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染机织物去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2320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卷染机织物去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染机,特别是涉及卷染机中的织物去液装置,属于纺织印染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卷染机是一种平幅间歇式染色设备,主要用于直接、活性、硫化、还原等染料的平幅染色,卷染机已成为一种理想的代替连续染色机的设备。

现有卷染机包括由第一电机驱动实现收卷或放卷的第一布辊,由第二电机驱动实现放卷或收卷的第二布辊,设置在第一布辊与第二布辊之间且浸没在染料池的染液中的导布辊,以及设置在第一布辊、第二布辊与染液之间的一刮液辊。工作时,当织物从第一布辊逐渐退绕而卷绕到第二布辊时,则第一布辊为放卷辊,第二布辊为收卷辊;当织物从第一布辊全部退绕而卷绕到第二布辊后,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第二布辊换向转动,此时第一布辊为收卷辊,第二布辊为放卷辊。来回往复过程中,织物不断连续经过卷染机的染料池达到染色的目的。

但是,现有卷染机在染色过程中,由于单一刮液辊只能对织物单面刮液,并且织物径向张力在卷染机卷绕染色的全过程中随着卷绕的直径变化始终发生变化,导致由此引起的织物染色头尾色差、正反面色差等色差现象,尤其是遇到批量染色时,织物头尾色差、正反面色差等色差现象更为突出,从而大大降低了卷染机染色的正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染液的均匀渗透性,保证染色全过程能均匀着色,避免织物发生头尾色差、正反面色差等色差现象,提高卷染机染色正品率的卷染机织物去液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一种卷染机织物去液装置,所述卷染机包括由第一电机驱动实现收卷或放卷的第一布辊,由第二电机驱动实现放卷或收卷的第二布辊,设置在所述第一布辊与第二布辊之间且浸没在染料池的染液中的至少一根下导布辊,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布辊、第二布辊与染料池的染液之间的织物去液装置,所述织物去液装置包括位于第一布辊、第二布辊与染液之间且分别转动地安装在卷染机机架上的第一导布辊和第二导布辊,以及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布辊与第二导布辊之间的至少二根刮液辊;所述至少二根刮液辊分别与织物的正面、反面贴合配合,所述第一导布辊、第二导布辊、至少二根刮液辊相互平行、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织物去液装置还包括位于第一导布辊与第二导布辊之间且转动地安装在卷染机机架上的转盘,所述至少二根刮液辊相互间隔且分别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转盘上,所述转盘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传动机构优选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所述转盘通过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经手柄驱动转动或经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刮液辊优选为二根,分别为第一刮液辊和第二刮液辊,所述第一刮液辊、第二刮液辊相互间隔且分别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转盘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转盘上开设有腰圆槽,所述第一刮液辊和第二刮液辊均为空心辊,所述第一刮液辊、第二刮液辊分别通过设置在其端部且穿过所述腰圆槽的连接轴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转盘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布辊和第二导布辊用于织物去液导向,确保织物与刮液辊之间包角一旦调节完毕后就保持不变,该包角不受第一、第二布辊卷绕直径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在刮液辊与织物之间保持恒定的径向张力。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二根刮液辊,优选仅采用二根,分别为第一刮液辊和第二刮液辊,第一刮液辊、第二刮液辊分别对织物正、反两面恒张力地刮液,在卷绕染色的全过程中,织物包角恒定,织物张力恒定,去液量一致,织物与刮液辊之间具有恒定的角速度,织物—液体交换状态稳定可靠,彻底杜绝了染色的阴阳面、正反面色差、头尾色差和“深边”疵点等各种色差问题,保证了织物正反面染液渗透均匀一致,使染色全过程能均匀着色,大大提高了卷染机染色的正品率。

