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片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1411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裁片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裁片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在服装生产领域,在涉及到裁片的拼缝等工序时,涉及到的裁片定位都是操作工人手动放置并定位的,具体如下:手动先放置底裁片,再放置面裁片至底裁片上,因此花费的时间比较长,生产效率低,不能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节约时间、节约人力且生产效率高的裁片定位机构。

一种裁片定位机构,包括:

机台,所述机台上设有工作台面;

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具有粘连部件以及输送部件,所述输送部件设在所述机台上且连接于所述粘连部件以用于驱动所述粘连部件移动,所述粘连部件用于粘取裁片;以及

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具有第一定位部件、第二定位部件、第三定位部件以及第四定位部件;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具有第一定位板以及第一定位驱动元件,所述第一定位驱动元件设在所述机台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板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板移动至所述工作台面上;所述第二定位驱动元件设在所述机台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板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定位板移动至所述工作台面上;所述第三定位部件具有第三定位板以及第三定位驱动元件,所述第三定位驱动元件设在所述机台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三定位板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定位板沿着所述工作台面朝向所述第一定位板移动,当所述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以及第三定位板位于所述工作台面上时,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定位边缘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定位边缘垂直,且所述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以及第三 定位板之间围成定位区;所述第四定位部件具有转动盘、第四定位驱动元件以及转动驱动部件,所述转动盘的周缘连接有毛扫,所述转动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转动盘以用于驱动所述转动盘转动,所述转动盘的径向面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定位边缘平行,所述第四定位驱动元件设在所述机台上且连接于所述转动驱动部件以用于通过驱动所述转动驱动部件移动来带动所述转动盘移动至所述定位区的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装置具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连接在所述机台上;

所述第一定位驱动元件设在所述机台上且所述第一定位驱动元件位于所述工作台面的上方,所述第一定位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板沿竖直方向朝向所述工作台面移动;

所述第二定位驱动元件设在所述机台上且所述第二定位驱动元件位于所述工作台面的上方,所述第二定位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定位板沿竖直方向朝向所述工作台面移动;

所述第三定位驱动元件设在所述机台上且所述第三定位驱动元件位于所述工作台面的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定位驱动元件设在所述机台上且所述第四定位驱动元件位于所述工作台面的上方,所述第四定位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驱动部件沿竖直方向朝向所述定位区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定位驱动元件还具有连接板,所述第四定位驱动元件与所述转动驱动部件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支撑架以及移动驱动部件,所述支撑架呈龙门状,支撑架的两端连接在所述机台上,所述移动驱动部件设在所述支撑架上且位于所述工作台面的上方,所述移动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定位架,所述移动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架沿竖直方向朝向所述工作台面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部件具有第一滑轨、第二滑轨以及输送驱动部件,所述第一滑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滑轨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均延伸至所述定位区的上方;

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粘连部件设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输送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轨沿着所述第一滑轨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连部件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所述粘连部件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的位置可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连部件具有固定座、粘连轴、回收轴以及粘连头,所述粘连轴与所述回收轴均连接在所述固定座的同一侧面;所述粘连头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且所述粘连头突出于所述固定座的底面,所述粘连头还突出于所述固定座具有所述粘连轴的侧面,所述固定座设在所述机台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连部件还具有压板以及压板驱动部件,所述压板具有分离孔,所述压板驱动部件设在所述固定座上且连接于所述粘连头,当所述压板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粘连头由所述压板的上方部分穿过所述分离孔,所述压板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压板向下移动以使得所述粘连头脱离所述分离孔。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裁片定位机构,设置了送料装置与定位装置,通过送料装置具有的粘连部件以及输送部件能够实现裁片粘取以及移动,节约了人工移料的动作,节约人力、节约时间;通过定位装置是实现了裁片在工作台面上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定位,定时自动化程度高,定位时间短,节约了人工定位裁片的动作,节约人力、节约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裁片定位机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裁片定位机构的送料装置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送料装置的粘连部件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送料装置的粘连部件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示裁片定位机构的定位装置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定位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10、裁片定位机构;110、第一机台;111、工作台面;120、第二机台;200、 送料装置;210、粘连部件;211、固定座;212、粘连轴;213、回收轴;214、回收驱动元件;215、粘连头;216、压板;2161、分离孔;217、压板驱动部件;220、输送部件;221、第一滑轨;222、第二滑轨;223、输送驱动部件;230、上料装置;231、上料板;232、上料驱动元件;240、感应部件;300、定位装置;310、定位架;320、支撑架;330、移动驱动部件;341、第一定位板;342、第一定位驱动元件;351、第二定位板;352、第二定位驱动元件;361、第三定位板;362、第三定位驱动元件;371、转动盘;372、第四定位驱动元件;373、连接板;374、毛扫;400、车缝装置;20、粘连胶带;30、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了一种裁片定位机构10。该裁片定位机构10包括机台、送料装置200、定位装置300以及控制装置。当裁片定位机构10与车缝装置400配合时,即可组成既能够用于裁片30的定位又能够实现定位后裁片30的车缝的缝纫机。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机台包括第一机台110以及第二机台120,不难理解,第一机台110与第二机台120可以是一体式设置。所述第一机台110 上设有工作台面111。

