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8398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洗衣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洗涤衣物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洗衣机具有洗涤剂盒和流路构造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使用者将洗涤剂收纳于洗涤剂盒,并且从供水口供给水。所供给的水之后经由流路构造部流下到洗涤剂盒。洗涤剂盒内的洗涤剂溶解于流下来的水中,并且供给到洗涤槽。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洗衣机为了搅拌收纳于洗涤剂盒的洗涤剂而具有搅拌叶片和搅拌电动机。因此,存在用于生成洗涤剂液的空间和洗衣机的成本增加这样的问题。此外,存在因为利用较强的搅拌力来搅拌洗涤剂液,所以导致洗涤剂液从收纳洗涤剂盒的收纳部泄漏这样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6171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不易发生漏水的洗衣机。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洗衣机具有:洗涤剂盒,其用于收纳洗涤剂,并且利用水和洗涤剂生成洗涤剂液;洗涤槽,其用于执行清洗衣物的清洗动作;供水单元,其用于使洗涤剂液向洗涤槽流下。供水单元具有:安装部,洗涤剂盒朝向规定的安装方向安装于该安装部;流路构造部,其配置于安装部的上方且规定出用于向洗涤剂盒供给水的流路;流水部,其配置于安装部的下方,洗涤剂液从洗涤剂盒流入该流水部;排出部,其与流水部相连通且将洗涤剂液向洗涤槽排出。流路构造部具有:第1注水路径,其用于向洗涤剂盒注水;第2注水路径,其自第1注水路径分支出来,该第2注水路径绕过洗涤剂盒并向排出部注水。

采用该结构,流入到流路构造部的水的一部分从第1注水路径向第2注水路径分流。由此,即使在为了缩短向洗涤槽供水的时间而增大从供水单元流入洗涤槽的水的流量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从洗涤剂盒的四周向供水单元的外侧漏水。

此外,流入到第2注水路径的水被注入到经由第1注水路径和洗涤剂盒流入到排出部的洗涤剂液中。由此,能够在洗涤剂液流入洗涤槽之前,在排出部搅拌洗涤剂液并起泡。

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利用简单的结构生成并搅拌洗涤剂液,并且不易发生自洗涤剂盒的收纳部的漏水的洗衣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立体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上壳体和盖体的立体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示意性的结构图。

图4是该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供水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从图4所示的供水单元拆下了盖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图4所示的供水单元的外壳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5所示的供水单元的俯视图。

图8A是安装于图4所示的供水单元的洗涤剂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8B是安装于图4所示的供水单元的洗涤剂盒的立体图。

图9A是图5所示的供水单元的俯视图。

图9B是图9A的9B-9B线剖视图。

图9C是图9A的9C-9C线剖视图。

图10是图9C所示的供水单元的剖视立体图。

图11A是构成图4所示的供水单元的保持箱的俯视图。

图11B是构成图4所示的供水单元的保持箱的主视图。

图12A是从图5所示的供水单元拆下了洗涤剂盒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2B是从图5所示的供水单元拆下了洗涤剂盒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2C是图12A的12C-12C线剖视图。

图13是图4的13-13线剖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洗衣机。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内容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这样的表示方向的用语仅是为了使说明明了化。因此,这些用语不应被限定性地解释。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洗衣功能所附带的各种各样的功能对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原理没有任何限定。

(实施方式)

(洗衣机的构造)

首先,参照图1至图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构造。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立体图。图2是该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上壳体和盖体的立体图。图3是该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示意性的结构图。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虽然以不仅具有清洗衣物的洗衣功能还具有干燥功能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不具有干燥功能。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00至少具有盖体700、操作面板800以及呈大致长方体形状(包含长方体形状)的壳体600等。

壳体600包含下壳体610和上壳体620,其中收纳有用于执行洗衣机100的清洗和干燥动作的各种各样的构件。上壳体620配置于收纳洗涤槽500(图2、图3)的下壳体610的上方。洗涤槽500由上方开口的有底圆筒体构成,用于执行对所投入的衣物进行清洗的清洗动作。此外,洗涤槽500的清洗动作是已知的各种各样洗衣机的洗涤槽所执行的动作即可,并不限定为特定的清洗动作。

盖体700安装于具有投入口621的上壳体620,在上壳体620之上进行上下转动。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当使用者向上方转动盖体700时,下壳体610内的洗涤槽500经由投入口621暴露。由此,使用者能够将衣物等经由投入口621投入到洗涤槽500。

此外,洗衣机100具有洗涤槽盖622。洗涤槽盖622以能覆盖洗涤槽500的上方的方式配置为能够相对于上壳体620转动。此外,图1表示盖上了洗涤槽盖622的状态,并且将洗涤槽500封闭。在该状态下,能够实施洗衣机100的干燥动作。另一方面,在使用者将衣物经由投入口621投入洗涤槽500的情况下,以配置于洗涤槽盖622的后端侧的支点部(未图示)为支点,使洗涤槽盖622的前端侧向上方转动。由此,洗涤槽500与上壳体620的投入口621相连通,可投入衣物。

此外,操作面板800配置于上壳体620的投入口621的后方。而且,使用者能够通过对操作面板800进行操作,来设定洗涤槽500的各种各样的动作。

如上所述,构成了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

(供水构造)

接下来,参照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供水构造。

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00具有供水构造,该供水构造至少由供水口200、供水单元300以及洗涤剂盒400等构成。具体而言,使用者将水从供水口200供给到洗衣机100。供给来的水依次经过供水单元300和洗涤剂盒400并流入到洗涤槽500,实现供水。

洗涤剂盒400利用洗涤剂和供给来的水生成洗涤剂液。洗涤剂盒400具有以临近上壳体620的投入口621的方式设置的把手部440(参照图1、图2)。由此,使用者将盖体700向上方转动,并且能够借助把手部440来操作洗涤剂盒400。

而且,洗涤剂盒400例如包含:第1室410,其用于收纳粉末状洗涤剂;第2室420,其用于收纳液体洗涤剂;第3室430,其用于收纳柔顺剂、对衣物的纤维起作用的其他的后处理剂。

