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网机的铺网小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0189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铺网机的铺网小车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无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铺网机的铺网小车结构。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成套无纺织产品如无纺布、无纺毡的生产设备主要包括开松机、梳理机、铺网机和针刺机(或者水刺机),由开松机将无纺织纤维开松并供给梳理机,由梳理机梳理后的无纺织纤维供给铺网机铺网,铺网机铺网后送给针刺机针刺或水刺机水刺,形成无纺织产品。

铺网机是成套无纺织产品生产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关于铺网机的技术信息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略以例举的如CN2637519Y(铺网机)、CN100554539C(具有补偿功能的铺网机构)、CN201272889Y(交叉铺网机)、CN103221591B(交叉铺网机)、CN104695136A(交叉铺网机)和CN205529360U(一种批量生产无纺材料的铺网机),等等。

通过对并非限于例举的上述专利文献的阅读并且结合公知常识可知:铺网机主要由机架、用于喂入由开松机开松的无纺织纤维的喂入斜帘、用于接应或称接受由喂入斜帘引入的无纺织纤维的上平帘、下输棉环帘、用于接受由上平帘与下输棉环帘协同引入的无纺织纤维的中平帘、铺网小车、铺网大车和用于接受由铺网小车引出的无纺织纤维的成网帘,其中,由中平帘与下输棉环帘的协同作用将无纺织纤维供给铺网小车,在铺网小车往复运动的同时由铺网小车上的输出导棉辊(业界习惯称“铺网辊”,以下同)导出并以复数个S字形铺叠至成网帘上,由成网帘向针刺机所在的工位输送。

进而如业界所知,铺网效果的优劣对无纺织产品的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在铺网小车铺网过程中由于静电效应、气流、铺网小车的运动速度等因素时常会出现纤维粘辊(“辊”指前述铺网小车上的“铺网辊”)现象,并且铺网小车的往复运动速度越快,纤维粘辊现象越突出,而纤维粘辊不仅引发乱棉而影响成网帘上的无纺织纤维棉层的厚薄不均匀,最终导致针刺后的无纺织产品克重不一致,而且影响铺网速度,尤其当纤维粘辊严重时,必需停机对铺网辊实施清洁,从而不仅增加了在线作业人员的额外工作强度,而且耽误铺网机效率的发挥。

