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辊式浸胶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0385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辊式浸胶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缠绕成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卧辊式浸胶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纱线的生产过程中,将纤维从出线孔放出,将多个放线器上的纱线均缠绕在一个远处的浸胶辊上,通过浸胶辊的转动使得其表面的纱线浸泡助粘剂,最后经过绕纱器和储纱辊缠绕为纱线筒,制成成品。由于浸胶过程,纱线拉扯的距离较远,缺点是:

首先,纱线易断开,由于是单个浸胶辊带动多个器械上的纱线进行浸胶,断开后的纱线无法重新连接上,只能停掉断线的出纱机器,在重新对接时浸胶机器停转后其他设备均需要停转;并且每个绕线器只能绕一根纱线,因此效率降低。

其次,缠绕过程中,由于浸胶后的纱线行走的路径较长,与空气接触过程中会导致空气中的杂质粘附在纱线表面,导致纱线成品质量较低。

再者,整个出纱-浸胶-缠绕过程不是在同一个机械上,因此所占用的空间极大。

目前,申请号为CN201020292619.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卧式纤维缠绕装置,包括浸胶辊,收集多余浸胶液的浸胶槽;在纤维行程上设置的多个过纱辊;架设于旋转轴上的缠绕模具;以及设置于浸胶辊与缠绕模具之间的浸胶器,该浸胶器上方连接一带有流量控制阀的储胶器,该浸胶器上设置有可滤去多余浸胶液的滤胶孔。

浸胶是纤维后处理工艺的重要环节,使用上述的卧式纤维缠绕装置,虽然能够控制浸胶环节的助粘剂的添加量,但是由于纱线通过浸胶装置时会带走一部分助粘剂,导致后续纱线上仍有助粘剂残留,难以满足纱线缠绕的均匀和质量需求,而且多余助粘剂仍需要集胶器收集,环节繁琐,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原料浪费,并且助粘剂暴露在空气内容易吸附杂质,导致助粘剂品质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卧辊式浸胶缠绕装置,解决现有纱线缠绕过程中浸胶环节的纱线浸胶缠绕不均匀的问题,并能有效减少助粘剂的浪费;并且可以一个纱线缠绕器同时绕一根或多根平行纱线,极大的加快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卧辊式浸胶缠绕装置,包括立式面板、多个出线孔、集束筒、用于限制纱线向上移动的滚轮组件、绕纱器和储纱辊,所述出线孔、集束筒、滚轮组件、绕纱器和储纱辊均位于立式面板表面,卧辊式浸胶缠绕装置还包括浸胶装置,浸胶装置包括旋转的浸胶辊和用于助粘剂存储并在浸胶辊旋转时可将助粘剂带至浸胶辊表面的集胶器;滚轮组件包括用于纱线贴合浸胶辊表面的第一限位滚轮和第二限位滚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卧辊式浸胶缠绕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中的卧辊式浸胶缠绕装置,其出线、浸胶、成股和成品绕线均在一个机器上,因此单个机器停转不会影响其他机器正常工作,而当单个卧辊式浸胶缠绕装置上的纱线断线时,可以将其停止运行,重连后继续正常工作,不影响其他设备的运行;并且可以一个纱线缠绕器同时绕一根或多根平行纱线,效率更高。

二、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卧辊式浸胶缠绕装置将出线孔、集束筒、滚轮组件、浸胶器、绕纱器和储纱辊均整合在立式面板表面,纱线从出线孔出来后经过滚轮组件并使纱线通入浸胶器内,将纱线带上助粘剂,并通过绕纱器和储纱辊绕成纱筒,所有装置均位于立式面板表面,整个结构体积小,并且纱线走过的距离较短,不易粘附空气中的灰尘等,纱线质量良好。

三、集胶器将助粘剂附着在浸胶辊表面,纱线移动并伴随浸胶辊的转动,使得纱线从浸胶辊表面均匀的带出助粘剂,完成浸胶工艺。

纱线依次穿过出线孔、集束筒、第一限位滚轮、浸胶辊、第二限位滚轮、绕纱器和储纱辊,纤维丝从出线孔出来,经过集束筒将多根纤维丝集合成一股纱线,纱线在第一、第二限位滚轮的作用下贴附在浸胶辊的表面移动,纱线带走助粘剂,最后通过绕纱器和储纱辊缠绕成成品纱筒。