本实用新型的转盘用于调节刮液辊与第一、第二导布辊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方便地改变织物与刮液辊之间的包角,改变织物纬向张力,对织物正、反两面可调节地刮液,可控制地改变去液量,从而适应不同织物品种的工艺要求,更好地保证不同织物品种染液渗透的均匀性,保证均匀染色,进一步提高了染色的正品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卷染机织物去液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第二刮液辊与转盘的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盘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第二刮液辊与转盘的另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所示的一种卷染机织物去液装置,所述卷染机包括由第一电机3驱动实现收卷或放卷的第一布辊1,由第二电机4驱动实现放卷或收卷的第二布辊2,设置在所述第一布辊1与第二布辊2之间且浸没在染料池5的染液5a中的至少一根下导布辊6,所述下导布辊6转动地安装在卷染机的染料池5内,下导布辊6优选为成对布置的二根,当然也可以仅为一根;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布辊1、第二布辊2与染料池5的染液5a之间的织物去液装置7,所述织物去液装置7包括位于第一布辊1、第二布辊2与染液5a之间且分别转动地安装在卷染机机架上的第一导布辊7-1和第二导布辊7-2,以及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布辊7-1与第二导布辊7-2之间的至少二根刮液辊;所述至少二根刮液辊分别与织物8的正面、反面贴合配合,所述第一导布辊7-1、第二导布辊7-2、至少二根刮液辊相互平行、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卷染机优选还包括数字控制器12,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3转子上的第一编码器13,与所述第一电机3电连接的第一矢量变频器14,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4转子上的第二编码器15,与所述第二电机4电连接的第二矢量变频器16,所述第一编码器13、第一矢量变频器14、第二编码器15、第二矢量变频器16分别与所述数字控制器12电连接且与数字控制器12构成闭环控制回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织物去液装置7还包括位于第一导布辊7-1与第二导布辊7-2之间且通过中心短轴17及轴承转动地安装在卷染机机架18上的转盘9,所述至少二根刮液辊相互间隔且分别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转盘9上,所述转盘9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所示,所述传动机构优选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其中蜗轮固定安装在转盘9的中心短轴17上,所述转盘9通过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经手柄11手动驱动绕其中心转动或经电机驱动绕其中心转动,图中未示电机;所述刮液辊优选为二根,分别为第一刮液辊7-3和第二刮液辊7-4,所述第一刮液辊7-3、第二刮液辊7-4相互间隔且分别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转盘9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刮液辊除采用二根外,也可采用四根、六根或八根等,图中未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转盘9上开设有腰圆槽9a,如图2所示,所述腰圆槽9a优选有二个且对称地设置在转盘9上,所述第一刮液辊7-3和第二刮液辊7-4均为空心辊,所述第一刮液辊7-3、第二刮液辊7-4分别通过设置在其端部且穿过所述腰圆槽9a的连接轴7a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转盘9上。在具体实施时,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轴7a的一端通过轴承20与第一刮液辊7-3、第二刮液辊7-4的端部转动连接,连接轴7a的另一端穿过腰圆槽9a且通过螺母19与转盘9固定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第一刮液辊7-3、第二刮液辊7-4可沿腰圆槽9a移动从而方便地调整相对位置,调整完成后通过螺母固定即可,操作很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转盘9通过手柄11或电机驱动绕其中心转动不同的角度,可以方便地改变织物8与第一刮液辊7-3、第二刮液辊7-4之间的包角,改变织物8纬向张力,对织物8正、反两面可调节地刮液,可控制地改变去液量,从而适应不同织物品种的工艺要求,能处理市场上现有全部的纤维及混纺织物,更好地保证了不同织物品种染液渗透的均匀性,保证了织物能均匀染色。

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工作方式,第一刮液辊7-3、第二刮液辊7-4分别对织物8的正、反两面将液体刮离,去液量一致,而且卷绕染色的全过程中,织物8包角恒定,织物8张力恒定,织物8与刮液辊之间具有恒定的角速度,织物—液体交换状态稳定可靠,彻底杜绝了织物染色的阴阳面、正反面色差、前后、头尾色差和 “深边”疵点等各种色差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