上面提及的诸专利介绍的技术内容虽然各有独突的长处,但是由于铺网辊与无纺织纤维直接接触,因而存在粘辊并且引起乱棉的通弊。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的装备试验中心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避免铺网辊与无纺织纤维接触而藉以消除无纺织纤维粘辊引发乱棉现象并且既可减轻在线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又能提高铺网效率、有利于体现理想的压棉效果而藉以保障铺叠至成网帘上的无纺织纤维棉网的质量的铺网机的铺网小车结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铺网机的铺网小车结构,所述的铺网机包括机架、对应于机架的左端设置的用于喂入无纺织纤维的喂入斜帘、对应于喂入斜帘的右端设置的用于接受由喂入斜帘喂入的无纺织纤维的上平帘、对应于上平帘的右端设置的下输棉环帘、用于接受由上平帘与下输棉环帘协同引入的并且一端对应于上平帘的右端下方而另一端对应于下输棉环帘的一端下方的中平帘、移动地设置在机架上的并且同时与机架的机架前横梁以及机架后横梁形成滚动副的铺网大车以及与所述下输棉环帘的一端传动连接并且设置在机架上的下输棉环帘驱动机构,所述的铺网小车结构包括铺网小车总成,该铺网小车总成包括小车前墙板、小车后墙板、左铺网机构、右铺网机构、墙板牵引机构、过渡传动机构和一对同步牵引链条,小车前墙板与小车后墙板彼此前后对应,并且小车前墙板与所述的机架前横梁构成滚动副,而小车后墙板与所述机架后横梁构成滚动副,左、右铺网机构以彼此左右对应的状态设置在小车前、后墙板之间,墙板牵引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且同时与小车前墙板以及小车后墙板连结,过渡传动机构在对应于小车前墙板背对小车后墙板的一侧的位置同时与左铺网机构以及右铺网机构传动连接,一对同步牵引链条的一端分别与小车前墙板以及小车后墙板连接,中部分别套置在同步牵引链条链轮上,而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在对应于所述右铺网机构的上方设有一导帘辊,该导帘辊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小车前墙板上,而后端转动地支承在小车后墙板上并且固定有一导帘辊齿轮,所述下输棉环帘的中部与所述铺网大车连结,而下输棉环帘的另一端套置在导帘辊上,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铺网机构包括一左压棉铺网帘涨紧辊、一左铺网上辊、一左铺网下辊和一左压棉铺网帘,左铺网上辊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小车前墙板上,而左铺网上辊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小车后墙板上并且固定有一左铺网上辊齿轮,该左铺网上辊齿轮与所述的导帘辊齿轮相啮合,左铺网下辊对应于左铺网上辊的长度方向的下方或左下方,该左铺网下辊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小车前墙板上,而后端转动地支承在小车后墙板上,左压棉铺网帘涨紧辊对应于左铺网下辊的左侧,该左压棉铺网帘涨紧辊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涨紧辊前调整装置上,而该涨紧辊前调整装置设在小车前墙板背对小车后墙板的一侧,左压棉铺网帘涨紧辊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涨紧辊后调整装置上,而该涨紧辊后调整装置设置在小车后墙板背对小车前墙板的一侧,左压棉铺网帘套置在左压棉铺网帘涨紧辊、左铺网上辊和左铺网下辊上;所述的右铺网机构包括一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一右压棉铺网帘右压辊和一右压棉铺网帘,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对应于所述左铺网下辊的长度方向的右侧,该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小车前墙板上,而后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小车后墙板上,右压棉铺网帘右压辊对应于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的长度方向的右侧并且该右压棉铺网帘右压辊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小车前墙板上,而后端转动地支承在小车后墙板上,右压棉铺网帘的一端套置在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上,而另一端套置在右压棉铺网帘右压辊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下输棉环帘的所述另一端途经所述导帘辊并且套置于所述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时,撤去所述右压棉铺网帘右压辊以及右压棉铺网帘。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机架前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形成有一前横梁滚轮架导滑槽,在该前横梁滚轮架导滑槽内并且循着前横梁滚轮架导滑槽的长度方向固定有一滚轮导轨;在所述机架后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形成有一后横梁滚轮槽;所述的墙板牵引机构包括左牵引滚轮轴、右牵引滚轮轴、前牵引滚轮架、后牵引滚轮架、前牵引同步带和后牵引同步带,左牵引滚轮轴的前端通过左牵引滚轮轴前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小车前墙板的左端,而后端通过左牵引滚轮轴后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小车后墙板的左端,左牵引滚轮轴的前端穿过小车前墙板与前牵引滚轮架的左端固定,同时在对应于所述滚轮导轨的上方的位置转动地设置有一左牵引滚轮轴前滚轮,该左牵引滚轮轴前滚轮与滚轮导轨构成滚动副,左牵引滚轮轴的后端穿过小车后墙板与后牵引滚轮架的左端固定,同时在对应于所述后横梁滚轮槽的位置转动地设置有一左牵引滚轮轴后滚轮,该左牵引滚轮轴后滚轮与后横梁滚轮槽构成滚动副,右牵引滚轮轴对应于所述导帘辊的长度方向的右侧,该右牵引滚轮轴的前端通过右牵引滚轮轴前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小车前墙板的右端,而后端通过右牵引滚轮轴后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小车后墙板的右端,右牵引滚轮轴的前端穿过小车前墙板与前牵引滚轮架的右端固定,同时在对应于所述滚轮导轨的上方的位置转动地设置有一右牵引滚轮轴前滚轮,该右牵引滚轮轴前滚轮与滚轮导轨构成滚动副,右牵引滚轮轴的后端穿过小车后墙板与后牵引滚轮架的右端固定,同时在对应于所述后横梁滚轮槽的位置转动地设置有一右牵引滚轮轴后滚轮,该右牵引滚轮轴后滚轮与后横梁滚轮槽构成滚动副,前牵引滚轮架与前横梁滚轮架导滑槽滑动配合,后牵引滚轮架与后横梁滚轮槽滑动配合,后牵引同步带的一端与后牵引滚轮架的左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在依次途经后牵引同步带驱动装置和后牵引同步带涨紧装置后与后牵引滚轮架的右端连接,所述的后牵引同步带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左端,而所述后牵引同步带涨紧装置设置在机架的右端,所述前牵引同步带与所述前牵引滚轮架的连接方式是与所述后牵引同步带与所述后牵引滚轮架相连接的方式相同的。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小车前墙板的上部偏左端固定有一前墙板牵引链条固定座,而在所述的小车后墙板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前墙板牵引链条固定座的位置固定有一后墙板牵引链条固定座,所述的一对同步牵引链条中的其中一根同步牵引链条的一端与前墙板牵引链条固定座固定,而一对同步牵引链条中的另一根同步牵引链条的一端与后墙板牵引链条固定座固定。