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作训帽绗缝针距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6794阅读:1034来源:国知局
武警作训帽绗缝针距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距调节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武警作训帽绗缝针距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新式07武警作训帽的定规要求帽檐明线共6道,相邻帽檐明线间距为0.6cm,帽檐边宽同样是0.6cm;但是,在大批量规模化生产07武警作训帽时,一般通过人工在帽檐上画出6道轨迹,然后再由人工转动作训帽调节机针走向,使缝纫机机针沿着画好的轨迹进行缝纫,但是,在实际缝制过程中很难保证在每个帽檐上画出的轨迹相同,且人工掌控转动作训帽,很难保证缝制的明线与预先画出的轨迹完全重合,缝制效率低、缝制质量不一致,影响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提高缝纫效率和质量的武警作训帽绗缝针距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武警作训帽绗缝针距调节装置,其包括固定槽、定距杆、限位杆,在所述定距杆一端底部设有卡舌,所述定距杆另一端滑动插入所述固定槽内部,在所述定距杆顶面中部均匀的间隔设有7道沿所述定距杆长度方向排列的定距槽;在与所述卡舌相邻的所述固定槽槽体顶部设有卡槽,在所述固定槽槽体任一侧壁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卡槽对应设置的铰支座;所述限位杆一端与所述铰支座铰接,所述限位杆活动置于所述卡槽和任意与所述卡槽对应的所述定距槽内部。

进一步的,任意两道相邻的所述定距槽之间的距离L1为0.6mm,所述卡舌与相邻的所述定距杆端部之间的距离L2为0.6cm。

进一步的,在所述固定槽槽底均匀的设有7个沿所述固定槽长度方向布置的固定螺孔,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固定螺孔之间的距离L3与任意两道相邻的所述定距槽之间的距离L1相同;在所述固定槽内部的所述定距杆端部垂直螺接有定位螺丝,所述定位螺丝顶端穿过所述定距杆,与任一对应的所述固定螺孔螺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固定槽两侧均水平固定有固定耳,在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内部活动插接有固定螺丝。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武警作训帽绗缝针距调节装置辅助缝制帽檐明线时,帽檐边缘始终抵在卡舌上,且相邻两道定距槽之间的距离为0.6cm,因此,可以确保缝制出的作训帽符合新式07武警作训帽定规有关帽檐明线的规定,且各道帽檐明线之间均相互平行,相邻两道帽檐明线的间距始终为0.6cm,质量稳定,可满足批量化作业需求;整个帽檐明线缝制过程无需人工画线、调节机针走向,省时省力,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

固定槽1、定距杆2、限位杆3、卡舌4、定距槽5、卡槽6、铰支座7、定位螺丝8、固定耳9、通孔10、固定螺丝11、固定螺孔1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武警作训帽绗缝针距调节装置,其包括固定槽1、定距杆2、限位杆3,在定距杆2一端底部设有卡舌4,卡舌4与相邻的定距杆2端部之间的距离L2为0.6cm;定距杆2另一端滑动插入固定槽1内部,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武警作训帽绗缝针距调节装置时,可直接将固定槽1焊接在缝纫机机针一侧的针板顶部,也可以如图1所示:在固定槽1两侧均水平固定有固定耳9,在固定耳9上设有通孔10,在通孔10内部活动插接有固定螺丝11,固定螺丝11为自攻螺丝,通过穿过通孔10的固定螺丝11将与固定耳9固定连接的固定槽1固定在缝纫机针板顶部;在定距杆2顶面中部均匀的间隔设有7道沿定距杆2长度方向排列的定距槽5,任意两道相邻的定距槽5之间的距离L为0.6mm;在与卡舌4相邻的固定槽1槽体顶部设有卡槽6,在固定槽1槽体任一侧壁上固定设有与卡槽6对应设置的铰支座7;限位杆3一端与铰支座7铰接,限位杆3可绕着与铰支座7的铰接点转动,限位杆3活动置于卡槽6和任意与卡槽6对应的定距槽5内部,当任意定距槽5与卡槽6对应时,将限位杆3绕着铰支座7转动到水平位置,限位杆3刚好插入卡槽6和与之对应的定距槽5内,防止定距杆2在固定槽1内来回滑动;

