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墙板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0602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式墙板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板模 具技术领域,尤其是ー种立体墙板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住宅用墙板浇注采用是的水平浇注的办法。在实际操作中,模具平放与地面工作台上,放入钢筋后进行浇注,同时进行人エ振捣,浇注完成后要对预制件的大平面进行抹平操作,每次浇注一件。此操作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占用场地大,而且工作效率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墙板浇注方式劳动强度大、占用场地大,而且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墙板模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式墙板模具,包括侧模、行走装置、脱模机构、移动注浆小车、开合模机构、振捣器和模具壁,其特征是,侧模用锁紧螺丝紧固在模具壁上,侧模内置有振捣器和开合模机构,侧模和模具壁下端连接有行走装置,两个模具壁之间架有脱模机构,所述模具采用底部注浆ロ,底部注浆ロ对应接有移动注浆小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ー个实施例,进ー步包括所述侧模至少为6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ー个实施例,进ー步包括所述行走装置为2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ー个实施例,进ー步包括所述每ー组侧模配有一套脱模机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ー个实施例,进ー步包括所述开合模机构为4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浇,能有效的保证外形尺寸满足图纸要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可靠,注方式采用立式,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幅度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填补了国内的ー项空白。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ー步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脱模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I、侧模,2、行走装置,3、脱模机构,4、移动注浆小车,5、开合模机构,6、振捣器,7、模具壁,8、底部注浆ロ,9、锁紧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所示,一种立式墙板模具,包括侧模I、行走装置2、脱模机构3、移动注浆小车4、开合模机构5、振捣器6和模具壁7,侧模I用锁紧螺丝9紧固在模具壁7上,侧模I内置有振捣器6和开合模机构5,侧模I和模具壁7下端连接有行走装置2,两个模具壁7之间架有脱模机构3,所述模具采用底部注浆ロ 8,底部注浆ロ 8对应接有移动注浆小车4。所述侧模I由锁紧螺丝9锁紧紧固,以保证预制件的外形尺寸满足图纸要求。所述移动注浆小车4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所述振捣器6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所述底部注浆ロ 8,可以使混凝土配料的比例均匀一致,同时可以提高浇注的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所述浇注方式为立式。所述侧模I至少为6组。所述侧模I至少为6组,占地面积少,流水线作业,工作效率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所述行走装置2为2组,所述行走装置2有2组,可以使侧模I同步移动到指定位置,保证浇注工作的顺利进行。所述开合模机构5为4组,在自动液压系统的控制下,完成自动开合,大大提高料了工作效率,填补了国内空白,颠覆了传统エ艺。如图3所示,所述每ー组侧模I配有ー套脱模机构3,以便顺利脱摸。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祥的变更以及修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墙板模具,包括侧模(I)、行走装置(2)、脱模机构(3)、移动注浆小车(4)、开合模机构(5)、振捣器(6)和模具壁(7),其特征是,侧模(I)用锁紧螺丝(9)紧固在模具壁(7 )上,侧模(I)内置有振捣器(6 )和开合模机构(5 ),侧模(I)和模具壁(7 )下端连接有行走装置(2),两个模具壁(7)之间架有脱模机构(3),所述模具采用底部注浆口(8),底部注浆口(8)对应接有移动注浆小车(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立式墙板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侧模(I)至少为6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立式墙板模具,其特征是,所述行走装置(2)为2组。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立式墙板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每一组侧模(I)配有一套脱模机构(3)。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立式墙板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开合模机构(5)为4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墙板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立体墙板模具。一种立式墙板模具,包括侧模、行走装置、脱模机构、移动注浆小车、开合模机构、振捣器和模具壁,其特征是,侧模用锁紧螺丝紧固在模具壁上,侧模内置有振捣器和开合模机构,侧模和模具壁下端连接有行走装置,两个模具壁之间架有脱模机构,所述模具采用底部注浆口,底部注浆口对应接有移动注浆小车。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的保证外形尺寸满足图纸要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可靠,注方式采用立式,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幅度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填补了国内的一项空白。
文档编号B28B7/00GK202388602SQ201120443219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0日
发明者李自力, 赵勇, 雷军, 高原荣之 申请人: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有限公司, 川荣重工机械常州有限公司, 赵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