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0586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变性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性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印染企业前处理工序是一个高能耗的重点工序,其能耗、水耗占织物整个加工总能耗的70%左右。随着能源的消耗和使用费用的不断上升,印染企业都在寻求降低能耗的节能工艺。而且,在对布料处理加工中,有部分布料需进行阳离子变性处理,而这种将是非离子的布料加工为带有阳离子的设备为变性轧车。现有技术中的变性助剂(也叫做改性剂)不仅价格高昂,还极其不稳定,在使用过程中,2分钟内就会水解失效。且设备设计的不合理,使变性助剂的用量相当大,使生产加工成本推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性处理设备,其符合环保节能需求,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性处理设备,依序包括变性轧车、卷布装置、预湿槽、煮漂槽、过酸槽与清洗槽,该预湿槽与煮漂槽之间、该煮漂槽与过酸槽之间、该过酸槽与清洗槽之间、以及该清洗槽和集布机构之间,至少一处设有脱水机构;该变性轧车包括变性助剂槽;该变性助剂槽为一无上盖容器,其容腔内容置n根导布辊和n个塞块,该n根导布辊相互平行地排布于该槽体内的底部,该n个塞块并行填充于该变性助剂槽的容腔中,且一一对应地置于该n根导布辊的上方,该n个塞块使该变性助剂槽被分割成n+1个竖直通道,n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变性处理设备将整个变性的过程形成高效的、合理的、自动化的流水作业生产线,减少水电及助剂的损耗,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也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再者,变性助剂槽的创造性地设计,大大减少变性助剂的损失,不仅提高布料的变性效果,还节约成本,实现双重优化。其次,设有脱水机构,避免上一槽体的溶液进入下一槽体,避免交叉污染,及减少助剂溶液的损失,还提高布料的处理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变性处理设备从环保节能减排的目标出发,并获得高效、低成本的效果。

具体地,该变性助剂槽的容腔内,该塞块的下表面与与其对应的该变性助剂槽的容腔内的导布辊的辊面匹配对接。尽量大地将塞块占用变性助剂槽的空间,减少变性助剂的用量。

进一步,该变性助剂槽的开口处上方设有n-1根导布辊,该n-1导布辊相互平行地排布。便于布料短暂离开变性助剂槽,而后再次回至变性助剂槽。

具体地,该n-1导布辊的下方各设一驳边辊,且该驳边辊置于该变性助剂槽的开口处上方。避免布料在吸收变性助剂的过程中,边缘卷起,影响吸收。

进一步,该脱水机构包括两压轮和一驳边辊,且两压轮为主动轮,该两压轮同轴向设置,且该两压轮的辊面相贴近,一压轮与另一压轮之间形成一中缝,该中缝的一侧为布料的进口,其另一端为布料的出口,该驳边辊与该中缝同轴向,且置于该布料的进口处。在带动胚布平幅运行的同时,还挤压出多余的水分,避免上一槽体的助剂溶液稀释、污染或中和下一槽体的助剂溶液,确保处理效果和节约助剂的用量。

具体地,该卷布装置包括卷布支架、吊臂和卷布辊,该卷布支架置于该吊臂上方,该吊臂置于卷布辊上方;该卷布支架的上方设有卷布电机、升降轮和缆线,该吊臂一端与固定物连接,其其另一端悬空,该吊臂可绕其连接端上下旋转;该缆线一端与该卷布电机的转轴绕转连接,该缆线的中部跨骑在升降轮上,该缆线的另一端与吊臂的悬空端连接,通过该卷布电机控制该吊臂的悬空端的升降,该吊臂上还设有一组对中辊和至少一根导布辊。

更进一步,该煮漂槽包括一槽体、顺布走向导布轮和摆布板,该煮漂槽的槽体为U型管状,其具有两端开口,分别为该煮漂槽的进布口和出布口。在该煮漂槽的进布口上方设置该顺布走向导布轮,该煮漂槽的进布口处设有该摆布板,摆布板的一端与该煮漂槽的槽体内壁活动连接,其另一端悬空,该摆布板的悬空端可绕其连接端上下旋转。U型管状的设计,使胚布能充分浸泡在碱液中,且摆布板和顺布走向导布轮的结合使用,使胚布均匀堆叠,并缓慢滑落至煮漂槽的碱液中。

