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679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压脚的缝纫机,该压脚与缝纫针的往复运动相关地作往复移动。
已知一种缝纫机,例如绣花缝纫机,它包括工作织物的压脚,该压脚与缝纫针的垂直往复运动相关地作垂直往复移动。图8显示这类缝纫机的一个例子,在缝纫机中针杆101由缝纫机的第一和第二轴承102a,102b支持,从而使针杆101可垂直移动。针杆101包括在其下端的针夹持器101a,缝纫针103固定在该夹持器上。当通过驱动轴和曲柄机构(未显示)接受电动马达的驱动力(即转动)时针杆101作垂直往复运动。
织物压脚104装设在针杆101的下部。压脚104由细长的板弯曲而成,包括下端的弯曲部分用作织物的压趾104a。压趾有个穿孔(未显示),缝纫针103穿过该孔。压脚104还包括上端弯曲部分104b,和设置在上端弯曲部分104b与固定在针杆101上的针杆连接螺栓101b之间的卸载弹簧105。卸载弹簧105将压脚104置以向下的偏压,从而使压脚104的中间弯曲部分104c(更具体地说,轴承部件)在正常情况下被保持在与针杆101的针夹持器101a接触的支座中。
当针杆101从图8所示的位置开始向下运动时,压脚104与针杆101一起向下运动。结果压脚104的上端弯曲部分104b与第二轴承102b的支座102c相接触,因此使压脚104的向下运动停止。这样压脚104的压趾104a就保持在要被缝纫机绣花的工作织物上稍微高一点的地方。然后只有针杆101(和缝纫针103)继续向下运动到它的下限位时,缝纫针103穿过工作织物缝了一针。
当缝纫针103从它的下限位向上移动时,压脚104继续保持在工作织物上稍微高一点的地方,直到针杆101的针夹持器101a与压脚104的中间弯曲部分104c接触。从而压脚104的压趾104a有效地防止,在缝纫针103到达它的下限位它所带的针线被梭子线锁住之后,缝纫针103接着向上移动时工作织物被缝纫针103拉起。在针夹持器101a与压脚104的中间弯曲部分104c接触之后,针杆101和压脚104如同一个单元一起向上运动。
但是在上述传统的压脚布置中,卸载弹簧105必须设置在压脚104的上端弯曲部分104b和针杆101的连接螺栓101b之间。在那个位置装设卸载弹簧105使针杆101垂直方向的尺寸增加,因此也增加了装设针杆101的缝纫机水平臂的自由端或头部的垂直方向的尺寸。这最终导致缝纫机整体尺寸的增加。此外每次缝纫针103向下运动,压脚104的上端弯曲部分104b都与第二轴承102b的支座102c相撞,以使压脚104的向下运动停止并停在工作织物上稍微高一点的地方。这样由于两个部件104b和102c的碰撞产生冲击噪音。
上述缝纫机的第二个例子是在尚未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61(1986)-159983中公开的。公开的缝纫机包括压脚杆,该杆支持压脚并直接与针杆曲柄相连,针杆曲柄使针杆和缝纫针作垂直往复运动。但是由于原有技术缝纫机的压脚杆直接与针杆曲柄相连,因此压脚杆基本跟随针杆或缝纫针的垂直位移。这样很难使压脚杆的冲程小于针杆的冲程,和从而减少压脚杆垂直位移变化的速率。因此很难使压脚运动在工作织物之上稍微高一点的地方保持住织物时的停留时间大于控制针杆运动使针杆停在它的下限位的时间。此外,很难使压脚杆的相位与针杆的相位完全不同。
有关缝纫机的第三个例子是公开的未审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63(1988)296783。公开的缝纫机包括支持压脚的压脚杆和唯一的曲柄机构以及一个非常复杂的连杆机构、该机构互相协作以把驱动轴的驱动力传送给压脚。用这种压脚布置,需要增加部件的数量以使压脚作往复运动,因而增加了缝纫机的生产成本。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的针杆缩小了垂直方向的尺寸,因而也使缝纫机的整体尺寸缩小,还有减小操作噪音的优点。
