶纤维/甲壳素纤维/长绒棉混纺纱线;

2)将1)得到的蛋白粘胶纤维/甲壳素纤维/长绒棉混纺纱线在24机号的单面多针道大圆机上进行编织,得到单面集圈网眼毛坯面料,编织时四针、四路一循环,其中,1、2路奇数针集圈、偶数针成圈,3、4路奇数针成圈、偶数针集圈,并以此循环编织。

3)前处理工艺:

先将前处理溶液加热至40℃,再控制浴比为1:15放入毛坯面料,并以2℃/min的升温速率将前处理溶液升温至80℃后保温1h,接着自然降温至室温,其中,所述前处理溶液中的组分如下:

精练酶 6.8g/L,

高效精炼剂MRN 5.8g/L,

渗透剂JFC-1 13g/L,

过氧化氢 5g/L,

碳酸钠 5g/L,

水玻璃 1g/L。

染色处理工艺:

先将纯水加热至20℃,依次在纯水中加入1%owf活性染料和13g/L元明粉,10min后再加入13g/L元明粉,20min后再加入14g/L元明粉,30min后加入6g/L纯碱得到染液,再控制浴比为1:15放入毛坯面料,并以1℃/min的升温速率将染液升温至60℃后加入12g/L的纯碱,保温1h,接着自然降 温至室温。

皂洗处理工艺:

在常温条件下控制浴比为1:15将毛坯面料放入皂洗溶液,并以9℃/min的升温速率将皂洗溶液升温至90℃后保温15min,接着自然降温至室温后水洗,其中,所述皂洗溶液中的组分如下:

皂粉 1.8g/L

纯碱 1.8g/L。

抗菌整理处理工艺:

控制浴比为1:10对毛坯面料进行抗菌整理剂JC-1浸渍整理,其中,所述抗菌整理剂JC-1的浓度为5%owf,浸渍整理的温度为60℃,浸渍整理的时间为45min。

经检测,实施例2制得的抗菌面料的氨基酸总量为0.0648g/100g,蛋白质为0.9g/100g,表面织物含有氨基酸和蛋白质,兼具亲肤护肤功能。

如表5所示,实施例2得到的制备蛋白粘胶纤维/甲壳素纤维/长绒棉混纺纱线参照国家GB/T 3916-1997纱线拉伸断裂性能、FZ/T 01069-2007纱线条干、FZ/T 01086-2000纱线毛羽等标准,分别对纱线的强伸性能、条干不匀率、毛羽等性能进行了检测,由检测结果可见该纱线断裂强力较高,纱线短毛羽较多,同时3mm以上毛羽很少。

如表6所示,实施2得到的抗菌面料参加FZ/T 70010-2006针织物平方米重量的测定、GB/T 3820-1997纺织品厚度的测定、FZ7002-1991针织物线圈密度测量标准测量织物平方米克重、厚度及线圈密度,表明面料较为厚实,线圈密度较大。

如表7所示,实施例2得到的抗菌面料参照国家GB/T 19976-2005纺织品顶破强力的测定、GB/T 4802-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GB/T 3819-1997纺织品折痕回复性的测定、GB/T 18318-2001纺织品织物弯曲长度的测定、GB/T 23329-2009纺织品织物悬垂性的测定、GB/T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GB/T 11048-2008纺织品生理舒适性稳态条件下热阻和湿阻的测定等标准,测试该抗菌面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服用性能,由该表可见,织物的顶破强力较高,抗起毛起球性能好,织物 透气性好,具有较好的热湿舒适性能。

如表8所示,为实施例2得到的抗菌面料经50次洗涤后的细菌检测结果,由该表可见,抗菌面料经50次洗涤后仍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

表5蛋白粘胶纤维/甲壳素纤维/长绒棉混纺纱线性能

表6抗菌面料基本参数

表7抗菌面料物理机械性能和服用性能

表8整理后织物的抗菌性能

虽然本发明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发明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发明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