具体地,在该变性轧车之前还设有上布机构,其包括第一上布支架、架设在该上布支架上的一组调张力辊、一组对中辊和两根驳边辊。

进一步,在该清洗槽之后还设有集布机构,其包括吊布支架、以及架设在该吊布支架上的出布带布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性处理设备的使用方法,带变性的胚布通过导布辊进入变性轧车的变性助剂槽中,该变性助剂槽内盈充变性助剂;该胚布平幅送布地穿行地进入该变性助剂槽的n+1个竖直通道,然后离开该变性助剂槽,通过卷布装置成布卷移送至保温堆放区堆放一段时间,然后移送至预湿槽前,该胚布平幅送布地进入存有水的该预湿槽预湿,预湿后进入存有强碱溶液的煮漂槽中进行平幅堆叠浸泡,经过该煮漂槽处理后依次平幅进入存有酸性溶液的过酸槽和存有清水的清洗槽中;该预湿槽与煮漂槽之间、该煮漂槽与过酸槽之间、该过酸槽与清洗槽之间、以及该清洗槽和集布机构之间,至少一处设有脱水机构的,胚布离开前一槽体后,进入后一槽体前,通过该脱水机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布机构、变性轧车和卷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卷布装置、预湿槽、煮漂槽、过酸槽、清洗槽和集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变性处理设备,依序包括上布机构10、变性轧车20、卷布装置30、预湿槽40、煮漂槽50、过酸槽60、清洗槽70和集布机构80。预湿槽40与煮漂槽50之间、煮漂槽50与过酸槽60之间、过酸槽60与清洗槽70之间、以及清洗槽70和集布机构80之间各设有一脱水机构。

每个脱水机构包括两压轮902和一驳边辊904,且两压轮902为主动轮,负责带动布料的传递。两压轮902同轴向设置,且两压轮902的辊面相贴近,一压轮902与另一压轮902之间形成一中缝,中缝的一侧为布料的进口,其另一端为布料的出口。驳边辊904与中缝同轴向,且驳边辊904置于布料的进口处。布料先经过驳边辊904,将布面摊开,进而紧接着进入中缝,压出布料的水分。

具体地,上布机构10包括上布支架11、架设在该上布支架11上的第一组调张力辊12、第一组对中辊13、两根驳边辊和多根导布辊。上布支架11具有一平台,该第一组调张力辊12设于平台一侧下方,其对应的平台上方设有第一导布辊16,平台上方的另一侧设有第一驳边辊14,其对应的平台下方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第二驳边辊15,第一组对中辊13与第二导布辊17。

变性轧车20包括支架21、变性助剂槽22、轧布单元、多根驳边辊及多根导布辊。支架21包括多根横杆和竖杆,通过横杆和竖杆相互构建成一立体支架,且变性轧车20的支架21与上布机构10的上布支架11相互固定连接。变性助剂槽22为一无上盖容器,其置于支架21的内部,变性助剂槽22的的容腔容置第三导布辊221、第四导布辊222、第一塞块225和第二塞块226。第三导布辊221和第四导布辊222相互平行地排布于变性助剂槽22的容腔的底部。第一塞块225和第二塞块226均为长条形的方块体,第一塞块225和第二塞块226并行填充于变性助剂槽22的容腔中,且一一对应地置于第三导布辊221和第四导布辊222的上方,且一塞块的下表面与一导布辊的辊面匹配对接。第一塞块225和第二塞块226使变性助剂槽22被分割成三个可供布料穿行的竖直的狭窄通道,第一通道为第一塞块225与变性助剂槽22内壁之间的区域,第二通道为第一塞块225和第二塞块226之间的区域,第三通道为第二塞块226与变性助剂槽22内壁之间的区域。轧布单元置于支架21上,且位于变性助剂槽22上方。轧布单元包括两根轧布压轮234和一气囊236。两根轧布压轮234相互并行设置,其之间形成一轧布中缝。轧布中缝下方为轧布入口,轧布中缝的上方为轧布出口。气囊236与其中一轧布压轮234连接,气囊236气动控制轧布中缝的大小。轧布入口处设置第三驳边辊24,第三驳边辊24下方设置第五导布辊25。变性助剂槽22的开口处上方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第六导布辊26、第四驳边辊28和第七导布辊27。且,第六导布辊26、第四驳边辊28和第七导布辊27均置于第五导布辊25下方。

卷布装置30包括一卷布支架31、一吊臂33和一卷布辊35,卷布支架31置于吊臂33上方,吊臂33置于卷布辊35上方。卷布支架31为一平台,其上方设有卷布电机313、升降轮314和缆线315。吊臂33一端连接在变性轧车20的支架21的竖杆上,其另一端悬空,吊臂33可绕其连接端上下旋转。卷布支架31的缆线315一端与卷布电机313的转轴绕转连接,缆线315的中部跨骑在升降轮314上,缆线315的另一端与吊臂33的悬空端连接。通过卷布电机313控制吊臂33悬空端的升降。吊臂33上还设有第二组对中辊332和第八导布辊334。卷布辊35包括一辊体和一带移动轮的活动支架352,活动支架352架设着卷布辊35的辊体两端,卷布辊35的辊体在电机的带动下控制线速度保持不变地自转,且活动支架352可以将卷布辊35移动离开。

