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清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24254发布日期:2021-06-18 20:1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清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竹炭纤维领域,具体为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清洗设备。



背景技术:

竹炭纤维是一种新型面料,以竹子为原料,将竹子中的纤维进行提取后进行加工而成的,其自身能产生负离子与抑菌抗菌、吸食透气等优良性质,因此竹炭纤维面料在针织上的应用相当广泛,但竹炭纤维面料在编织后表面所携带杂质,故需要通过清洗设备对竹炭纤维面料进行清洗,但现有技术中的竹炭纤维面料的清洗设备,在其进行清洗后,清洗箱内通过离心运动将竹炭纤维面料中残留的液体进行甩干,则导致甩干的过程中竹炭纤维面料将会缠绕在一起而造成打结的现象,以致于竹炭纤维面表面褶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清洗设备,以在其进行清洗后,清洗箱内通过离心运动将竹炭纤维面料中残留的液体进行甩干,则导致甩干的过程中竹炭纤维面料将会缠绕在一起而造成打结的现象,以致于竹炭纤维面表面褶皱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清洗设备,其结构包括:底脚、机身、控制面板,所述底脚的上端面与机身的下端面进行焊接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的下方嵌入机身的上方内侧;

所述机身包括上盖、内衬、底座,所述上盖通过铰链连接安装于机身的上方,所述内衬通过活动卡合于底座的上方,所述底座与机身为一体化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内衬包括移动装置、夹套、壳体、波轮盘,所述移动装置的后端面与壳体的内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夹套的内环与壳体的外环进行相嵌套,所述波轮盘的内环与壳体的内环进行嵌固连接,所述壳体呈圆柱状。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挡板、浮板、中穿杆、驱动杆、立柱、推动机构,所述挡板靠近中穿杆的一侧与立柱相嵌固,所述中穿杆贯穿浮板,所述驱动杆的一侧与中穿杆的上方进行活动卡合,所述驱动杆的另一侧与推动机构的一侧进行活动卡合,所述立柱的内环与推动机构的外环进行嵌套连接,所述驱动杆在静止状态时呈水平状。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包括弹性球、连杆、气囊,所述弹性球安装于连杆之间,所述连杆的一侧与挡板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气囊的凸面与挡板的凹面相贴合,所述连杆共设有六个且每个连杆之间均有活动球。

作为优选,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固定块、套筒、衔接板、移动杆,所述固定块与移动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套筒的内环与移动杆的外环进行滑动连接,所述衔接板与套筒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衔接板对称分布在套筒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杆包括弹性弹簧、转轴、转动盘,所述弹性弹簧安装于转动盘的两侧,所述转轴的外环与转动盘的内环进行活动卡合,所述移动杆为空腔状。

作为优选,所述波轮盘包括凸台、通孔、外壳、安装环、引流板,所述凸台与外壳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孔与外壳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安装环的内环与外壳的外环进行焊接,所述引流板的内环嵌入凸台的内侧,所述外壳呈倒梯形状。

作为优选,所述引流板包括加强筋、叶片、卡扣、承载片,所述加强筋通过卡扣安装于叶片的前方,所述加强筋的一侧嵌入承载片的内侧,所述叶片呈螺旋桨状,且环形分布于承载片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对竹炭纤维面料清洗后对竹炭纤维进行甩干,则内衬中的水逐渐的减少,因此浮板降低,从而推动中穿杆使得驱动杆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大,能够将移动杆通过套筒中伸出,故扭矩逐渐增大,能够避免竹炭纤维面料将会缠绕在一起以致于竹炭纤维面表面褶皱的现象,且竹炭纤维进行清洗时,水能够通过向凸台中间进行聚集,形成水压因此在启动的瞬间,水能够通过中间部位将向上流动,从而对浮板进行冲击,使得浮板对竹炭纤维面料进行抖动打散,进一步避免竹炭纤维面料打结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清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内衬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波轮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引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脚-1、机身-2、控制面板-3、括上盖-21、内衬-22、底座-23、移动装置-a1、夹套-a2、壳体-a3、波轮盘-a4、挡板-b1、浮板-b2、中穿杆-b3、驱动杆-b4、立柱-b5、推动机构-b6、固定块-c1、套筒-c2、衔接板-c3、移动杆-c4、弹性弹簧-d1、转轴-d2、转动盘-d3、凸台-a41、通孔-a42、外壳-a43、安装环-a44、引流板-a45、加强筋-h1、叶片-h2、卡扣-h3、承载片-h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清洗设备,其结构包括:底脚1、机身2、控制面板3,所述底脚1的上端面与机身2的下端面进行焊接连接,所述控制面板3的下方嵌入机身2的上方内侧。