此外,第3室430不特别设置亦可,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不受第3室430的任何限制。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1盒部由第1室410例示,第1洗涤剂由粉末状洗涤剂例示。第2盒部由第2室420例示,第2洗涤剂由液体洗涤剂例示。此外,在后文进一步详细描述洗涤剂盒400的构造。

此外,供水单元300包含供水阀310和流路构造部320,并具有使洗涤剂盒400内的洗涤剂液向洗涤槽500流下的功能。具体而言,供水阀310在朝向洗涤剂盒400的第1室410和第2室420的第1路径FP以及朝向第3室430的第2路径SP之间切换水的路径。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即使在自供水口200供水的自来水管的水压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供水阀310也在每分钟5升至15升的范围内向第1路径FP或者第2路径SP供给水。此外,供水单元300的第2路径SP不特别设置亦可,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不受第2路径SP的任何限制。

流路构造部320规定用于向洗涤剂盒400的第1室410和第2室420供给水的流路。例如,当供水阀310打开第1路径FP时,水经由流路构造部320向第1室410和第2室420供给。由此,洗涤剂盒400的第1室410内的粉末状洗涤剂和第2室420内的液体洗涤剂与供给来的水混合。混合后的粉末状洗涤剂和液体洗涤剂与水一起向洗涤槽500供给。而且,洗涤槽500将衣物在供给来的粉末状洗涤剂和液体洗涤剂的水溶液中搅拌,并清洗衣物。

另一方面,当供水阀310打开第2路径SP时,水向第3室430供给。由此,第3室430内的后处理剂与所供给的水混合。混合后的后处理剂与水一起向洗涤槽500供给。而且,洗涤槽500将衣物在供给来的后处理剂的水溶液中漂洗,赋予衣物所希望的特性(例如、柔顺性)。

如上所述,构成了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供水构造。

(供水单元的构造)

接下来,参照图4至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供水单元的构造。

图4是该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00的供水单元300的立体图。图5是从图4所示的供水单元300拆下了盖部34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图4所示的供水单元300的外壳250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图5所示的供水单元300的俯视图。图8A是安装于图4所示的供水单元300的洗涤剂盒400的分解立体图。图8B是安装于图4所示的供水单元300的洗涤剂盒400的立体图。图9A是图5所示的供水单元300的俯视图。图9B是图9A的9B-9B线剖视图。图9C是图9A的9C-9C线剖视图。图10是图9C所示的供水单元的剖视立体图。图11A是构成图4所示的供水单元300的保持箱350的俯视图。图11B是构成图4所示的供水单元的保持箱的主视图。图12A是自图5所示的供水单元300拆下了洗涤剂盒400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2B是自图5所示的供水单元300拆下了洗涤剂盒400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2C是图12A的12C-12C线剖视图。图13是图4的13-13线剖视立体图。此外,在图1和图2中未呈现出供水单元300的整体,供水单元300位于图2的操作面板800的下方且收纳于上壳体620。

如图4至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供水单元300具有例如呈大致长方体形状(包含长方体形状)的外壳250。外壳250构成供水单元300的主体部分。而且,供水单元300具有:供水阀310;安装于外壳250的后端部的第1导水筒311、第2导水筒312以及第3导水筒313;洗澡水泵314;流路构造部320;安装于外壳250的下方部分的排水路径550(参照图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部由排水路径550例示。

供水单元300的第1导水筒311例如设置于图3中说明的第1路径FP的上游端,用于将水导通到流路构造部320。第2导水筒312例如设置于图3中说明的第2路径SP的上游端,用于将水导通到以下说明的洗涤剂盒400的第3室430。

供水单元300的第3导水筒313用于将水导通到与第1导水筒311和第2导水筒312不同的路径。

此外,供水阀310至少安装于供水单元300的第1导水筒311和第2导水筒312。此时,在供水阀310打开第1导水筒311期间,第2导水筒312关闭。另一方面,在供水阀310打开第2导水筒312期间,第1导水筒311关闭。

而且,在利用洗涤槽500执行使用了洗涤剂的清洗动作的情况下,供水阀310打开第1导水筒311。另一方面,在利用洗涤槽500执行漂洗动作的情况下,供水阀310打开第2导水筒312。此外,在执行漂洗动作的情况下,供水阀310也可以交替打开第1导水筒311和第2导水筒312。

而且,供水单元300的洗澡水泵314借助洗澡水供水口(未图示)与第1路径FP相连通,并且能将洗澡水供给到洗涤剂盒400。

此外,供水单元300的排水路径550自后述的外壳250的保持箱350的第1流水部353和第2流水部352获得水或者洗涤剂液,并且向洗涤槽500排出。具体而言,如图4、图5以及图13所示,排水路径550具有波纹管部550A、排水口550B以及逆止阀550C。波纹管部550A配置于排水路径550的上游侧部分。排水口550B配置于排水路径550的下游侧部分,将水或者洗涤剂液向下方排出。此外,排水口550B配置于图1所示的洗涤槽盖622的后方,与洗涤槽500直接连通。

逆止阀550C构成以可开闭排水口550B的方式配置的阀。在利用洗涤槽500执行干燥动作的情况下,逆止阀550C受到洗涤槽500内的压力作用而关闭。另一方面,在从供水单元300向洗涤槽500供水的情况下,逆止阀550C受到水的压力作用而打开。

此外,对于水的流动路径,在逆止阀550C的周边(上游侧)构成为使排水路径550的截面积局部缩小。由此,在逆止阀550C的上游侧形成有搅拌空间550S,在该搅拌空间550S中对被逆止阀550C阻挡的洗涤剂液进行搅拌。在本实施方式中,阻挡部由逆止阀550C例示。

如上所述,构成了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供水单元。

(外壳的详细构造)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外壳250的详细构造。

如图6所示,外壳250具有将在后文详细说明的收纳箱330和盖部340。收纳箱330具有流路箱360和保持箱350,并且配置于外壳250的下方部分。盖部340配置于外壳250的流路箱360的上方。

(收纳箱的构造)

