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板材的t型安装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39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安装板材的t型安装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建筑装饰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安装板材的T型安装件。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一般采用龙骨作为安装各种板材的基础。对于隔声墙、井道墙、贴面墙以及其他施工操作受限的场所,主要应用CH龙骨来安装各种板材如石膏板、水泥板、增强纤维水泥板、玻镁板等等。虽然应用CH龙骨进行隔墙等施工周期短,且只需在墙内的一侧进行安装,而无需在井内或者墙外搭设脚手架等;但是,CH龙骨本身结构较为复杂,不仅生产成本较高,而且应用不灵活,通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装板材时成本较高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板材的T型安装件,该安装件包括固定部(I)、第一夹持部(2)以及第二夹持部(3),其中第一夹持部(2)与固定部(I)第一表面之间的角度小于等于90度,第二夹持部(3)与固定部(I)第二表面之间的角度小于等于90度。优选地,第一夹持部(2)与固定部(I)的结合部位为第一交线段(81),第二夹持部(3)与固定部(I)的结合部位为第二交线段(82);第一交线段(81)与第二交线段(82)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优选地,第一夹持部(2)与固定部(I)的结合部位为第一交线段(81),第二夹持部
(3)与固定部(I)的结合部位为第二交线段(82);第一交线段(81)与第二交线段(82)相互平行。优选地,该T型安装件包括从第一夹持部(2)远离与固定部(I)的结合部位的边缘部位延伸并弯折而成的第一导向部(21 ),从第二夹持部(3)远离与固定部(I)的结合部位的边缘部位延伸并弯折而成的第二导向部(31);其中,第一夹持部(2)的第一表面与固定部(I)的第一表面相对,第二夹持部(3)的第一表面与固定部(I)的第二表面相对。优选地,第一导向部(21)的弯折方向朝向第一夹持部(2)的第二表面,第二导向部(31)的弯折方向朝向第二夹持部(3)的第二表面。优选地,第一夹持部(2)与固定部(I)的结合部位为第一交线段(81),固定部(I)在平行于第一交线段(81)的方向上具有切割线。优选地,固定部(I)上的切割线包括第一切割线(11 )、第二切割线(12)、第三切割线(13)以及第四切割线(14);其中第一切割线(11)和第二切割线(12)分别始于固定部(I)的两个边缘,第三切割线(13)与第一切割线(11)始于固定部(I)的同一个边缘,第四切割线(14)与第二切割线(12)始于固定部(I)的另ー个边缘;第一切割线(11)到第一交线段(81)的距离等于第二切割线(12)到第一交线段(81)的距离,第三切割线(13)到第一交线段(81)的距离大于第一切割线(11)到第一交线段(81)的距离,第四切割线(14)到第一交线段(81)的距离大于第二切割线(12)到第一交线段(81)的距离;第一切割线(11)与第三切割线(13)之间形成第一挡片(5),第二切割线(12)和第四切割线(14)之间形成第二挡片
(6)。优选 地,第一夹持部(2)以及第二夹持部(3)中的至少其中ー个,是从固定部(I)上切割并弯折而成。优选地,第一夹持部(2)以及第二夹持部(3)中的其中ー个,从另一个中切割并弯折而成。优选地,固定部(I)、第一夹持部(2)及第ニ夹持部(3)中的至少ー者上设置有加强筋(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便于施工人员站在墙体的一侧就可以将板材安装固定就位,可良好替代目前的CH龙骨在操作受限的场所安装各种规格的板材,解决了目前板材安装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解决了 CH龙骨只能在墙体ー侧插板而不能在墙体两侧同时插板的问题,如墙体两侧操作空间同时受限的墙体板材的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克服了目前施工操作受限场所应用CH龙骨安装板材时成本较高的缺陷,減少了龙骨的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和成本。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安装操作受限的环境下施工吋,施工周期短,无需在井内或者墙外搭建脚手架,有效节约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用性强,应用灵活,可以与多种材质、规格的龙骨配合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解决了 CH龙骨插板侧只能安装単一厚度板材而不能安装可变厚度板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板材的T型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实施例的透视图。图3为图I所示实施例结合龙骨安装板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件中ー个夹持部从固定部上切割并弯折而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T型安装件主要包括固定部I、第一夹持部2以及第二夹持部3。固定部I可用于通过螺钉等器件固定到龙骨上,第一夹持部2与固定部I第一表面之间的角度小于等于90度,第二夹持部3与固定部I第二表面之间的角度小于等于90度。