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7229发布日期:2018-10-09 23:19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其具备以横穿上线的方式使勾线部移动并利用所述勾线部捕捉及牵引上线的天平。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通过使上线形成线圈并将下线插通于上线的线圈中来使上线与下线交织而形成针脚。上线自绕线轴插通于针中,下线收纳于具有梭尖的梭中。线圈通过插通有上线的针自下止点上升而形成。梭的梭尖捕捉线圈,在捕捉到线圈的状态下梭旋转,梭芯钻过上线,由此上线与下线交织。

在被称为水平天平的装置中,勾线部以横穿上线的方式往返运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水平天平的勾线部呈钩状,在往路上捕捉上线,将上线牵引为v字状。勾线部在返路上自上线远离,因此上线的捕捉得到释放。由此上线产生松弛。通过所述松弛量对包含线圈量的针脚形成供给所需的上线。

从前,若操作开关断开,则缝纫机使针在上止点停止。在水平天平中针处于上止点时,勾线部自往路起点起在通过线道后的往路途中的位置停止。因此,若在操作开关断开的过程中交换上线,则在导通操作开关后的第1针的作动周期中,勾线部自通过线道后的往路途中朝向往路终点。

若勾线部自通过线道后的往路途中进行动作,则勾线部在最初的往路中无法横穿线道,在最初的往路中无法捕捉及牵引上线。若无法捕捉及牵引上线,则产生如下疑虑:上线不会产生松弛,若利用挑线弹簧上拉上线,则线圈相当量的供给量不足且梭尖无法捕捉上线。即,有在第1针的作动周期无法形成针脚的所谓的跳针的疑虑。

因此,提出了一种勾线部自往路起点起在位于线道间时停止运转的缝纫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所述缝纫机中,在上线交换后,可自第1针的作动周期确实地捕捉及牵引上线,因此上线产生线圈相当量的松弛,而防止第1针的作动周期中的跳针。

另一方面,缝纫机具备飞轮。飞轮是在利用手动操作使针起落时利用。其中,驱动针的机构与驱动勾线部的机构存在一部分共用部分,飞轮的手动操作也会产生勾线部的位移。因此,即便在勾线部自往路起点起位于线道间时使缝纫机停止运转,有时也会由于之后的飞轮的手动操作而使勾线部移动至越过线道的位置。

在对所述飞轮进行手动操作的情况下,最终在第1针的作动周期,勾线部无法捕捉及牵引上线,上线的松弛并无充分的余裕,由于利用挑线弹簧而进行的上线的上拉,线圈相当量的供给量产生不足,而梭尖无法捕捉上线。即,依旧残留有第1针的作动周期中的跳针的疑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2-1113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2-22448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所述那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提出者,目的在于:在具备横穿上线并捕捉及牵引上线的天平的缝纫机中,阻止在第1针的作动周期发生跳针。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缝纫机是利用针与梭的协同动作来使上线与下线交织而形成针脚的缝纫机,具备:天平,横穿所述上线的线道并捕捉牵引所述上线;以及挑线弹簧,与所述上线的松弛连动且变更所述上线的线道,所述挑线弹簧在所述针的第1针的往返运动期间与所述上线的松弛不连动而不变更所述上线的线道。

也可为,具备:挑线止挡体,限制利用所述挑线弹簧而进行的所述上线的线道变更,所述挑线弹簧是包含线圈与臂的扭矩弹簧,所述臂具有挂入所述上线的引线部,所述引线部利用所述线圈的施加力以上拉所述上线的方式转动,所述挑线止挡体限制所述臂的转动。

也可为,所述挑线止挡体具备:转动杆,夹持所述臂且可转动地设置;突起构件,可在所述转动杆的转动路径上出没;以及致动器,用以使所述突起构件前进至所述转动路径上,所述臂及所述转动杆与彼此的转动连动,所述致动器在所述第1针的往返运动期间使所述突起构件在所述转动杆的摇动路径上前进,在第2针以后的往返运动中使所述突起构件自所述转动杆的摇动路径后退。

也可为,具备:输出杆,保持所述突起构件;所述致动器通过驱动所述输出杆而使所述突起构件前进至所述转动路径上,所述转动杆具有处于所述转动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中的侧面,所述突起构件以可相对于所述输出杆出没的方式受到保持,且被弹性构件朝所述前进方向施力。