首先,参照图3说明外壳250的收纳箱330的构造。

此外,参照图3来说明的洗涤剂盒400收纳在收纳箱330内。使用者借助把手部440将洗涤剂盒400自收纳箱330抽出来,从而能够投入规定的洗涤剂。

收纳箱330具有保持箱350和流路箱360。收纳箱330包含被保持箱350与流路箱360共用的共用壁361。共用壁361包括随着从后方向前方去而前端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共用壁361支承流入流路箱360的水。此外,如图6所示,为了配置供水阀310等而将共用壁361的后端部的右侧的局部切掉。

(流路箱的构造)

接下来,详细说明构成收纳箱330的流路箱360的构造。

流路箱360包含上述共用壁361,且划分出收纳箱330的上方部分。此外,参照图3来说明的流路构造部320与收纳箱330形成为一体。

此外,如图6和图7所示,流路箱360具有周壁部362、第1内壁363、第2内壁364、第3内壁365、第4内壁366以及突出部367。

如图7所示,流路箱360的周壁部362在共用壁361的外周缘的内侧构成沿着外周缘延伸设置的壁部。周壁部362具有规定的高度,且自共用壁361向上方突出设置。周壁部362以俯视时为大致矩形形状(包含矩形形状)的方式呈环状地延伸设置,在周壁部362的内侧形成有多条水路。

流路箱360的第1内壁363~第4内壁366的内壁构成在周壁部362的内侧区域延伸设置的壁部。第1内壁363配置于周壁部362的内侧区域中的左端部。

第1内壁363以从后方朝向前方延伸设置后,前端侧朝向右后方弯曲的方式设置。

第2内壁364在第1内壁363的右侧沿着第1内壁363配置。第2内壁364以俯视时为大致梯形形状(包含梯形形状)的方式呈环状地延伸设置。第2内壁364的左侧和前侧的壁部与第1内壁363平行地延伸设置。

第3内壁365构成配置于共用壁361的大致中央部(包含中央部)的壁部。第3内壁365以俯视时为大致矩形形状(包含矩形形状)的方式呈环状地延伸设置。在第3内壁365的内侧形成有后述的第3内部流路383。此外,第3内壁365的左侧的壁部与第1内壁363的右端缘和第2内壁364的右侧的壁部相连结。

第4内壁366在第2内壁364和第3内壁365的后侧,从左方向右方延伸设置。而且,第4内壁366的右端部向前方弯曲,且延伸设置至与周壁部362的前侧的壁部交叉为止。

突出部367与第4内壁366的右侧的角部相邻地配置。突出部367是通过共用壁361的一部分以例如有底棱柱状向下方沉入而形成的突出部(参照图6)。因此,在突出部367的内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的空间部。

而且,流路箱360具有第1孔部371、第2孔部372、第3孔部373、第4孔部374、第5孔部375以及吹出口37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注水口由第1孔部371和第2孔部372例示。第2注水口由第4孔部374和第5孔部375例示。喷出口由吹出口376例示。

流路箱360的第1孔部371和第2孔部372是在第1内壁363和第2内壁364之间沿着上下方向贯穿共用壁361而形成的孔部。第3孔部373是在第1内壁363和第2内壁364之间沿着左右方向贯穿第3内壁365而形成的孔部(参照图5)。第4孔部374是在第3内壁365的内侧的后端部沿着上下方向贯穿共用壁361而形成的孔部。第5孔部375是在第3内壁365的内侧的前端部沿着上下方向贯穿共用壁361而形成的孔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4孔部374和第5孔部375分别形成有三个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

此外,流路箱360的吹出口376是在突出部367的下端部朝向前侧开口的孔部。吹出口376以左右成对配置的方式设置(参照图12C)。此时,吹出口376的高度方向的位置配置在比流经后述的第1流水部353和第2流水部352的洗涤剂液的水面靠上方的位置。此外,图13所示的剖视立体图相当于利用通过一对吹出口376中的右侧的吹出口376的铅垂面剖切供水单元300所得到的剖视图。

而且,流路箱360具有第1内部流路381、第2内部流路382、第3内部流路383以及第4内部流路384。第1内部流路381~第3内部流路383构成图3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流路构造部32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注水路径由第1内部流路381和第3内部流路383例示。第2注水路径由第2内部流路382例示。

第1内部流路381构成形成于流路箱360左侧的水路,并且将水注入洗涤剂盒400。具体而言,第1内部流路381由第1内壁363和第2内壁364划分出来,将水从后方导向前方,之后将水朝向右后方引导(参照图7的箭头D71、D72)。此时,上述的第1孔部371和第2孔部372将第1内部流路381内的水注入洗涤剂盒400的第1室410。

第2内部流路382构成形成于流路箱360后侧的水路。第2内部流路382从第1内部流路381分支,绕过洗涤剂盒400并将水注入后述的排水路径550。具体而言,第2内部流路382由第2内壁364、第3内壁365以及第4内壁366划分出来,将水向右方引导(参照图7的箭头D74)。此外,如上所述,在第2内部流路382的下游侧,突出部367的内部空间朝向下方延伸设置。

第3内部流路383构成形成于第2内壁364内侧的水路,并且将水注入洗涤剂盒400。此外,第3内部流路383借助第3孔部373与第1内部流路381相连通。因此,水从第1内部流路381进入第3内部流路383(参照图7的箭头D73)。而且,水从第3内部流路383的第4孔部374和第5孔部375注入洗涤剂盒400的第2室420。

第4内部流路384构成形成于第4内壁366和周壁部362之间的水路。

如上所述,构成了本实施方式的收纳箱330的流路箱360。

(保持箱的构造)

接下来,详细说明构成收纳箱330的保持箱350的构造。

如图6所示,保持箱350划分出收纳箱330的下方部分。在流路箱360和保持箱350之间,形成有供洗涤剂盒400安装的盒插入部331(参照图12B)。洗涤剂盒400朝向后方(安装方向)安装于盒插入部331。因此,盒插入部331(保持箱350)的前表面部分开口。此外,为了将流路箱360安装于保持箱350,保持箱350的上方部分也开口。洗涤剂液或者水从流路箱360或者洗涤剂盒400流入保持箱35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箱350的下方部分作为流水部发挥作用。而且,安装部由盒插入部331例示。