参见图1所示,送料装置200具有粘连部件210、输送部件220、上料装置230以及感应部件240。输送部件220设在第一机台110上且连接于粘连部件210以用于驱动粘连部件210移动,粘连部件210用于粘取裁片30。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输送部件220。

参见图1、图5及图6所示,定位装置300具有定位架310、第一定位部件、第二定位部件、第三定位部件以及第四定位部件。定位架310呈矩形的框状。定位架310连接在第一机台110上。

参见图6所示,第一定位部件具有第一定位板341以及第一定位驱动元件342。第一定位驱动元件342设在机台上且连接于第一定位板341以用于驱动第一定位板341移动至工作台面111上。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第一定位驱动元件342。

第一定位驱动元件342设在机台上且第一定位驱动元件342位于工作台面111的上方。第一定位驱动元件342用于驱动第一定位板341沿竖直方向朝向工作台面111移动

参见图6所示,第二定位驱动元件352设在机台上且连接于第二定位板351以用于驱动第二定位板351移动至工作台面111上。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第二定位驱动元件352。

第二定位驱动元件352设在机台上且第二定位驱动元件352位于工作台面111的上方。第二定位驱动元件352用于驱动第二定位板351沿竖直方向朝向工作台面111移动。

参见图6所示,第三定位部件具有第三定位板361以及第三定位驱动元件362。第三定位驱动元件362设在机台上且连接于第三定位板361以用于驱动第三定位板361沿着工作台面111朝向第一定位板341移动。第三定位板361的下端连接有软性材料制成的推进件,在第三定位板361朝向第一定位板341移动时,软性材料的推进件能够避免裁片30受挤压而变形。

参见图6所示,当第一定位板341、第二定位板351以及第三定位板361位于工作台面111上时,第一定位板341的定位边缘与第二定位板351的定位边 缘垂直,且第一定位板341、第二定位板351以及第三定位板361之间围成定位区。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第三定位驱动元件362。

第三定位驱动元件362设在机台上且第三定位驱动元件362位于工作台面111的上方。

参见图6所示,第四定位部件具有转动盘371、第四定位驱动元件372以及转动驱动部件。转动盘371的周缘连接有毛扫374。转动驱动部件连接于转动盘371以用于驱动转动盘371转动。转动盘371的径向面与第一定位板341的定位边缘平行。

第四定位驱动元件372设在机台上且连接于转动驱动部件以用于通过驱动转动驱动部件移动来带动转动盘371移动至定位区的上方。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第四定位驱动元件372。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转动驱动部件。

第四定位驱动元件372设在机台上且第四定位驱动元件372位于工作台面111的上方。第四定位驱动元件372用于驱动转动驱动部件沿竖直方向朝向定位区移动。

参见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定位驱动元件372还具有连接板373,第四定位驱动元件372与转动驱动部件之间通过连接板373连接。

参见图5所示,上述的第一定位板341、第二定位板351、第三定位板361以及转动盘371的位置如下:第一定位板341与第三定位板361位于定位架310相对的两臂上,第二定位板351以及转动盘371位于上述相对两臂之间的其中的同一个臂上。第一定位驱动元件342、第二定位驱动元件352、第三定位驱动元件362以及第四定位驱动元件372在定位架310上的位置与相应地的第一定位板341、第二定位板351、第三定位板361以及转动盘371在定位架310上的的位置一一对应。在附图中,第三定位驱动元件362所在的定位架310的臂未画出。

参见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定位装置300还包括支撑架320以及移动驱动部件330。支撑架320呈龙门状。支撑架320的两端连接在机台上。移动驱动部件330设在支撑架320上且位于工作台面111的上方。

移动驱动部件330连接于定位架310。移动驱动部件330用于驱动定位架 310沿竖直方向朝向工作台面111移动。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移动驱动部件330。在本实施例中,移动驱动部件3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移动驱动部件330连接于定位架310的两端。

参见图1及图2所示,输送部件220具有第一滑轨221、第二滑轨222以及输送驱动部件223。第一滑轨22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两个第一滑轨221相对设置在第二机台120上且两个第一滑轨221的一端均延伸至定位区的上方。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输送驱动部件223。

