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透气皮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2118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弹性透气皮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层状装饰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弹性透气皮料。



背景技术:

皮料是对动物类皮革和化学生产的人造皮革的统称。通常来说皮革是经过脱毛和鞣制等物理、化学方法加工所得的已经变性且不易腐烂的动物皮,革是由天然蛋白质纤维在三维空间紧密编织而成的,表面具有一层特殊的粒面层,具有自然的纹路和光泽的物料。

皮料被广泛的应用在装饰、服装、皮鞋、沙发等家具中。设计师将皮料柔软、光滑、质感作为设计要点。但是皮料和面料较薄,作为沙发或者服装面料来说,其弹性不足,不能给人以舒适感觉。

针对上述问题,公布号为“CN 101956026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皮料的处理方法及皮料,其通过在皮料与其基底之间填充有天然乳胶等等的弹性物料,即在皮料底部设置有垫层,皮料受力后,使得弹性物料变形,使得皮料具有一定的弹性。

该种皮料可以作为沙发与冬秋季的服装使用,该种皮料长时间与皮肤之间接触,同时弹性物料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在皮料与皮肤之间温度会上升,皮肤会大量出汗,造成不舒适的感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空气流动从而达到降温效果的弹性透气皮料。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弹性透气皮料,包括基层、填充层和皮层,所述皮层与基层之间形成有供填充层设置的空腔,所述空腔均匀分布在皮层上,相邻所述空腔之间形成了连接区,所述连接区内设置有连接基层和皮层的连接件,所述皮层上设置有贯穿填充层的通孔,所述皮层延伸至通孔内形成延伸部,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与延伸部固定的连接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空腔内的填充层将皮层向外鼓起,当皮层受压向下凹陷时,皮层的变形量更大,使得皮料的弹性更好,连接区将每个空腔相互分开,避免空腔的尺寸较大,避免填充层在空腔内移动,通过连接区和连接件对空腔和填充层起到了限位和定型的作用,在填充层受力后,受力区域内,压力均摊到每个空腔内,每个空腔都能提供一定的支撑力,避免一体的空腔受力不均的问题;当皮肤与皮层接触时候,皮肤、连接区上方形成了供空气流动的通道,增强空气流动,使该位置的皮肤温度下降,起到了良好的散热效果;同时通孔设置在皮层上且贯穿填充层设置,皮肤与皮层接触时,填充层内的温度会上升,通过设置有通孔,由于填充材料在变形过程中,其中必然具有了空隙和空气,在下压过程中,填充层内的空气从通孔位置排出,在回弹过程中,填充层内的空气从通孔位置进入填充层,加强了空气的流动,对填充层内起到通过空气的流动将填充层内的温度带出,达到了降温的作用;同时皮质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随着填充层发生变形,从而导致通孔位置受到了较大了切断力,长时间使用后,会导致该位置发生撕裂的问题,通过将皮层向通孔内延伸,增强了皮层与通孔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抓紧力,即避免了延伸部与填充层之间发生较大的变形量,防止皮质材料发生变形损坏,同时连接部进一步增强了延伸部与通孔之间的固定效果,防止延伸部从通孔内松脱。

作为优选,所述填充层为烯烃嵌段共聚物发泡层,所述烯烃嵌段共聚物发泡层靠近基层的表面设置有纳米银离子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烯烃嵌段共聚物发泡层内部具有很多相互连通的孔洞,在受到挤压时,孔洞内的空气会排出,从而达到了变形的作用,同时在不受力时,烯烃嵌段共聚物发泡层将会恢复原先的形状,将空气吸入孔洞内,实现了气体的吸入,在此过程中,由于受力的不断变化,所以实现了空气的流动,加强了散热的效果,同时气体经过基层的表面时,纳米银离子层对流动的空气起到了除臭的和净化的作用,避免带有汗水的空气使皮料发臭、发霉;同时烯烃嵌段共聚物发泡层在固化前具有很好的连接性能,能与基层之间很好的连接,避免填充层发生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基层上分布有若干个透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气孔与通孔相互配合,使得空气能够在填充层与基层之间流动,然后从基层上流出,避免了皮层上的通孔被堵塞后,填充层压缩后,基层与皮层之间的空气无法排出,导致皮层发生破裂,同时在填充层回复时,空气也可以从透气孔中进入填充层内,进一步的避免了皮层受力破裂,不断流动的空气能够加速填充层内的降温。