也可为,具备:上线张力器,对所述上线赋予张力压力;所述上线张力器具备夹着所述上线的可动盘及固定盘,所述致动器是使所述突起构件与所述可动盘移动的共用的驱动源。

也可为,具备:传感器,对设置或交换所述上线以后的、或者在包含剪线动作的缝制中断后的、最初的针的往返运动进行探测,所述挑线弹簧基于利用所述传感器对设置或交换所述上线以后的、或者在包含剪线动作的缝制中断后的针的、往返运动的所述第1针进行检测而得的结果,来控制所述上线的线道变更。

也可为,具备:飞轮,可通过手动操作变更所述天平的位置,所述天平以使用者的停止操作为契机,在往路的始端与所述线道之间停止,另一方面,在所述停止操作后,可通过所述飞轮的操作移动至越过所述线道的位置。

也可为,所述第1针是在设置或交换所述上线以后、或者在包含剪线动作的缝制中断后、针脚形成动作中的最初的针的往返运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便具备勾线部横穿上线的线道的天平,也可抑制在第1针的作动周期发生跳针。

附图说明

图1(a)、图1(b)为表示缝纫机整体的构成的图,图1(a)表示外观,图1(b)表示内部构成的概况。

图2为表示天平的详细构成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勾线部的移动轨迹的图。

图4为上线张力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上线张力器的正面立体图。

图6为上线张力器的侧面部分放大图。

图7为表示上线张力器的转动杆的立体图。

图8为上线张力器的背面立体图。

图9为上线张力器的部分剖面图。

图10为表示缝纫机的控制器的构成的方块图。

图11为表示挑线弹簧的运转时序的时序图表。

图12为表示第1针中的天平的位置的立体图。

图13为表示第1针中的引线部的弹起限制的立体图。

图14为表示在第1针中限制引线部的弹起时的上线的松弛的图。

图15为表示第1针中的挑线止挡体的误动作的立体图。

图16为表示第2针以后的引线部的弹起限制解除的立体图。

图17为表示在第2针以后解除引线部的弹起限制时的上线勒紧的图。

[符号的说明]

1:缝纫机;

3:针;

4:线道;

5:梭;

6:缝纫机发动机;

7:天平;

8:上线张力器;

9:控制器;

21:针板;

22:压脚;

31:针杆;

61:上轴;

62:曲柄机构;

63:下轴;

64:齿轮机构;

65:飞轮;

71:勾线部;

71a:往路;

71b:返路;

71c:往路始端;

72:齿轮机构;

72a:圆筒蜗杆齿轮;

72b:圆筒轮;

73:曲柄臂;

74:天平体;

75:摇动连杆;

91:驱动控制部;

92:张力控制部;

93:操作部;

100:布;

200:上线;

300:下线;

801:固定盘;

802:可动盘;

803:传动轴;

804:推板;

807:压缩弹簧;

808:张力设定杆;

808a:按压板;

808b:销;

809:长孔;

810:旋转发动机;

811:齿轮;

812:第1平坦面;

813:螺旋槽;

814:第2平坦面;

815:膨出部;

816:挑线弹簧;

817:线圈部;

818:臂;

819:引线部;

820:挑线止挡体;

821:转动杆;

822:连动杆;

823:宽幅侧面;

824:凹口;

825:夹持部;

827:作动杆;

827a:支点;

827b、827c:端部;

827d:孔部;

828:输出杆;

828a:销;

829:突起构件;

830:孔部;

831:压缩弹簧;

921:张力设定部;

922:挑线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缝纫机的整体构成)

图1(a)、图1(b)所示的缝纫机1是通过将针3落在载置于针板21的布100且使上线200与下线300交织而形成针脚来对所述布100进行缝制的家用、专用或工业用的装置。上线200通过线道4而插通于针3,进而被按压在压脚22的底部,由使用者自压脚22引出任意量。

所述缝纫机1具有针杆31与梭5。针杆31朝针板21垂直地延伸,且以可在延伸方向上往返运动的方式安装。针杆31利用针板21侧的前端对针3进行支撑。梭5具有一平面开口的内部中空的鼓(drum)形状,相对于针板21水平或垂直地安装,且能够在圆周方向上旋转。所述梭5在周面上具有用以捕捉线圈的梭尖,在内部收容着卷绕下线300的梭芯。