具体而言,如图6和图11A、图11B所示,保持箱350具有右壁350A、左壁350B、后壁350C、第1底部350D、前缘部350E、中间壁部350F、第2底部350G以及左支承部350H。

右壁350A和左壁350B分别构成保持箱350的右侧的侧壁和左侧的侧壁。后壁350C构成保持箱350的后侧的壁部,并且与右壁350A的后端部和左壁350B的后端部相连接。

第1底部350D构成形成于保持箱350前侧的底部。前缘部350E构成用于形成保持箱350的前侧的开口部的端缘。

第2底部350G构成形成于保持箱350后侧的底部。此时,第2底部350G以使保持箱350的底部具有台阶的方式配置于比第1底部350D靠下方的位置。此外,上述的排水路径550的逆止阀550C配置于比第2底部350G靠下方的位置(参照图13)。

中间壁部350F构成沿着上下方向将第1底部350D和第2底部350G连结起来的侧壁。左支承部350H构成第1底部350D的一部分,并且与左壁350B的下端部相连结。而且,左支承部350H与第1底部350D的右侧端部一起支承被插入到盒插入部331的洗涤剂盒400。

而且,保持箱350具有分隔板351、第1流水部353、第2流水部352、保持箱排出口354以及销35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流水部由第1流水部353和第2流水部352例示。排出口由保持箱排出口354例示。限制构件由销355例示。

分隔板351由从第1底部350D和第2底部350G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的板状构件构成,具有将第1流水部353和第2流水部352分隔开的功能。具体而言,分隔板351由第1分隔部351A、第2分隔部351B、第3分隔部351C以及第4分隔部351D构成。第1分隔部351A在第1底部350D的左端部沿着前缘部350E配置。第2分隔部351B从第1分隔部351A的右端部朝向后方延伸设置。第3分隔部351C从第2分隔部351B的后端部朝向右方延伸设置。第4分隔部351D从第3分隔部351C的右端部朝向前方延伸设置。此外,第4分隔部351D的前端部与中间壁部350F相接(参照图11A、图11B)。

第2流水部352由保持箱350的底部中的形成于前侧(洗涤剂盒400的安装方向的后端侧)的空间部构成,洗涤剂液自洗涤剂盒400的第2室420流入第2流水部352。第1流水部353由保持箱350的底部中的形成于后侧(洗涤剂盒400的安装方向的前端侧)的空间部构成,洗涤剂液自洗涤剂盒400的第1室410和第2室420流入第1流水部353。此外,以使流入到第1流水部353和第2流水部352的水朝向第2底部350G的右侧部分移动的方式(图11A的箭头D111、D112),在第2底部350G设置坡度。

此外,如图11B所示,保持箱排出口354是在中间壁部350F的右端部开口的圆形形状的开口部。保持箱排出口354与上述的排水路径550的波纹管部550A相连接。而且,第1流水部353和第2流水部352的水(洗涤剂液)从保持箱排出口354朝向排水路径550排出。此外,如图11A所示,分隔板351的第4分隔部351D的前端部351Da以与保持箱排出口354相面对的方式与中间壁部350F相连接。因此,第1流水部353和第2流水部352在排水路径550处合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B所示,以如下方式配置第4分隔部351D,即,在从排水路径550侧观察保持箱排出口354的情况下,使保持箱排出口354的靠第1流水部353侧的部位的截面积与靠第2流水部352侧的部位的截面积大致相同(包含相同)。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圆形形状的保持箱排出口354被第4分隔部351D均等地分隔为半圆形状。此外,保持箱排出口354被均等地分割并不限于分割后的区域的截面积必须一致的情况。例如,只要以使洗涤剂液从第1流水部353和第2流水部352稳定地排出的方式分别确保被分割后的区域的截面积即可。

此外,设置于第2内部流路382的突出部367的下端部367a隔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于比第4分隔部351D的上端缘351Db靠上方的位置(参照图12C、图13)。而且,在突出部367开口的吹出口376由第1喷出口376a和第2喷出口376b这样的一对喷出口构成。第1喷出口376a相对于第4分隔部351D配置于左方,第2喷出口376b相对于第4分隔部351D配置于右方。

销355例如由自第2底部350G突出的多个突起构成,并且设置于第1流水部353的下游侧。销355位于第4分隔部351D的右方,例如沿着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相邻地配置有多个。而且,多个销355局部地限制洗涤剂液从第1流水部353朝向排水路径550的流动。由此,能够促进洗涤剂液的起泡。

如上所述,构成了本实施方式的收纳箱的保持箱。

(盖部的构造)

接下来,详细说明构成外壳250的盖部340的构造。

如图6所示,盖部340与流路箱360的共用壁361相对地配置。流路箱360的周壁部362、第1内壁363~第4内壁366竖立设置于盖部340和共用壁361之间。而且,利用盖部340和流路箱360,形成上述第1内部流路381~第4内部流路384。

此外,参照图3来说明的流路构造部320包含盖部340、流路箱360、第1导水筒311以及第2导水筒312。因此,发明人赋予盖部340各种各样的形状,调整流路箱360内的流动阻力。

接下来,说明具体的盖部340的设计技术。

如图6所示,盖部340例如由沿着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构件构成,具有第1盖部流路341和第2盖部流路342。第1盖部流路341和第2盖部流路342以盖部340的后端部局部地向上方突出的形状形成。第1盖部流路341和第2盖部流路342形成俯视时呈大致L字型(包含L字型)的水的流路。盖部340的下表面例如利用超声波熔接等超声波技术而熔接于流路箱360的周壁部362的上缘、第1内壁363~第4内壁366的上缘。

(洗涤剂盒的构造)

接下来,使用图8A和图8B说明能收纳于外壳250的保持箱350的盒插入部331中的洗涤剂盒400的构造。

如图8A和图8B所示,洗涤剂盒400具有上述的把手部440、第1划分壁411、第2划分壁421以及第3划分壁431。而且,使用者握持把手部440,能够将洗涤剂盒400从盒插入部331(参照图12B)抽出来。