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过渡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第二、第三链轮、涨紧链轮和过渡传动链条,第一链轮固定在所述导帘辊的前端,第二链轮固定在所述左铺网下辊的前端,第三链轮固定在所述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的前端,涨紧链轮通过涨紧链轮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小车前墙板背对所述的小车后墙板的一侧,过渡传动链条的一端套置在涨紧链轮上,中部套置在第一链轮上并且同时与第二链轮连结,另一端套置在第三链轮上。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涨紧辊后调整装置的结构是与所述涨紧辊前调整装置相同的,该涨紧辊前调整装置包括调整螺杆座、轴承座移动板、调整螺杆和涨紧辊前支承轴承座,涨紧辊前支承轴承座的一端枢置在所述小车前墙板背对小车后墙板的一侧,而另一端枢置在轴承座移动板上,调整螺杆座在对应于轴承座移动板的右侧的位置固定在小车前墙板背对小车后墙板的一侧,轴承座移动板在对应于开设在小车前墙板上的前墙板调整槽的位置与小车前墙板背对小车后墙板的一侧滑动配合,调整螺杆的左端与轴承座移动板连结,而右端支承在调整螺杆座上并且由旋配在调整螺杆的右端的调整螺杆锁定螺母锁定,所述左压棉铺网帘涨紧辊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涨紧辊前支承轴承座上。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机架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下输棉环帘驱动机构的下方的位置转动地设置有一环帘驱动辊,在所述铺网大车上并且位于铺网大车的一对铺网大车墙板之间的位置转动地设置有一环帘第一导辊、环帘第二导辊、环帘第三导辊和环帘第四导辊,一对墙板与所述机架前横梁以及机架后横梁构成滚动副,环帘第一、第二导辊彼此上下对应,环帘第三导辊对应于环帘第一导辊的左上方,环帘第四导辊对应于环帘第二导辊的右下方,并且该环帘第三、第四导辊相互上下对应,所述下输棉环帘的一端套置在环帘驱动辊上,中部套置于第一、第二、第三环帘导辊和环帘第四导辊上,所述的下输棉环帘驱动机构与所环帘驱动辊传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下输棉环帘驱动机构包括配有电机的减速机、减速机座、主动链轮、驱动链条和从动链轮,配有电机的减速机固定在减速机座上,减速机座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主动链轮固定在减速机的减速机末级动力输出轴上,驱动链条的一端套置在主动链轮上,另一端套置在从动链轮上,从动链轮固定在所述环帘驱动辊的辊轴轴头上。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后牵引同步带驱动装置包括一后牵引同步带驱动电机、一后牵引同步带驱动减速箱和一后牵引同步带驱动轮,后牵引同步带驱动电机与后牵引同步带驱动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后牵引同步带驱动减速箱连同后牵引同步带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架的左端,后牵引同步带驱动轮固定在后牵引同步带驱动减速箱的减速箱输出轴上,所述后牵引同步带套置在后牵引同步带驱动轮上;所述的后牵引同步带涨紧装置包括涨紧轮轴座架、涨紧轮轴座和同步带涨紧轮,涨紧轮轴座架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右端,涨紧轮轴座移动地设置在涨紧轮轴座架上,同步带涨紧轮通过同步带涨紧轮轴转动地支承在涨紧轮轴座上并且与所述的后牵引同步带驱动轮相对应,所述后牵引同步带套置在该同步带涨紧轮上。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后牵引同步带驱动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了由左压棉铺网帘涨紧辊、左铺网上辊、左铺网下辊和左压棉铺网帘构成的左铺网机构,同时采用了由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右压棉铺网帘右压辊和右压棉铺网帘构成的右铺网机构,因而避免了已有技术中铺网辊与无纺织纤维接触引发无纺织纤维粘辊的现象,不仅因无需对辊体清洁而可显著减轻在线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有利于提高铺网效率;由于左压棉铺网帘以及右压棉铺网帘可起到理想的压棉效果,因而能保障铺叠至成网帘上的无纺织纤维棉网的质量,使由针刺机或水刺机刺得的无纺织产品的克重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铺网小车总成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铺网小车总成的结构体系的过渡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由图1所示的下输棉环帘取代右铺网机构的右压棉铺网帘右压辊以及右压棉铺网帘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下输棉环帘直接套置于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上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正在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示出了铺网机的结构体系的一机架1、对应于机架1的左端设置的用于喂入无纺织纤维的喂入斜帘2、对应于喂入斜帘2的右端设置的用于接受由喂入斜帘2喂入的无纺织纤维的上平帘3、对应于上平帘3的右端设置的下输棉环帘4、用于接受由上平帘3与下输棉环帘4协同引入的并且一端(图示左端)对应于上平帘3的右端下方而另一端(图示右端)对应于下输棉环帘4的一端(图示左端)下方的中平帘5、移动地设置在机架1上的并且同时与机架1的机架前横梁11以及机架后横梁12形成滚动副的铺网大车6以及与前述下输棉环帘4的一端传动连接并且设置在机架1上的下输棉环帘驱动机构7,并且还示出了成网帘9。由于前述铺网机的结构体系的这些部件及其功用属于现有技术,例如可重点参见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CN100554539C(具有补偿功能的铺网机构)以及CN2637519Y(铺网机),因而本申请人不再一一赘述。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示出的铺网小车结构包括铺网小车总成8,该铺网小车总成8包括小车前墙板81、小车后墙板82、左铺网机构83、右铺网机构84、墙板牵引机构85、过渡传动机构86和一对同步牵引链条87,小车前墙板81与小车后墙板82彼此前后对应,并且小车前墙板81与前述的机架前横梁11构成滚动副,而小车后墙板82与前述机架后横梁12构成滚动副,左、右铺网机构83、84以彼此左右对应的状态设置在小车前、后墙板81、82之间,墙板牵引机构85设置在前述机架1上并且同时与小车前墙板81以及小车后墙板82连结,过渡传动机构86在对应于小车前墙板81背对小车后墙板82的一侧的位置同时与左铺网机构83以及右铺网机构84传动连接,一对同步牵引链条87的一端分别与小车前墙板81以及小车后墙板82连接,中部分别套置在同步牵引链条链轮871上,而另一端通过牵引链条固定座872固定在前述机架1上,在对应于前述右铺网机构84的上方设有一导帘辊88,该导帘辊88的前端通过导帘辊前轴承座882转动地支承在小车前墙板81上,而后端通过导帘辊后轴承座883转动地支承在小车后墙板82上并且固定有一导帘辊齿轮881,前述下输棉环帘4的中部与前述铺网大车6连结,而下输棉环帘4的另一端套置在导帘辊88上。