作为优选,所述基层与烯烃嵌段共聚物发泡层之间设置有替换层,所述替换层上设置有热剥离丙烯酸酯压敏黏胶剂制成的粘胶层,所述替换层分别与基层和烯烃嵌段共聚物发泡层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皮料经过长时间使用,烯烃嵌段共聚物发泡层受到汗水的熏染后发臭,通过粘胶层的设置,当需要更换填充层时,通过将连接区内的连接件拆下,然后对粘胶层进行加温,由于热剥离丙烯酸酯压敏黏胶剂制成的粘胶层在受180度左右的温度后,会失去粘性,所以能够很方便的将填充层连同替换层取下,从而更换在新的带有填充层的替换层,然后通过对替换层进行120度左右的加热,粘胶层软化将皮层与填充层固定,方便进行填充层和皮层的替换。

作为优选,相邻所述透气孔之间形成了支撑区,所述烯烃嵌段共聚物发泡层向每一支撑区延伸有支撑部,相邻所述支撑部与基层之间形成有与透气孔连通的透气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部之间形成了支撑区,支撑区起到了与烯烃嵌段共聚物发泡层连接的作用,增强烯烃嵌段共聚物发泡层与基层之间的连接效果,避免烯烃嵌段共聚物发泡层与基层之间发生脱落;支撑部还能够自然形成透气腔,透气腔起到了增加皮料内空气的作用,加强空气流动的效果,同时透气腔与透气孔相互连通,进一步地加强了空气在两者之间的流动。

作为优选,所述空腔的横截面形状呈菱形,所述空腔的纵截面形状呈圆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均匀分布的菱形截面,与其他形状的空腔相比,相邻空腔外部皮层之间形成的供空气流动的通道更多,同时空气流动的更为均匀,有效的起到了降温的作用;空腔的纵截面形状呈圆弧形,使得皮层的表面也呈圆弧形,在受力后,皮层的变形更加均匀,支撑力更好,同时空腔的截面形状自然形成有缺口,在相邻两个空腔受力后,即使缺口减少也必然有形成空隙供空气流动。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绳,所述替换层、基层和皮层在连接区内设置有供固定绳穿设的第一穿设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绳起到了固定替换层、基层和皮层的作用,固定绳和第一穿设孔相互配合,起到了固定填充层、封锁填充层形状的作用,同时设置有第一穿设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固定绳进行拆卸,通过固定绳进行固定的皮料的厚度较薄,适用于服装面料。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皮层上的锁定扣、设置在基层上和锁定扣扣合的扣合槽,所述替换层上设置有供锁定扣穿过的第二穿设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定扣的方式对皮层进行固定,锁定扣穿设过替换层后与扣合槽相连接,该种方式的固定强度较低,但是可重复替换的次数较高,填充层的厚度可以较厚,适用于箱包等变形量较低、需要弹性量较强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包括设置在延伸部上与通孔同轴设置的锁定环,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与锁定环配合的锁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延伸部的端部上设置有锁定环,锁定环与通孔内的锁定槽相互卡嵌,防止延伸部与通孔之间脱离,加强了延伸部与通孔之间的固定效果,同时锁定环不易发生变形,防止通孔发生闭合,增强了空气在通孔内的流动效果,进一步地增强了散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皮料经过水溶性聚氨酯处理,无污染、安全可靠、机械性能优良、相容性好、能够改变皮料的物理性质和环保效果,使皮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通孔设置在皮层上且贯穿填充层设置,皮肤与皮层接触时,填充层内的温度会上升,通过设置有通孔,由于填充材料在变形过程中,其中必然具有了空隙和空气,在下压过程中,填充层内的空气从通孔位置排出,在回弹过程中,填充层内的空气从通孔位置进入填充层,加强了空气的流动,对填充层内起到通过空气的流动将填充层内的温度带出,达到了降温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皮料的整体形状和连接区位置;

图2是实施例1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各实施例中连接部的形状;

图4是实施例1使用状态的剖面示意图,用于体现填充层受到按压后的情况,同时体现通道如何形成;

图5是实施例2的剖面示意图,用于体现透气腔的位置;

图6是实施例3的剖面示意图,用于体现替换层的位置;