通过本发明已经达到了上述目标,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它包括(a)传送针线的缝纫针,(b)支持缝纫针的针杆,(c)产生驱动力的驱动源,(d)第一传动机构,该机构将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送给针杆,以便使针杆在针的轴向作往复运动,(e)可与针杆平行移动的工件片压脚,(f)针线的挑线杆,该杆挑起缝纫针传送的针线,(g)挑线杆支持部件,该部件支持针线挑线杆,挑线杆支持部件可被驱动源驱动而围绕固定轴线转动,以使针线挑线杆摆动,和(h)与针杆独立的第二传动机构,该机构将挑线杆支持部件的转动传送给压脚,从而使压脚与针线挑线杆的摆动相关地作往复运动。
在按上述构造的缝纫机中,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将挑线杆支持部件的转动传送给压脚,从而使压脚与针线挑线杆的摆动相关地作往复运动。因此,本发明缝纫机不需要在传统的缝纫机针杆上所装设的卸载弹簧。所以本发明缝纫机可以装备垂直尺寸减小的针杆,从而减小机器的总体尺寸。由于同样的理由,与传统的缝纫机相反,本发明缝纫机不要求压脚去撞击一个支座,以使压脚停在工作织物上稍微高一点的地方。所以因为没有压脚的撞击噪音,本发明缝纫机减小了操作噪音。还有,由于利用挑线杆支持部件的转动使压脚作往复运动,所以可以用数目最小的部件来装配第二传动机构。另外,可以很容易地使压脚的冲程小于针杆的冲程,因此可以控制压脚的动作,使它似乎停在工作织物上稍微高一点的地方的时间增加。还有可以很容易地使压脚的相位与针杆的相位完全不同。这种设置特别有利于保持工作织物在下面,即使在缝纫针同时向上运动将织物往上拉时也是如此。
按照本发明的优化特征,驱动源包括一驱动轴,该轴可以转动,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使针杆和缝纫针作往复运动,并使挑线杆支持部件绕枢轴转动,从而使针线挑线杆摆动。在这种情况下,缝纫机还可以包括曲柄机构,该机构将驱动轴的转动转换成挑线杆支持部件绕枢轴转动。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与针杆平行伸展的压脚杆和可动部件,可动部件可由压脚杆引导而移动,其一端与挑线杆支持部件连接,从而被挑线杆支持部件的转动可驱动,可动部件沿着压脚杆作往复运动,可动部件在其另一端可与压脚的一端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传动机构还可包括一弹簧,该弹簧对压脚的一端施加偏压,使该端在偏压方向与可动部件的另一端接触,通常弹簧使可动部件和压脚如一个单元一样一起运动,当压脚在偏压方向的运动被阻止时,弹簧允许可动部件继续在偏压方向运动。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个特征,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一连接部件,该部件一端可转动地与挑线杆支持部件连接,其另一端可转动地与压脚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传动机构还可包括一连接机构,它将连接部件的一端连接到挑线杆支持部件上可变的连接位置,从而使压脚与可变的连接位置相对应取可变的下限位。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述本发明最优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之后,将会对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有更好的了解。附图有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绣花缝纫机的示意透视图;
图2是针杆,压脚和把驱动力传给压脚的传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传动机构的正视图;
图4是图3传动机构的平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缝纫机的挑线杆支持部件的平面图;
图6是图5挑线杆支持部件的侧视图;