请重点见图1并且结合图2,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的左铺网机构83包括一左压棉铺网帘涨紧辊831、一左铺网上辊832、一左铺网下辊833和一左压棉铺网帘834,左铺网上辊832的前端通过左铺网上辊前支承轴承座8322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小车前墙板81上,而左铺网上辊832的后端通过左铺网上辊后支承轴承座8323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小车后墙板82上并且固定有一左铺网上辊齿轮8321,该左铺网上辊齿轮8321与前述的导帘辊齿轮881相啮合,左铺网下辊833对应于左铺网上辊832的长度方向的下方,该左铺网下辊833的前端通过左铺网下辊前支承轴承座8331转动地支承在小车前墙板81上,而后端通过左铺网下辊后支承轴承座(图中未示出)转动地支承在小车后墙板82上,左压棉铺网帘涨紧辊831对应于左铺网下辊833的左侧,该左压棉铺网帘涨紧辊831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涨紧辊前调整装置835上,而该涨紧辊前调整装置835设在小车前墙板81背对小车后墙板82的一侧,左压棉铺网帘涨紧辊831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涨紧辊后调整装置836上,而该涨紧辊后调整装置836设置在小车后墙板82背对小车前墙板81的一侧,左压棉铺网帘84套置在左压棉铺网帘涨紧辊831、左铺网上辊832和左铺网下辊833上;前述的右铺网机构84包括一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841、一右压棉铺网帘右压辊842和一右压棉铺网帘843,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841对应于前述左铺网下辊833的长度方向的右侧,该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841的前端通过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前轴座8411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小车前墙板81上,而后端通过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后轴座(图中未示出)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小车后墙板82上,右压棉铺网帘右压辊842对应于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841的长度方向的右侧并且该右压棉铺网帘右压辊842的前端通过右压棉铺网帘右压辊前轴座8421转动地支承在小车前墙板81上,而后端通过右压棉铺网帘右压辊后轴座(图中未示出)转动地支承在小车后墙板82上,右压棉铺网帘843的一端套置在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841上,而另一端套置在右压棉铺网帘右压辊842上。

