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搅拌车及其进料斗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89011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干式搅拌车及其进料斗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进料斗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后围板,后围板为一体式结构,后围板上固定设置有前折弯板,前折弯板的顶部边沿与后围板的顶部边沿相平齐,且前折弯板与后围板间形成可供物料通过的进料口,后围板的底端伸出于前折弯板的底端并与搅拌筒相配合。工作过程中,具有一体式导料结构的所述后围板能够有效提高所述进料斗装置的整体物料输送效率,同时所述后围板的底端伸出于所述前折弯板的底端,能够有效增加所述进料斗装置的结构延展性,提高其物料输送能力及其与搅拌筒间的适配性,且其输送过程中不易出现物料阻塞,从而使其物料输送过程更加流畅高效。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进料斗装置的干式搅拌车。
【专利说明】干式搅拌车及其进料斗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搅拌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料斗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应用该进料斗装置的干式搅拌车。
【背景技术】
[0002]干式搅拌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用于混凝土搅拌处理的特种车辆,而进料斗装置作为干式搅拌车的主要物料输入装置,其工作性能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0003]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进料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4]目前现有的干式搅拌车工作过程中,由于其进料斗部分的后围板21与导料筒22间的对接部位通常都有一定的装配倾角,导致其进料过程中物料通过速率较低,物料输送能力较差,且极易在出料口 23处形成阻塞,给高效连续的生产作业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现有的进料斗的后围板21与导料筒22形成的物料出口部分的长度较短,无法有效地将水和其他搅拌材料导入搅拌筒内,给相关的生产操作造成不便。
[0005]因此,如何使得进料斗装置的物料输送过程更加流畅高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料斗装置,该进料斗装置的物料输送过程较为流畅高效。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进料斗装置的干式搅拌车。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料斗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后围板,所述后围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后围板上固定设置有前折弯板,所述前折弯板的顶部边沿与所述后围板的顶部边沿相平齐,且所述前折弯板与所述后围板间形成可供物料通过的进料口,所述后围板的底端伸出于所述前折弯板的底端并与搅拌筒相配合。
[0008]优选地,所述后围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衬板。
[0009]优选地,所述前折弯板的顶部设置有挡料板。
[0010]优选地,所述前折弯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条,所述挡料板通过贯穿所述固定条的螺栓固定于所述前折弯板的顶部。
[0011]优选地,所述挡料板为皮质件。
[0012]优选地,所述前折弯板和所述后围板的顶部边沿处焊接固定有加强圈。
[0013]优选地,所述加强圈的两侧分别焊接固定有吊耳。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干式搅拌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置有搅拌筒,所述搅拌筒上设置有进料斗装置,所述进料斗装置具体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进料斗装置。
[0015]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进料斗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后围板,所述后围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后围板上固定设置有前折弯板,所述前折弯板的顶部边沿与所述后围板的顶部边沿相平齐,且所述前折弯板与所述后围板间形成可供物料通过的进料口,所述后围板的底端伸出于所述前折弯板的底端并与搅拌筒相配合。工作过程中,具有一体式导料结构的所述后围板能够有效提高所述进料斗装置的整体物料输送效率,同时所述后围板的底端伸出于所述前折弯板的底端,能够有效增加所述进料斗装置的结构延展性,提高其物料输送能力及其与搅拌筒间的适配性,且其输送过程中不易出现物料阻塞,从而使其物料输送过程更加流畅高效。
[001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后围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衬板。工作过程中,所述衬板直接与物料接触,有效避免了因所述后围板主体部分与物料频繁接触而导致的结构磨损,从而使得所述进料斗装置的整体使用寿命得以相应延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进料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进料斗装置的装配结构透视图;
[0020]图3为图2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进料斗装置,该进料斗装置的物料输送过程较为流畅高效;同时,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进料斗装置的干式搅拌车。
[002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进料斗装置的装配结构透视图。
[0024]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进料斗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后围板11,后围板11为一体式结构,后围板11上固定设置有前折弯板12,前折弯板12的顶部边沿与后围板11的顶部边沿相平齐,且前折弯板12与述后围板11间形成可供物料通过的进料口13,后围板11的底端伸出于前折弯板12的底端并与搅拌筒相配合。工作过程中,具有一体式导料结构的后围板11能够有效提高所述进料斗装置的整体物料输送效率,同时后围板11的底端伸出于前折弯板12的底端,能够有效增加所述进料斗装置的结构延展性,提高其物料输送能力及其与搅拌筒间的适配性,且其输送过程中不易出现物料阻塞,从而使其物料输送过程更加流畅高效。