图7是显示图1缝纫机驱动轴的转动角度和下述部件垂直位置的互相关系图,(A)表示与缝纫针下端的各垂直位置关系,(B,C)表示与压脚下端垂直位置关系,(D)表示与针线挑线杆穿线孔的垂直位置关系,和图8是现有技术包括针杆和压脚设置的正视图。
参考图1至7,下面将描述实施本发明的一个绣花缝纫机1。
首先参考图1,它显示缝纫机1的一般设置。缝纫机1包括底座2,位于底座2的右边终端并水平向左伸展的臂3。臂3的左边自由端或头部支持针杆4,使针杆4可垂直移动。针杆4包括固定缝纫针6的针固定器5。缝纫针6传送针线(未显示)。
在臂3的水平伸展部分内装设驱动轴7,使驱动轴7可围绕它的中心线转动。在驱动轴7的右端装有滑轮8,在驱动轴7的左端装有挑线杆曲柄9(下面称为TUL曲柄9)。当电动马达(未显示)通过滑轮8和绕在滑轮8上的皮带(未显示)将驱动力(即转动)传给驱动轴7时,驱动轴7转动。
如图2所示,挑线杆支持部件11(下面称为TUL支持部件11)通过第一连接部件10与TUL曲柄9相连。TUL支持部件11可以围绕固定在臂3机架上的轴部件16转动,针线挑线杆13固定在TUL支持部件11的前端,下面将会更加详细的描述这些部件。同时针杆曲柄12还与TUL曲柄9相连。固定在针杆4中部的针杆连接螺栓15通过第二连接部件14与针杆曲柄12相连。当驱动轴7转动时,TUL支持部件11或挑线杆13围绕轴部件16转动或摇摆,同时针杆4或缝纫针6作垂直往复运动。
尽管没有显示,在针杆4下底座2的摆梭2a下面装设转动的针线捕捉机构,如梭子。还有虽然也没有显示,在底座2的左端装设支持绣花布片的绣花框,将要绣花的纤维布片装入框内由缝纫机1进行绣花,另外还装设该框的驱动装置,使绣花框在底座2上作X方向和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的运动。
仅为了简明起见,在图1中没有显示下述的TUL支持部件11,挑线杆13,与缝纫针6的垂直运动相关地可垂直移动的压脚21(图2)或某些围绕压脚21装设的部件。下面将参照图2至6描述这些部件中每一个的布置。
首先如图5所示,TUL支持部件11包括固定挑线杆13的臂部分11a,从臂部分11a向外伸展的第一伸展部分11b,和从第一伸展部分11b向上伸展的第二伸展部分11c,以便构成一般呈L形的结构。如图2和4所示,臂3或缝纫机1的机架支持TUL支持部件11,使得TUL支持部件11的臂部分11a可围绕固定在臂3机架上的轴部件16转动。用这种布置,第二伸展部分11c从轴部件16向外伸展。
挑线杆13有线孔13a,由缝纫针6传送的针线通过该孔挑线杆13固定在TUL支持部件11的臂部分11a的前端。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件10的上端与臂部分11a的前端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通过这种布置,当TUL曲柄9由驱动轴7驱动时使TUL支持部件11或挑线杆13转动或摇摆。如图6所示TUL支持部件11的第二伸展部分11c有细长的孔11d。
同时如图2和4所示,在针杆4的后部装设压脚杆17,从而使压脚杆17平行于针杆4垂直伸展。如图3所示成U形的可动部件18装设在压脚杆17上,从而使可动部件18可沿压脚杆17的轴向移动。可动部件18包括一个上端和一个下端水平弯曲部分18a、18b,每个都有透孔(未显示),压脚杆17穿过这些透孔伸展。
一般呈S形的压脚支持部件19(下面称为PF支持部件19)装设在压脚杆17上,使得PF支持部件19可沿着压脚杆17的轴向移动。PF支持部件19包括上端,中部和下端水平弯曲部分19a、19b、19c,每个都有穿孔(未显示),压脚杆17穿过这些孔伸展。
可动部件18和PF支持部件19装设在压脚杆17上,从而使得可动部件18的下端弯曲部分18b可与PF支持部件19的上端弯曲部分19a接触,并在可动部件18的上端弯曲部分18a和PF支持部件19的上端弯曲部分19a之间装设螺旋弹簧20。螺旋形弹簧20对PF支持部件19施加向下的偏压,使可动部件18和PF支持部件19在正常情况下互相连接在一起,如一个单元那样地移动。
压脚21固定在PF支持部件19下端部分由它的中间和下端弯曲部分19b,19c确定的侧表面上。这样,压脚21被支持在压脚杆17上,使压脚21可平行于针杆4作垂直运动。如图2和3所示压脚21包括固定在PF支持部件19上的第一垂直部分21a,从水平部分21b的自由端部分的一个对边侧向垂直弯曲的第二垂直部分21c,和从第二垂直部分21c的下端垂直弯曲的纤维压趾21d。压趾21d有穿孔(未显示),缝纫针6穿过这个孔。