在固定槽1槽底均匀的设有7个沿固定槽1长度方向布置的固定螺孔12,任意两个相邻的固定螺孔12之间的距离L3与任意两道相邻的定距槽5之间的距离L1相同;在固定槽1内部的定距杆2端部垂直螺接有定位螺丝8,定位螺丝8顶端穿过定距杆2,与任一对应的固定螺孔12螺接,通过定位螺丝8将定距杆2固定在固定槽1内部,防止定距杆2在固定槽1内部来回滑动,增强稳定性;当限位杆3插入最右侧的定距槽5时,定位螺丝8刚好螺接在最左侧的固定螺孔12内。

使用说明:

1)固定

首先,调整定距杆2在固定槽1内的位置,使最右侧的定距槽5与卡槽6对齐,转动限位杆3直至限位杆3插入卡槽6和对应的定距槽5内,并旋进定位螺丝8,使定位螺丝8螺接在最左侧的固定螺孔12内,进而将定距杆2和固定槽1固定为整体;

然后,将定距杆2和固定槽1整体放置在缝纫机机针一侧的针板顶部,使与卡舌4相邻的定距杆2端部抵在缝纫机机针侧壁上,然后将固定槽1固定在针板顶部(焊接或通过固定螺丝11固定);

2)缝制

首先,旋出定位螺丝8,将限位杆3绕铰支座7向上转动打开,将定距杆2沿着固定槽1向右滑动,使从右边起第二道定距槽5与卡槽6对齐,将限位杆3插入卡槽6和对应的定距槽5内,并将固定螺丝11螺接在从左边起第二个固定螺孔12内;然后,将作训帽的帽檐置于缝纫机机针下的压脚与对应的针板之间,使帽檐边缘抵在卡舌4上,让缝纫机机针在帽沿布料上最外圈开始走线缝纫第1道帽檐明线,一边走线一边同步转动作训帽,转动时始终保证帽檐边缘抵在卡舌4上,进而保证第1道帽檐明线距帽檐边缘宽度一致;

完成第一道帽檐明线缝纫后,旋出定位螺丝8,将限位杆3绕铰支座7向上转动,将定距杆2沿着固定槽1向右滑动,使从右边起第三道定距槽5与卡槽6对齐,将限位杆插入卡槽6和对应的定距槽5内,并将固定螺丝11螺接在从左边起第三个固定螺孔12内;接着,将作训帽的帽檐置于缝纫机机针下的压脚与对应的针板之间,使帽檐边缘抵在卡舌4上,让缝纫机机针在帽沿布料上开始走线缝纫第2道帽檐明线,一边走线一边同步转动作训帽,转动时始终保证帽檐边缘抵在卡舌4上,进而保证第2道帽檐明线距帽檐边缘宽度一致;将限位杆3依次卡在从右边起的第4、5、6、7道定距槽5内,按照同样的方法,完成第3、4、5、6道帽檐明线的缝制。

综上所述,在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武警作训帽绗缝针距调节装置辅助缝制帽檐明线时,帽檐边缘始终抵在卡舌4上,进而可以保证每道帽檐明线与相邻的帽檐明线之间始终保持平行,且由于相邻两道定距槽5之间的距离为0.6cm,因此,可以确保相邻两道帽檐明线之间的间距为0.6cm;无需人工画线、调节机针走向,省时省力,效率高,质量稳定,可满足批量化作业需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武警作训帽绗缝针距调节装置同样可以用于辅助缝制其他军帽、棒球帽、遮阳帽等产品的帽檐明线缝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