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2407发布日期:2018-11-02 22:1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洗衣机。

背景技术

在立式洗衣机中,在箱体内以防振的方式支撑有积存水的外槽,并在该外槽内,经由马达旋转自如地支撑有作为洗涤兼脱水槽的内槽。在脱水工序时,通过使内槽高速旋转,来进行容纳在该内槽内的洗涤物的脱水。此时,若内槽内的洗涤物偏向一边,则变得不平衡而外槽产生振动,该振动传递至箱体而箱体产生振动、或产生噪声。因此,利用设置于箱体的安全开关、设置于外槽的振动传感器对外槽的振动进行检测,在产生了过大的振动的情况下进行使内槽的旋转停止的控制。并且,为了抑制振动,在洗衣机且在内槽的开口部附近设有作为封入有液体的圆环的流体平衡器。流体平衡器在高速脱水时使被封入的液体向不平衡的相反侧偏倚,从而有抵消不平衡的效果。通过沿封入有液体的内部空间的轴向延伸,能够提高抵消不平衡的效果,并且在径向上作为一个较大的空间,与此相对,即使在设为多层构造而振动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较好的不平衡抵消效果。

近年来,洗衣机的洗涤容量处于上升的趋势,但在家电产品的大型化受到住所的地板面积的限制的现状中,处于消费者难以接受的状况。然而,在因内槽的大径化而使洗涤容量增加的情况下,内置有内槽以及流体平衡器的外槽变得大型,但主体无法变得大型,从而箱体与外槽之间的缝隙减少。由此,在外槽产生了振动时,存在外槽与箱体干涉而产生异响的情况,从而成为阻碍内槽的大径化即洗涤容量的增加的重要因素。或者,若为了增加能够收纳衣物的内槽容积而使流体平衡器变得小型,则振动减少效果降低。因此,为了增加洗涤容量,需要防止流体平衡器的大型化并且确保振动减少效果。

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洗衣机中提出了如下方案:将流体平衡器设为双层构造,使径向外侧的层的内部空间的轴向长度比径向内侧的层的内部空间的轴向长度更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8146号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洗衣机中,通过增大作为远离旋转轴的位置的径向外侧的层的轴向长度,与内径侧和外径侧的轴向长度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不平衡的抵消效果。但是,存在如下课题:外径侧相对于内径侧的层向下方延伸,但该内径侧的侧面大致成为铅垂方向,并且在该部分也没有脱水孔,从而位于该延伸出的部分的内径侧的衣物的脱水性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流体平衡器的大型化且能够实现洗涤容量的增加、低振动化及脱水性能的提高的洗衣机。

一种洗衣机,具备积存水的外槽、能够旋转地设置在该外槽内的作为洗涤兼脱水槽的内槽、对该内槽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以及设于上述内槽的上部的流体平衡器,该洗衣机中,上述流体平衡器沿径向具有多个流路,位于径向的外周侧的流路的轴向长度比位于内周侧的流路的轴向长度长,位于径向的外侧的流路的下端的位置处于比位于径向的内周侧的上述流路的下端更靠下侧,位于外径侧的流路相对于下部外部轮廓具有凸形状,且在该凸形状的内周面设有第一倾斜部。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流体平衡器的大型化,并且通过缩小内径侧的轴向长度能够扩大内槽的内容积,通过增大外径侧的轴向长度能够提高流体平衡器的振动减少效果,并且通过使外周侧的下部凸形状的内周侧向下方以直径变大的方式倾斜,能够容易使水从衣物脱出,从而能够实现洗涤容量的增加、低振动化及脱水性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洗衣机的内部构造的右视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洗衣机的流体平衡器的内部构造的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对现有构造的流体平衡器中的衣物的脱水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5是对本发明的洗衣机的流体平衡器中的衣物的脱水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洗衣机的流体平衡器的内部构造的其它例子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例的洗衣机的流体平衡器的局部截面的右视图。(实施例2)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例的洗衣机的流体平衡器的局部截面的右视图。(实施例3)

图中:

1—箱体,3—基座,8—内槽,9—流体平衡器,10—外槽,11—旋转叶片,12—离合机构,13—马达,27a—第一内周面,27b—第二内周面,32a—第一倾斜角度,32b—第二倾斜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洗衣机10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洗衣机100的右视剖视图,图3是示出洗衣机100的流体平衡器的内部构造的图2的a部放大图。根据图1,洗衣机100具备构成外部轮廓的箱体1,在箱体1的上部设有顶罩2,并在箱体1的下部设有基座3。在基座3设有四个脚,但在朝向该内洗衣机主体时的右前的一个部位设有能够调整高度的调整脚3a,在剩余的三个部位设有无法调整高度的固定脚3b。在设置洗衣机时,通过调整该调整脚3a的高度,来调整主体的倾斜、松动。并且,在顶罩2,以覆盖衣物投入口2a的方式设有外盖2b。在顶罩2的前侧设有具备电源开关4、操作开关5、显示器6的操作面板7。并且,操作面板7与设于箱体1的背面的控制装置14电连接。