图7是图6所示B部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连接件的位置和形状。

图中,1、基层;11、透气孔;12、支撑区;13、支撑部;14、透气腔;2、填充层;21、纳米银离子层;22、替换层;23、粘胶层;3、皮层;31、通道;4、空腔;41、连接区;42、连接件;43、固定绳;44、第一穿设孔;45、第二穿设孔;46、锁定扣;47、扣合槽;5、通孔;51、延伸部;52、连接部;53、锁定环;54、锁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弹性透气皮料,包括设置在下层的基层1和设置在上层的皮层3,基层1和皮层3之间设置有填充层2,填充层2为片状的菱形块,在皮层3上凹陷形成有空腔4,空腔4的大小与菱形块的形状相适应,空腔4达到了容纳菱形块的作用,空腔4的横截面形状呈菱形,空腔4的额纵截面形状呈圆弧形,如果菱形块的厚度较厚,通过具有菱形形状的模具从皮层3内侧向外按压形成,在菱形块与菱形块之间形成有连接区41,连接区41的宽度为0.5-0.7cm,皮层3可以采用动物皮革或者人工合成的皮革,基层1采用透气性材料制成,例如棉质布料制成。

如图2和图3所示,皮层3向填充层2方向贯穿设置有通孔5,通孔5可以完全贯穿填充层2,通孔5也可以不贯穿填充层2,皮层3向通孔5的方向形成有向通孔5底部延伸的延伸部51,延伸部51呈筒状,延伸部51冲孔时直接形成;当整张皮层3采用人工皮革时,也可以通过浇注的形式形成朝向皮层3内部的延伸部51,在延伸部51的末端形成有沿通孔5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凸起,同时在呈菱形的填充层2内设置有与凸起配合的槽,从而起到了将延伸部51与通孔5固定的作用,减少通孔5的变形量,使空气从通孔5中排出。

实施例1中,填充层2为烯烃嵌段共聚物发泡层,即填充层2采用公布号为“CN 105199298 A”的发明专利中公开的烯烃嵌段共聚物发泡材料制成,其涂覆在基层1上后,通过常温冷却后能够自然形成填充层2,如图2所示,烯烃嵌段共聚物发泡层与基层1之间设置有纳米银离子层21,通过纳米银离子,纳米银离子是小于100纳米的金属银单质,通过涂覆等方式固定在填充层2与基层1之间。

如图1和图4所示,在连接区41内,设置有将皮料与基层1固定的连接件42,连接件42包括固定绳43,基层1和皮层3在连接区41内设置有第一穿设孔44,第一穿设孔44沿连接区4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固定绳43起伏穿设过第一穿设孔44将基层1和皮层3固定在一起。

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为:如图4所示,当皮肤与皮层3接触时候,即皮肤压住皮料使皮料变形后,皮肤、连接区41形成了供空气流动的通道31,空气可在通道31内流动,皮肤与皮层3接触时,填充层2内的温度会上升,填充材料在变形过程中,填充材料内充满了空隙和空气,在下压过程中,填充层2内的空气从通孔5位置排出,如图2所示,在回弹过程中,填充层2内的空气从通孔5位置进入填充层2,空气在受力过程中在填充层2内流动,将填充层2内的温度带出,达到了降温的作用。

实施例2:一种弹性透气皮料,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为了保证基层1与皮肤接触位置的触感,基层1采用不透气的材料制成,在此基础上,如图5所示,基层1上设置有透气孔11,透气孔11呈三角形阵列在基层1上且贯穿基层1设置,透气孔11的直径为1mm左右,在相邻透气孔11,例如三个透气孔11之间形成了支撑区12,烯烃嵌段共聚物发泡层向每一支撑区12延伸有支撑部13,例如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涂抹润滑油的线材横纵铺设在基层1表面,在发泡层冷却后,将线材抽出即可,线材在放置的过程中覆盖透气孔11,在线材抽出后,自然在相邻支撑部13与基层1之间形成了与透气孔11连通的透气腔14。

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同时通过设置在支撑部13与基层1之间的透气腔14增强了空气流动的效果。

实施例3:一种弹性透气皮料,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如图6和图7所示,在基层1与烯烃嵌段共聚物发泡层之间设置有替换层22,替换层22由例如棉布等材料制成,在棉布的两侧设置有粘胶层23,例如热剥离丙烯酸酯压敏黏胶剂制成的粘胶层23,热剥离丙烯酸酯压敏黏胶剂由申请号为“201310245018.3”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其在常温下起到了连接的作用,在150-180华氏度的高温下失去粘性,方便撕离,替换层22分别与基层1和烯烃嵌段共聚物发泡层连接;同时实施例3的连接件42为粘接在皮层3上的锁定扣46,在基层1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与锁定扣46扣合的扣合槽47,两者都为塑料或者金属等硬质材料支撑,同时在替换层22和粘胶层23上设置有供锁定扣46穿过的第二穿设孔45。

如图3所示,实施例3的连接部52包括设置在延伸部51上的锁定环53,锁定环53为一小金属环,其通过卡嵌的方式固定在通孔5内的锁定槽54内,且锁定环53与通孔5是同心形成的。

实施例3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