其中,所述机身2包括上盖21、内衬22、底座23,所述上盖21通过铰链连接安装于机身2的上方,所述内衬22通过活动卡合于底座23的上方,所述底座23与机身2为一体化结构。

其中,所述内衬22包括移动装置a1、夹套a2、壳体a3、波轮盘a4,所述移动装置a1的后端面与壳体a3的内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夹套a2的内环与壳体a3的外环进行相嵌套,所述波轮盘a4的内环与壳体a3的内环进行嵌固连接,所述壳体a3呈圆柱状,能够避免棱角将面料刮花的现象。

其中,所述移动装置a1包括挡板b1、浮板b2、中穿杆b3、驱动杆b4、立柱b5、推动机构b6,所述挡板b1靠近中穿杆b3的一侧与立柱b5相嵌固,所述中穿杆b3贯穿浮板b2,所述驱动杆b4的一侧与中穿杆b3的上方进行活动卡合,所述驱动杆b4的另一侧与推动机构b6的一侧进行活动卡合,所述立柱b5的内环与推动机构b6的外环进行嵌套连接,所述驱动杆b4在静止状态时呈水平状,则带动移动杆c4的伸出使得扭矩增大。

其中,所述挡板b1包括弹性球b11、连杆b12、气囊b13,所述弹性球b11安装于连杆b12之间,所述连杆b12的一侧与挡板b1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气囊b13的凸面与挡板b1的凹面相贴合,所述连杆b12共设有六个且每个连杆b12之间均有活动球,则气囊b13推动弹性球b11移动。

其中,所述推动机构b6包括固定块c1、套筒c2、衔接板c3、移动杆c4,所述固定块c1与移动板c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套筒c2的内环与移动杆c4的外环进行滑动连接,所述衔接板c3与套筒c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衔接板c3对称分布在套筒c2的两侧,能够将移动装置a1安装于机身2的内侧。

其中,所述移动杆c4包括弹性弹簧d1、转轴d2、转动盘d3,所述弹性弹簧d1安装于转动盘d3的两侧,所述转轴d2的外环与转动盘d3的内环进行活动卡合,所述移动杆c4为空腔状,则水流能够通过移动杆c4进行流动。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在对竹炭纤维面料进行清洗时,将竹炭纤维面料放置内衬22中使得布料的底端面与浮板b2、挡板b1的上端面相贴合,操作控制面板3,从而对竹炭纤维面料进行清洗,当清洗后对竹炭纤维面料进行甩干时,通过波轮盘a4底部的排水口将内衬22中的水进行排放,在水流的作用下,使得竹炭纤维面料对弹性球b11进行冲击,使得弹性球b11在活动卡合下对气囊b13进行撞击,由于气囊b13具有弹性,因此能够带动弹性球b11不停地移动,从而对竹炭纤维面料进行振动,且内衬22中的水逐渐的减少,随着水平面的降低浮板b2也随之降低,从而推动中穿杆b3,使得驱动杆b4在中穿杆b3的作用下,驱动杆b4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大,故能够将移动杆c4从套筒c2中伸出,因此部分水穿过移动杆c4则在水的作用下,转动盘d3绕着转轴d2进行转动,且扭矩逐渐增大,故在进行甩干时,增加了摩擦力因此甩干时能够避免竹炭纤维面料将会缠绕在一起而造成打结以致于竹炭纤维面表面褶皱的现象。

实施例2

如附图8至附图9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清洗设备,所述波轮盘a4包括凸台a41、通孔a42、外壳a43、安装环a44、引流板a45,所述凸台a41与外壳a4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孔a42与外壳a4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安装环a44的内环与外壳a43的外环进行焊接,所述引流板a45的内环嵌入凸台a41的内侧,所述外壳a43呈倒梯形状,则能够对水流起到引导作用,使得水流向中部凸台a41处。

其中,所述引流板a45包括加强筋h1、叶片h2、卡扣h3、承载片h4,所述加强筋h1通过卡扣h3安装于叶片h2的前方,所述加强筋h1的一侧嵌入承载片h4的内侧,所述叶片h2呈螺旋桨状,且环形分布于承载片h4的外侧,能够让水向凸台a41进行聚集。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在对竹炭纤维面料进行清洗时,通过波轮盘a4中叶片h2的螺旋桨设计与外壳a43倒梯形设计,能够在进行通水时,对水流起到引流的作用,使得水由于外壳a43的倒梯形设计,能够向凸台a41中间进行聚集,形成水压,因此在启动的瞬间水能够通过凸台a41中间部位将向上流动,从而对浮板b2进行冲击,使得浮板b2对竹炭纤维面料进行抖动打散,进一步避免竹炭纤维面料打结的现象,当使用结束后能够将通过卡扣h3将加强筋h1进行更换,能够便于使用。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