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人造毛皮编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4739发布日期:2018-09-07 21:41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造毛皮编织机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多个独立动力装置分别控制梳理头各工作轮组转速、转速比的人造毛皮编织机。



背景技术:

毛条喂入式人造毛皮编织机(以下简称人造毛皮编织机)是一种特殊的针织机械。集毛条梳理、针织编织、计算机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人造毛皮编织机自诞生以来,在编织使用过程中布面上就一直存在“重影”(chong ying)问题。“重影”即布面能够看到纤维厚薄不匀形成的有规律的条纹。虽然素色布面与提花机布面产生的“重影”形态有所不同,但是“重影”主要原因都是由于梳理头道夫轮上织针剥离纤维残余与新转移纤维叠加形成的纤维网层面不均匀造成的。由于传统人造毛皮编织机的机械结构传动比固定,其梳理头的动力都来源于主电机驱动主轴,进而驱动齿环带动,梳理头各个工作轮之间的速比基本不变,如需要变化也只能依靠手工更换相应齿轮来实现有限的速比变化,无法实现连续、线性且独立地调整梳理头各工作轮的转动速率。因而人造毛皮生产编织过程梳理头难以适应不同种类、不同规格、不同长度纤维的变化,毛条梳理效果不一致,再加上织针剥离纤维残余与新转移纤维叠加形成的纤维网层面不均匀,从而产生“纤维分布不均匀”造成生产人造毛皮面料产生固有的“重影”问题。道夫轮表面“纤维分布不均匀”一直是毛皮面料生产过程中无法彻底解决“重影”质量问题根本原因。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8620709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人造毛皮提花编织机梳理头,主要由罗拉喂毛机构、梳理机构、传动机构、主体构成、该梳理头的罗拉喂毛机构改由DS-30交流伺服电机单独控制,实现了毛条喂入量较比以前电磁离合器方式更方便控制。之后毛皮机梳理头又进一步发展用HB混合式步进电机代替DS-30交流伺服电机,喂毛量精度进一步提高同时喂毛量调整范围得以大大扩展。

然而,单独控制的罗拉喂毛机构的喂毛量仅是进一步提高了喂毛量精度及喂毛量调整范围的问题,仍然无法实现梳理头各个工作轮之间转动速比的连续、线性且独立的调整,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纤维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重影”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单独控制梳理头内的各个工作轮,实现各个工作轮速比能够独立连续变化的人造毛皮编织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

一种新型人造毛皮编织机,包括机身、输纱器、梳理装置、梳理头工作轮组驱动装置、编织装置、卷布装置和主控制电机,所述主控制电机带动所述输纱器、所述编织装置、所述卷布装置运动工作。

所述梳理装置包括驱动台面及与所述驱动台面连接的若干个梳理头2,每个所述梳理头2内部包括若干组工作轮组,其中每组作用相同的工作轮组与一个动力装置连接,并由该动力装置带动运动,各个动力装置之间相互独立。

进一步,所述若干个梳理头的工作轮组结构彼此相同,每个梳理头内包括至少两组工作轮组,所述每组工作轮组内包括工作轮,所述工作轮两两相邻。

进一步,每个所述梳理头内的工作轮组为2组或3组,且彼此之间的作用不同,相应的,带动所述工作轮组运动的所述动力装置为2个或3个。

进一步,所述动力装置为伺服电机或直流电机或磁流变控制传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若干个梳理头的工作轮组结构彼此相同。

进一步,所述驱动台面3为环形,所述驱动台面3包括用于容置所述梳理头的若干个容置孔,且所述容置孔呈多个圆心相同的环形分布;

所述梳理头与所述驱动台面连接后,各个梳理头中作用相同的工作轮组组成一个环形。

进一步,所述工作轮组包括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与所述驱动台面活动连接,连接后,所述传动部件凸出于所述驱动台面底面;

每组环形传动部件之间彼此通过连接部件连接;

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呈环形传动部件中的任意一个传动部件活动连接,当动力装置带动一个工作轮组运动时,该工作轮组的传动部件转动,带动连接部件运动,从而带动其他与所述连接部件连接的传动部件相应同步转动。

进一步,所述工作轮组还包括由所述齿形带轮带动的第一伞状齿轮、与所述第一伞状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伞状齿轮、与所述第二伞状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一驱动齿轮、以及与第一驱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

进一步,所述工作轮组还包括工作轮,所述工作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通过连接带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带动所述传动部件运动时,所述工作轮随之发生运动。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人造毛皮编织机,改变梳理头内部结构和梳理头动力传动方式,各个工作轮传动速比独立可调,并且可以实现很宽范围线性化调整,从而实现对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长度原料纤维的毛条进行最优速比的梳理、转移、编织。使得道夫轮上的纤维分布均匀,不积累。极大地提高了梳理头对不同原料纤维和编织工艺的适应性,最终解决纤维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重影问题。

