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631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烘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纺织烘箱。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纺织物生产中纺织烘箱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设备之一,纺织烘箱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纺织物的质量,现有的纺织烘箱主要包括有烘干箱和设置在烘干箱上的发热装置,发热装置发热使烘干箱内的温度达到规格要求后对烘干箱内的布料进行烘干。但是现有纺织烘箱还存在一些缺陷:首先,现有的烘箱一般只配合一组传送装置将需要烘干的纺织品传送进纺织烘箱,极大的限制了烘干效率;其次,现有的纺织烘箱的能源消耗偏大,主要体现在现有的烘箱在余热利用方面利用的不足,导致能源消耗与烘干纺织品的数量不成正比;另一方面,现有的纺织烘箱在纺织品烘干的过程中,纺织品频繁出现褶皱的现象,影响纺织品的质量。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纺织烘箱,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纺织烘箱,包括若干纺织品传送装置、烘箱本体和收料器,若干所述纺织品传送装置包括等距分布的第一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第三传送装置、第四传送装置和第五传送装置,所述第一传送装置、所述第二传送装置、所述第三传送装置、所述第四传送装置和所述第五传送装置分别通过传动辊筒一将相应的纺织品传送至所述烘箱本体的内部,所述烘箱本体的容纳腔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烘箱本体分别通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从左到右依次将容纳腔分为加湿室、预热室、烘干室和冷却室,所述烘箱本体对应若干所述纺织品传送装置的两侧分别设有纺织品入口和纺织品出口,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上分别设有对应若干所述纺织品传送装置的纺织品路径,所述烘干室的内部设有若干由连接电源的电热丝组成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等距分布在所述烘干室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烘干室的容纳腔内部且位于所述加热组件的上方固定设有抽风机一,所述抽风机一包括串联有三项接头一的风管,所述三项接头一中其余两头之一通过支管一穿插并延伸至所述预热室的容纳腔的下方,所述三项接头一中剩下的一头通过支管二连接有冷凝器,所述支管二上串联有三项接头二,所述三项接头二中剩余接头通过支管三穿插并延伸至所述预热室的容纳腔上方,所述支管三上且位于所述预热室容纳腔的一端串联有抽风机二,所述加湿室的容纳腔顶部设有集液室,所述冷凝器通过冷凝管与所述集液室连通,所述加湿室的容纳腔内部从上到下分别设有固定杆一和固定杆二,所述固定杆一和固定杆二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加湿器和第二加湿器,所述第一加湿器与所述第二加湿器分别通过连接管与所述集液室连通,所述第一加湿器的加湿口和所述第二加湿器的加湿口均与若干所述纺织品的侧边相对应设置,所述加湿室的容纳腔内部设有与若干所述纺织品相对应的传送辊筒二,所述预热室的内部设有传送辊筒三,所述预热室的容纳腔底部设有风室一,所述风室一通过布风板一与所述预热室的容纳腔连通,所述烘干室的容纳腔底部设有风室二,所述风室二通过布风板二与所述烘干室的容纳腔连通,所述烘干室的容纳腔内部设有与若干所述纺织品相对应的传送辊组,所述冷却室的容纳腔内部设有风室三,所述风室三通过布风板三与所述冷却室的容纳腔连通,所述布风板三与所述纺织品的侧边对应设置,所述冷却室的容纳腔内部设有与所述纺织品相对应的传送辊筒四,所述纺织品分别与所述传送辊筒一、所述传送辊筒二、所述传送辊筒三、所述传送辊组和所述传送辊筒四抵接,所述收料器固定安装于远离所述纺织品出口的一侧。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纺织品传送装置还包括第六传送装置、第七传送装置和第八传送装置等n个传送装置,n为大于零的自然数。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纺织传送装置均倾斜设置于所述烘箱本体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集液室的外侧壁上设有进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烘箱本体还包括与所述传送辊筒一、所述传送辊筒二、所述传送辊筒三、所述传送辊组和所述传送辊筒四连接的驱动及传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辊组包括两对与所述纺织品抵接的且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上传送辊筒和下传送辊筒。