由图2所示,在前述机架前横梁1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形成有一前横梁滚轮架导滑槽111,在该前横梁滚轮架导滑槽111内并且循着前横梁滚轮架导滑槽111的长度方向固定有一滚轮导轨1111;在前述机架后横梁12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形成有一后横梁滚轮槽121。

继续见图2,前述的墙板牵引机构85包括左牵引滚轮轴851、右牵引滚轮轴852、前牵引滚轮架853、后牵引滚轮架854、前牵引同步带855和后牵引同步带856,左牵引滚轮轴851的前端通过左牵引滚轮轴前轴承座8511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小车前墙板81的左端,而后端通过左牵引滚轮轴后轴承座8512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小车后墙板82的左端,左牵引滚轮轴851的前端穿过小车前墙板81与前牵引滚轮架853的左端固定,同时在对应于前述滚轮导轨1111的上方的位置转动地设置有一左牵引滚轮轴前滚轮8513,该左牵引滚轮轴前滚轮8513与滚轮导轨1111构成滚动副,左牵引滚轮轴851的后端穿过小车后墙板82与后牵引滚轮架854的左端固定,同时在对应于前述后横梁滚轮槽121的位置转动地设置有一左牵引滚轮轴后滚轮8514,该左牵引滚轮轴后滚轮8514与后横梁滚轮槽121构成滚动副,右牵引滚轮轴852对应于前述导帘辊88的长度方向的右侧,该右牵引滚轮轴852的前端通过右牵引滚轮轴前轴承座8521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小车前墙板81的右端,而后端通过右牵引滚轮轴后轴承座8522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小车后墙板82的右端,右牵引滚轮轴852的前端穿过小车前墙板81与前牵引滚轮架853的右端固定,同时在对应于前述滚轮导轨1111的上方的位置转动地设置有一右牵引滚轮轴前滚轮8523,该右牵引滚轮轴前滚轮8523与滚轮导轨1111构成滚动副,右牵引滚轮轴852的后端穿过小车后墙板82与后牵引滚轮架854的右端固定,同时在对应于前述后横梁滚轮槽121的位置转动地设置有一右牵引滚轮轴后滚轮8524,该右牵引滚轮轴后滚轮8524与后横梁滚轮槽121构成滚动副,前牵引滚轮架853与前横梁滚轮架导滑槽111滑动配合,后牵引滚轮架854与后横梁滚轮槽121滑动配合,后牵引同步带856的一端与后牵引滚轮架854的左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在依次途经后牵引同步带驱动装置857(图1示)和后牵引同步带涨紧装置858(图1示)后与后牵引滚轮架854的右端连接,前述的后牵引同步带驱动装置857设置在前述机架1的左端,而前述后牵引同步带涨紧装置858设置在机架1的右端。由于前述的前牵引同步带855与前述前牵引滚轮架853的连接方式是与前述后牵引同步带856与前述后牵引滚轮架854相连接的方式相同的,因而不再赘述。

通过申请人在上面的说明并且结合图2的示意可知;由于左牵引滚轮轴851以及右牵引滚轮轴852的前端穿置于小车前墙板81并且分别转动地设置有与滚轮导轨1111构成滚动副的左、右牵引滚轮轴前滚轮8513、8523,又由于左牵引滚轮轴851以及右牵引滚轮轴852的后端穿置于小车后墙板82并且分别转动地设置有与后横梁滚轮槽121形成滚动副的左、右牵引滚轮轴后滚轮8514、8524,因而使由左、右牵引滚轮轴851、852共同扛着的小车前、后墙板81、82分别与机架前、后横梁11、12构成滚动副。

继续见图2,在前述的小车前墙板81的上部偏左端固定有一前墙板牵引链条固定座811,而在前述的小车后墙板82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前墙板牵引链条固定座811的位置固定有一后墙板牵引链条固定座821,前述的一对同步牵引链条87中的其中一根同步牵引链条的一端与前墙板牵引链条固定座811固定,而一对同步牵引链条87中的另一根同步牵引链条的一端与后墙板牵引链条固定座821固定。