再者,在缝纫机1中所谓垂直是指以针板21为基准的方向,通常与铅锤方向一致。在缝纫机1中,水平是与垂直正交的方向。

在此种缝纫机1中,通过针杆31的往返运动,针3带着上线200而贯穿布100。在所述针3自下止点上升时,因与布100的摩擦而不能完全追随针3的上升的上线200形成线圈。梭5一面利用梭尖捕捉线圈一面旋转,抽出下线300的梭芯随着梭5的旋转而钻过线圈。此时,下线300也钻过上线200的线圈,上线200与下线300交织而形成针脚。

针杆31与梭5以共用的缝纫机发动机6为动力源,经由各自的传递机构而驱动。在针杆31上经由曲柄机构62而连结着水平延伸的上轴61。曲柄机构62将上轴61的旋转转换为直线运动而传递至针杆31,由此针杆31上下移动。在上轴61上安装有飞轮65,可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操作来使上轴61轴旋转。

在梭5上经由齿轮机构64而连结着水平延伸的下轴63。在梭5水平设置的情况下,齿轮机构64为例如轴角为90度的圆筒蜗杆齿轮。齿轮机构64将下轴63的旋转转换90度而传递至梭5,由此梭5水平旋转。

进而,缝纫机1具有天平7与上线张力器8。天平7是自由地介隔存在于上线200的线道4中的装置,控制上线200。天平7通过拉紧上线200,自绕线轴抽出上线200,且拉紧针脚。另外,天平7通过使上线200松弛,而供给梭5可钻过上线200的线圈的量的上线200。

上线张力器8设置于上线200的线道4中,控制上线200的张力。上线张力器8在作动周期中以天平7可适当地拉紧上线200的方式,在自绕线轴起至天平7为止的线道4的上流施加夹入上线200的张力压力。

(天平)

图2为表示天平7的详细构成的立体图。图2所示的天平7是如下装置:具有横穿上线200的线道4的勾线部71,且通过勾线部71的往返运动而重复上线200的捕捉、捕捉过程中的牵引以及解放。横穿线道4的勾线部71通常水平横穿线道4的垂直延伸的区间,具有水平往返运动的勾线部71的天平7被称为水平天平。

在上轴61上设置有用以使勾线部71水平运动的齿轮机构72。在上轴61的周面上形成有圆筒蜗杆齿轮72a,具有与上轴61正交的轴的圆筒轮72b和圆筒蜗杆齿轮72a齿合。由所述圆筒蜗杆齿轮72a及圆筒轮72b形成齿轮机构72。所述齿轮机构72使轴角为90度,并将垂直面上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水平面上的旋转运动。

圆筒轮72b兼作曲柄传动轴。在圆筒轮72b中连结有包含外形为椭圆形状的板(plate)的曲柄臂73。关于曲柄臂73,一部分周面在半径方向上膨出。钝角开口的回飞镖(boomerang)形状的天平体74经由曲柄销连结于所述曲柄臂73的膨出部。天平体74将曲柄臂73侧作为基端且在前端侧具有勾线部71。摇动连杆75经由曲柄销而连结于天平体74的弯曲点。摇动连杆75的一端为连接于机框等的固定端。

再者,在天平体74中,与曲柄臂73的连结点和勾线部71在高度上不同,天平体74除了沿水平面弯曲成回飞镖形状以外,沿高度方向弯曲两次而设置段部,所述段部使连结点侧与勾线部71侧高度不同而延伸。

若利用所述天平7,则勾线部71受摇动连杆75限制,以摇动连杆75的固定端为中心在水平面上沿圆弧状进行往返运动。另外,天平体74受摇动连杆75限制且使方向变化,由此勾线部71以与摇动连杆75的连结点为中心在水平面上沿圆弧状进行往返运动。通过所述两往返运动的合成,勾线部71如图3所示那样在往路71a与返路71b中遵循不同的轨迹。勾线部71在往路前半部分遵循膨胀为圆弧状的轨迹,在返路后半部分遵循凹陷为圆弧状的轨迹。