在箱体1的内部,积存水的外槽10在四角经由悬吊棒而弹性支撑于箱体1。在外槽10的背面设有空气阱21a,其内部的压力经由管21b向水位传感器21传递,对存积在外槽10内的水的水位进行检测。在箱体1的前方的角部设有安全开关31,成为在当脱水时外槽10产生了振动时并在变成规定的振动位移以上时进行检测的构造。

在外槽10的内部具备用于收纳衣物的内槽8。内槽8在其外周壁具有用于通水以及通风的多个较小的贯通孔8a,并在其底壁具有用于通水以及通风的多个贯通孔8b,在其上缘部具备流体平衡器9,并且在底部的内侧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撑有旋转叶片11。

在外槽10的底部的外侧设有马达13,通过对离合机构12进行控制,能够使内槽8和旋转叶片11的旋转如下那样动作。其中之一是在以使内槽8静止的方式进行卡定、或者以能够进行自由旋转的方式释放的状态下使旋转叶片11反复正反转的动作,主要用于搅拌衣物的情况。另一个是使内槽8与旋转叶片11一体地向同一方向旋转的动作,主要用于进行脱水的情况。

在外槽10的上表面设有槽罩23,槽罩23具备将上表面和下表面连通的衣物投入口23a、暖风吹出口23b、供水入口25a。并且,在槽罩23,以覆盖衣物投入口23a的方式设有内盖24,并通过铰链24a开闭自如。通过向上方抬起把手24b,来解除内盖24的锁定而打开内盖24,并通过向下方按压把手24b来进行锁定。

在外槽10的后侧设有烘干管道10c。烘干管道10c经由波纹管10d而与烘干单元19连接。烘干单元19具备作为送风风扇19a的热源的加热器19b、和温度传感器19c。烘干单元19经由波纹管23c而与设于槽罩23的暖风吹出口23b连接。通过利用送风风扇19a使因加热器19b而温度上升后的空气循环,来进行衣物的烘干。并且,在箱体1设有与供水口2c连接的供水电磁阀25,能够向内槽8、烘干管道10c供水。在外槽10的下部具备用于排水的排水口10b,并经由排水阀15而连接有排水软管24。

设于内槽8的上部的流体平衡器9利用合成树脂等而形成为环状,在内部具有几个流路。在该流路封入有液体,在当脱水时产生了振动时,有减少振动的效果。具体而言,在当脱水时因衣物的偏移(以下为不平衡)而产生了振动的情况下,以比共振转速高的转速向相位相对于不平衡的方向错开180度的方向产生振动。此时,流体平衡器9内的液体向产生了振动的方向偏移。即,相对于不平衡向错开180度的位置偏移,从而能够抵消不平衡,进而能够减少振动。

图3中为了明确流体平衡器的内部构造而示出将图2的a部放大并详细地记载的剖视图。流体平衡器9构成为具有平衡环壳体9a、平衡环盖9b、以及流体9c。平衡环壳体9a是树脂成形品,例如使用添加有强化玻璃的pp(聚丙烯)来注射成形。平衡环壳体9a是上部开口的圆环状的部件。平衡环壳体9a设有间隔壁以便将内部分割成三个,由该间隔壁分割出三个圆环状的流路26a、26b、26c。并且,在流路26a、26b、26c分别封入有流体9c,该流体9c在内部是比重较大的盐水等,以此来实现流体平衡器9的小型化。

平衡环壳体9a成为外径侧在轴向上较长的构造,相伴随地,流路26c也与26a、26b相比高度较高。流体平衡器9所产生的抵消不平衡的效果随着液体的重心远离旋转轴而变大。因此,三个流路中的外侧的流路26c的抵消不平衡的效果最高。并且,与使内径侧延伸的情况相比,使外径侧延伸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内槽8的容积的降低。

在平衡环壳体9a的内径侧具有内周面27,平衡环壳体9a成为仅外径侧的高度较高且向下方凸出的形状,从而内周面27分为第一内周面27a和第二内周面27b。并且,平衡环壳体9a的底面28也相同地分为第一底面28a和第二底面28b。第一内周面27a以随着趋向下侧而内径变大的方式倾斜。