洗涤剂盒400的第1划分壁411划分出在上方开口的第1室410。在第1划分壁411的上方部分形成有投入开口部412。由此,使用者将洗涤剂盒400从构成安装部的盒插入部331抽出来,并且能够从投入开口部412向第1室410供给粉末状洗涤剂。

第2划分壁421划分出在上方开口的第2室420。而且,第3划分壁431划分出在上方开口的第3室430。

而且,洗涤剂盒400包含第1虹吸盖422和第2虹吸盖432。第1虹吸盖422用于将来自洗涤剂盒400的第2室420的水排出。第2虹吸盖432用于将来自洗涤剂盒400的第3室430的水排出。

第1虹吸盖422包含第1盖板423、第1外筒424以及第1投入口425。第1盖板423覆盖洗涤剂盒400的第2室420的上方。第1外筒424由从第1盖板423的后侧向下方突出的圆筒部构成。第1投入口425构成在第1盖板423的前侧开口的开口部。

此外,洗涤剂盒400的第2划分壁421包含第1底板426和圆筒形状的第1内筒427。第1底板426与第1虹吸盖422的第1盖板423相对。第1内筒427构成从第1底板426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圆筒部。而且,如图8B所示,当第1虹吸盖422局部地封闭第2室420时,第1内筒427被插入到第1外筒424,从而形成虹吸构造。由此,第2室420内的液体根据虹吸的原理,流入第1内筒427和第1外筒424之间的空隙。之后,流入的液体流到第1内筒427内,并且从洗涤剂盒400排出至上述的保持箱350的流路部。

第2虹吸盖432包含第2盖板433、第2外筒434以及第2投入口435。第2盖板433覆盖洗涤剂盒400的第3室430的上方。第2外筒434由从第2盖板433的后侧向下方突出的圆筒部构成。第2投入口435构成在第2盖板433的前侧开口的开口部。

此外,洗涤剂盒400的第3划分壁431包含第2底板436和圆筒形状的第2内筒437。第2底板436与第2虹吸盖432的第2盖板433相对。第2内筒437构成从第2底板436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圆筒部(参照图13)。而且,如图8B所示,当第2虹吸盖432局部地封闭第3室430时,第2内筒437被插入到第2外筒434,从而形成虹吸构造。由此,第3室430内的液体根据虹吸的原理,流入到第2内筒437和第2外筒434之间的空隙。之后,流入的液体流到第2内筒437内,并且从洗涤剂盒400排出至上述的保持箱350的流路部。

如上所述,构成了洗涤剂盒400。

具体而言,如图8B所示,使用者从盒插入部331(参照图12B)抽出洗涤剂盒400,并且能够将液体洗涤剂从第1投入口425供给到由第2划分壁421划分出来的第2室420。

此外,使用者从盒插入部331抽出洗涤剂盒400,并且能够将后处理剂从第2投入口435供给到由第3划分壁431划分出来的第3室430。

由此,能够根据洗涤的状态,使用规定的洗涤剂来执行对衣物的洗涤。

(关于水的流动)

以下,参照图3至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00中的水的流动、特别是供水单元300周围的水的流动。

首先,在洗涤槽500中,利用含有洗涤剂的洗涤剂液实施对衣物的清洗动作。此时,利用供水单元300的供水阀310打开第1导水筒311,使水流入第1路径FP。

详细而言,从第1导水筒311流入的水,从在外壳250的收纳箱330的流路箱360的后端部形成的第1内部入水口381A(参照图6、图7)朝向上方流入盖部340的第1盖部流路341的第1盖部入水口341A(图6)。流入的水在流过第1盖部流路341内之后,从第1盖部流出口341B(参照图6)朝向下方流入第1内部流路381的第1内部导水口381B(参照图7)。之后,水在流路箱360的第1内部流路381内朝向前方流动(图7的箭头D71)。此时,一部分水从第1孔部371和第2孔部372落向下方(图9B的箭头D91、D92),流入洗涤剂盒400的第1室410。而且,流入的水将收纳于洗涤剂盒400的第1室410内的粉末状洗涤剂溶解。由此,在洗涤剂盒400的第1室410内生成洗涤剂液。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流过了第1内部流路381的第1孔部371和第2孔部372的水,在第1内部流路381内进一步向右方流动(图7的箭头D72)。然后,从设置于第3内壁365的第3孔部373流入第3内部流路383。之后,流入的水从第4孔部374和第5孔部375落向下方(图10的箭头D101、D102),流入洗涤剂盒400的第2室420。其中,从第5孔部375落下的水经过第1虹吸盖422的第1投入口425并且流入到第2室420。而且,流入的水将收纳于洗涤剂盒400的第2室420内的液体洗涤剂溶解。由此,在洗涤剂盒400的第2室420内生成洗涤剂液。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设定流路箱360的各孔部的形状和位置,即:在自供水阀310(图3)供给的水的流量为作为下限的每分钟5升的情况下,从各孔部向洗涤剂盒400流入的水的流速为每秒0.3米。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稳定地溶解粉末状洗涤剂,以在将从第1孔部371和第2孔部372落下的水的落下点作为中心且半径为30mm的范围内收纳粉末状洗涤剂的方式配置第1室410。

接下来,当洗涤剂盒400的第1室410被洗涤剂液充满时,洗涤剂液从第1划分壁411的后端缘411a向后方溢出(图8B的箭头D81、图9B的箭头D93)。此外,在洗涤剂盒400的第1划分壁411的后端缘411a和收纳箱330的保持箱350的后壁350C(参照图6)之间预先形成间隙。因此,从第1划分壁411的后端缘411a溢出的洗涤剂液流入比保持箱350的分隔板351的第3分隔部351C靠后方的第1流水部353(参照图11A)。之后,流入的洗涤剂液沿着分隔板351的第3分隔部351C和第4分隔部351D,在第1流水部353内朝向保持箱排出口354流动(图11A的箭头D111)。

