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调节临边构件下侧施工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工程快速发展,高层建筑、路桥工程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对悬挑构件的下表面施工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保证下部施工质量及操作人员的施工安全,备受施工企业关注,在建筑物临边结构下侧施工,多数搭设架体,安全性和操作性均不高,灵活性太差,效率较低,尤其是遇到临边构件下侧小范围施工、维修,低效率、低安全性愈加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施工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节临边构件下侧施工辅助工具,作为临边构件下侧施工辅助工具,悬挂于临边构件外表面,施工方便快捷,达到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效、保证安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调节临边构件下侧施工辅助工具,
包括由上部的鱼钩式弯头和下部的载人筐相连接组成;
其中,鱼钩弯头由Φ16圆钢弯曲而成,在鱼钩弯头的开口处焊制有万向轮,万向轮设置在鱼钩弯头的内侧且相对设置,在鱼钩弯头的尾部焊制有带孔角钢;
载人筐两侧为主筋由Φ16圆钢弯曲而成,周圈为竖向间距为300mm的Φ12防护钢筋,底部为数根Φ14圆钢水平向焊接而成,用于放置载人托板,上部也焊制有带孔角钢。
进一步的,在鱼钩弯头的尾部焊制有带孔角钢;载人筐的上部也焊制有带孔角钢;上下对应的两块带孔角钢通过螺栓相连接。
进一步的,载人筐底部的水平向Φ14圆钢之间平行设置,各个圆钢之间间距3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可调节临边构件下侧施工辅助工具制作及使用方法,工具所需的各配件在市场采购或现场就地取材容易,加工简单,操作方便。而且,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施工方便、快速、可靠,易拆卸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其结构整体由上部鱼钩弯头2和下部载人筐通过螺栓连接组成。
鱼钩弯头2由Φ16圆钢弯曲而成,内侧焊制D20万向轮1,尾部焊制40mm*40mm*3mm带孔角钢3;载人筐两侧为主筋由Φ16圆钢4弯曲而成,周圈为竖向间距为300mm的Φ12防护钢筋5,底部为Φ14圆钢6水平向焊接,用于放置载人托板,上部也焊制40mm*40mm*3mm带孔角钢3;中部连接方式为上下两块带孔角钢3用螺栓连接。在临边构件下侧施工时,根据临边构件上部宽度选择合适内径尺寸的鱼钩弯头2,将鱼钩弯头2与载人筐螺栓连接,可根据施工需要调节螺栓紧固位置,保证外挂长度,螺栓紧固完成后,操作人员将组合好的工具鱼钩弯头2挂置在外侧构件上,操作人员沿工具水平向钢筋骨架下入载人筐中。可触及施工范围内施工完成后,操作人员爬出载人筐,将工具移动到下一施工区域继续施工。区段施工完成后,将工具移至内部工作面,为便于搬运,可就地拆除螺栓,而后进行搬运。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人员的已知技术。