请参见图3,前述的过渡传动机构86包括第一、第二、第三链轮861、862、863、涨紧链轮864和过渡传动链条865,第一链轮861固定在前述导帘辊88的前端,第二链轮862固定在前述左铺网下辊833的前端,第三链轮863固定在前述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841的前端,涨紧链轮864通过涨紧链轮轴8641转动地设置在前述小车前墙板81背对前述的小车后墙板82的一侧,过渡传动链条865的一端套置在涨紧链轮864上,中部套置在第一链轮861上并且同时与第二链轮862连结,另一端套置在第三链轮863上。

继续见图2,由于前述的涨紧辊后调整装置836的结构是与前述涨紧辊前调整装置835相同的,因而申请人仅对涨紧辊前调整装置835作如下说明,该涨紧辊前调整装置835包括调整螺杆座8351、轴承座移动板8352、调整螺杆8353和涨紧辊前支承轴承座8354,涨紧辊前支承轴承座8354的一端枢置在前述小车前墙板81背对小车后墙板82的一侧,而另一端枢置在轴承座移动板8352上,调整螺杆座8351在对应于轴承座移动板8352的右侧的位置优选以焊接方式固定在小车前墙板81背对小车后墙板82的一侧,轴承座移动板8352在对应于开设在小车前墙板81上的前墙板调整槽812的位置与小车前墙板81背对小车后墙板82的一侧滑动配合,调整螺杆8353的左端与轴承座移动板8352连结,而右端支承在调整螺杆座8351上并且由旋配在调整螺杆8353的右端的调整螺杆锁定螺母83531锁定,前述左压棉铺网帘涨紧辊831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涨紧辊前支承轴承座8354上。

重点见图1,在前述的机架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下输棉环帘驱动机构7的下方的位置转动地设置有一环帘驱动辊13,在前述铺网大车6上并且位于铺网大车6的一对铺网大车墙板61之间的位置转动地设置有一环帘第一导辊62、环帘第二导辊63、环帘第三导辊64和环帘第四导辊65,一对墙板61与前述机架前横梁11以及机架后横梁12构成滚动副(属于现有技术),环帘第一、第二导辊62、63彼此上下对应,环帘第三导辊64对应于环帘第一导辊62的左上方,环帘第四导辊65对应于环帘第二导辊63的右下方,并且该环帘第三、第四导辊64、65相互上下对应,前述下输棉环帘4的一端套置在环帘驱动辊13上,中部套置于第一、第二、第三环帘导辊62、63、64和环帘第四导辊65上,前述的下输棉环帘驱动机构7与所环帘驱动辊13传动连接。

继续见图1,前述的下输棉环帘驱动机构7包括配有电机的减速机71、减速机座72、主动链轮73、驱动链条74和从动链轮75,配有电机的减速机71固定在减速机座72上,减速机座72固定在前述机架1上,主动链轮73固定在减速机71的减速机末级动力输出轴711上,驱动链条74的一端套置在主动链轮73上,另一端套置在从动链轮75上,从动链轮75固定在前述环帘驱动辊13的辊轴轴头上。

前述的后牵引同步带驱动装置857包括一后牵引同步带驱动电机8571、一后牵引同步带驱动减速箱8572和一后牵引同步带驱动轮8573,后牵引同步带驱动电机8571与后牵引同步带驱动减速箱8572传动配合并且由后牵引同步带驱动减速箱8572连同后牵引同步带驱动电机8571固定在前述机架1的左端,后牵引同步带驱动轮8573固定在后牵引同步带驱动减速箱8572的减速箱输出轴85721上,前述后牵引同步带856套置在后牵引同步带驱动轮8573上;前述的后牵引同步带涨紧装置858包括涨紧轮轴座架8581、涨紧轮轴座8582和同步带涨紧轮8583,涨紧轮轴座架8581设置在前述机架1的右端,涨紧轮轴座8582移动地设置在涨紧轮轴座架8581上,同步带涨紧轮8583通过同步带涨紧轮轴85831转动地支承在涨紧轮轴座8582上并且与前述的后牵引同步带驱动轮8573相对应,前述后牵引同步带856套置在该同步带涨紧轮8583上。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后牵引同步带驱动电机857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