[0025]进一步地,后围板1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衬板111。工作过程中,衬板111直接与物料接触,有效避免了因后围板11主体部分与物料频繁接触而导致的结构磨损,从而使得所述进料斗装置的整体使用寿命得以相应延长。
[0026]具体地,前折弯板12的顶部设置有挡料板121。该挡料板121能够有效防止进料过程中物料洒落至所述进料斗装置的外部,使得所述进料斗装置的物料输送效率得以进一步提闻。
[0027]更具体地,前折弯板12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条122,挡料板121通过贯穿固定条122的螺栓123固定于前折弯板12的顶部。该固定条122和螺栓123能够有效保证挡料板121与前折弯板12间的装配强度。当然,该固定条122、挡料板121以及前折弯板12间的装配方式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螺栓装配,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进料斗装置的实际使用需要均可。
[0028]另一方面,挡料板121为皮质件。应当指出,该挡料板121为皮质件仅为优选方案,其还可以为塑料件或橡胶件等其他类型的软质耐磨材料制件,即,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进料斗装置的实际使用需要均可。
[0029]另外,前折弯板12和后围板11的顶部边沿处焊接固定有加强圈14。该加强圈14能够进一步保证前折弯板12与后围板11间的装配结构可靠性,并使得所述进料斗装置的整体装配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具体到实际使用过程中,该加强圈14可以为钢圈等硬质金属圈;同时应当明确的是,该加强圈14与前折弯板12和后围板11间的装配方式并不局限于上文所述的焊接固定,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进料斗装置的实际使用需要均可。
[0030]此外,加强圈14的两侧分别焊接固定有吊耳15。当需要对所述进料斗装置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吊耳15将所述进料斗装置的主体部分吊起,以便进行相应的维修或更换作业。应当指出,具体到实际使用过程中,该吊耳15可以为钢制件等硬质金属制件。
[0031]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干式搅拌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置有搅拌筒,所述搅拌筒上设置有进料斗装置,所述进料斗装置具体为如上文各实施例所述的进料斗装置。所述干式搅拌车的进料过程较为流畅高效。
[0032]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进料斗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后围板,所述后围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后围板上固定设置有前折弯板,所述前折弯板的顶部边沿与所述后围板的顶部边沿相平齐,且所述前折弯板与所述后围板间形成可供物料通过的进料口,所述后围板的底端伸出于所述前折弯板的底端并与搅拌筒相配合。工作过程中,具有一体式导料结构的所述后围板能够有效提高所述进料斗装置的整体物料输送效率,同时所述后围板的底端伸出于所述前折弯板的底端,能够有效增加所述进料斗装置的结构延展性,提高其物料输送能力及其与搅拌筒间的适配性,且其输送过程中不易出现物料阻塞,从而使其物料输送过程更加流畅高效。
[0033]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应用上述进料斗装置的干式搅拌车,其进料过程较为流畅高效。
[003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进料斗装置以及应用该进料斗装置的干式搅拌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进料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倾斜设置的后围板,所述后围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后围板上固定设置有前折弯板,所述前折弯板的顶部边沿与所述后围板的顶部边沿相平齐,且所述前折弯板与所述后围板间形成可供物料通过的进料口,所述后围板的底端伸出于所述前折弯板的底端并与搅拌筒相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料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衬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料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折弯板的顶部设置有挡料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料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折弯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条,所述挡料板通过贯穿所述固定条的螺栓固定于所述前折弯板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料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板为皮质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料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折弯板和所述后围板的顶部边沿处焊接固定有加强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料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圈的两侧分别焊接固定有吊耳。
8.一种干式搅拌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置有搅拌筒,所述搅拌筒上设置有进料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装置具体为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料斗装置。
【文档编号】B28C7/14GK203438403SQ201320503508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6日
【发明者】吕雪军, 裴志军, 马开富, 谢瑞, 杨光, 田伟 申请人: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