如图2和3所示,第三连接部件22的下端与可动部件18上端部分的侧表面可转动地连接。第三连接部件22的上端与TUL支持部件11的第二伸展部分11c的细长孔11d可转动地连接。采用这种安排,当TUL支持部件11围绕轴部件16转动时可动部件18在压紧杆17上作垂直往复移动。由于螺旋形弹簧20偏压力的作用,PF支持部件19和压脚21与可动部件18一起,如同一个单元一样在压脚杆17上作垂直往复运动。TUL支持部件11(特别是第一和第二伸展部分11b,11c),第三连接部件22,可动部件18和PF支持部件19互相协作,组成传送机构23,以把TUL支持部件11的转动传给压脚21。
在本缝纫机1中,可以改变第三连接部件22的上端和TUL支持部件11的细长孔11d之间的连接位置,例如通过松开和拧紧螺栓或螺母来调节。通过改变上述第三连接部件22和TUL支持部件组长孔11d的连接位置,可以调节压脚21的下端限位。特别是当在细长孔11d的右端进行连接时,如图2所示,压脚21的下端限位取可能的最低位置,这适合于缝纫很薄的纤维。另一方面,当在细长孔11d的左端进行连接时,压脚21的下端限位取可能的最高位置,这适合于缝纫厚的纤维。
参考图7,下面将描述按照上述构造的绣花缝纫机的操作。
图7表示缝纫机1的驱动轴7的转动角度与缝纫针6的下端垂直位置(以“A”表示)与压脚21的下端垂直位置(以“B”和“C”表示),与挑线杆13的线孔13a的垂直位置(以“D”表示)之间的关系。图的纵座标表示缝纫机1的垂直平面,即从摆梭2a(=0mm)测量的高度(单位mm),图的横座标指示从驱动轴7原始位置测量的驱动轴7的转角。
在图中,曲线A代表缝纫针6下端位置的变化,曲线B代表在缝纫薄的纤维,当第三连接部件22连接在TUL支持部件11细长孔11d的右端时(图2),压脚21的下端位置的变化;曲线C代表在缝纫厚的纤维,当第三连接部件22连接在细长孔11d的左端时(图2),压脚21的下端位置的变化;曲线D代表挑线杆13的线孔13a的位置的变化。只有曲线D代表挑线杆13的实际位置减去250mm所得的值,但曲线D精确代表实际位置的变化量。
当驱动轴7转动时,缝纫针6按下述方式操作当电能加到缝纫机1的驱动马达(未显示)时,驱动驱动轴7转动,因此通过TUL曲柄9,针杆曲柄12,第二连接部件14和针杆连接螺栓15,将驱动轴7的驱动力或转动传送和转换成针杆4的垂直往复运动。结果,使缝纫针6作垂直往复运动。在作垂直往复运动时,缝纫针6下端的位置随着驱动轴7的转角即随时间而改变,即如图7中曲线A所指示的那样。
更加明确地说,在驱动轴7的起始位置,缝纫针6的下端在它的上限位。当驱动轴7从起始位置开始旋转,缝纫针6向下移动。在驱动轴转了180度(即半圈)后,缝纫针6的下端在它的下限位。当驱动轴7继续转动时,缝纫针6向上转动。当驱动轴7转过360度(即一圈)又回到起始位置时,缝纫针6的下端也回到它的上限位。
当驱动马达使驱动轴7转动时,压脚21和针线挑线杆13按如下方式操作由于驱动轴7的转动,通过TUL曲柄9和第一连接部件10把驱动轴7的转动传给TUL支持部件11。从而挑线杆13围绕轴部件16摆动。在摆动过程中,挑线杆13的线孔13a的位置随着轴7的转角改变,如图7中曲线D所示的那样。
当TUL支持部件11围绕轴部件16转动时,TUL支持部件11的第二伸展部分11c的转动通过第三连接部分22传给可动部件18。结果,使可动部件18作垂直往复运动。PF支持部件19与可动部件18一起作垂直往复运动,从而使压脚21与PF支持部件19作垂直往复运动。为了缝纫薄的织物,将第三连接部件22连接在TUL支持部件11的细长孔11d的右端,如图2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压脚21下端(即纤维压紧趾21d)的位置随着驱动轴7的转角即随时间而改变,如图7中曲线B所示。
在上述操作中,缝纫机1适合这样安排,当压脚21的趾21d在它的下限位时,趾21d在摆梭2a的上表面上方1.0毫米。这个位置相应于驱动轴7转动238.63度。这样,压脚21的趾21d看来就在这个位置,似乎它在织物上轻轻停了一下,缝纫针6穿过要绣花的织物并缝住它传送过来的针线,同时轴线由设置在底座2的摆梭2a下面的梭子(未显示)可转动地支持的线轴源源提供。