进一步的,所述预热室与所述烘干室的内侧壁上均设有保温层。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室中与所述风室三相对应的一侧壁上设有出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集液室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光电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加湿室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温湿度传感器。

本发明通过设置若干传送辊筒一及烘箱本体的内部设置的若干传送辊筒二、传送辊筒三、传送辊组和传送辊筒四,配合相应的纺织品传送装置,实现多组纺织品同时进行烘干,极大的提高了纺织品的烘干效率,最大化的实现对能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在烘箱本体的内部设置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将烘箱本体的内腔划分为加湿室、预热室、烘干室和冷却室,通过抽风机一将烘干室内的部分热气通过风管和支管一送入预热室内部,通过风室一加速对纺织品的预热,通过风管和支管二将烘干室内的部分热气以及通过抽风机二和支管三将预热室内的部分热气通入冷凝器,将冷凝器转化的冷凝水通过冷凝管通入加湿室内的集液室,通过加湿室内对应设置连接集液的第一加湿器和第二加湿器对纺织品进行加湿处理,防止纺织品在烘干的过程中出现褶皱的现象的同时,进一步利用了烘干室的余热配合烘干室对纺织品进行充分烘干,烘干效果好,本发明极大的提高了烘干效率,在充分利用了纺织烘箱余热节省能源的同时,能够防止纺织品出现褶皱的现象,提高纺织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纺织烘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纺织烘箱的俯视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纺织烘箱中加湿室的侧面剖视图。

图中:

1、纺织品传送装置;2、烘箱本体;3、收料器;4、第一传送装置;5、第二传送装置;6、第三传送装置;7、第四传送装置;8、第五传送装置;9、传动辊筒一;10、纺织品;11、第一隔板;12、第二隔板;13、第三隔板;14、加湿室;15、预热室;16、烘干室;17、冷却室;18、纺织品入口;19、纺织品出口;20、纺织品路径;21、加热组件;22、抽风机一;23、三项接头一;24、风管;25、支管一;26、支管二、;27、冷凝器;28、三项接头二;29、支管三;30、抽风机二;31、集液室;32、冷凝管;33、固定杆一;34、固定杆二;35、第一加湿器;36、第二加湿器;37、连接管;38、传送辊筒二;39、传送辊筒三;40、风室一;41、布风板一;42、风室二;43、布风板二;44、传送辊组;45、风室三;46、布风板三;47、传送辊筒四;48、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纺织烘箱。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纺织烘箱,包括若干纺织品传送装置1、烘箱本体2和收料器3,若干所述纺织品传送装置1包括等距分布的第一传送装置4、第二传送装置5、第三传送装置6、第四传送装置7和第五传送装置8,所述第一传送装置4、所述第二传送装置5、所述第三传送装置6、所述第四传送装置7和所述第五传送装置8分别通过传动辊筒一9将相应的纺织品10传送至所述烘箱本体2的内部,所述烘箱本体2的容纳腔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和第三隔板13,所述烘箱本体2分别通过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和第三隔板13从左到右依次将容纳腔分为加湿室14、预热室15、烘干室16和冷却室17,所述烘箱本体2对应若干所述纺织品传送装置1的两侧分别设有纺织品入口18和纺织品出口19,所述第一隔板11、所述第二隔板12和所述第三隔板13上分别设有对应若干所述纺织品传送装置1的纺织品路径20,所述烘干室16的内部设有若干由连接电源的电热丝组成的加热组件21,所述加热组件21等距分布在所述烘干室16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烘干室16的容纳腔内部且位于所述加热组件21的上方固定设有抽风机一22,所述抽风机一22包括串联有三项接头一23的风管24,所述三项接头一23中其余两头之一通过支管一25穿插并延伸至所述预热室15的容纳腔的下方,所述三项接头一23中剩下的一头通过支管二26连接有冷凝器27,所述支管二26上串联有三项接头二28,所述三项接头二28中剩余接头通过支管三29穿插并延伸至所述预热室15的容纳腔上方,所述支管三29上且位于所述预热室15容纳腔的一端串联有抽风机二30,所述加湿室14的容纳腔顶部设有集液室31,所述冷凝器27通过冷凝管32与所述集液室31连通,所述加湿室14的容纳腔内部从上到下分别设有固定杆一33和固定杆二34,所述固定杆一33和固定杆二34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