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25480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电脑针织横编机上通常配备有主罗拉装置和副罗拉装置。副罗拉装置在电脑针织横编机上的具体位置对应于一对大体上呈八字形(或称人字形)分布的前、后针床(也称前、后针板)的正中央的下方,并且尽可能靠近筒口处,也就是说要求副罗拉装置的位置尽可能靠近筒口。关于筒口的概念可参见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1225576A的说明书第7页第3段。前述的主罗拉装置位于副罗拉装置的下方,由副罗拉装置将由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编织完成的织物在处于挟持状态下向下牵引,供给主罗拉装置并由主罗拉装置继而引出,供给后续的卷布辊卷取。
[0003]通过上面的说明可知,副罗拉装置是介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与主罗拉机构之间的过渡机构。之所以称副罗拉机构为过渡机构,是因为主罗拉机构既受到左、右针床(也可称前、后针床)之间的狭窄空间的限制,又受到自身结构的制约而无法在接近于前述的筒口处安装,除非在进入对编织物的正式编织之前先用废纱编织出一段足以供主罗拉机构牵引的废编织物(过渡编织物)。然而,预先用废纱(档次相对低的纱线)编织一段废编织物的处置方式弊大于利,就弊而言,不仅影响编织效率,即耽误电脑针织横编机直接进入对织物的编织状态的时间,而且浪费废纱线,更为主要的弊端在于如果由主罗拉机构直接牵引编织物,那么因牵拉力的均匀性难以甚至根本无法保证,即无法在理想的适度张力下牵引织物,最终影响编织机构的正常编织工作,甚至使编织无法进行。
[0004]鉴于上述因素,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装置的技术信息,如CN10055455B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CN101956291A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CN104233619A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导布罗拉结构)、CN201186879Y (电脑横机改良的罗拉杆)和CN201801707U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等等。
[0005]通过对并非限于前述专利文献特别是对CN104233619A的阅读可知:副罗拉装置的结构体系由在使用状态下以配成对的形式出现的并且各由罗拉本体、过渡辊、支撑件和挟布套组成,支撑件的长度方向的下部支承在罗拉本体上,而支撑件的长度方向的上部与过渡辊相配合,挟布套套置在过渡辊和罗拉本体上并且将支撑件包络。使用时,在动力传动机构的工作下使罗拉本体转动,由罗拉本体的转动而使挟布套围绕罗拉本体以及过渡辊运动,将由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编织完成的织物引至挟布套之间,由挟布套挟出,供后道的主罗拉机构,进而供给卷取机构的卷取辊(卷布辊)卷取。前述的由动力传动机构带动罗拉本体转动的相关技术信息可重点参见CN201801707U。
[0006]前述罗拉本体是副罗拉装置的关键部件,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水平度的优劣会对挟布套的挟布效果产生相应的影响,也就是说罗拉本体的平整度即平直度与编织物引出效果密切相关。然而,随着编织物的门幅(即宽度)增大,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逐渐由单系统向两系统、三系统乃至四系统发展,于是罗拉本体的长度也相应增长。典型的如:在编织地毯或类似的宽幅织物时,普遍使用三系统的编织机构,罗拉本体的长度达到了2m至3m甚至更长的程度,并且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依据公知常识,罗拉本体的长度越长,越易产生挠度,而一旦产生挠度,那么无法保障对编织物的宽度方向的均匀的牵拉力,影响编织物被挟布套挟出的稳定性。具体表现为:由于罗拉本体的中间乏力,因而对编织物的宽度方向的中部的挟持力显著逊色于两侧。虽然合理增大罗拉本体的直径和刚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产生挠度,但是如前述,由于筒口处的空间十分有限,因而罗拉本体的直径客观上受到制约,因为直接增大后必然会相应增大其与筒口之间的距离,而离开筒口的距离越大,对编织物的牵拉效果越差,并且增大罗拉本体的直径会造成前述动力传动机构的电能消耗增加,不利于节能。