当缝纫针6从它的下限位向上运动时,具体地讲是在穿过摆梭2a(0mm垂直平面)的上表面之后,压脚21看来继续在摆梭2a上稍微停留一下,尽管事实上压脚21是以非常低的速度向上移动。因此,既使当缝纫针6向上运动时会把工作织物向上拉,压脚21能有效地防止织物被拉离开缝纫机底座2。
当缝纫机1的缝纫操作停止时,压脚21的织物压趾21d停住并保持在摆梭2a的上方约13mm处。这个位置相应于驱动轴约转动40度角。这样安排的优点是,当操作工将绣花框(未显示)放到和移开缝纫机1时,压脚21不会妨碍操作工的工作。
同时,为了缝纫厚的织物,将第三连接部件22连接在TUL支持部件11的细长孔11d的右端时,压脚21的下端或趾21d的位置随着驱动轴7的转角而变化,如图7中曲线C所示。在这种情况下,缝纫机1适合这样安排,当压脚21的趾21d在它的下限位时,趾21d是在摆梭2a的上表面上方6.0毫米处。
在上述两种情况中,不论是哪一种(如图7中曲线B和C所示),如果由于趾21d靠在障碍物上(如绣花框),使压脚21的向下运动受到阻碍,那末就会压缩螺旋形弹簧20并使其变形,从而只有可动部件18继续向下运动,而PF支持部件19和压脚21就会停在趾21d靠在障碍物的位置上。这种安排可防止压脚的驱动和传动机构的失效。
由于从上面的描述中可清楚看到,传动机构23将TUL支持部件11的转动传送给压脚21,从而使压脚21与针线挑线杆13的摆动相关地作垂直往复运动。这与图8中传统的设置刚好相反,在传统的设置中装设在针杆101上的卸载弹簧105用来驱动压脚104。由于本发明缝纫机1的针杆4不需要卸载弹簧,所以针杆4的垂直长度就可以缩短。这也导致减小缝纫机的总体尺寸。
此外,虽然如图7所示压脚21的被驱动与针杆4或缝纫针6的往复运动相关,但压脚2′是由传动机构23驱动与针杆4无关。这种安排就不再需要图8的传统设置中装设的支座102c,在传统设置中利用压脚104与支座102c的碰撞使压脚104停留在紧接绣花织物的上方。这样本发明的按排防止了由于压脚104和支座102c碰撞产生的噪音,从而也减小了整个缝纫机1操作时的噪音。
所说明的缝纫机1是这种类型,其驱动马达装设在缝纫机1机架的外面,无需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也可应用在驱动马达装设在缝纫机机架内的这类缝纫机。
此外,除图示说明的实施方案中所描述的绣花缝纫机外,本发明也可应用到其他的缝纫机。
在优化的实施方案中已经描述了本发明,可以理解熟悉本工艺的人们可以用各种变型改进和修改来实施本发明,而不会背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本发明的范围和宗旨。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包括传送针线的缝纫针;支持该缝纫针的针杆;产生驱动力的驱动源;第一传动机构,它将该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送给该针杆,以便使缝纫针在针的轴向上作往复运动;工作布片的压脚,它可平行于针杆移动;针线挑线杆,它提起由该缝纫针传送的针线;挑线杆支持部件,它支持该针线挑线杆,该挑线杆支持部件可被该驱动源驱动围绕一固定的轴线转动,以摆动该针线挑线杆;和与针杆独立的第二传动机构,它将该挑线杆支持部件的转动传给该压脚,从而使压脚与该针线挑线杆的摆动相关地作往复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是该驱动源包括一驱动轴,该轴可以转动以使该针杆和该缝纫针通过该第一传动机构作往复运动,并使挑线杆支持部件转动,因而使针线挑线杆摆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是还包括曲柄机构,该机构将该驱动轴的转动转换成该挑线杆支持部件绕枢轴的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是该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与该针杆平行伸展的压脚杆;和可动部件,该部件可由该压脚杆引导而移动,该可动部件的一端与该挑线杆支持部件相连接,从而由该挑线杆支持部件的转动所驱动,该可动部件沿着压脚杆作往复运动,该可动部件的另一端可与该压脚的一端相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是该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一弹簧,该弹簧对该压脚的一端施加偏压,使其在偏压方向与该可动部件的另一端接触,在正常情况下该弹簧允许可动部件和压脚如一个单元一起运动,当压脚在该偏压方向上的运动被阻止时,可动部件继续在该偏压方向上运动。