集胶器可以是设置在浸胶辊上方,通过滴胶的形式将助粘剂滴落在浸胶辊表面;或者集胶器设置在浸胶辊的水平方向的侧表面,通过涂抹的方式将助粘剂涂抹在浸胶辊表面;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集胶器位于浸胶辊下方,浸胶辊下表面浸于集胶器的助粘剂内。将辊浸泡在助粘剂内,通过浸胶辊的转动将助粘剂附着在辊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浸胶辊包括助粘剂附着的附着端和纱线接触的浸胶端,所述浸胶辊表面设有用于将浸胶辊表面的助粘剂涂刷均匀的涂刷件,涂刷件位于浸胶端和附着端之间的浸胶辊表面,浸胶辊沿附着端、涂刷件至浸胶端方向转动。通过增设涂刷件,使得附着端上附着的助粘剂可以被很好的摊开至均匀,助粘剂在浸胶辊表面分布更为均匀,使得纱线粘附的助粘剂更均匀,避免浸胶过多或过少。

其中涂刷件优选为毛刷、棉花、无纺布或棉布等可以吸水并透水的软性材料,用于储存助粘剂并将助粘剂均匀的涂刷在浸胶辊表面。

集胶器内的助粘剂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续,助粘剂越来越少,因此需要操作工人定期的补充助粘剂,优选的,卧辊式浸胶缠绕装置还包括用于储存助粘剂的储胶器和从储胶器向集胶器输送助粘剂的供液装置。通过供液装置定期的将储胶器内的助粘剂添加至集胶器内,无需工人频繁的去添加,仅需要定期的检查即可。

所述供液装置,优选为输胶器,输胶器可以向浸胶器定速提供助粘剂,使纱线带走的助粘剂和输胶器带入的助粘剂形成一个动平衡,保持浸胶器内助粘剂的量。

优选的,所述储胶器和供液装置均固定于立式面板表面,进一步节省空间。

优选的,卧辊式浸胶缠绕装置还包括第三限位滚轮和张力控制机构,所述张力控制机构包括张力滚轮、弹性座和连接杆,张力滚轮通过连接杆以弹性座为中心弹性摆动,张力滚轮位于第二限位滚轮和第三限位滚轮之间,通过张力滚轮对纱线缠绕时的张力进行控制和调节,避免纱线断掉。

优选的,所述纱线由第二限位滚轮经过浸胶辊向第一限位滚轮移动,浸胶辊沿纱线于浸胶端处的移动方向转动,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纱线表面浸胶不均现象。若是转动方向与纱线移动方向相反,则纱线移动时会带走大量的助粘剂,使助粘剂集中在纱线离开浸胶辊时的浸胶辊表面,使得浸胶不均。

优选的,所述集胶器包括用于助粘剂存储的集胶凹腔和用于接收涂刷件涂刷时滴落助粘剂重新流回集胶凹腔内的导流板,导流板倾斜设置,涂刷件位于导流板上方,浸胶辊最低处的侧壁浸于集胶凹腔的助粘剂内。涂刷件在抹匀助粘剂时会使得不会助粘剂滴落,造成浪费并污染生产环境,因此通过导流板接住该部分的助粘剂,使其重新流回集胶凹腔内,避免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卧辊式浸胶缠绕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浸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纱线集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曲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张力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立式面板;10、出线孔;11、集束孔;12、过纱辊;13、第一限位辊;20、浸胶装置;200、集胶器;2000、集胶凹腔;2001、导流板;201、涂刷件;202、浸胶辊;21、供液装置;210、导管;22、储胶器;3、第二限位辊;4、张力控制机构;40、张力滚轮;41、弹性座;5、第三限位辊;6、曲向杆;7、绕纱器;8、储纱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5所示的一种卧辊式浸胶缠绕装置,包括:立式面板1、多个出线孔10、集束筒11、用于限制纱线向上移动的滚轮组件、绕纱器7和储纱辊8,所述出线孔10、集束筒11、用于限制纱线向上移动的滚轮组件、绕纱器7和储纱辊8均位于立式面板1表面,滚轮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滚轮3和第二限位滚轮13,第一限位滚轮3位于第二限位滚轮13的上方。