如图2及图3所示那样,天平7是以勾线部71的往路71a前半部分中描绘的圆弧状的轨迹与上线200的线道4交叉的方式设置。另外,勾线部71自往路始端71c面向线道4的侧面形成为钩状。因此,勾线部71在往路71a中横穿线道4,以将线道4中存在的上线200挂住的方式进行捕捉,通过继续前进移动而以快速卡入的方式牵引上线200。另外,勾线部71在返路71b中与上线200远离而将上线200自捕捉状态解放,避开线道4而返回至返路终端、即往路始端71c。

(上线张力器)

图4为上线张力器8的分解图,图5为上线张力器8的正面立体图。如图4及图5所示那样,上线张力器8具备面相对的固定盘801与可动盘802。固定盘801与可动盘802是以在它们之间夹着上线200的线道4的方式设置。可动盘802由到达固定盘801的传动轴803有余裕地贯穿,可沿与固定盘801接触分离的方向滑动。若可动盘802与固定盘801接触,则通过线道4的上线200由固定盘801与可动盘802夹着,上线200受到按压力。所述按压力是上线200的张力压力。

以下,将固定盘801与可动盘802接触分离的方向称为盘接触分离方向,尤其将可动盘802与固定盘801接触的方向称为盘接触方向,将可动盘802自固定盘801离开的方向称为盘远离方向。另外,将与盘接触分离方向正交且沿着上轴61延伸的水平面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

上线张力器8在可动盘802的背面侧、即与面向固定盘801的面为相反的一侧具备朝固定盘801推压可动盘802的推板(pusher)804。推板804在可动盘802侧具备多个突起,可对可动盘802整体施加均匀的力而进行推压。在推板804的背侧、即与面向可动盘802的面为相反的一侧设置压缩弹簧807。推板804与压缩弹簧807被传动轴803插通,压缩弹簧807在盘接触分离方向上延伸。压缩弹簧807的前端连接于推板804的背面。

压缩弹簧807的施加力经由推板804而将可动盘802推压至固定盘801,在可动盘802与固定盘801之间施加与压缩弹簧807的收缩量相对应的张力压力。所述上线张力器8具备使压缩弹簧807收缩的张力设定杆808。

张力设定杆(rod)808夹隔着压缩弹簧807而位于推板804的相反侧。张力设定杆808一体化地具备被传动轴803有余裕地贯穿的按压板808a、以及沿与盘接触远离方向正交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销808b。按压板808a具有与压缩弹簧807的外径相同或稍宽的圆盘面、以及自所述圆盘面的中心膨出且嵌入压缩弹簧807的圆筒体,与压缩弹簧807嵌合。

销808b沿盘接触分离方向宽松地插通于长条的长孔809内,张力设定杆808由长孔809导引而沿盘接触分离方向平行移动。张力设定杆808通过沿盘接触方向平行移动,而使用按压板808a来使压缩弹簧807收缩。压缩弹簧807的收缩量由张力设定杆808的移动量决定。

所述上线张力器8具备使张力设定杆808平行移动的旋转发动机810与齿轮811。旋转发动机810为步进发动机或伺服发动机。旋转发动机810的旋转轴与齿轮811直接或经由其他齿轮齿合。齿轮811的平坦面与张力设定杆808的销808b处于正交关系。

在齿轮811的第1平坦面812上形成有一面自齿轮811的旋转中心朝外周描绘螺旋一面缓缓扩展的螺旋槽813。张力设定杆808的销808b嵌入至螺旋槽813内。齿轮811为凸轮,张力设定杆808为凸轮从动件。若齿轮811旋转,则张力设定杆808一面受到长孔809限制,一面自齿轮811的中心侧向外周侧受到推压,使压缩弹簧807沿盘接触方向收缩。即,上线200的张力压力根据旋转发动机810的旋转量而受到控制。

所述上线张力器8还具备挑线弹簧816。挑线弹簧816应对上线200产生的松弛而使线道4的路径长增加,利用增长的路径长来吸收上线200的松弛部分。所述挑线弹簧816包含金属制线材的扭矩弹簧,具有线圈(coil)部817与臂(arm)818。臂818朝与线圈部817的卷轴正交的方向凸出延长,在途中实施有多个弯折加工。