此外,当洗涤剂盒400的第2室420内开始有洗涤剂液存留时,利用第1外筒424和第1内筒427的虹吸效果,使洗涤剂液从第1内筒427落向下方(图10的箭头D103)。此时,洗涤剂液流入比保持箱350的分隔板351的第3分隔部351C靠前方的第2流水部352(参照图11A)。之后,流入的洗涤剂液沿着分隔板351的第3分隔部351C和第4分隔部351D,在第2流水部352内朝向保持箱排出口354流动(图11A的箭头D112)。

此时,在洗涤剂液从第1内筒427落到第2流水部352期间,如果水从第4孔部374和第5孔部375进一步流入第2室420,则洗涤剂盒400的第2室420被洗涤剂液充满。此时,洗涤剂液的一部分从第2室420的第2划分壁421的后端缘421a向后方溢出(图8B的箭头D82、图10的箭头D104)。此外,在洗涤剂盒400的第2划分壁421的后端缘421a和收纳箱330的保持箱350的后壁350C(图6)之间,也预先形成间隙(参照图10)。因此,从第2划分壁421的后端缘421a溢出的洗涤剂液流入保持箱350的第1流水部353(参照图11A)。之后,流入的洗涤剂液与从洗涤剂盒400的第1划分壁411溢出的粉末状洗涤剂的洗涤剂液一起,沿着分隔板351的第3分隔部351C和第4分隔部351D朝向保持箱排出口354流动(图11A的箭头D111)。

接下来,如图11A和图13所示,从保持箱350的第2流水部352流到保持箱排出口354的洗涤剂液流入排水路径550。另一方面,从第1流水部353流到保持箱排出口354的洗涤剂液在即将流到保持箱排出口354之前,在多个销355之间通过。

此时,洗涤剂液在流经销355彼此之间的期间,一边促进搅拌,一边使洗涤剂液流入排水路径550。特别是,在第1流水部353中流动的洗涤剂液包含粉末状洗涤剂,因此,利用销355的搅拌能够进一步促进粉末状洗涤剂的溶解。

此外,销355暂时阻碍洗涤剂液的流动。因此,即使在较多的洗涤剂液从第1室410和第2室420流入到第1流水部353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洗涤剂液在充分搅拌了的状态下供给到洗涤槽500。

流入到排水路径550的洗涤剂液在截面积局部地缩小的逆止阀550C的四周暂时滞留。因此,在上述的搅拌空间550S中,形成洗涤剂液的滞留部。

此外,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1内部导水口381B流入到第1内部流路381的水的一部分流入到从第1内部流路381分支出的第2内部流路382。流入的水流经第2内部流路382(图7的箭头D74),并且绕过洗涤剂盒400落到突出部367的内部(图13的箭头D131)。落下的水从构成在突出部367的下端部367a附近开口的一对吹出口376的第1喷出口376a和第2喷出口376b,朝向前下方(排出路径550)喷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水朝向滞留于搅拌空间550S的洗涤剂液喷出(图13的箭头D132)。由此,滞留于排水路径550的搅拌空间550S的洗涤剂液在流入洗涤槽500之前被强力地搅拌而起泡。此外,利用从喷嘴状的吹出口376喷出的水的水压,将滞留于搅拌空间550S的洗涤剂液压入洗涤槽500侧。因此,能够抑制滞留于搅拌空间550S的洗涤剂液和泡沫逆流向保持箱350侧。而且,在比收纳箱330的保持箱350靠下游侧的排水路径550中使洗涤剂液起泡。因此,能够将保持箱350的内部被较多的泡沫充满这样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利用从第1内部流路381分流到第2内部流路382的水来搅拌洗涤剂液。因此,无需为了生成、搅拌洗涤剂液而具有专用的驱动部(马达)。

此外,与大量的水流入洗涤剂盒400内且在洗涤剂盒400内搅拌洗涤剂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自供水单元300漏水。其结果是,能够使供水单元300紧凑,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漏水。

此外,从由第1喷出口376a和第2喷出口376b构成的吹出口376喷出的水的流速主要由存留在突出部367的内部空间的水的量来决定。因此,即使自供水阀310进行供水的自来水的流量变化,喷出的水的流速也几乎不变化。其结果是,能够利用自吹出口376喷出的水,对搅拌空间550S的洗涤剂液施加稳定的搅拌力。此外,利用呈一条直线状喷出的水的力来搅拌洗涤剂液。因此,在洗涤剂液的搅拌过程中不会消耗大量的水。

此外,一对吹出口376由第2喷出口376b和第1喷出口376a构成,该第2喷出口376b相对于分隔板351的第4分隔部351D朝向第1流水部353侧喷出水,该第1喷出口376a相对于分隔板351的第4分隔部351D朝向第2流水部352侧喷出水(图13的箭头D132)。因此,能够利用分别自第1喷出口376a和第2喷出口376b喷出的水稳定地搅拌自第1流水部353和第2流水部352流入排水路径550的洗涤剂液。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使从供水单元300的第1路径FP(参照图3)流入流路构造部320的水的一部分从第1内部流路381分流到第2内部流路382。此时,例如在从供水阀310(参照图3)供给的水的流量为作为上限的每分钟15升的情况下,从第1内部流路381流向第2内部流路382侧的水的流量为每分钟7升。另一方面,继续在第1内部流路381中流动的水的量为每分钟4升。此外,流向洗澡水泵314(图4)的启动水为每分钟2升,流向洗衣机100内的热交换器(未图示)的水为每分钟2升。也就是说,向第1内部流路381的下游侧流动的水的流量比流入第2内部流路382的水的流量小。因此,能够缩短向洗涤槽500供水的时间。另一方面,即使在将从供水单元300流入洗涤槽500的水的流量设定得较大的情况下,向第1内部流路381的下游侧流动的水的流量也几乎不增加。因此,流入洗涤剂盒400的水的流量也不会以相应的程度增加。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从洗涤剂盒400的四周向供水单元300的外侧漏水,尤其是抑制自外壳250的前表面部的漏水。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利用分隔板351将流路箱360内的流水部分隔为两个流水部,即第1流水部353和第2流水部352。因此,第1流水部353和第2流水部352的洗涤剂液的水面上升。因此,将洗涤剂液的上升位置相对于逆止阀550C的高度h(参照图13)设定得较高。