2、放宽了对技术工人专业经验的要求,使原本依靠个人技术和经验的手工拆装调整固定速比齿形带轮,变成为由计算机控制、调整动力装置转速参数,从根本上改变了梳理头各工作轮组转速及转速比的调整方式,大大提高了调整精度和缩短调整时间,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真正实现多台织机调整效果一致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织物生产质量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人造毛皮编织机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人造毛皮编织机梳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人造毛皮编织机的梳理头内部传动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人造毛皮编织机的梳理头内部清洁轮组传动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人造毛皮编织机梳理头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人造毛皮编织机的动力装置与梳理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号:

1动力装置、11道夫轮动力装置、12锡林轮动力装置、13清洁轮动力装置 14动力台面、131连接件、2梳理头、21道夫轮组、211道夫轮、22锡林轮组、221锡林轮、23清洁轮组、231齿形带轮、232第一伞齿轮、233第二伞齿轮、234第一驱动齿轮、235第二驱动齿轮、2351第一传动轴、236张紧轮、237清洁轮、2371第二传动轴、238连接带、3驱动台面、31道夫轮齿形带、32锡林轮齿形带、33清洁轮齿形带、34驱动台面张紧轮、35容置孔、4喂毛罗拉、5主控制电机、6卷布装置、7编织装置、8输纱器、9机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请参考图1,一种新型人造毛皮编织机,包括机身9、输纱器8、梳理装置、编织装置7、卷布装置6、和主控制电机5,所述主控制电机5带动所述输纱器8、所述编织装置7、所述卷布装置6运动工作。

请参考图2,所述梳理装置包括驱动台面3及与所述驱动台面3连接的若干个梳理头2,优选的,所述若干个梳理头2内的工作轮组结构彼此相同,以便能同步运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梳理头2的数量为18个,但本实用新型梳理头2的数量包括且不仅限于18个,还可以为12、16、21、24等等,仅仅增加或减少梳理头2的个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以图2所示为例,图2中仅展示了与驱动台面3相连接的A1梳理头2,可以想象的,图2中省略了其余23组与A1梳理头2相同结构的梳理头,图中所示的A1梳理头2与其余23组梳理头环形分布在所述驱动台面3底部、形成完整的梳理装置。

请参考图3及图5,所述梳理头2内部包括若干组工作轮组,可以为2组或2组以上,本实施例中仅以3组工作轮组为例进行说明,其他数量的工作轮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梳理头2的工作轮组为3组,3组工作轮组的作用彼此不同,分别为道夫轮组21、锡林轮组22及清洁轮组23,可以想象的,梳理头2内的工作轮组也可以设置为大于3组的多组,例如两组道夫轮组、两组锡林轮组、两组清洁轮组,等等,在此不做赘述。相对应的,每组工作轮组上均设置相对应的工作轮,各个工作轮组的各个工作轮作用不同,每个工作轮的外侧圆周上安放有弹性针布。

具体的,道夫轮组21上设置有道夫轮211,锡林轮组22上设置有锡林轮221,清洁轮组23上设置有清洁轮237。道夫轮211、锡林轮221、清洁轮237两两相邻且作用各不相同。工作时,喂毛罗拉4喂入毛条并初步分梳后并输送给锡林轮221,锡林轮221上的弹性针布将喂毛罗拉4喂入毛条纤维剥取并进一步梳理,然后传送给道夫轮211,道夫轮211上的弹性针布进行再次梳理,梳理好的毛条纤维形成纤维层被道夫轮211下侧的织针勾取进行下一步工作,未被勾取的毛条纤维由道夫轮211传送至清洁轮237,再由锡林轮222重新返回道夫轮211进行循环。

请参考图3~图4,梳理头2内部包括3组工作轮组结构相似但位置略有不同,本实施例中仅以清洁轮组23为例对工作轮组的结构进行说明,道夫轮组21及锡林轮组22组的结构参考清洁轮组23的结构即可。

本实用新型所述传动部件可以为齿形带轮、齿轮等等机械传动方式中的任意一种传动部件,相对应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部件也可为与其转动结构相对应的齿形带、链条等任意的连接部件,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制,仅仅变换机械传动部件也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传动部件为齿形带轮,连接部件为齿形带。本实施例也以齿形带轮及齿形带为例对其机械传动结构进行说明。

清洁轮组23自上向下包括:最顶端的齿形带轮231、与齿形带轮231固定连接且由其带动的第一伞齿轮232、与第一伞齿轮232相啮合的第二伞齿轮233、与第二伞齿轮233固定连接且同步转动的第一驱动齿轮234、与第一驱动齿轮234相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235,第二驱动齿轮235下部设置有清洁轮237,第二驱动齿轮235上设置有第一传动轴2351,清洁轮237上设置有第二传动轴2371,第一传动轴2351与第二传动轴2371之间通过连接带238带动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带238为齿形带,当第二驱动齿轮235转动时,清洁轮237同步转动,第二驱动齿轮235与清洁轮237之间设置有张紧轮236,所述张紧轮236压迫所述连接带238,并控制压制所述连接带238的张紧力。

请参考图2、图4及图6,驱动台面3上设置有容置梳理头2顶部齿形带轮的容置孔35,本实用新型中,每个梳理头2顶端有3组工作轮的3个齿形带轮,故容置孔35也同样为3个一组,其容置孔35的组数与梳理头2的个数相匹配。