线圈部817被传动轴803插嵌,夹隔着成对的固定盘801与可动盘802而位于与压缩弹簧807的相反侧。作为所述上线张力器8的一例,线圈部817夹着机框而与成对的固定盘801与可动盘802邻接。

臂818呈环状绕大圈且沿盘远离方向延伸,越过成列的固定盘801与可动盘802,将臂818的前端架在传动轴803上。尤其如图6所示那样,关于臂818,利用在正侧面笔直地横穿u字的两直线腕部的假想线而弯曲加工成90度角,若自沿着线圈部817的卷轴的方向观察,则呈l字或v字状。臂818的弯折方向与线圈部817的卷绕方向一致。

在所述挑线弹簧816中,臂818的u字弯曲部作为引线部819发挥功能。由使用者将上线200挂入引线部819中,另外由线圈部817对引线部819施加呈圆弧状弹起的施加力。引线部819被拉紧的上线200施力,以沿着拉紧的上线200所形成的线道4的方式受到按压。另一方面,关于引线部819,若上线200产生松弛,则利用线圈部817所蓄积的施加力一面勾住上线200一面呈圆弧状弹起,上拉上线200。换句话说,使线道4的路径长增加,利用其增加量吸收上线200的松弛部分。

另外,在将上线200设置在线道4中时,上线200以与引线部819接触的方式挂入缝纫机1中。此时,由于臂818呈v字状弯曲,由此在上线200的挂入侧形成有正面安设有引线部819的接收口,进而在引线部819的两侧形成有阻止上线200的脱落的导向索(guideline)。

进而,如图4及图5所示那样,上线张力器8具备挑线止挡体820。挑线止挡体820制止引线部819的弹起。所述挑线止挡体820具备:转动杆821,与引线部819一起移动;以及圆柱状的突起构件829,在规定时机固定转动杆821。

转动杆821具有超过线圈部817的施加力的刚性,基部被传动轴803插嵌,以传动轴803的轴为中心旋转自如。如图7所示那样,在转动杆821上一体地具备自基部延伸的连动杆822与夹持部825。连动杆822与传动轴803正交并延伸,以传动轴803的轴为中心转动。夹持部825自臂818的转动方向夹持挑线弹簧816所具备的臂818的一部分。典型而言,夹持部825夹持臂818的基端部分。

所述连动杆822与引线部819经由夹持部825而具有连动关系,且追随彼此的转动。因此,转动杆821的动作限制为对于夹持部825所夹住的臂818的引线部819的动作限制。

突起构件829介入连动杆822的转动路径,妨碍连动杆822的转动。即,突起构件829制止利用引线部819而进行的松弛的上线200的上拉。在连动杆822上设置有凹口824。在由于勒紧的上线200的施力而引线部819被按压时,突起构件829朝嵌入连动杆822的凹口824的位置移动。

所述突起构件829利用形成于正齿轮811的第2平坦面814上的膨出部815(参照图8)、利用膨出部815而摇动的作动杆827、以及与作动杆827连接的输出杆828而移动。

作动杆827为具有两端朝同一方向弯曲的大致u字形状的所谓的第1种杆。作动杆827在延伸途中利用销可转动地受到轴支撑而具有支点827a。作动杆827的一端部827b与正齿轮811的第2平坦面814(参照图8)接触且成为力点。第2平坦面814为形成有螺旋槽813的第1平坦面812的相反面。如图4及图5所示那样,作动杆827的另一端部827c沿盘接触方向延伸至通过压缩弹簧807、可动盘802、固定盘801及挑线弹簧816为止且成为作用点。

如图8所示那样,在第2平坦面814上形成有在正齿轮811的一定角度范围内延伸的梯形状的膨出部815。膨出部815的形成位置为作动杆827在第2平坦面814上描绘的移动轨迹上。进而,膨出部815的形成位置在张力设定杆808位于螺旋槽813的中心或最外部时为作动杆827的一端部攀上膨出部815的部位。若正齿轮811利用旋转发动机810旋转,膨出部815与作动杆827的一端部一致,则作动杆827的端部827b被向上按压,作动杆827的端部827c朝前方转动。

