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石灰消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111阅读:7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石灰消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石灰消化设备。
背景技术
生石灰是烧结生产的一种重要原料,在配料过程中需对其进行消化。传统的生石灰消化器采用浆叶式螺旋输送机,U型筒式结构,由于生石灰在消化过程中吸收水分,造成体积增大,筒式结构消化器容易堵料和造成下料不畅;对不同品种生石灰的适应能力差,生石灰消化能力不够,给组织生产带来了很大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石灰消化器,当生石灰在消化过程中吸收水分,体积膨胀,能够克服传统筒式结构消化器容易堵料和下料不畅的不足;同时对不同品种生石灰的适应能力强,生石灰消化能力大,达到方便组织生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石灰消化器,包括电动机1、高速轴联轴器2、减速机3、低速轴联轴器4、轴承座5、螺旋主轴7、观察孔盖8、机壳9、出料漏斗12、轴承座13、进料漏斗6、排气管10、给水管11,其特征是所述的机壳9和螺旋主轴7分别分为输送段和消化段,所述的机壳9的外形从进料端到出料端由小到大,输送段呈圆锥形,消化段呈U形圆锥形,所述的螺旋主轴7外形轮廓整体上呈圆锥形,处于输送段的螺旋主轴7部分设有S形螺旋叶片15,处于消化段的螺旋主轴7部分设有浆叶形的搅拌桨14。
由于采用的机壳外形从进料端到出料端由小到大,且输送段呈圆锥形,消化段呈U形圆锥形,螺旋主轴外形轮廓整体上呈圆锥形,输送段设有S形螺旋叶片,消化段设有浆叶形的搅拌桨,故具有不容易堵料和下料通畅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对不同品种生石灰的适应能力强,生石灰消化能力大,可达15~20吨/小时,生产组织方便,因输送段空间缩小,可以阻止蒸汽回窜的优点。


图1本实用新型生石灰消化器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生石灰消化器结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生石灰消化器,包括电动机1、高速轴联轴器2、减速机3、低速轴联轴器4、轴承座5、螺旋主轴7、观察孔盖8、机壳9、出料漏斗12、轴承座13、进料漏斗6、排气管10、给水管11,其特征是所述的机壳9和螺旋主轴7分别分为输送段和消化段,所述的机壳9的外形从进料端到出料端由小到大,输送段呈圆锥形,消化段呈U形圆锥形,所述的螺旋主轴7外形轮廓整体上呈圆锥形,处于输送段的螺旋主轴7部分设有S形螺旋叶片15,处于消化段的螺旋主轴7部分设有浆叶形的搅拌桨1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电动机1通过高速轴联轴器2、减速机3、低速轴联轴器4带动螺旋主轴7旋转,未经消化处理的生石灰从进料漏斗6进入机壳9输送段、通过旋转的螺旋主轴7输送到机壳9的消化段,水从机壳9消化段两侧上方的给水管11中雾化喷出,与生石灰充分搅拌混合进行消化处理,消化好的生石灰从出料漏斗12排出,消化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则由排气管10排出,由于输送段的空间缩小,因此可以有效地阻止蒸汽回窜,经在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现场工业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生石灰消化器对不同品种生石灰的适应能力强,不仅能消化普通生石灰,而且能消化活性石灰,同时解决了消化器容易堵料和造成下料不畅的问题,生石灰消化能力大,消化能力达到了15~20吨/小时。
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炼铁的烧结工序使用,还适用于石灰生产企业。
权利要求1.一种生石灰消化器,包括电动机(1)、高速轴联轴器(2)、减速机(3)、低速轴联轴器(4)、轴承座(5)、螺旋主轴(7)、观察孔盖(8)、机壳(9)、出料漏斗(12)、轴承座(13)、进料漏斗(6)、排气管(10)、给水管(11),其特征是所述的机壳(9)和螺旋主轴(7)分别分为输送段和消化段,所述的机壳(9)的外形从进料端到出料端由小到大,输送段呈圆锥形,消化段呈U形圆锥形,所述的螺旋主轴(7)外形轮廓整体上呈圆锥形,处于输送段的螺旋主轴(7)部分设有S形螺旋叶片(15),处于消化段的螺旋主轴(7)部分设有浆叶形的搅拌桨(14)。
专利摘要一种生石灰消化器,涉及一种生石灰消化设备,包括电动机1、高速轴联轴器2、减速机3、低速轴联轴器4、轴承座5、螺旋主轴7、观察孔盖8、机壳9、出料漏斗12、轴承座13、进料漏斗6、排气管10、给水管11,所述的机壳9和螺旋主轴7分别分为输送段和消化段,所述的机壳9的外形从进料端到出料端由小到大,输送段呈圆锥形,消化段呈U形圆锥形,所述的螺旋主轴7外形轮廓整体上呈圆锥形,处于输送段的螺旋主轴7部分设有S形螺旋叶片15,处于消化段的螺旋主轴7部分设有桨叶形的搅拌桨14,本实用新型具有不容易堵料和下料通畅的特点;对不同品种生石灰的适应能力强、消化能力大,可达15~20吨/小时等优点。
文档编号C04B2/08GK2709444SQ20042006024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2日
发明者范云东, 唐银生, 谢俊勇, 何成, 樊文辉 申请人: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