所述梳理头2环形分布在所述驱动台面3底部,每个梳理头2的顶端的齿形带轮穿过容置孔35凸出于驱动台面3的底面,由于每个梳理头2的结构相同,故每个梳理头2的道夫轮组21、锡林轮组22及清洁轮组23的齿形带轮在驱动台面3上的位置也相似,设驱动台面3上的所有梳理头2的道夫轮组21的齿形带轮为X,锡林轮组22的齿形带轮为Y,清洁轮组23的齿形带轮为Z,则X、Y、Z的驱动台面3上为分布也为环形,且X、Y、Z分布的环形圆心相同。

X上的全部齿形带轮由道夫轮齿形带31连接带动转动,当X上有任意一个齿形带轮受力发生转动时,道夫轮齿形带31随之运动,整个X上的全部齿形带轮会随之被道夫轮齿形带31同步转动。X上的每两个相邻的齿形带轮之间设置有驱动台面张紧轮34,用于控制道夫轮齿形带31的张紧力。同样的,Y上的全部齿形带轮由锡林轮齿形带32连接带动转动,Z上的全部齿形带轮由清洁轮齿形带33连接带动转动,其张紧轮、转动方式及作用与X完全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中,梳理头运动的动力来自动力装置1,其中每组作用相同的工作轮组与一个动力装置1连接并由该动力装置带动运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动力装置1可以为伺服电机、直流电机或磁流变控制传动装置,当然,可以实现同样效果的其他设备如步进电机等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仅以伺服电机为例进行说明,其他的动力装置1参考伺服电机的驱动方式即可。

具体的,道夫轮组21由道夫轮动力装置11带动,锡林轮组22由锡林轮动力装置12带动,清洁轮组23有清洁轮动力装置13带动,所述道夫轮动力装置11、锡林轮动力装置12、清洁轮动力装置13之间独立运动、互不干涉。由于道夫轮211、锡林轮221、清洁轮237的动力装置彼此独立,针对编织的原料、规格、长度纤维等具体情况的变化,可以通过分别设置三个动力装置的运动速度,简单地实现希望达到的速比,从而克服“纤维分布不均匀”的技术难题,编织出理想的成品。

由于3组工作轮组运动原理相似,在此仅以清洁轮组23为例对动力装置1的连接及运动进行说明,道夫轮组21及锡林轮组22组与动力装置1的连接及运动参考清洁轮组23即可。

请参考图2,所述清洁轮动力装置13带动A1梳理头2的齿形带轮231转动,从而带动Z上的全部的齿形带轮转动同步转动,进而带动全部梳理头上的清洁轮237同步转动。

请参考图6,具体的,所述清洁轮动力装置13安置于所述驱动台面3的动力台面14上,使得清洁轮动力装置13不直接与驱动台面3相接触,所述清洁轮动力装置13的动力轴穿过动力台面14向下通过连接件131与齿形带路231相连接,连接件131的一端与动力轴固定,另一端与齿形带轮231固定,当清洁轮动力装置13的动力轴转动时,齿形带轮231同步转动。

请参考图2 ~图4,当清洁轮动力装置13带动A1梳理头2的齿形带轮231转动时,清洁轮齿形带33也被带动同步转动,与清洁轮齿形带33上相连接的全部齿形带轮也随之同步转动。

以A1梳理头为例,当A1梳理头的齿形带轮231转动时,与齿形带轮231固定连接的第一伞齿轮232同步转动,进而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二伞齿轮233同步转动,第二伞齿轮233与第一驱动齿轮234固定连接,故第一驱动齿轮234也随之转动,与第一驱动齿轮234相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235上的第一传动轴2351也开始转动,而清洁轮237上的第二传动轴2371与第一传动轴2351通过连接带238带动,故第二传动轴2371也开始转动,由此带动清洁轮237转动。

与A1梳理头的清洁轮237转动相同,清洁轮齿形带33上相连接的全部齿形带轮转动时,其他梳理头的清洁轮237也发生同样的转动。

至此,在一个清洁轮动力装置13的带动下,全部的清洁轮237可以同步转动。

同理,一个道夫轮动力装置11可以带动全部的道夫轮211同步转动,一个锡林轮动力装置12可以带动全部的锡林轮221同步转动,而这三个动力装置之间独立运动,故清洁轮237、道夫轮211、锡林轮221之间也是独立转动,当任意一个动力装置停止工作时,其他的动力装置不受其影响。

请参考图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梳理头2分为梳理头上部41及梳理头下部42,所述梳理头上部41及梳理头下部42之间通过滑槽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梳理头上部41设置有上滑槽411,所述梳理头下部设置有下滑槽42,连接时,所述梳理头上部41预先与所述驱动台面3装配,所述梳理头下部42只需要通过滑槽与所述梳理头上部41连接,这样便于本实施例的连接及装配,当然,可以想象到的是,通过轨道等其他与本实用新型相类似的方法进行的装配,也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介绍,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