在该情况下,当将逆止阀550C的水路的截面积设为s、重力加速度设为g时,通过逆止阀550C的洗涤剂液的流速v(m/sec)由v=(2×g×h)0.5来决定。此外,通过逆止阀550C的洗涤剂液的流量Q(m3/sec)由Q=s×v来决定。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通过逆止阀550C的洗涤剂液的流量Q为每分钟6升的方式,设定高度h、供水单元300的各构件的形状、性能以及配置等。

也就是说,利用分隔板351确保洗涤剂液的水面的高度。由此,从第1流水部353和第2流水部352朝向排水路径550形成稳定的洗涤剂液的流动,防止洗涤剂液的逆流。

此外,在保持箱350的第1流水部353和第2流水部352的内部,能够在洗涤剂液的水面升高的同时,利用自吹出口376喷出的水使洗涤剂液流动。因此,无需将保持箱350的第2底部350G配置在相对于逆止阀550C较高的位置。由此,能够在上下(高度)方向上将供水单元300紧凑地设定。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流水部353和第2流水部352在排水路径550处合流且流向洗涤槽500内。因此,即使在第1流水部353和第2流水部352两者的水面的高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洗涤剂液从一方的流水部向另一方的流水部逆流。此外,利用分隔板351将保持箱排出口354大致平分(包含平分)地分隔。因此,也能够使洗涤剂液从第1流水部353和第2流水部352中的、水面高度较低的一方的流水部稳定地流入排水路径55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自洗涤剂盒400的第1室410和第2室420的后侧溢出的洗涤剂液流入第1流水部353。而且,洗涤剂液利用虹吸效果从洗涤剂盒400的第2室420的第1内筒427流入第2流水部352。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自供水阀310供给的水的流量为作为上限的每分钟15升的情况下,水以每分钟2升的流速流入第1室410和第2室420。因此,与从洗涤剂盒400流入处于后方的第1流水部353的洗涤剂液的流量相比,从洗涤剂盒400流入处于前方的第2流水部352的洗涤剂液的流量较小。此外,第1内筒427和第1外筒424由虹吸构造构成。因此,利用虹吸构造,使得流向第2流水部352的洗涤剂液的流量的上限大致恒定。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洗涤剂液从盒插入部331的开口部侧(前侧)泄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洗涤槽500执行利用包含后处理剂的水进行对衣物的漂洗动作的情况下,打开第2导水筒312,使水流入供水单元300的第2路径SP。

详细而言,自第2导水筒312流入的水从形成于流路箱360后端部的第2内部入水口384A(参照图6、图7)朝向上方流入第2盖部流路342的第2盖部入水口342A(图6)。流入的水在流过第2盖部流路342内之后,从第2盖部流出口342B(图6)朝向下方流入第4内部流路384的第2内部导水口384B(图7)。之后,水在第4内部流路384朝向前方流动,并且从形成于第4内部流路384的第6孔部390落向下方。然后,流入到洗涤剂盒400的第3室430的水包含后处理剂,利用虹吸效果从第2内筒437落下。之后,落下的水经由保持箱排出口354流入排水路径550,并且供给到洗涤槽500。

此外,将洗涤剂收纳在洗涤剂盒400的、从来自第1孔部371和第2孔部372的水的落下点起半径为30mm的范围内。因此,即使在从供水阀310供给的水的流量为作为下限的每分钟5升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溶解洗涤剂。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洗涤剂盒400内的洗涤剂的残留。

此外,在从供水阀310供给的水的流量为作为下限的每分钟5升的情况下,将自第1孔部371、第2孔部372、第4孔部374以及第5孔部375流下的水的流速设定为每秒0.3米。因此,即使在所供给的水的流量为作为上限的每分钟15升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自第1孔部371、第2孔部372、第4孔部374以及第5孔部375流下的水的流速限制在每秒0.9米。由此,能够抑制由自上述孔部落下的水的势头导致在洗涤剂盒400内产生大量的泡沫。其结果是,能够防止自盒插入部331溢出泡沫、泡沫水等。

此外,在上述内容中,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00,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能够采用以下具体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也就是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限制构件,以使用了销355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水流动的流路中配置网状构件。通过使洗涤剂液经过网眼的开口部来促进对洗涤剂液的搅拌。此外,也可以沿着水的流向配置多个网状构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水从第1内部流路381流入第1室410和第2室42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水从第1内部流路381流入第1室410和第2室420中的任一者,形成洗涤剂液。在该情况下,也与上述一样,优选从第2内部流路382的吹出口376向洗涤剂液喷水。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发明的洗衣机具有:洗涤剂盒,其用于收纳洗涤剂,并且利用水和洗涤剂生成洗涤剂液;洗涤槽,其用于执行清洗衣物的清洗动作;供水单元,其用于使洗涤剂液向洗涤槽流下。供水单元具有:安装部,洗涤剂盒朝向规定的安装方向安装于该安装部;流路构造部,其配置于安装部的上方且规定出用于向洗涤剂盒供给水的流路;流水部,其配置于安装部的下方,洗涤剂液从洗涤剂盒流入该流水部;排出部,其与流水部相连通且将洗涤剂液向洗涤槽排出。流路构造部也可以具有:第1注水路径,其用于向洗涤剂盒注水;第2注水路径,其自第1注水路径分支出来,该第2注水路径绕过洗涤剂盒并向排出部注水。

采用该结构,流入流路构造部的水的一部分从第1注水路径向第2注水路径分流。由此,即使在为了缩短向洗涤槽供水的时间而使从供水单元流入洗涤槽的水的流量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从洗涤剂盒的四周向供水单元的外侧漏水。此外,流入到第2注水路径的水被注入到经由第1注水路径和洗涤剂盒流入到排出部的洗涤剂液中。由此,能够在洗涤剂液流入洗涤槽之前,在排出部搅拌洗涤剂液而使洗涤剂液进一步起泡。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洗衣机而言,也可以是,排出部具有在水的流动路径中使排出部的截面积局部缩小的阻挡部,流路构造部具有喷出口,该喷出口朝向排出部中的比阻挡部靠上游侧的区域喷出第2注水路径的水。