加湿器35和第二加湿器36,所述第一加湿器35与所述第二加湿器36分别通过连接管37与所述集液室31连通,所述第一加湿器36的加湿口和所述第二加湿器37的加湿口均与若干所述纺织品10的侧边相对应设置,所述加湿室14的容纳腔内部设有与若干所述纺织品10相对应的传送辊筒二38,所述预热室15的内部设有传送辊筒三39,所述预热室15的容纳腔底部设有风室一40,所述风室一40通过布风板一41与所述预热室15的容纳腔连通,所述烘干室16的容纳腔底部设有风室二42,所述风室二42通过布风板二43与所述烘干室16的容纳腔连通,所述烘干室16的容纳腔内部设有与若干所述纺织品10相对应的传送辊组44,所述冷却室17的容纳腔内部设有风室三45,所述风室三45通过布风板三46与所述冷却室17的容纳腔连通,所述布风板三46与所述纺织品10的侧边对应设置,所述冷却室17的容纳腔内部设有与所述纺织品10相对应的传送辊筒四47,所述纺织品10分别与所述传送辊筒一9、所述传送辊筒二38、所述传送辊筒三39、所述传送辊组44和所述传送辊筒四47抵接,所述收料器3固定安装于远离所述纺织品出口19的一侧。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干所述纺织品传送装置1还包括第六传送装置、第七传送装置和第八传送装置等n个传送装置,n为大于零的自然数。采用该方案,能够实现多组纺织品10同时进行烘干,极大的提高了纺织品10的烘干效率。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干所述纺织传送装置均倾斜设置于所述烘箱本体2的一侧。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液室31的外侧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集液室31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光电传感器。采用该方案,光电传感器的设置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实时监管集液室31内的水位情况,当水位过滤时,可以通过连接进水口引进新水,确保烘干程序的逐步进行。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箱本体2还包括与所述传送辊筒一9、所述传送辊筒二38、所述传送辊筒三39、所述传送辊组44和所述传送辊筒四47连接的驱动及传动装置。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送辊组44包括两对与所述纺织品10抵接的且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上传送辊筒和下传送辊筒。采用该方案,能够保持对纺织品10的平整状态,防止纺织品10出现褶皱。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热室15与所述烘干室16的内侧壁上均设有保温层。采用该方案,保温层的设置能够避免预热室15和烘干室16内部的温度快速流失,造成能源的过度消耗。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室17中与所述风室三45相对应的一侧壁上设有出风口48。采用该方案,出风口48的设置方便配合风室三45对已烘干的纺织品10进行冷却,保持空气流动。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室14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温湿度传感器。采用该方案,温湿度传感器的设置能够通过远端或近端控制系统中显示屏上清晰看见加湿室14内部的温湿度情况,方便对加湿室14内的温湿度进行纠正,保证纺织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若干传送辊筒一9及烘箱本体2的内部设置的若干传送辊筒二38、传送辊筒三39、传送辊组40和传送辊筒四47,配合相应的纺织品传送装置1,实现多组纺织品10同时进行烘干,极大的提高了纺织品的烘干效率,最大化的实现对能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在烘箱本体2的内部设置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和第三隔板13,将烘箱本体2的内腔划分为加湿室14、预热室15、烘干室16和冷却室17,通过抽风机一22将烘干室16内的部分热气通过风管24和支管一25送入预热室15内部,通过风室一40加速对纺织品10的预热,通过风管24和支管二26将烘干室16内的部分热气以及通过抽风机二30和支管三29将预热室15内的部分热气通入冷凝器27,将冷凝器27转化的冷凝水通过冷凝管32通入加湿室14内的集液室31,通过加湿室14内对应设置连接集液31的第一加湿器35和第二加湿器36对纺织品10进行加湿处理,防止纺织品10在烘干的过程中出现褶皱的现象的同时,进一步利用了烘干室15的余热配合烘干室15对纺织品10进行充分烘干,烘干效果好,本发明极大的提高了烘干效率,在充分利用了纺织烘箱余热节省能源的同时,能够防止纺织品出现褶皱的现象,提高纺织品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