输出杆828为具有大致l字形状的所谓第3种杆。输出杆828以连动杆822的背侧、即臂818突出一侧的相反侧为基端,自上线张力器8的外侧环绕连动杆822,通过连动杆822的侧面而朝前方延伸。在输出杆828上,自输出杆828的后方侧延伸的作动杆827的端部827c在弯曲点附近堆积。

输出杆828的基端利用销可转动地受到轴支撑而成为支点。在作动杆827的重叠部分形成有孔部827d,在输出杆828的重叠部分立起有朝所述孔部827d插入的销828a,在重叠部分将输出杆828与作动杆827连结。所述连结点成为输出杆828的作用点。输出杆828延伸至引线部819被按压时的连动杆822的凹口824的位置为止,突起构件829被设置在自侧面面临所述位置的凹口824的位置。突起构件829的位置为输出杆828的力点。

正齿轮811利用旋转发动机810旋转,若膨出部815与作动杆827的一端部一致,则作动杆827的端部827c被向上按压,作动杆827与输出杆828的连结点朝向转动杆821侧。输出杆828以固定端为中心转动,且将突起构件829嵌入连动杆822的凹口824。由此,连动杆822在所述转动路径的始点与突起构件829抵接,连动杆822的转动受到阻止。即便为上线200产生松弛而自上线200朝引线部819的施加力不存在的状态,与连动杆822连接的夹持部825也夹持臂818,引线部819的弹起也得到阻止。因此,即便上线200松弛,所述松弛也得到维持。

进而,如图9所示那样,在输出杆828中设置有突起构件829的部位形成有孔部830。在孔部830中将底作为承面而设置压缩弹簧831,将突起构件829固定于压缩弹簧831上。孔部830大于突起构件829的直径,突起构件829对抗压缩弹簧831的施加力而可埋没在孔部830中。另外,连动杆822中沿前后方向扩展的侧面、即面向输出杆828的侧面成为宽幅侧面823。宽幅侧面823在引线部819的弹起为最大的状态下达到突起构件829的介入部位。

当在连动杆822摇动过程中挑线止挡体820作动的情况下,突起构件829与连动杆822的宽幅侧面823接触,且对抗压缩弹簧831的施加力而埋没在孔部830中。因此,防止由挑线止挡体820的误动作而对机构产生超负荷。另外,防止突起构件829进入连动杆822的背后而使连动杆822无法复原。

(控制器)

图10是表示缝纫机1的控制器9的构成的方块图。如图10所示那样,在缝纫机1中内设控制缝纫机发动机6与上线张力器8等的控制器9。控制器9包含所谓的计算机或微机及周边装置。计算机或微机具备还被称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的运算控制装置、还被称为唯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的、储存有程序及数据的存储器、以及还被称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的工作存储器。周边装置包含作为缝纫机发动机6或上线张力器8等的发动机驱动器与使用者的输入构件的操作部93。操作部93为触摸屏或拨号盘或脚控制器等。

所述控制器9通过程序的执行至少具备以运算控制部与发动机驱动器为主体的驱动控制部91及张力控制部92。张力控制部92具备张力设定部921与挑线控制部922。

若对操作部93输入停止操作,则驱动控制部91在规定时机停止输出对缝纫机发动机6的驱动信号。驱动信号的输出停止时机为天平7的勾线部71位于往路始端时。

张力控制部92控制上线张力器8。详细而言控制旋转发动机810的旋转量。张力设定部921根据上线张力信息而使旋转发动机810旋转,使固定盘801与可动盘802夹持上线200,将按压力施加至上线200。上线张力信息为输入至操作部93中的用以决定对于上线200的张力的内容,且为质地等的选择、或缝纫花样、送布量、布厚、缝纫速度、针的振幅等缝纫条件。

挑线控制部922使旋转发动机810驱动至挑线止挡体820作动为止,制止利用挑线弹簧816而进行的上线200的上拉。图11为表示挑线止挡体820的驱动时序的时序图表。挑线控制部922在自缝纫机1上次停止开始至针3最初进行往返运动的第1针的作动周期结束为止,使突起构件829介入连动杆822的转动路径,阻止引线部819的弹起。在第2针以后的作动周期,挑线控制部922使突起构件829自连动杆822的转动路径退避,允许引线部819的弹起。