采用该结构,在排出部具有阻挡部,能够使洗涤剂液暂时滞留于阻挡部。而且,从喷出口朝向滞留的洗涤剂液喷出水。由此,能够进一步强力地搅拌洗涤剂液。此外,能够利用喷出的水的水压,抑制洗涤剂液和泡沫向流路构造部逆流。

此外,本发明的洗衣机的洗涤剂盒具有用于收纳第1洗涤剂的第1盒部和用于收纳第2洗涤剂的第2盒部。而且,流路构造部也可以具有从第1注水路径向第1盒部注水的第1注水口和从第1注水路径向第2盒部注水的第2注水口。

采用该结构,将多个洗涤剂分开收纳,能够高效地生成洗涤剂液。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洗衣机而言,也可以是,喷出口具有第1喷出口和第2喷出口,该第1喷出口相对于分隔板而言朝向第1流水部侧喷出水,该第2喷出口相对于分隔板而言朝向第2流水部侧喷出水。

采用该结构,能够分别稳定且有效地搅拌从第1流水部和第2流水部流入排出部的洗涤剂液。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洗衣机而言,也可以在流水部具有局部地限制洗涤剂液朝向排出部的流动的限制构件。

采用该结构,能够抑制含有洗涤剂的洗涤剂液在被充分搅拌之前势头良好地流入洗涤槽。此外,能够利用从第2注水路径注入的水稳定地搅拌洗涤剂液。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洗衣机而言,也可以是,限制构件是在流水部中的供洗涤剂液流动的路径上突出的销。

采用该结构,通过使洗涤剂液在销彼此之间流动,能够进一步搅拌洗涤剂液。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洗衣机而言,也可以是,流水部具有:第1流水部,洗涤剂液从洗涤剂盒流入该第1流水部;第2流水部,其配置在比第1流水部靠安装部的后端侧的位置,洗涤剂液从洗涤剂盒流入该第2流水部;分隔板,其将第1流水部和第2流水部分隔开。

采用该结构,利用分隔板将第1流水部和第2流水部分隔成处于洗涤剂盒的安装方向的前端侧和后端侧。因此,能够将第1流水部和第2流水部各自的洗涤剂液的水面设定得较高。由此,能够从各流水部朝向排出部形成稳定的流动,能够抑制洗涤剂液的逆流。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洗涤剂液从安装部的安装口侧泄漏。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洗衣机而言,也可以将自洗涤剂盒流入第2流水部的洗涤剂液的流量设定为比自洗涤剂盒流入第1流水部的洗涤剂液的流量少。

采用该结构,洗涤剂液大多流入洗涤剂盒的安装部的前端侧的第1流水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洗涤剂液从安装部的安装口侧泄漏。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洗衣机而言,在流水部还具有与排出部相连接的排出口。而且,也可以以使第1流水部和第2流水部在排出部合流的方式,与排出口相面对地配置分隔板的端部。

采用该结构,第1流水部和第2流水部在排出部合流。因此,即使在两者的水面的高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洗涤剂液从一方的流水部逆流到另一方的流水部。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洗衣机而言,也可以以在从排出部侧观察排出口的情况下第1流水部侧的排出口的截面积与第2流水部侧的截面积均等的方式,配置分隔板的前端部。

采用该结构,能够进一步防止洗涤剂液从一方的流水部逆流到另一方的流水部。此外,也能够使洗涤剂液从水面的高度较低的流水部稳定地流入排水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具有洗衣功能的各种各样的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0 洗衣机

200 供水口

250 外壳

300 供水单元

310 供水阀

311 第1导水筒

312 第2导水筒

313 第3导水筒

314 洗澡水泵

320 流路构造部

330 收纳箱

331 盒插入部(安装部)

340 盖部

341 第1盖部流路

341A 第1盖部入水口

341B 第1盖部流出口

342 第2盖部流路

342A 第2盖部入水口

342B 第2盖部流出口

350 保持箱

350A 右壁

350B 左壁

350C 后壁

350D 第1底部

350E 前缘部

350G 第2底部

350H 左支承部

350F 中间壁部

351 分隔板

351A 第1分隔部

351B 第2分隔部

351C 第3分隔部

351D 第4分隔部

351Da 前端部

351Db 上端缘

352 第2流水部(流水部)

353 第1流水部(流水部)

354 保持箱排出口(排出口)

355 销(限制构件)

360 流路箱

361 共用壁

362 周壁部

363 第1内壁

364 第2内壁

365 第3内壁

366 第4内壁

367 突出部

367a 下端部

371 第1孔部(第1注水口)

372 第2孔部(第1注水口)

373 第3孔部

374 第4孔部(第2注水口)

375 第5孔部(第2注水口)

376 吹出口(喷出口)

376a 第1喷出口

376b 第2喷出口

381 第1内部流路(第1注水路径)

381A 第1内部入水口

381B 第1内部导水口

382 第2内部流路(第2注水路径)

383 第3内部流路(第1注水路径)

384 第4内部流路

384A 第2内部入水口

384B 第2内部导水口

390 第6孔部

400 洗涤剂盒

410 第1室(第1盒部)

411 第1划分壁

411a、421a 后端缘

412 投入开口部

420 第2室(第2盒部)

421 第2划分壁

422 第1虹吸盖

423 第1盖板

424 第1外筒

425 第1投入口

426 第1底板

427 第1内筒

430 第3室

431 第3划分壁

432 第2虹吸盖

433 第2盖板

434 第2外筒

435 第2投入口

436 第2底板

437 第2内筒

440 把手部

500 洗涤槽

550 排水路径(排出部)

550A 波纹管部

550B 排水口

550C 逆止阀(阻挡部)

550S 搅拌空间

600 壳体

610 下壳体

620 上壳体

621 投入口

622 洗涤槽盖

700 盖体

800 操作面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