第一限位滚轮3和第二限位滚轮13之间设有浸胶装置20,浸胶装置20包括储胶器22、供液装置21、浸胶辊202、涂刷件201和集胶器200。第一限位滚轮3和第二限位滚轮13的设置使得纱线可以贴合浸胶辊202表面,从而在纱线移动过程中可以将浸胶辊202表面的助粘剂带走。

浸胶辊202包括助粘剂附着的附着端和纱线接触的浸胶端,浸胶辊202表面设有用于将浸胶辊202表面的助粘剂涂刷均匀的涂刷件201,涂刷件201位于浸胶端和附着端之间的浸胶辊202表面,浸胶辊202沿附着端、涂刷件201至浸胶端方向转动(图1中逆时针旋转)。

在浸胶端处浸胶辊202的转动方向与纱线的移动方向一致,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纱线表面浸胶不均现象,若是转动方向与纱线移动方向相反,则纱线移动时会带走大量的助粘剂,使助粘剂集中在纱线离开浸胶辊202时的浸胶辊202表面,使得浸胶不均。

涂刷件201可以是一种吸水棉布、吸水纤维、毛刷或是其他能够将助粘剂均匀地涂刷在浸胶辊202表面的材料。

如图2所示,集胶器200包括用于助粘剂存储的集胶凹腔2000,供液装置21设有导管210,导管210一端连接供液装置21,导管210另一端放置在集胶凹腔2000,通过导管210定期的向集胶凹腔2000内通入助粘剂,不断的补充,避免助粘剂用尽。

供液装置21为定期向浸胶辊202定速供液的输胶器。供液装置21控制流入浸胶器的助粘剂量,输胶器可以向浸胶器定速或定期提供助粘剂,使纱线带走的助粘剂和输胶器带入的助粘剂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一个动平衡,保持浸胶辊202表面内助粘剂的附着量,同时避免集胶凹腔2000内助粘剂用完。

集胶器200还包括导流板2001,导流板2001倾斜设置,涂刷件201位于导流板2001上方,在涂刷件201涂抹浸胶辊202表面的助粘剂时,会有部分助粘剂被刮掉,在沿着涂刷件201向下滴落,此处通过增设倾斜的导流板2001,接住滴落的助粘剂,并将其重新导流至集胶凹腔2000内,对助粘剂进行回收避免浪费,同时保证了生产车间的洁净。

该卧辊式浸胶缠绕装置还包括第三限位滚轮3和张力控制机构4,张力控制机构4包括张力滚轮40、弹性座41和连接杆,张力滚轮40通过连接杆以弹性座41为中心弹性摆动,张力滚轮40位于第二限位滚轮13和第三限位滚轮3之间。纱线通过时,张力滚轮40通过连接杆绕着弹性座41上下摆动,随时调节纱线输送过程中的张力,使得缠绕的纱线不会变形,提高了纱线成型制品的质量。

在纱线由纤维丝制成线筒的过程中,其操作过程如下:

1、出线:多根纤维丝从出线孔10内出来;

2、集束:纤维丝集中进入到集束筒11内,由集束筒11对纤维丝进行集中合并为一根纱线;

3、整合:纱线由集束筒11通出,并沿着过纱辊12和另一过纱辊之间来回缠绕经过多次整合,使得纱线内的纤维丝拉伸至长短一致;

4、浸胶:纱线由第一限位滚轮13和第二限位滚轮2绷紧,贴合浸胶辊202的外壁,随着浸胶辊202的转动将助粘剂带上浸胶辊202的表面,涂刷件201将浸胶辊202表面的助粘剂涂抹均匀,纱线贴合并附着助粘剂;

5、张力调节:张力滚轮40通过连接件在弹性座41上来回摆动,以控制纱线的张力,使纱线紧贴各个滚轮的表面,并且防止纱线绷紧断开;

6、纱筒平整:纱线被绕纱器7带动缠绕在纱筒上,由于曲向杆6呈“)”形,纱线经过曲向杆6时,纱线在曲向杆6两端停留的时间大于中部停留的时间,使得纱筒上的纱线两端和中部缠绕的纱线量更均匀(若不增设曲向杆6,纱筒的中部会鼓起);

7、纱筒缠绕:将纱筒固定在储纱辊8上,储纱辊8旋转带动纱线缠绕在纱筒表面。

以上所述使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