其中,第一夹持部2的第一表面与固定部I的第一表面相对,第二夹持部3的第一表面与固定部I的第二表面相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2与固定部I的结合部位为第一交线段81,第ニ夹持部3与固定部I的结合部位为第二交线段82,这两条交线段可以如图I和图2所示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两条交线段也可以不位于一条直线上,而是相互平行,如此则固定部I的两侧可以安装不同厚度的板材。比如,固定部I在垂直于第一交线段81方向上的尺寸为N毫米(N大于等于0),在垂直于第二交线段82方向上的尺寸为M毫米(M大于等于0),其中M大于N ;通过第一夹持部2安装的板材的厚度为A毫米(A大于等于0但小于N)时,通过第二夹持部3安装的板材的厚度为M-N+A毫米。图I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也可以理解为固定部I在垂直于第一交线段81方向上的尺寸,等于其在垂直于第二交线段82方向上的尺寸的情形。如图I和图2所示的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导向部21及第ニ导向部31,第一导向 部21从第一夹持部2远离其与固定部I的结合部位的边缘部位延伸并弯折而成,第二导向部31从第二夹持部3远离其与固定部I的结合部位的边缘部位延伸并弯折而成。第一导向部21的弯折方向朝向第一夹持部2的第二表面,第二导向部31的弯折方向朝向第二夹持部3的第二表面。第一导向部21及第ニ导向部31在安装板材时,可以对板材起到良好的导向及夹持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安装到龙骨上后,可以通过螺钉将板材固定到两个夹持部上。如图3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时,采用螺钉91将本实施例的固定部I固定到竖向龙骨92上,在第一夹持部2与龙骨92之间安装有第一板材93 (直接插入第一夹持部2与龙骨之间的缝隙即可),第二夹持部3上,可通过螺钉安装第二板材9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夹持部还可以通过固定部I上的挡片来固定板材。如图I和图2所示,固定部I在平行于第一交线段81 (或者第二交线段82)的方向上还具有切割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固定部I上的切割线的数量至少为I条。如图I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固定部I上的切割线的数量为4条。其中第一切割线11和第二切割线12相对设置,分别始于固定部I的两个边缘,第三切割线13与第一切割线11始于固定部I的同一个边缘,第四切割线14与第二切割线12始于固定部I的另ー个边缘。第一切割线11和第三切割线13之间形成第一挡片5,第二切割线13和第四切割线14之间形成第二挡片6。在如图I和图2所示的这4条切割线中,其中有两条切割线距离第一交线段81(或者第二交线段82)的距离相等,而且该距离等于(或者稍大于)所要安装的板材的厚度 ’另外两条切割线距离第一交线段81 (或者第二交线段82)的距离,均大于所要安装的板材的厚度。如图I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切割线11到第一交线段81(或者第二交线段82)的距离,与第二切割线12到第一交线段81 (或者第二交线段82)的距离相等;第三切割线13到第一交线段81 (或者第二交线段82)的距离,大于第一切割线11到第一交线段81 (或者第二交线段82)的距离;第四切割线14到第一交线段81 (或者第二交线段82)的距离,大于第二切割线12到第一交线段81 (或者第二交线段82)的距离。如图I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切割线11与第三切割线13之间的距离,与第ニ切割线12到第四切割线14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这两个距离相等时,第ー挡片5和第二挡片6的宽度相等;这两个距离不相等时,第一挡片5和第二挡片6的宽度不相等。在将固定部I固定到龙骨上后,通过弯折固定部上的挡片,可以对板材进行固定,如图3所示。在第一夹持部2与龙骨92之间,夹持第一板材93,第二夹持部3通过第一挡片5和第二挡片6,夹持第二板材94。可以根据第一板材93的厚度,来确定固定部I在龙骨92上的位置。可以根据第二板材94的厚度,来确定第一挡片5与第二夹持部3第一表面的距离以及第ニ挡片6与第二夹持部3第一表面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板材93和第二板材94的厚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固定部I、第一夹持部2及第ニ夹持部3中的至少ー者上还可以设置有加强筋4,以增强強度。图I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固定部I、第一夹持部2 及第ニ夹持部3上均设置有加强筋4。如图I和图2所示,这些加强筋4的分布方向,垂直于第一交线段81所在的直线(或者第二交线段82所在的直线);当然,不垂直也是可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T型安装件,两个夹持部中的至少其中ー个,可以是从固定部上切割并弯折而成。其安装到龙骨上时,采用螺钉在固定部I切割出一个或者两个夹持部的边缘部位上进行安装即可。