预湿槽40包括一槽体、以及置于该槽体上方的进布辊组和出布辊组。预湿槽40的容腔内设有一导布辊。进布辊组包括第二组调张力辊42和至少一根导布辊,出布辊组包括第一整理单元46和至少一根导布辊。

每个整理单元包括一组对中辊461、一导布辊465和两根驳边辊463,该导布辊465和两根驳边辊463置于该组对中辊461的上方。

预湿槽40与煮漂槽50之间设有第一脱水机构91。

煮漂槽50包括一槽体、第一顺布走向导布轮52、摆布板53、第二整理单元56和至少一个导布辊。该煮漂槽50的槽体为U型管状,其具有两端开口,分别为煮漂槽50的进布口和煮漂槽50的出布口。在煮漂槽50的进布口上方且于第一脱水机构91的布料出口处设置第一顺布走向导布轮52,煮漂槽50的进布口处设有摆布板53,摆布板53的一端与煮漂槽50的槽体内壁活动连接,摆布板53的另一端悬空,摆布板53的悬空端可绕其连接端上下旋转。煮漂槽50的出布口上方设有第二整理单元56。

煮漂槽50与过酸槽60之间设有第二脱水机构92。

过酸槽60包括一槽体、第二顺布走向导布轮62、第三整理单元66和至少一个导布辊。过酸槽60的槽体为无上盖容器,其开口上方设有第二顺布走向导布轮62和导布辊。导布辊上方设有第三整理单元66。且,第二顺布走向导布轮62位于第二脱水机构92的布料出口处。

过酸槽60与清洗槽70之间设有第三脱水机构93。

清洗槽70包括一槽体及至少一个导布辊。清洗槽70的槽体为无上盖容器,其容腔的底部容置一导布辊72。

清洗槽70与集布机构80之间设有第四脱水机构94。

该集布机构80包括吊布支架83、以及架设在吊布支架83上的出布带布轮87和多根导布辊、以及位于吊布支架83下方的集布缸88。吊布支架83为高于第四脱水机构94的一支架,其上端放置出布带布轮87,第二出布带布轮87下方设置两根导布辊。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第一、第二…”等置于机械结构前的序号为区分同种机械结构于不同设备位置之便而作出,其对机械结构的结构和功能无实质性的限定。

所述辊轴的具体结构如下:

所述一组调张力辊使通过其的布料产生阻力。一组共两根调张力辊上下设置,两者距离不变,两者垂直方向上投影所得角度可变,当两者重合时,对所通过的布料的阻力最小,当两者垂直方向上投影所得角度为90°时,对所通过的布料的阻力最大,从而调整上布的张力。

所述一组对中辊包括一动辊、一导布辊、红外监测器和对中处理器,其工作原理为通过红外监测器监测布料是否走偏,当走偏时,对中处理器调节动辊向一端倾斜以使布料恢复对中。

所述驳边辊,又名展布辊,其为一辊面带有双向螺纹的辊体,具体地,以辊体的中部为基线,基线左侧向左端带有左向螺纹,基线右侧向右端带有右向螺纹。其结构相似于专利号为201220361353.0的一种真空带式过滤机用螺纹展布辊。

所述导布辊为外表面光滑的辊体,通过将各个导布辊设立在不同的位置、方向上,将跨骑其上的布料导向不同的位置、方向。

所述顺布走向导布轮包括一杆体和四个叶片,四个叶片垂直地固定连接在杆体的外侧壁上。在布料经过本顺布走向导布轮时,四个叶片托起布料,使布料均匀地堆叠在槽体中。其作用是其两轮有动力,使布匹在摆布过程中顺下移动。

所述出布带布轮为主动轮,将布料顺带向下。

优选地,所述调张力辊、所有导布辊、所有压轮、所有驳边辊、所有对中辊、顺布走向导布轮和出布带布轮等辊轴均为同轴向设置。

以下通过布料的途径轨迹来说明本设备的运行原理: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对胚布的处理各道工序均为平幅处理。待变性的胚布平幅地自上布机构10上布,具体为,胚布依次交错地跨骑第一组调张力辊12、第一导布辊16、第一驳边辊14、第二驳边辊15、第一组对中辊13和第二导布辊17后,于第二导布辊17的底部抽出。

于第二导布辊17的底部抽出的胚布通过导布辊进入变性轧车20的变性助剂槽22,具体为,变性助剂槽22内盈充变性助剂。胚布进入变性助剂槽22的第一通道,然后从第三导布辊221的下方绕过进入第二通道,进而离开变性助剂槽22,跨骑在第六导布辊26的上方,而后转而为下,绕过第四驳边辊28和第七导布辊27,再次进入变性助剂槽22的第二通道。然后从第四导布辊222的下方绕过进入第三通道,进而再次离开变性助剂槽22。布料两进两出该变性助剂槽22,使布料快速且充分地吸收变性助剂。第二次离开变性助剂槽22的布料依次绕过第五导布辊25和第三驳边辊24后进入轧布中缝,并从轧布出口而出,离开变性轧车20。