在图1中还示出了转动地设置于机架1上的上平帘左传动辊31和上平帘右传动辊32,并且还示出了上平帘驱动装置33,上平帘驱动装置33包括上平帘驱动电机331和上平帘驱动减速箱332,上平帘驱动电机331与上平帘驱动减速箱332传动配合并且由上平帘驱动减速箱332连同上平帘驱动电机331固定在机架1的左端,上平帘左传动辊31与上平帘驱动减速箱332传动连接,上平帘右传动辊32位于上平帘左传动辊31的右侧并且与前环帘驱动辊13的左侧相对应,上平帘3的一端套置在上平帘左传动辊31上,而另一端套置在上平帘右传动辊32上。

在图1中还示出了用于套置中平帘5的一端的中平帘左传动辊51以及用于套置中平帘5的另一端的中平帘右传动辊52,由于中平帘5的驱动及工作原理属于已有技术例如同样可参见前述的CN100554539C和CN2637519Y,因而申请人不再详细说明。

申请人结合图1至图3简述本发明的铺网原理,经前道工序的开松机开松后的无纺织纤维由喂入斜帘2喂给上平帘3,上平帘3在上平帘驱动装置33带动上平帘左驱动辊31的状态下围绕上平帘左、右驱动辊31、32周而复始地运动,即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移运平面。同时在下输棉环帘驱动机构7的工作下,由电机带动减速机71,由减速机71的减速机末级动力输出轴711带动环帘驱动辊13,使下输棉环帘4按图1中示意的箭头方向运动。还同时,中平帘5围绕中平帘左、右传动辊51、52周而复始地运动即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传运平面。又同时,在前牵引同步带驱动装置和后牵引同步带驱动装置857的工作下使前、后牵引同步带855、856运动,由前、后牵引同步带855、856带动铺网小车总成8运动,由于前牵引同步带驱动电机以及后牵引同步带驱动电机857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因而能使铺网小车总成8左右往复运动。

在前述过程中,由于下输棉环帘4的一端套置于环帘驱动辊13上,中部按图1示意的状态套置于环帘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导辊62、63、64、65上,而另一端套置于导帘辊88上,又由于在导帘辊88的前端固定有过渡传动机构86的结构体系的第一链轮861,而后端固定有导帘辊齿轮881,还由于左铺网机构83的结构体系的左铺网上辊832后端的左铺网上辊齿轮8321与导帘辊齿轮881相啮合,因而由导帘辊齿轮881经左铺网上辊齿轮8321带动左铺网上辊832,同时由过渡传动链条865通过第二链轮862带动左铺网下辊833以及通过第三链轮863带动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841,使左压棉铺网帘834运动,同时使右压棉铺网帘843运动。

在上述过程中,由上平帘3将由喂入斜帘2输往的无纺织纤维从与下输棉环帘4之间形成的第一通道10a(图1示)引至中平帘5。引至中平帘5的无纺织纤维在下输棉环帘4与中平帘5的挟持下进入由左上压棉铺网帘834与下输棉环帘4以及左压棉铺网帘843共同形成的第二通道10b之间,直至引至成网帘9。为了便于公众的理解,申请人在图1中采用了空心箭头示意无纺织纤维的运动方向,同时采用了实心箭头示意了上平帘3、下输棉环帘4、中平帘5、左压棉铺网帘834以及右压棉铺网帘843的运动方向。在向成网帘9铺网的过程中,由于左铺网下辊833、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841以及右压棉铺网帘右压辊842均不与无纺织纤维接触,取而代之地由左、右压棉铺网帘834、843与无纺织纤维接触,因而得以体现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所述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2:

请参见图4,由图4所示,前述的下输棉环帘4的前述另一端在途经导帘辊88后还套置于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841上,因而相对于实施例1而言撤去了右铺网机构84的结构体系的右压棉铺网帘右压辊842以及右压棉铺网帘843,前述的第二通道10b便位于左压棉铺网帘834与下输棉环帘4之间。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实施例3:

请参见图5,由图5所示,相对于实施例1,撤去了导帘辊88、右压棉铺网帘右压辊842以及右压棉铺网帘843,同时使左铺网下辊833的位置移挪移至对应于左铺网上辊832的左下方,并且将下输棉环帘4直接套置在了右压棉铺网帘左压辊841上,前述的第二通道10b便位于左压棉铺网帘834与下输棉环帘4之间。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