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止血纱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47420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用品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止血纱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据统计,战场上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是失血过多,约占总数的50%左右,而在和平时期,因外伤死亡的人中39%死于失血过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出血已经是创伤死亡的第二大主导因素。即使出血可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得到控制,过多的失血也通常会造成伤者创面感染、体温过低、凝血功能障碍或多重器官衰竭等严重后果。

现有的普通止血纱布不具备抗菌功能,止血效果较差。目前出现的一些新型纱布即使具有抗菌功能,一般都是加入抗菌药物或者纳米银等抗菌剂,这样仍然存在抗菌药物耐受性问题以及释放出的纳米银等抗菌剂的富集问题。因此,一种兼有止血和抗菌功能的止血纱布,并且是接触抗菌的医疗用品止血纱布,能更好的满足临床治疗使用需求的止血纱布,是目前市场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抗菌止血纱布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方法得到的抗菌止血纱布不仅具有止血功能,且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不需添加任何药物即可迅速止血、消炎,本发明的抗菌止血纱布是接触型抗菌,不通过释放抗菌剂达到抗菌的目的。本发明通过制备季氨盐单体以及医用脱脂棉纱布的辐照接枝得到抗菌止血纱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菌止血纱布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季氨盐单体的制备: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在单口瓶中加入200ml二氯甲烷,按质量比为2.5:1~1:1.5加入甲基丙烯酸2-(N,N-二甲基胺基)乙酯(DMAE)和氯化苄,再加入对苯二酚作为阻聚剂,加热回流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有大量白色晶体析出,抽滤,用二氯甲烷重结晶两次,在真空烘箱中常温干燥,制得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单体,即为季氨盐单体;

S2、医用脱脂棉纱布辐照接枝:在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医用脱脂棉纱布、步骤S1得到的季氨盐单体和100ml去离子水,氮气鼓泡10min~30min,密封, 用Co60γ射线辐照接枝,接枝反应结束后,用丙酮洗涤医用脱脂棉纱布,然后抽提12h,干燥,即得抗菌止血纱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S1中甲基丙烯酸2-(N,N-二甲基胺基)乙酯的添加量为10g~20g,对苯二酚的添加量为0.5g~1.0g。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S1中加热回流反应的时间为5h~8h。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S2中医用脱脂棉纱布与季氨盐单体的质量比为1:2~2:1,医用脱脂棉纱布的添加量为10g~12g。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S2中Co60γ射线辐照接枝的时间为30min~60min。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抗菌止血纱布,所述的抗菌止血纱布由上述所述的抗菌止血纱布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中将普通纱布经过季氨盐改性,使得改性后的纱布具有溶解性,与血液接触后迅速溶解为凝胶状从而封堵出血口;经过季氨盐改性的普通纱布,使得改性后的普通纱布接枝了季氨盐单体,而季氨盐单体分子中有两个带正电荷的N+,通过诱导作用使分子中的季氮上的正电荷密度增加,有利于杀菌剂分子在细菌表面的吸附,从而改变细胞壁的渗透性,使菌体破裂。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通过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方法得到的抗菌止血纱布不仅具有优异的止血功能,且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不需添加任何药物即可迅速止血、消炎;抗菌止血纱布在接触血液后迅速溶解形成凝胶状物质,很好地黏在伤口处,形成物理屏障并压迫出血点。

(2)通过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方法得到的抗菌止血纱布,其主要成分为季氨盐纤维素,抗菌止血纱布在与伤口接触时,带正电荷的季氨盐吸附到带负电荷的微生物表面,季氨盐穿透细胞壁,与细胞膜中的磷脂双分子层及其他负电物质结合,破坏细胞膜的组成,引起细胞内物质如RNA、DNA等泄露,导致微生物死亡从而起到抗菌的目的,保护创面的作用。

(3)本发明公开的抗菌止血纱布有别于其他伤口抗菌材料,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抗菌止血纱布为接触型抗菌,不通过释放抗菌剂达到抗菌的目的。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抗菌止血纱布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季氨盐单体的制备: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在单口瓶中加入200ml二氯甲烷,按质量比为2.5:1加入10g甲基丙烯酸2-(N,N-二甲基胺基)乙酯(DMAE)和4g氯化苄,再加入0.5g对苯二酚作为阻聚剂,加热回流反应5h,反应结束后冷却,有大量白色晶体析出,抽滤,用二氯甲烷重结晶两次,在真空烘箱中常温干燥,制得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单体,即为季氨盐单体;

S2、医用脱脂棉纱布辐照接枝:在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10g医用脱脂棉纱布、步骤S1得到的季氨盐单体和100ml去离子水,其中医用脱脂棉纱布和季氨盐单体的质量比为1:2,氮气鼓泡10min,密封,用Co60γ射线辐照接枝,辐照接枝的时间为30min,接枝反应结束后,用丙酮洗涤医用脱脂棉纱布,然后抽提12h,干燥,即得抗菌止血纱布。

实施例2

一种抗菌止血纱布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季氨盐单体的制备: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在单口瓶中加入200ml二氯甲烷,按质量比为1:1加入15g甲基丙烯酸2-(N,N-二甲基胺基)乙酯(DMAE)和15g氯化苄,再加入0.8g对苯二酚作为阻聚剂,加热回流反应7h,反应结束后冷却,有大量白色晶体析出,抽滤,用二氯甲烷重结晶两次,在真空烘箱中常温干燥,制得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单体,即为季氨盐单体;

S2、医用脱脂棉纱布辐照接枝:在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11g医用脱脂棉纱布、步骤S1得到的季氨盐单体和100ml去离子水,其中医用脱脂棉纱布和季氨盐单体的质量比为1:1,氮气鼓泡20min,密封,用Co60γ射线辐照接枝,辐照接枝的时间为45min,接枝反应结束后,用丙酮洗涤医用脱脂棉纱布,然后抽提12h,干燥,即得抗菌止血纱布。

实施例3

一种抗菌止血纱布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季氨盐单体的制备: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在单口瓶中加入200ml二氯甲烷,按质量比为1:1.5加入20g甲基丙烯酸2-(N,N-二甲基胺基)乙酯(DMAE)和30g氯化苄,再加入1.0g对苯二酚作为阻聚剂,加热回流反应8h,反应结束后冷却,有大量白色晶体析出,抽滤,用二氯甲烷重结晶两次,在真空烘箱中常温干燥,制得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单体,即为季氨盐单体;

S2、医用脱脂棉纱布辐照接枝:在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12g医用脱脂棉纱布、步骤S1得到的季氨盐单体和100ml去离子水,其中医用脱脂棉纱布和季氨盐单体的质量比为2:1,氮气鼓泡30min,密封,用Co60γ射线辐照接枝,辐照接枝的时间为60min,接枝反应结束后,用丙酮洗涤医用脱脂棉纱布,然后抽提12h,干燥,即得抗菌止血纱布。

为验证本发明制备的抗菌止血纱布是否达到预期的发明效果,对实施例1~3制备的抗菌止血纱布进行抗菌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抗菌试验结果表

从表1可以看出,与普通的医用脱脂棉纱布相比,通过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抗菌止血纱布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

为验证本发明制备的抗菌止血纱布是否达到预期的发明效果,对实施例1~3制备的抗菌止血纱布进行体外凝血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体外凝血试验结果表

从表2可以看出,与普通的医用脱脂棉纱布相比,通过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抗菌止血纱布明显缩短了凝血时间,本发明制备的抗菌止血纱布具有优异的止血性能。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