经过变性轧车20处理后的胚布平幅绕到卷布装置30的吊臂33上,通过吊臂33上的第二组对中辊332和第八导布辊334卷入卷背辊上。待卷到一定布幅。卷布辊35移至保温堆放区堆放一段时间。

待堆放至足够时间,将卷布辊35移至预湿槽40前,通过第二组调张力辊42和多根导布辊,胚布平幅地进入预湿槽40的容腔中,预湿槽40中存有清水。胚布从预湿槽40容腔中的导布辊底部绕过后抽出,离开预湿槽40。然后,胚布通过导布辊进入第一整理单元46。具体为,胚布依次交错地绕过第一整理单元46的对中辊461、导布辊465及两根驳边辊463。从而实现胚布的对中及驳边处理。

经过第一整理单元46处理的胚布平幅地进入第一脱水机构91。具体为,胚布跨骑在第一脱水机构91的驳边辊上而进入两压轮902形成的中缝,经过该中缝挤压出多余的水分。从而避免将预湿槽40中的水分带入煮漂槽50中,稀释煮漂槽50的助剂溶液的浓度。

经过第一脱水机构91处理的胚布,平幅地进入煮漂槽50工序,煮漂槽50中存有强碱溶液。具体为,胚布平幅地跨骑在第一顺布走向导布轮52上,第一顺布走向导布轮52将布料托起,使布料均匀滑落并堆叠在摆布板53上,摆布板53规律性地上下摆动,将堆叠的胚布其上的布料滑落至煮漂槽50中浸泡。经过U型管状的通道,浸泡完成后,胚布从煮漂槽50的出布口抽起,并进入第二整理单元56。

经过第二整理单元56处理的胚布通过第二脱水机构92脱水处理。从而避免将煮漂槽50的助剂溶液带入过酸槽60中,中和过酸槽60的助剂溶液的pH值。

然后,胚布通过第二顺布走向导布轮进入过酸槽60,过酸槽60中存有酸性溶液。胚布平幅地跨骑在第二顺布走向导布轮62上,第二顺布走向导布轮62将布料托起,使布料均匀滑落并堆叠地进入过酸槽60。经过酸性溶液浸泡的胚布抽起,进入第三整理单元66整理。

然后,胚布通过第三脱水机构93脱水处理。从而避免将过酸槽60的助剂溶液带入清洗槽70中,污染清洗槽70的清水。

胚布经过第三脱水机构93处理后进入清洗槽70,并从清洗槽70容腔中的导布辊72的底下穿过后,离开清洗槽70。完成清洗工序。

然后,胚布通过第四脱水机构94脱水处理。尽可能沥干水分。

胚布完成变性处理,于集布机构80进行收集。具体为,将布料跨骑在集布支架上的出布带布轮87,然后顺而下通过两根导布辊进入集布缸88。

众所周知,变性助剂不仅价格高昂,还极其不稳定,处理的过程中,2分钟内会水解失效。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为在变性助剂槽中,其塞块填充变性助剂槽的非布料通行空间,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变性助剂的使用,另一方面是为了布料两进两出该变性助剂槽,使布料快速且充分地吸收变性助剂。变性助剂槽内的变性助剂的量控制在通行的布料能在两分钟内吸收带走,然后再添加新的变性助剂,确保槽体内变性助剂的浓度偏差在一定范围内,使布头和布尾的变性效果更贴近一致,从而染色效果才能维持较高的一致度,避免布头布尾色差大。

而且,本实施例的变性助剂槽的容腔选用了两根导布辊,对应地选用了两个塞块。在不同的变性助剂或不同的工艺参数下,可以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设置不少于两个导布辊及两个塞块,从而产生不少于三个通道。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进而增加辅助的导布辊和驳边辊,使布料多次进出。

在卷布装置30处,卷布电机313控制缆线315伸缩,从而带动吊臂33上下移动,在卷布辊35上的布料越来越多的同时,吊臂33上移,使吊臂33与导布辊上的布面的距离维持恒定。而且,卷布辊35通过红外监测,使卷布辊35上的布面维持线速度恒定地卷布。使卷布辊35上的各段布料松紧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变性处理设备将整个变性的过程形成高效的、合理的、自动化的流水作业生产线,减少水电及助剂的损耗,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也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再者,变性助剂槽的创造性地设计,大大减少变性助剂的损失,不仅提高布料的变性效果,还节约成本,实现双重优化。其次,设有脱水机构,避免上一槽体的溶液进入下一槽体,避免交叉污染,及减少助剂溶液的损失,还提高布料的处理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变性处理设备从环保节能减排的目标出发,并获得高效、低成本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