第二滑轨222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一滑轨221上。粘连部件210设在第二滑轨222上。输送驱动部件223连接于第二滑轨222以用于驱动第二滑轨222沿着第一滑轨221移动。

粘连部件21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粘连部件210在第二滑轨222上的位置可调。

参见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粘连部件210具有固定座211、粘连轴212、回收轴213、回收驱动元件214、粘连头215、压板216以及压板驱动部件217。粘连轴212与回收轴213均连接在固定座211的同一侧面。粘连头215连接于固定座211且粘连头215突出于固定座211的底面。粘连头215还突出于固定座211具有粘连轴212的侧面。粘连轴212上用于套设粘连胶筒,粘连胶筒上的粘连胶带20绕过粘连头215后连接至回收轴213上。粘连胶带20的粘连面朝下。

参见图2及图3所示,压板216具有分离孔2161,压板驱动部件217设在固定座211上且连接于粘连头215。当压板216处于复位状态时,粘连头215由压板216的上方部分穿过分离孔2161。压板驱动部件217用于驱动压板216向下移动以使得粘连头215脱离上述的分离孔2161。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压板驱动部件217。

回收驱动元件214设在固定座211上且连接于回收轴213,回收驱动元件214用于驱动回收轴213转动。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回收驱动元件214。

参见图2所示,上料部件具有上料板231以及上料驱动元件232。上料板231位于粘连头215的下方。上料板231用于放置裁片30。上料驱动元件232 设在第二机台120上且连接于上料板231以用于驱动上料板231沿竖直方向朝向粘连头215移动。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上料驱动元件232。

感应部件240设在第二机台120上且感应部件240与粘连头215的高度一致,感应部件240用于检测上料板231的高度,当上料板231低于粘连头215的高度时,感应部件240通过上料驱动元件232驱动上料板231沿竖直方向朝向粘连头215移动。

车缝装置400设在第一机台110上,车缝装置用于车缝经定位装置300定位后的裁片30。

本实施例涉及的裁片定位机构10,在用于裁片30的定位时涉及了一种裁片定位方法。该裁片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多个裁片30重叠放置在上料板231上。

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上料驱动元件232驱动上料板231沿竖直方向朝向粘连头215移动。

控制装置控制输送部件220的输送驱动部件223驱动第二滑轨222沿着第一滑轨221移动,第二滑轨222带动粘连部件210的粘连头215移动至裁片30上并粘取第一层裁片30。控制装置控制输送部件220的输送驱动部件223驱动第二滑轨222沿着第一滑轨221移动至定位装置300处。

在粘连头215到达定位装置300处时,控制装置控制移动驱动部件330驱动定位架310沿竖直方向远离工作台面111移动,以给第二滑轨222以及粘连头215腾出位置。

控制装置控制压板驱动部件217驱动压板216向下移动以使得粘连头215脱离上述的分离孔2161,裁片30与粘连头215分离后落在工作台面111上。

控制装置控制输送部件220的输送驱动部件223驱动第二滑轨222沿着第一滑轨221逆向移动复位。

控制装置控制移动驱动部件330驱动定位架310沿竖直方向朝向工作台面111移动。

控制装置控制定位装置300的第一定位驱动元件342驱动第一定位板341移动至工作台面111上。控制装置控制定位装置300的第二定位驱动元件352 驱动第二定位板351移动至工作台面111上。控制装置控制定位装置300的第三定位驱动元件362通过驱动第三定位板361沿着工作台面111朝向第一定位板341移动来将裁片30推至与第一定位板341的定位边沿平齐。

控制装置控制定位装置300的第四定位驱动元件372通过驱动转动驱动部件移动来带动转动盘371移动至裁片30的上方,且使得转动盘371周缘上的毛扫374与裁片30接触。控制装置控制转动驱动部件驱动转动盘371转动。毛扫374将裁片30拨动至于第二定位板351的定位边缘平齐。即完成一个裁片30的定位。

控制装置控制车缝装置400车缝经定位装置300定位后的裁片30。

控制装置控制感应部件240检测上料板231的高度,当上料板231低于粘连头215的高度时,感应部件240通过上料驱动元件232驱动上料板231沿竖直方向朝向粘连头215移动。控制装置控制上料驱动元件232驱动上料板231沿竖直方向朝向粘连头215移动一个裁片30厚度的距离。

本实施例涉及的裁片定位机构10,设置了送料装置200与定位装置300,通过送料装置200具有的粘连部件210以及输送部件220能够实现裁片30粘取以及移动,节约了人工移料的动作,节约人力、节约时间;通过定位装置300是实现了裁片30在工作台面111上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定位,定时自动化程度高,定位时间短,节约了人工定位裁片30的动作,节约人力、节约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