换句话说,至第1针的作动周期的结束为止,挑线控制部922控制上线张力器8的旋转发动机810,使挑线止挡体820作动并阻止引线部819相对于上线200的松弛的弹起,在第2针的作动周期以后,张力设定部921控制上线张力器8的旋转发动机810,并根据上线张力信息对上线200施加张力压力。

再者,设置或交换上线200后的最初的针3的往返运动、以及伴随着剪线动作的缝制中断后的、最初的针3的往返运动是第1针的作动周期。除此以外,关于例如在仅使缝制动作暂时停止后重新进行时的、重新进行后的作动周期,理想的是设为第2针以后的作动周期。原因在于:在不交换上线200而重新进行缝纫机1的动作的情况下,例如即便操作飞轮65也可捕捉及牵引上线200。为了对它们进行区别控制,上线200的设置或交换只要进行利用上线传感器(未图示)而进行的上线有无的检测、或者利用传感器对改变可动盘802或推板804的位置的动作等的交换准备动作进行探测即可,同样地伴随剪线动作的缝制中断只要利用传感器探测剪线机构(未图示)的动作即可。

(作用)

若操作飞轮65,则如图12所示那样,有时勾线部71自前进移动始端越过线道4而停止。若在所述状态下交换上线200,则在第1针的作动周期勾线部71无法捕捉及牵引上线200。因此,上线200的松弛少。

因此,在直至第1针的作动周期结束为止的期间,挑线控制部922使旋转发动机810驱动,使作动杆827事先攀上膨出部815。如此,如图13所示那样,作动杆827被膨出部815向上按压并转动,输出杆828以随着作动杆827的转动端部827c靠近连动杆822的方式转动,突起构件829介入连动杆822的转动路径上。连动杆822受到突起构件829阻挡而无法转动,即便上线200松弛,与连动杆822一起移动的引线部819也无法弹起。

因此,如图14所示那样,应对上线200的松弛而引线部819不上拉上线200,而维持上线200的松弛。因此,上线200的松弛量不会利用线道4的路径长来吸收,在第1针的作动周期不会削减线圈量的线量。即,即便在第1针的作动周期勾线部71无法捕捉及牵引上线200,在第1针的作动周期挑线弹簧816也不作动,因此所谓的跳针得到抑制。

如图15所示那样,在连动杆822的转动过程中使突起构件829介入转动路径的情况下,突起构件829接触连动杆822的宽幅侧面823,对抗压缩弹簧831的施加力而后退至孔部830中。因此,如下情况得到防止,所述情况是:使连动杆822歪斜,或者在连动杆822的背后插入突起构件829而连动杆822无法复原,从而引线部819一直为弹起状态。

在第2针以后的作动周期,对应于上线张力信息而使旋转发动机810事先旋转。在所述旋转量中,膨出部815与作动杆827的位置不一致。因此,如图16所示那样,作动杆827不转动,突起构件829自连动杆822的转动路径退避。因此,如图17所示那样,若上线200产生松弛,则自上线200对引线部819的施加力被解除,由于线圈部817的施加力而引线部819弹起。引线部819挂上松弛的上线200并弹起,通过增加上线200的线道4的路径长,而吸收上线200的松弛量而使针脚的勒紧良好。

(效果)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具备天平7,所述天平7进行往返运动并且在往路上横穿上线200的线道4且捕捉并牵引上线200。另外,具备挑线弹簧816,所述挑线弹簧816以利用路径长吸收上线200的松弛的方式上拉上线200并变更上线200的线道4。所述挑线弹簧816在针3的第1针的往返运动期间未应对上线200的松弛而未上拉上线200,在针3的第2针以后的往返运动期间应对上线200的松弛而上拉上线200。

由此,即便在挂入上线200时,勾线部71位于越过线道4的位置,在挂入上线200后的第1针的作动周期中,勾线部71无法捕捉及牵引上线200,挑线弹簧816也不会拉紧上线200,因此可减少跳针的疑虑。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如下例子进行了说明:在勾线部71自往路始端起位于线道4间时使缝纫机1停止,但通过飞轮65的操作而移动至越过线道4的位置,在第1针中无法捕捉及牵引上线20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当在第1针中无法捕捉及牵引上线200的所有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可抑制跳针的疑虑。