[0007]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890114Y推荐的“电脑横机整体式半圆支承副罗拉”相对于先有技术中的拉布杆由两段连接改为一根整体的拉布杆,而一根整体的拉布杆虽然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目,但是容易产生挠度。倒是该专利作为先有技术的两段式连接的拉布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挠度。但是,由于该两段式连接的拉布杆(专利称副拉布杆)的横截面形状呈梅花形,并且在拉布状态下直接与织物接触,因而并不是前述副罗拉装置的结构体系,因而当相互配合的一对拉布杆在拉布时易在布面上形成齿痕,并不适合于对档次要求高的织物的牵引。此外,该专利在【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电脑横机副拉布的结构由两段副拉布杆和两段连接小轴以及一个轴承构成,轴承对应于两段副拉布杆与两段连接小轴的相互接合处,具体而言,将两段副拉布杆的相向接合端与轴承的外圈(可转动)固定,而将两段连接小轴的相向接合端与轴承的内圈(不转动)固定,于是由于两段连接小轴的长度需与两段副拉布杆的长度相等,因而一方面致使整个副罗拉装置笨重而不利于节省用于驱使副拉布杆运动的动力传动机构的电能消耗,另一方面造成制造成本的增加。因此由该CN2890114Y的【背景技术】栏中介绍的前述结构对于解决上面提及的副拉装置的结构体系中的罗拉本体的挠度不具有实质性的启示作用。
[0008]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探索与合理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避免罗拉本体产生挠度而藉以保障对宽幅织物的整体均匀牵拉力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装置。
[0010]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装置,包括罗拉本体、过渡辊、支撑件和挟布套,支撑件的长度方向的下部支承在罗拉本体上,而支撑件的长度方向的上部与过渡辊相配合,挟布套套置在过渡辊和罗拉本体上并且将支撑件包络,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罗拉本体中心支撑机构,该罗拉本体中心支撑机构在使用状态下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固定,所述的罗拉本体由长度相等的一第一罗拉本体节段和一第二罗拉本体节段组成,所述的挟布套由一第一挟布套单元和一第二挟布套单元组成,第一挟布套单元对应于第一罗拉本体节段,而第二挟布套单元则对应于第二罗拉本体节段,所述的罗拉本体中心支撑机构在对应于第一、第二罗拉本体节段之间的位置同时与第一罗拉本体节段以及第二罗拉本体节段连接。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罗拉本体中心支撑机构包括针床固定座、轴承座支架、配有轴承的轴承座、连接螺套和双头螺杆,针床固定座在使用状态下与所述的针床固定,轴承座支架的下端固定在针床固定座上,配有轴承的轴承座固定轴承座支架的上端,连接螺套对应于轴承座的左侧并且与所述第一罗拉本体节段朝向所述第二罗拉本体节段的一端连接,双头螺杆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轴承上并且在探出轴承后与连接螺套连接,而双头螺杆的右端与第二罗拉本体节段朝向第一罗拉本体节段的一端连接。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针床固定座上开设有一对针床固定螺钉孔,在该对针床固定螺钉孔上各配设有一针床固定螺钉,该针床固定螺钉与所述的针床固定,并且在针床固定座上还开设有一轴承座支架螺孔,而在所述轴承座支架的下端并且在对应于轴承座支架螺孔的位置开设有一轴承座支架调整螺孔,在该轴承座支架调整螺孔上配设有一轴承座支架调整固定螺钉,该轴承座支架调整固定螺钉在对应于轴承座支架螺孔的位置旋入到轴承座支架螺孔内与针床固定座固定。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针床固定座上并且在朝向所述轴承座支架的一侧开设有一支架配合凹腔,所述轴承座支架螺孔在针床固定座上的位置与支承配合凹腔相对应,所述轴承座支架的下端在对应于支架配合凹腔的位置通过所述轴承座支架调整固定螺钉与轴承座支架螺孔固定。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针床固定座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轴承座支架螺孔的上方的位置开设有一针床固定座定位销孔,而在所述轴承座支架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轴承座支架调整螺孔的上方的位置开设有一轴承座支架定位销孔,在该轴承座支架定位销孔上配设有一轴承座支架定位销,并且该轴承座支架定位销插入针床座定位销孔内。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罗拉本体节段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自第一罗拉本体节段的长度方向的左端贯通至右端的一第一罗拉本体节段腔,在所述的第二罗拉本体节段的中央位置同样构成有一自第二罗拉本体节段的长度方向的左端贯通至右端的一第二罗拉本体节段腔,所述的连接螺套在第一罗拉本体节段腔内与第一罗拉本体节段朝向第二罗拉本体节段的一端连接,而所述双头螺杆的右端在第二罗拉本体节段腔内与第二罗拉本体节段朝向第一罗拉本体节段的一端连接。
[0016]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罗拉本体节段的第一罗拉本体节段腔的右端的内壁上构成有第一罗拉本体节段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