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下摆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1870阅读:12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工服装时可以实现下摆全自动折边缝纫的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相关的技术方案为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名称是“一种自动折下摆缝纫机”,其技术方案没有实现全自动化,仍需要人工手扶作为导向,同时需要人工脚踏进行缝纫工作,一个工人只能同时操作一台缝纫设备。缝纫工作不能连续进行,用人工手扶作为导向,缝制出的下摆宽度不易控制,影响衣服美观,同时缝纫出的同一款衣服差别较大,劳动强度大、对操作者经验要求比较高、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因此,急需研发解决的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用如下主要部件和机构:一种全自动下摆缝纫机的左右滚轮装置是自动旋转折边机构,辅助对齐衣服下摆的调整轮机构,左右滚轮装置的机械结构及功能配合,摆衣接衣功能,检测装置的性能及位置,控制器及流程,以解决无法实现的全自动化、需用人工手扶作为导向、不易控制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全自动下摆缝纫机,包括前机架、后机架、台板、缝纫机机头,所述前机架后方为后机架,所述台板在前机架上,所述缝纫机机头在台板上,所述缝纫机机头侧面设置有压紧轮机构,所述前机架下方的立板上右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前机架下方的立板上左侧设置有电磁阀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滚轮装置、右滚轮装置,所述左滚轮装置固定在缝纫机机头左侧,所述右滚轮装置设置在缝纫机机头的右面,所述前机架上设置有摆衣机构,所述后机架上设置有接衣机构,所述右滚轮左侧设有折边导流装置,所述折边导流装置下方设有调整下摆位置的调整轮机构,所述右滚轮右下方设有检测下摆位置的检测装置。

进一步,所述左滚轮装置固定在缝纫机机头左侧,所述左滚轮装置上设置有左滚轮,所述左滚轮后设有驱动左滚轮转动的电机及其传动装置;所述左滚轮左侧设有调节两滚轮距离的张紧调整机构,所述左滚轮上方设有压紧面料的压紧轮,所述左滚轮下方设有检测松紧程度的张紧检测装置,所述左滚轮通过气缸与张紧调整机构连接,所述张紧调整机构由导轨及一对啮合的齿条组成。

进一步,所述右滚轮装置设置有右滚轮,所述右滚轮后设有驱动电机,所述调整轮机构后方设有调整轮驱动电机,所述右滚轮后方设有检测加工进度的停止检测装置。

进一步,所述折边导流装置上设置有气动折边器,所述折边导流装置底部两侧固定有气管。

进一步,所述调整轮机构带平板,所述平板两侧设置有气管。

进一步,所述左滚轮后设有驱动左滚轮转动的电机及其传动装置中的电机转速与权利要求2中所述右滚轮后设有驱动电机的电机转速相同,与缝纫机缝纫速度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左滚轮后设有驱动左滚轮转动的电机及其传动装置中的所述传动装置是通过同步带传递左滚轮运动。

进一步,所述台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台板的上端面还设置有缝纫线支撑线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特点和效果如下:实现全自动化,不需要人工手扶作为导向,同时不需要人工脚踏进行缝纫工作,缝纫工作能连续进行,不用人工手扶作为导向,缝制出的下摆宽度易控制,制出的衣服美观,同时缝纫出的同一款衣服差别不大,劳动强度小、对操作者经验要求比较低、成本低、工作效率高。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前机架,2-后机架,3-台板,4-缝纫机机头,5-左滚轮装置,6-右滚轮装置,7-压紧轮机构,8-显示屏,9-线架,10-摆衣机构,11-控制器,12-电磁阀组,13-接衣机构,14-折边导流装置,15-调整轮机构,16-位置检测装置,a-拨布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加图1:技术方案为:一种全自动下摆缝纫机,包括前机架1、后机架2、台板3、缝纫机机头4,所述前机架后方为后机架,所述台板在前机架上,所述缝纫机机头在台板上;台板上方左侧设有左滚轮装置5,台板上方右侧设有右滚轮装置6,缝纫机机头侧面设有使面料变紧的压紧轮机构7,台板上方设置有显示屏8,台板上方设有缝纫线支撑架9,前机架末端设有摆衣机构10,用于下摆加工完成后衣服的回收工作,前机架下方设有控制器11、电磁阀组12,控制器与电磁阀组都安装在前机架下方右侧设置的立板上,控制器安装在立板右面,电磁阀级安装在立板左面;后机架中间设有的接衣机构13。

所述左滚轮装置5固定在缝纫机机头4左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滚轮装置上设置有左滚轮;左滚轮后设有驱动电机,通过同步带传递左滚轮运动;左滚轮左侧设有按衣服尺寸调节两滚轮距离的张紧调整机构;左滚轮上方设有压紧面料的压紧轮;左滚轮下方设有检测面料松紧程度的张紧检测装置,所述左滚轮通过气缸与张紧调整机构连接,所述张紧调整机构由导轨及一对啮合的齿条组成。

所述右滚轮装置6设置在缝纫机机头4的右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滚轮装置设置有右滚轮;右滚轮后方设有驱动电机;右滚轮左侧设有折边导流装置14;折边导流装置下方设有调整下摆位置的调整轮机构15;调整轮机构后方设有调整轮驱动电机,通过同步带带动调整轮转动;右滚轮右下方设有检测下摆位置的检测装置16;右滚轮后方设有检测加工进度的停止检测装置;折边导流装置14上设置有气动折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导流装置底部两侧固定气管,辅助折边及对齐;所述调整轮机构带平板,平板两侧设置有气管,辅助衣服下摆铺平。

所述左滚轮后设有驱动左滚轮转动的电机及其传动装置中的所述传动装置是通过同步带传递左滚轮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

1)首先将张紧调整机构调到合适位置,打开控制器开关,操作人员将衣服下摆套在左右滚轮上,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有布料阻挡信号,将信号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控制电磁阀组实现气管吹气及气缸动作。

2)左滚轮通过气缸将衣服下摆调整到合适的张紧位置,固定轮机构及压紧轮机构将布料固定压紧,张紧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到张紧位置是否合适。

3)左滚轮、右滚轮通过左右滚轮电机同时转动,带动布料一起运动,经过特定延时时间后,缝纫机机头开始自动缝纫工作。

4)调整轮机构15由气缸通过连杆带动拨布轮a上下运动,由电机通过同步带带动拨布轮a旋转,进而实现对下摆位置的调整。

5)在衣服下摆缝纫过程中,位置检测装置将衣服下摆位置信息反馈到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控制调整轮电机带动调整轮机构一直工作,不断调整衣服下摆的位置,实现缝纫的下摆宽度一致。

6)当停止检测装置检测到衣服下摆缝纫完成后,将此信号反馈到控制器,控制缝纫机机头停止缝纫工作。

7)缝纫结束后,设置在前机架上的摆衣机构10及设置在后机架上的接衣机构(如图1)动作一次,将缝纫完成的衣服收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自动折下摆缝纫机,达到了如下效果:实现全自动化,部需要人工手扶作为导向,同时不需要人工脚踏进行缝纫工作,缝纫工作能连续进行,不用人工手扶作为导向,缝制出的下摆宽度易控制,制出的衣服美观,同时缝纫出的同一款衣服差别不大,劳动强度小、对操作者经验要求比较低、成本低、工作效率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