例如,为了使用者的安全,当针3在位于上止点时使缝纫机1停止的情况下,勾线部71在越过线道4的位置停止。所述情况下,若在停止后通过交换等挂入上线200,则第1针也无法牵引及捕捉上线200。即便在所述针3位于上止点时使缝纫机1停止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也可应用,可抑制跳针的疑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对利用挑线弹簧816进行的上线200的上拉进行限制的挑线止挡体820。所述挑线止挡体820具备:转动杆821,安装于臂818上;突起构件829,可在连动杆822的转动路径上出没;以及旋转发动机810,使所述突起构件829前进至连动杆822的转动路径上。而且,臂818及连动杆822与彼此的摇动连动地进行动作,旋转发动机810在第1针的往返运动中使突起构件829前进至连动杆822的转动路径上,在第2针以后的往返运动中使突起构件829自连动杆822的转动路径后退。由此,挑线弹簧816在针3的第1针的往返运动中未应对上线200的松弛而未上拉上线200。

进而,根据所述方式,突起构件829保持于以直径大于所述突起构件829的孔部为承面的压缩弹簧831上,另外连动杆822可采用如下构成:具有至少扩展至在引线部819弹起的状态下突起构件829介入转动路径中的位置为止的宽幅侧面823。由此,即便产生挑线止挡体820的误动作或作动时机的推迟,机构也不会产生不良情况。即,突起构件829若在连动杆822的转动过程中朝转动路径前进,则可与连动杆822的宽幅侧面823抵接,且对抗压缩弹簧831的施加力而后退至孔部830中。

再者,实施方式中,挑线止挡体820包含杆状的输出杆828、销状的突起构件829、螺旋弹簧状的压缩弹簧831,但并不限定于所述方式,可应用包含后述的实施方式在内限制挑线弹簧816的转动的所有部件。

所述缝纫机1具备对上线200赋予张力压力的上线张力器8。另外,上线张力器8具备:可动盘802及固定盘801,夹着上线200;以及旋转发动机810,使可动盘802朝固定盘801移动。而且,挑线止挡体820通过所述旋转发动机810而作动。

由此,挑线止挡体820可共用上线张力器8的许多零件,因此可削减零件件数,可抑制缝纫机1的成本与跳针的疑虑此两者。再者,只要可将突起构件829放入连动杆822的转动路径中即可,所述作动机构可采用公知的构成的任一者。例如,除了旋转发动机810以外,也可在圆筒形线圈(solenoid)或音圈(voicecoil)发动机等产生直线运动的致动器的前端安置突起构件829,并利用控制器9控制所述圆筒形线圈或音圈发动机。

(其他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可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而且,所述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且包含于与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发明为均等的范围中。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防止上线的松弛因线道的变更而被吸收,因此所述固定位置不会对发明的效果造成影响。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利用挑线止挡体820而进行的上线的上拉的限制,使用引线部819在下位置受到固定的构成来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可为如下结构:例如使用具有无凹口的宽幅侧面823的转动杆821以及利用了橡胶等不易打滑的材质的突起构件829,并通过输出杆828的动作与压缩弹簧831的施加力而将突起构件829朝宽幅侧面823推压,由此利用橡胶的摩擦力在任意的位置限制转动杆821的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构件829形成为销形状,以使用压缩弹簧可相对于输出杆828埋没的方式安装。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为l字状的构件(输出杆828),即输出杆为可沿前后行进方向发生弹性变形的板簧那样的形状,且具有前端朝前进方向弯曲90°的爪形状部(突起部)。所述情况下,若通过旋转发动机810而输出杆828沿前进方向进行驱动,则爪形状部也前进至连动杆822的转动路径上。而且,通过凹口824与爪形状部接触,可限制连动杆822的转动,并限制上线200的上拉。

另一方面,即便当爪形状部前进至连动杆822的转动路径上时,与宽幅侧面接触,通过所述接触斥力输出杆828也沿后进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如此,由于所述变形,爪形状部位置相对于输出杆828而相对的在后进方向上偏离,由此爪形状部可埋没于输出杆828中。因此,防止因挑线止挡体820的误动作而对机构造成超负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