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模量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5294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编织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就是一种高模量多轴向经编织物。



背景技术:

为了克服玻璃纤维在传统纺织品中易屈曲的缺点,一种新型的多轴向经编织物被发展。在实际生产中,航空航天、风力发电叶片、汽车等工业中对轴向的强度要求相当高,而三维编织成本较高,因而开发一种低成本高模量轴向织物变得相当重要。一般的多轴向经编织物在复合工艺过程中,由于其较大的开孔结构,会导致树脂流动传递性很差,因此,增加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复合工艺中的流动传递性也变得尤为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模量多轴向经编织物,不会因发生屈曲而导致织物强力的下降,能显著提高织物的轴向强度,制造方便,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模量多轴向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由四层织物层相互叠加而成,所述织物层包括经纱、纬纱、短切毡和经编线,所述经纱和纬纱成90°的角度相互叠加而成,所述经编线、纬纱以及经纱以编链形式连接。

所述的经纱由高模量玻璃纤维组成,线密度为2400tex。

所述经纱的纱线之间的距离是0.5-1.5厘米,所述纬纱的纱线之间的距离是2.5-4.0厘米。

所述的纬纱由不同号数的玻璃纤维组成,线密度为1200-2400tex。

所述的短切毡为玻璃纤维短切毡,其厚度为0.25mm。

单位面积质量为300克每平方米—400克每平方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中的多轴向经编织物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经编线采用编链组织,玻璃纤维在编织过程中不过因发生屈曲而导致织物强力的下降;轴向高模量玻纤会显著提高织物的轴向强度;由于玻纤毡的加入,后期复合工艺中树脂会有更好的传递流动性且浸润比较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1、经纱,2、纬纱,3、玻纤短切毡,4、经编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四层织物层相互叠加而成,所述织物层包括经纱1、纬纱2、玻纤短切毡3和经编线4。经纱和纬纱成90°的角度相互叠加而成, 经编线和纬纱以及经纱以编链形式连接。径向高模量的玻璃纱线会显著增强织物的轴向强力,纬向较稀疏的玻璃纱线将径向纱连接在一起,玻璃短切毡在后期的复合工艺中会有助于树脂的流动和渗透性。经编线采用编链组织,玻纤在编织过程中不过因发生屈曲而导致织物强力的下降。

本实施例中的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单位面积质量为450克每平方米,其高模量玻纤经纱层的单位面积为240克每平方米,其玻纤纬纱层的面密度为50克每平方米,涤纶长丝的线密度为75dtex。

筛选纤维度为2400tex的玻纤作为经纱,线密度为1200tex的玻纤作为纬纱,线密度为75dtex的涤纶长丝若干和厚度为0.25毫米的玻纤短切毡;将经向玻纤纱放置于纱架上,相邻两根之间的间距为1cm;将纬向玻纤等间距的平行铺放于径向玻纤上,且与径向玻纤呈90度交叉,形成相互平行的呈90度交叉的平整玻纤层;在上述玻纤网层上平行铺放厚度为0.25毫米厚的玻璃短切毡,上述成90度交叉的玻纤网和玻纤毡一块通过铺网输送至经编机构,用规格是75dtex的涤纶长丝以编链组织形式与其经编,形成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半成品;将上述半成品经由铺网输送至切边装置进行切边;将切边后的半成品经由收卷装置收卷,成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