接下来,使用图4以及图5对脱水运转时的衣物的状态进行说明。图4示出现有构造的流体平衡器,图5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流体平衡器9。在开始脱水运转时,衣物因重力而成为堆积在下部的状态。若使内槽8的转速缓缓地上升,则因衣物所产生的离心力,衣物缓缓地向外侧移动,从而贴附于内槽8。此时,在要进行脱水的衣物的量较少的情况下,衣物在比流体平衡器9低的位置处贴附于内槽8。由于在内槽8设有通水用的贯通孔8a,所以从衣物排出的水在贯通孔8a经过,向外槽10脱出,从而进行衣物的脱水。

另一方面,在衣物的量较多时,如图4所示,衣物上升直至衣物29a、29b与平衡环壳体9a的第一底面28a、第二底面28b相接的位置。由于无法在平衡环壳体9a设置贯通孔,所以如图4所示,在第一内周面27a呈不倾斜的形状的情况下,从衣物脱出的水沿箭头的方向移动。但是,由于箭头的方向与离心力正交,所以不施加促进移动的力,从而难以对衣物进行脱水,导致脱水率的降低。另一方面,在如本发明的流体平衡器9的第一内周面27a那样具有倾斜部的情况下,从衣物脱出的水因离心力而沿第一内周面27a的倾斜向箭头的方向流动,从而能够从内槽8的贯通孔8a向外槽10流出。这样,通过使第一内周面27a倾斜,能够促进衣物的脱水,从而能够实现脱水率的提高。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内周面27a以呈直线的方式设有倾斜部,但也可以如图6所示的第一内周面27c那样形成为圆弧形状(r形状)。通过形成为圆弧形状,与如现有构造那样不具有倾斜部的构造相比能够提高脱水性能。但是,因具有倾斜角度变小的部分,而产生了难以进行脱水的部分,从而图3所示的形状的情况下更能够实现脱水率的提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洗衣机的流体平衡器30的内周面与实施例1所记载的洗衣机不同,除此以外的结构相同,从而省略说明。图7中为了明确本实施例的流体平衡器30的内部构造而示出剖视图。如图7所示,流体平衡器30与实施例1相同,由平衡环壳体30a、平衡环盖30b、平衡液30c构成。平衡环壳体30a的内周面31分为第一内周面31a和第二内周面31b,但不仅第一内周面31a,第二内周面31b也具有倾斜部。若在脱水运转时衣物的量较多,则有衣物位于与流体平衡器30相同的高度的情况。若在该状态下进行脱水运转,则伴随转速的上升而衣物因离心力缓缓地向外径侧移动。此处,在如图3所示地第二内周面27b不倾斜的情况下,移动至外径侧的衣物向上方、下方移动。移动至上方的衣物有进入槽罩23与流体平衡器9之间的情况。

因此,通过如本实施例的洗衣机的流体平衡器30那样,在第二内周面31b也设置随着趋向下方而内径变大的倾斜部,来使因离心力而移动至外径侧的衣物沿倾斜面向下方移动,从而能够有效果地抑制衣物进入槽罩23与流体平衡器30之间。另外,沿倾斜面移动至下方的衣物降低至第一内周面31a的高度,在该位置处进行脱水。由于第一内周面31a具有倾斜部,所以与不具有倾斜部的情况相比能够高效地进行脱水。

第一内周面31a的倾斜角度亦即第一倾斜角度32a越大,则越促进脱水。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内周面31b的倾斜角度亦即第二倾斜角度32b以将贴附于内周面31b的内侧的衣物导入内槽8内作为目的,所以成为相对于内周面31b的上部而下部扩大的形状是重要的,但并非必须增大第二倾斜角度32b。另外,第二倾斜角度32b越大,则流路33a、33b越小,作为流体平衡器30的目的的振动减少效果减弱,从而不推荐。因此,通过使第一倾斜角度31a比第二倾斜角度32b大,能够防止衣物进入流体平衡器30与槽罩23之间且抑制振动,并且能够高效地进行衣物的脱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洗衣机的流体平衡器40的外径侧的流路与实施例2所记载的洗衣机不同,除此以外的结构相同,从而省略说明。图8表示为了明确本实施例的流体平衡器40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本实施例的流体平衡器40是在平衡环壳体40a的流路41a、41b、41c中的外侧的流路41c的下部内周侧具有与第一内周面42a相同地倾斜的倾斜部41d的构造。

通过设为这样的构造,能够使流路41c的下部内周侧的外壁的板厚均匀,从而能够抑制因板厚局部变小而引起强度降低的情况。另外,能够防止用于确保强度的不必要的板厚的增加,从而能够实现内槽8的容积扩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