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2从固定部I的一个边缘延伸并弯折,第二夹持部3从固定部I上切割并弯折而成,相应地,固定部I上留下ー个窗ロ 9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T型安装件,两个夹持部中的其中ー个也可以是从另ー个夹持部中切割并弯折而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从两个方向方便地安装各种厚度的板材,具有安装方便、简洁、灵活的特点,尤其适用于隔声墙、井道墙、贴面墙及某些施工操作受限的场所,并可降低成本。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安装板材的T型安装件,其特征在于,该安装件包括固定部(I)、第一夹持部(2)以及第二夹持部(3),其中 第一夹持部(2)与固定部(I)第一表面之间的角度小于等于90度,第二夹持部(3)与固定部(I)第二表面之间的角度小于等于90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装板材的T型安装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夹持部(2)与固定部(I)的结合部位为第一交线段(81),第二夹持部(3)与固定部(I)的结合部位为第二交线段(82);第一交线段(81)与第二交线段(82)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装板材的T型安装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夹持部(2)与固定部(I)的结合部位为第一交线段(81),第二夹持部(3)与固定部(I)的结合部位为第二交线段(82);第一交线段(81)与第二交线段(82)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装板材的T型安装件,其特征在于,该T型安装件包括 从第一夹持部(2)远离与固定部(I)的结合部位的边缘部位延伸并弯折而成的第一导向部(21),从第二夹持部(3)远离与固定部(I)的结合部位的边缘部位延伸并弯折而成的第二导向部(31); 其中,第一夹持部(2)的第一表面与固定部(I)的第一表面相对,第二夹持部(3)的第一表面与固定部(I)的第二表面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板材的T型安装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导向部(21)的弯折方向朝向第一夹持部(2)的第二表面,第二导向部(31)的弯折方向朝向第二夹持部(3)的第二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装板材的T型安装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夹持部(2)与固定部(I)的结合部位为第一交线段(81),固定部(I)在平行于第一交线段(81)的方向上具有切割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板材的T型安装件,其特征在于 固定部(I)上的切割线包括第一切割线(11)、第二切割线(12)、第三切割线(13)以及第四切割线(14);其中第一切割线(11)和第二切割线(12)分别始于固定部(I)的两个边缘,第三切割线(13)与第一切割线(11)始于固定部(I)的同一个边缘,第四切割线(14)与第二切割线(12)始于固定部(I)的另一个边缘;第一切割线(11)到第一交线段(81)的距离等于第二切割线(12)到第一交线段(81)的距离,第三切割线(13)到第一交线段(81)的距离大于第一切割线(11)到第一交线段(81)的距离,第四切割线(14)到第一交线段(81)的距离大于第二切割线(12)到第一交线段(81)的距离;第一切割线(11)与第三切割线(13)之间形成第一挡片(5),第二切割线(12)和第四切割线(14)之间形成第二挡片(6)。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装板材的T型安装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夹持部(2)以及第二夹持部(3)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是从固定部(I)上切割并弯折rfu 。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装板材的T型安装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夹持部(2)以及第二夹持部(3)中的其中一个,从另一个中切割并弯折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I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板材的T型安装件,其特征在于 固定部(I)、第一夹持部(2)及第二夹持部(3)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加强筋(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装板材的T型安装件,克服目前施工操作受限等场所应用CH龙骨安装板材时成本较高的缺陷,该安装件包括固定部(1)、第一夹持部(2)以及第二夹持部(3),其中第一夹持部(2)与固定部(1)第一表面之间的角度小于等于90度,第二夹持部(3)与固定部(1)第二表面之间的角度小于等于90度。本实用新型可良好替代目前的CH龙骨在操作受限的场所安装各种规格的板材,解决了目前板材安装不便的问题。
文档编号E04F13/26GK202544309SQ20122004815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5日
发明者刘占维, 刘明海, 孔庆国, 管理 申请人: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