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是该可动部件包括上端和下端水平伸展的部分,这两部分都装设在压脚杆上,一个垂直的连接部分将这两上、下端水平伸展部分连接起来,该压脚的一端可与可动部件下端伸展部分接触,该弹簧装设在可动部件的上端伸展部分和压脚的一端之间。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是该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一压脚支持部件,该部件包括上、中、下水平部分,每部分都装设在压脚杆上,还包括连接该上和中水平部分的第一垂直连接部分,和连接该中和下水平部分的第二垂直连接部分,相对该压脚杆来说该第二垂直连接部分是在该第一垂直连接部分的对面,该压脚支持部件的上水平部分可与该可动部件的下端水平伸展部分接触,从而相对该压脚杆来说,可动部件的垂直连接部分是在该压脚支持部件第一垂直连接部分的对面,而与该压脚支持部件第二垂直连接部分对齐,该压脚固定在压脚支持部件的第二垂直连接部分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是该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一连接部件,其一端可转动地与该挑线杆支持部件连接,其另一端可转动地与该压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是该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一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将该连接部件一端与在该挑线杆支持部件上可变化的连接位置连接起来,从而该压脚可与该可变化的连接位置相对应取可变化的下限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是该连接机构包括一个伸展部分,该部分从挑线杆支持部件向离开挑线杆支持部件的固定轴线的方向伸展,该伸展部分上有一组长孔,该孔形成在挑线杆支持部件上可变化的连接位置。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是该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与该针杆平行伸展的压脚杆;和可动部件,该部件可由压脚杆引导而移动,该可动部件的一端与该连接部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从而可动部件通过连接部件受该挑线杆支持部件的转动所驱动,沿着压脚杆作往复运动,该可动部件的另一端与该压脚接触。
全文摘要
一种缝纫机包括缝纫针;针杆;驱动源;将驱动源的驱动力传给针杆以使缝纫针在针的轴向上作往复运动的第一传动机构;可平行于针杆运动的工件压脚;挑起由缝纫针传送的针线的挑线杆;支持针线挑线杆的挑线杆支持部件,该挑线杆支持部件可由驱动源驱动围绕固定轴线转动,使针线挑线杆摆动;和与针杆独立的第二传动机构,将挑线杆支持部件的转动传送给压脚,使压脚与针线挑线杆的摆动相关地作往复运动。
文档编号D05B49/02GK1086559SQ9311915
公开日1994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1992年10月23日
发明者加藤哲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